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末期的社团
颍上县青年学会宣统二年(1910年),王镜吾(又名震寰)由安庆陆军小学毕业回颍,创办颍上县青年学会。于黉学巷文昌宫院内设阅报社和阅书室,收集南北各大都市出版的各类报纸供人阅览。有天津《南.ā贰⑸虾!赌涎笕毡ā贰不铡洞毡ā贰ⅰ锻骋蝗毡ā贰ⅰ豆埠捅ā返龋约暗笔毙鲁霭娴母髦质榧;嵩100余人。会长王震寰,副会长苏家祥、刘宏西,萧焕若、刘卓章分别为文书、会计。青年学会倡导新文化,鼓吹淮上革命。
颍上县同盟会颍上籍同盟会员张学翰(字毅君)于宣统三年(1911年)由两江师范毕业回颍,宣传革命道理,提出反对清帝异族压迫,汉族等各民族人士应当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参加同盟会,团结抵抗满清专政。当时加入者均系第一高等小学学生、乙种蚕桑学校学生、青年学会会员和城乡开明知识分子。由张学翰填发同盟会证,收会费银币一元。入会后,仅有其组织,没有任何活动。入会人员有:青年会的王镜吾、刘宏西、刘卓章、萧焕若、刘汉超。“一高”小学的余腾龙、余淑芳、吴元举、萧瑟若、苏瑞堂、苏刚年、苏毅年。乙种蚕桑学校的武鹤亭、李瑶、谢丹香、谢纯一。社会知识分子:邢玉堂、武景轩。
二、民国时期的社团
抗日总动员委员会1938年4月下旬,在中国共产党影响和敦促下,建立颍上县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由机关、商会、工会、妇会、财委会的成员组成。它是党、政、军、民联合组织和领导民运工作的战时动员领导机构,同国民党县政府、县党部是平行机关。设主任、指导员和委员,下设组训、宣传、总务3股(又称“部”),还附设妇女组和宣传工作团各1个。“动委会”的活动以宣传为主,通过讲演、演戏、壁字、漫画、标语口号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发动妇女放足、剪发、做军鞋、募捐慰问品等,以适应战时需要;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动员和团结各阶层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8月~1939年9月,共产党员李永洛、姚士章先后担任颍上“动委会”的秘书和指导员,并先后组织青年抗敌协会,发展会员628人;工人抗敌协会,发展会员222人;农民抗敌协会,发展会员917人;妇女抗敌协会,发展会员47人;商民抗敌协会,发展会员479人。各协会均设有常务理事会和办事员若干人。1939年9月后,“动委会”内部斗争尖锐,又遭到国民党政府的破坏,已名存实亡。1940年2月,国民党省政府下令撤销这一组织。
颍上县“动委会”从成立到解散只一年有余,但做了不少抗日宣传工作:
(1)组织巡回演出。参加演出的有县属工作团、第二十六委托工作团和青抗会宣传队。演出救亡的话剧、活报剧和歌曲。如《放下你的鞭子》、《大义灭亲》、《到敌人后方去》等。
(2)出《动员周刊》和《电讯报》。每周一期,登载各种文体的稿件,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颂扬中国军民奋起杀敌的事迹。论述团结一致、抗战必胜的道理,斥责汉奸卖国的可耻行径。
(3)举行演讲和歌咏比赛。在中小学青少年学生中教唱抗日歌曲,举行演讲比赛以唤起民众,鼓舞斗志。
(4)进行街头宣传。“动委会”发动下属,组织人员到城关和各集镇不拘形式的搞街头宣传,使抗日救国的道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5)举办妇女训练班。共举办2期,参加60多人,均系失学青年。每期3个月,结业后分配到县属工作团和二十六委托工作团从事宣传抗日救亡和妇女解放工作。
(6)搞募捐演出。1938~1939年,颍上境内连续水灾,人民生活困难。县“动委会”和南照镇“动委会”组织募捐演出,所收钱款衣物一律赈济灾区人民。
(7)输送进步青年参加革命。经过县“动委会”的教育动员和实际锻炼,有3人到“抗大”四分校学习,4人到抗日根据地工作。
旅外学会民国9年(1920年)寒假,颍上的旅外学生百余人由上海、南京、北平、安庆、芜湖、天津、宿县、阜阳等地回乡,以曹襄忱、宋日昌等为首,在颍上明伦堂组织成立旅外学会,主要任务是以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形式宣传新道德、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宋日昌还带回一些进步书刊散发给青年学生,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后被县政府强令解散。旅外学生回校后,在各自学校又组织起“学生同乡会”,不断向颍上传播新文化和进步思想。宋日昌在南京主持编写出版《颍上青年》月刊,并带回颍上散发。
工会1929~1931年,中共颍城支部派卜蕴伯在新河口码头工人中组织劳动工会,颍上有了第一个工会组织。1931年后,成立县工会,由国民党颍上县政府社会科管辖,受颍城官僚豪绅操纵,名为工会,实为剥削、欺骗工人的工具。
