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第二节 安全教育

一、三级教育1954年,安徽省开始对新进厂的工人和改变工种的职工进行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即“三级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工厂安全规则,车间安全守则,岗位操作规程,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与管理,安全装置的使用与保养知识等。通过教育,使职工熟悉安全生产要求和预防事故措施。这是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从工人刚入厂抓起,使他们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和具备预防事故常识,促进了企业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
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一大批新建扩建项目急于上马,新工人大量增加,三级教育一度放松,企业伤亡事故上升。1963年,安徽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三级教育受到普遍重视,教育对象扩大到新招收的学员、临时工、复员退伍军人、实习代培人员、外单位调入人员以及因添置新设备、采用新工艺、制造新产品、从事新操作方法和调换新工作岗位的人员。教育的方法和措施进一步改进落实,班组教育采取包教包学,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的做法。厂矿企业普遍建立安全活动日及班前班后会等安全教育制度,企业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
1966年至1970年,政治教育代替了安全教育,三级教育流于形式。
1971年起,全省认真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逐步恢复安全教育制度。芜湖电厂、马鞍山机修厂等单位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举办防事故演习,召开事故分析会等多种形式深入进行安全教育。
1978年后,随着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建设的加强,三级教育逐步制度化、规范化。许多企业普遍开展了“安全在我心中演讲”和“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1987年,合肥化工厂被评为参加全国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决赛的12个优秀单位之一。马钢公司广泛进行了“我不伤害别人,我不伤害自己,我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1988年起,在加强“三级教育”的同时,开始对企业领导干部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和安全资格认证工作。1989年和1990年两年,全省劳动部门共举办厂长、经理、矿长培训班94期,培训厂长、经理4300多人,国营矿山矿长129人,乡镇矿山矿长2113人。省劳动局先后会同和委托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学院等高等院校,举办安全工程大专班和安全工程专业证书班5期,培训576人,已毕业340人。同时,省劳动局、省教委还发出通知,在全省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开设“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课程,对在校学生进行就业前安全知识教育。到1990年,全省共有203个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安全教育室或活动中心,为企业三级教育提供了阵地,创造了条件。铜陵市多数企业在安全教育方面基本做到新工人三级教育合格率、调换新工种和采用新工艺工人三级教育合格率、全员教育率、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四个百分之百。
二、社会化宣传
1953年,省劳动局先后两次召开劳动保护专题会议,着重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与宣传教育问题。1955年,蚌埠、安庆、芜湖3市举办安全生产展览会,对职工进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1958年省及各地、市分别召开劳动保护宣传大会,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与技术操作教育结合进行,使宣传教育更具成效。1961年,全省推广蚌埠市劳动保护宣传教育“讲演、参观、访问、比、学、赶、帮”十字经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有声有色。1962年,省卫生防疫站组织放映队,分赴马鞍山、铜陵、安庆、合肥等地、市厂矿企业,放映防暑降温和防尘科教影片75场,受教育观众达4万多人;省劳动局印发劳动保护宣传材料2万多套,仅安庆市就深入到75个基层单位宣传347场次,受教育职工达1.5万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一度中断。70年代初开始恢复。
1980年至1984年,连续5年在每年的五月份开展“安全月”活动,进行劳动保护宣传和安全检查。1980年4月,国家经委、劳动总局等10个单位联合召开“全国安全月活动广播电视动员大会”,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9个月的淮南矿务局李二矿在大会上专题介绍了安全生产经验,全省组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动员大会的职工有100多万。1980年5月,首次安全月活动以“四无、四保”为主要内容,在全省进行广泛宣传、检查。“四无”即“厂矿无死亡、车间无重伤、班组无轻伤、个人无违章”;“四保”是:“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厂矿、厂矿保全局”。7月底,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安全月活动总结授奖大会。有24个单位和97名职工,分别被授予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副省长孟家芹到会作总结发言。1981年和1982年分别成立省安全月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省安委会、经委、建委、劳动、公安、卫生、工会等单位派员组成,负责处理安全月活动事宜。1983年5月1日,省人民政府召开第四次安全月活动动员大会,王郁昭省长作动员讲话。1984年第五次安全月活动以加强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宣传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举办展览750场次,受教育职工达17.5万人次。放映《灰魔》、《悔恨》、《笑比哭好》等7部安全生产科教影片1138场,观众达94万人次。组织23万多名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学习考试,其中,企业厂级领导干部6171人。《安徽日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宣传报道了黄山岭铅锌矿、马钢耐火材料厂等单位安全生产经验。铜陵有色金属公司金口岭铜矿,黄山岭铅锌矿、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电务工程处、马钢耐火材料厂、安徽地矿局325地质队等单位受到全国安全月活动领导小组表彰。
1984年,安徽省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省劳保宣教中心),在全省16个地、市组织放映劳动保护教育电影156场,观众达16万人。1985年5月起,省劳保宣教中心不定期编印《劳动保护宣传资料》,刊登劳动保护法规、文件、工作情况、经验介绍等资料,推动了全省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工作。1986年,为宣传贯彻《安徽省劳动保护监察暂行条例》,省劳保宣教中心印制公告6万份,单行本11万册,发到厂矿,为企业及时提供了宣传学习资料。1987年,省劳保宣教中心为《中国劳动人事报》完成“劳动保护安徽专栏”的组稿、编辑任务。同年7月,省安全生产委员会、省劳动局联合召开全省安全生产紧急会议,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龙念到会讲话,分析了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官僚主义的十种表现,提出官僚主义是安全生产的大敌,要求各级领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安全教育。《中国劳动人事报》、《劳动保护杂志》、《劳动人事信息》和《上海劳动保护》等报刊登载了龙念的讲话,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很大反响。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认真宣传贯彻《安徽省劳动保护监察暂行条例》的通知,全省各级宣传部门配合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开展学习宣传条例的普法教育活动。县以上单位召开各种贯彻条例宣传动员会1100次,举办学习班1937期,参加学习的有15.54万人。
1989年9月至11月,省安全生产委员会连续举办三期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县(市)长安全管理培训班,邀请省直机关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讲课,120多名县(市)长参加了学习。
1989年12月开始,省劳保宣教中心在安徽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开设“安全生产、警钟长鸣”节目,每晚《安徽新闻》之后播放一次,每周调换一集。1990年8月起,在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开辟《安全生产简讯》专题,每周广播一组稿件,及时反映全省安全生产动态。到1990年底,已分别播出53集电视节目和38组139篇稿件,做到安全生产教育“电视有画面,广播有声音”,使安全生产宣传进入千家万户,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同年,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安徽劳动安全卫生》(双月刊)创刊,发行量1万份。
建国初到1990年,劳动保护的社会化宣传由一般采用会议、展览、电影、宣传栏等形式,逐步发展到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多种手段,扩大了宣传教育的信息量和覆盖面,使劳动保护深入人心,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省劳保宣教中心199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部门职业安全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上一篇: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建设
下一篇:第三节 安全检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