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农民,自古聚族而居,屋宇相接。较大的村庄有梅村、石门高、曹村、姚街、元四、茅坦、渚湖姜等,一般都有十几条里弄巷道,房舍大都用块石、卵石夹灰泥砌成上盖茅草或小瓦,砖瓦房很少。典型的农房为一明二暗,正中为堂屋。通常用板壁隔为前后两进,作为待客之地。两边厢房多作卧室,窗高而小,室内较阴暗。沿江圩区大都为一条龙式草房,三五成村,守坐相连,绵延十余里。地势较高的舞鸾乡(高脊岭),也有一些大小不一,呈满天星式分布的村落。
60年代,圩区新建农房大都是土砖砌墙的草房。70年代,农民新建房屋以青砖小瓦屋居多。80年代,开始出现平瓦砖砌墙农房,混凝土预制件平房,部分农民盖起了二层小楼房。自1979年至1987年,全县约有2万余户农民建了新房。新建住房面积166万平方米,改建住房面积56万平方米。1988年,农户建住宅60670平方米,占全县私人建住房总面积的98.0%。桃坡、棠溪、刘街、观前、墩上等乡有200多户农民建造了楼房,多数是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有前庭后院,宅旁植竹木花草。1988年,全县有近3000户农民用上了自来水。
1985年全县农房统计表
单位: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