农协会民国17年(1928年)中共颍上区委在城关组织“农民喜孝会”、“农民贷款小组”,入会180多人。次年,黄庄组织“光蛋会”(后改称“农协会”)。民国19年(1930年)春,寿县中心县委派老高(其名不详)在庙台、侯郢子、顾墩子、李郢子、新庄子、柳树圩子、王老圩子等地组织“穷人会”,入会150余人。新集、耿棚、三十铺等地也相继建立“农协会”、“穷人会”。全县会员约3000人。
商会商会是旧商业的行政、业务管理机构。1921年,颍上分行业建同业公会,协调本行业参加市场经营竞争,保护本行业利益。1946~1948年,颍上成立商会,下辖10个同业公会:京货业、杂货业、五金业、粮行业、烟业、酒业、旅店业、炮业、土布业、医药业。各公会设理事长1人,理事按行业大小设3~7人。县商会的主要职能是代表商人的合法利益,评定市场物价,收缴商人上交的捐税,办理地方公益事宜。如负担过往军队、太平水委会(救火组织)、清道夫等费用。处理商业内部纠纷。新集、江口、南照、杨湖四大集镇均设有分会。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安徽省颍上县支会于1941年4月在城关清真寺成立,大会选举刘琢之为第一届理事长,选出常务委员9人,下设总务、宣传、文教3个股。第二届人员未动,第三届理事长为白怀瑾。该会是伊斯兰教徒组织的抗日救国组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该会随之撤销。
道院颍上道院创设于民国13年(1924年),院长(又称统掌)许敬涵,副院长王继高、张汉秋。其经费来源于会员捐献,或由地方绅商乐施。建院时,许敬涵捐奉300亩私田所售银两。民国19年(1930年)新集设分院;民国21年(1932年)在界首设分院;民国23年(1934年)在润河设分院;民国27年(1938年)在南照设分院。各院内附设字会。颍上解放后,各院均停止活动。
三、建国后的人民团体
工会1949年3月,成立皖北颍上县总工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干事2人。1952年11月,改称颍上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3年6月,改称颍上县工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7年7月,称颍上县工会联合会。1961年7月,复称颍上县总工会。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工会机构瘫痪,工运活动停止。1968年9月30日,建颍上县工代会常设委员会。1973年,恢复颍上县总工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下设办公室和组织、财务、生活女工、生产4个部及工人俱乐部。1988年,组织机构未变。
附:历届会员代表大会及基层组织概况表
历届会员代表大会及基层组织概况表
表67单位:人

农协会1950年3月,颍上县农民协会成立,与县农委会合署办公。各区、乡相应成立农会组织。主要任务是指导土地改革工作。1954年4月撤销。1962年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会”。“文化大革命”中被“贫代会”取代。1981年9月,撤贫下中农协会,业务划归县委农工部。
共青团1949年11月,成立颍上县青年工作委员会。1950年2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颍上县委员会。书记1人、副书记1人。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城工部、学校少儿部、秘书组、训练组。1953年2月24~27日,召开第一次团代会。出席代表360人。选举产生第一届团委会。设书记1人、副书记2人。会议检查建团以来的工作,并作出.Vさ扯郧嗄甑牧斓嫉9项决议。1954年秋,少儿部并入城工部,增设农村工作部。1956年5月24~27日,召开第三次团代会。张士领代表上届团委会作工作报告。大会通过当前几项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第三届团委会,书记1人,副书记2人。会议同时选举出席省团代会代表19人。1957年5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颍上县委员会改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颍上县委员会。1958年10月15~18日,召开第四次团代会。出席代表260人,其中男223人,女37人,缺席56人。大会总结上届团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工作,选举产生第四届团委会。1959年12月4~5日,召开第五次团代会。大会主要总结建团以来的工作成绩和提出今后工作意见;通过本次代表大会决议并选举出席省团代会代表。大会决议向广大团员、青年提出“坚持政治挂帅,永做社会主义建设的促进派”等9点号召。1963年2月27~3月1日,召开第六次团代会,出席正式代表440人,列席代表72人,区、社团委正、副书记47人,团支部正、副书记402人,团支委32人,团小组长1人,其他30人。299名党员应邀参加会议。大会听取团县委的总结报告和今后工作意见,选举产生第六届团县委会。同时选举出席省团代会代表9人,候补代表3人。