今天是

第三章 扶助盲聋哑残

第三节 城镇残疾人就业

1959年,全省城镇盲人、聋哑人(不包括肢残人)5736人中,从事各种手工业劳动3867人,其中参加固定生产组织374人。1974年,全省城镇盲人、聋哑人4267人,安排就业1566人,其中国营企业事业单位526人、街道生产组1040人,就业人数占盲、聋、哑人数36%。1978年,全省城镇18至30周岁有劳力的盲人、聋哑人3190人中,安排就业1305人,其中国营单位520人,其他方面785人,占盲、聋、哑人数40.9%。1980年,据合肥、芜湖等11个市和亳县、砀山县统计:城镇有劳力的盲人、聋哑人2479人,安排就业1587人,就业面达64%。其中,合肥市参加各项生产的盲人、聋哑人已占全市有劳力的盲人、聋哑人三分之二。安庆市1980年一年内就安排34名盲人、聋哑人就业,该市历届盲哑学校毕业生一般均已就业。
1983年10月,民政部、劳动人事部要求各地根据党和国家“三结合”的劳动就业方针,继续采取民政部门举办社会福利工厂安置、劳动部门介绍或组织指导就业、街道组织生产等多条渠道,积极地逐步地解决城镇盲聋哑残青年就业问题。1984年,淮南市安置近500名残疾人员就业,就业率达96%。1985年,安庆市盲人155人,聋哑人350人其就业率分别为97.8%和90%。马鞍山市把安置残疾人员就业列为1985年全市18件大事之一,当年即安排275人。1987年全省城镇有劳力残疾人就业4955人,其中社会福利工厂3288人,街道分散安置1388人。1987年省残联成立后,除协同民政和其他部门组织残疾人就业外,还从原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拨款59万多元,扶持阜阳眼镜制片厂、蒙城县福利工厂、轮胎加工厂、泾县五金配件厂等11个福利工厂。
上一篇:第二节 残疾人教育培训
下一篇:第四节 残疾人康复治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