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灯舞
本县民间灯舞有龙灯、狮子灯(狮舞)、马舞等,都各具特色。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池州庙会,有高跷、抬阁、车上轿等民间文艺表演。建国后,庙会趋湮,民间灯舞多在春节期间演出。
一、龙灯
舞龙灯自古流传,县境城乡每年春节,都盛行舞龙灯。龙灯用竹篾和木板分节制成,多至13节,少则7至8节。用彩绘的布帛蒙裹矩形篾笼,连接起来作龙身,另扎龙头龙尾。各节均在腹中燃烛,腹下有一木柄,舞龙人每人持一节。表演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舞龙人随着龙头的起舞,上下翻腾。
二、马灯
马为篾制,舞马人为青壮年男子。每匹马分前后躯,空腹点烛,分别插挂在驾马人前后腰,如骑马状。每支舞队4至8匹,队尾随瓶灯(皆篾制)两盏,上绘八仙或其他佛像,驾马者化妆成三国人物。演出时,互相扬鞭穿行,变换队形,随锣鼓声起舞,舞姿欢快,情绪热烈。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始演马舞,谓之迎神。正月十五日复演,谓之送马回天门,称送神。
三、狮舞
以竹篾扎成的麻狮,前后二人将狮饰披身曲体扮成狮形操作。另配一人舞红绣球,鞭炮响起,掌球人应着锣鼓节奏挥球左右、上下翻动。狮子随着绣球摇头摆尾,张牙舞爪,做着翻腾、跃、滚、扑各种动作,场面活跃。按习俗,也有几头狮饰同时同一场地交叉起舞的。舞至谁家门前,意为恭喜发财,主人燃鞭炮助兴,敬烟敬茶,以表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