大会决议从“加强团的建设”等8个方面指出今后共青团工作的方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团县委瘫痪,被“红代会”取代。1971年5月4日,召开第七次团代会。出席团员、青年代表713人。大会听取团的工作报告,总结整、建团的经验教训;选举出团县委书记1人、副书记2人。大会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开展“三秋”、“四夏”突击活动。评法批儒,批林批孔。1977年,团县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学校少儿部、青农部和办公室。1979年2月20~22日,召开第八次团代会。出席代表701人,列席代表39人。会议选举产生第八届团委会。大会听取并通过汤利萍作的《为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会议同时选举出席省团代会代表21人。1982年9月27~29日,召开第九次团代会。实到代表296人。大会听取汤利萍的《总结经验,明确任务,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英勇突击队的作用》的报告,通过向全县青年、团员发出的倡议书,并选举产生第九届团县委会。选出团县委书记1人,副书记1人。1983年4月~1986年9月,团县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3人。1986年9月24~25日,召开第十次团代会。出席代表292人。大会听取《为实现“七五”计划再立新功》的报告。选出书记1人、副书记1人。
少先队1949年10月下旬,全县各类小学中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改称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受共青团领导。少先队设大队、中队、小队。大队、中队的辅导员由团县委和区团委聘请思想进步,作风正派,工作积极热情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担任。“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统称红小兵。1978年12月,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名称。1956年,县内曾建立校外少先队组织,主要开展识字学文化,参加社、队劳动,订“小五年计划”等活动,对校外少年儿童进行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社、爱生产队等教育。颍上少先队组织在共青团领导下,曾多次开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雷锋、做好事;学科学技术;五讲四美三热爱、文明礼貌月;做好事、送温暖;小红花百日赛、创造杯竞赛;学英雄、建丰碑;勤巧小队竞赛等多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使广大少年儿童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妇联会1949年10月,成立颍上县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7年4月,改颍上县民主妇女联合会为颍上县妇女联合会,编制12人,设正、副主任各1人。1967~1972年,因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组织瘫痪,停止活动。1973年6月,恢复妇联组织。1979年,县妇联设主任、副主任和组织宣传、权益、少年儿童3个部。1988年,县妇联设正、副主任各1人,配专职妇女干部6人。区、乡、镇设妇女联合会,村(大队)设妇代会。(附表)
历届妇女代表大会及基层组织概况表
表68单位:人

县妇联,主要是组织妇女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各方面争取男女平等。1950年,县妇联配合民政部门广泛宣传《婚姻法》,反对虐待妇女和残害妇女,反对买卖婚姻,保障妇女人权、财权、政治权和婚姻自由。1953年统计,全县解决不合理的婚姻1065对,有3719对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结婚。在合作化运动中,动员妇女说服公婆、丈夫带头入社,积极参加兴修水利,组织妇女学习文化,参加科学实验。1959年11月26日,召开全县妇女英模大会,表彰各条战线有贡献的269名妇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妇联号召并组织妇女争当“三八”红旗手和“三八”红旗集体活动。1979年,受省妇.碚玫摹叭恕焙炱焓8名,王守珍、化树梅、彭培兰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80年,受省妇.碚玫摹叭恕焙炱焓8名;李怀兰、化树梅、刘素珍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81年,全县开展争当“五好”家庭活动。