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明清时期,能工巧匠,常常人死艺绝。民国时期,蒙城曾组建种植会、中医师会等团体。
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科学技术事业。1956年春,县设科学普及协会;秋,召开首届科协代表大会,建立医学、农业等科技分会。1957年,在整风运动中部分科技人员被错定为右派分子,下放农村劳动,科技事业受到挫伤。1962年,经过调整、充实,科技事业逐步走上恢复与发展的道路。“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人员受到冷遇,科技事业再次出现冷落局面。
1979年后,各项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落实,各种科研机构相继恢复,县设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全县科技工作。1985年科技人员增至1021名(具有技术职称)。组建专业性学(协)会26个,拥有会员1622名,各区、乡普遍建立科普协会组织。全县初步形成科技普及组织网络。此期共取得35项科技成果(经过鉴定)。发表于国家级报刊上的科研专著10篇,省级报刊上17篇;在国家级专业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4篇。县政府大力推广各种实用技术,促使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