1982年4月,评出“五好”家庭113户,“五好”集体2个,“五好”个人91名,好媳妇3个,好丈夫1个,选举出席省“五好”家庭代表13人;范华英、化树梅、叶文芳、张士英、朱宏珍被推选为出席全国“五好”家庭代表。1984年1月,全县开展第一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4月21日,地区在我县召开全地区宣传月活动总结大会。1986年“三八”妇女节,召开党政机关离、退休妇女干部座谈会。4月10日,县召开“三八”红旗手和“五好”家庭表彰会,县表彰的“三八”红旗手89名,“五好”家庭41户;地区表彰的“三八”红旗手26名;省表彰的“三八”红旗手8名,“五好”家庭13户,“五好”集体1个。5月,县妇联、劳动服务公司首批向北京输送家庭服务员32人。10月,向北京海军后勤部输送服务员19人。1987年,出席县“三八”红旗手72人,“三八”红旗集体1个,“五好”家庭141户,文明村4个,文明院1个;出席地区“三八”红旗手27人,“三八”红旗集体1个,“五好”家庭43户。1988年,全县评出“三八”红旗手100人,“五好”家庭100户。
工商联合会1949年3月,成立颍上县工商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接管旧商会,改造同业公会。1951年3月,成立城关工商联合会。之后,相继成立18个同业公会:纱布业、百货业、杂货业、医药业、条布业、织袜业、五金业、粮坊业、柴草业、烟酒业、屠宰业、文具印刷业、成衣业、牲畜业、竹条皮革业、染坊业、浴理业、饮食业。会员718人,各同业公会设主任1人。杨湖、南照、新集、江口等大集镇相继成立工商联分会,其主要任务贯彻国家工商业政策,协助政府组织工商业人员学习,进行工商业登记,按章纳税,清理内部、取缔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推动市场繁荣。1954年10月,成立县工商联合会,各大集镇的分会改称工商联办事处。1954~1963年,共召开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随着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组织工商业者走合作化道路,各同业公会已不存在。1966年底,工商联因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停止活动。1987年,恢复工商联机构。同年10月20日,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第六届执行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杨湖、润河、新集、谢桥4区设工商办事处,耿棚设工商小组。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959年9月正式成立,简称“文联”。暂时编制3人,1963年底增设创作员1人。1968年,因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被撤。1983年7月,文联机构又正式恢复。
个体劳动者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是城乡个体工商业者组成的群众团体。任务是组织个体劳动者学习国家法律和政策,维护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文明经营,加强国际交往及港、澳、台地区有关组织和社团的联系与合作。
1983年10月5日,召.鞠氐谝唤旄鎏謇投咝幔鱿嵋榈恼酱149人。其中:男106人,女43人,内有少数民族12人。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会长1人,副会长9人,理事17人。下设城关、城郊、南照、六十铺、新集、润河、耿棚、半岗、王岗、杨湖、夏桥、江店、谢桥、陈桥、江口、渔业16个基层协会。
第一届理事会任期内,为会员解决贷款420万元,提供商品信息390条,技术培训25次,组织商品展销55次,维护个体户合法利益66件。
1987年4月29日,召开第二届个体劳动者协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00人,选举产生理事会,会长1人,副会长12人,理事18人。续设16个基层协会。本届34个个体劳动者进入安徽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名录。有116名个体户被工商局授予“遵纪守法、文明经营户”。
消费者协会1987年4月27日,成立县消费者协会,至1988年,除南照区外,其余各区、镇均建立消协分会。1987年,受理伪劣化肥、农药、种子、农用机械等投诉百余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1988年,受理投诉401起,处理率89%,挽回经济损失25万元。并于1988年7月,在南关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览,历时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