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现代战事

第四节 解放战争战事


一、清剿反清剿战事
【宣郎广之战】
民国34年(1945年)10月初,国民党调集第一四四、一四五、一四六师、新第七师、“忠义救国军”、苏浙保安团及各县地方武装共2万余人,由江西省进入苏浙皖边区,清剿苏浙皖军区主力扑空后,即转向郎溪、广德、宣城等县实施大规模“清剿”。国民党军将溧阳以南,长兴以北、宜兴以西、宣城以东地区作为“清剿”重点,采取分进合击、齐头并进、严密封锁、反复搜剿等手段,妄图一举歼灭新四军留下的部队及地方游击队。是月上旬,国民党军第一四四、一四五、一四六师及“忠义救国军”进至郎溪、广德以及长兴一线;新第七师向宣城、宁国一线进剿。中共苏浙皖边区工委领导的武装400余人,被迫分散插入国民党军后方边区。23日,边区司令部率主力在转移途中数遭国民党军追击、包围,先后在郎溪县之长乐、盛村,广德县之毕沟,宁国县之姚家塔等地,与国民党军第一四五、一四六师遭遇,激战3次,损失严重。月底,转移至人广德地区,在洞沟门村一带再次被包围,在突围中又连遭损失。11月,宣城武工队在孙家埠被国民党军包围,彭海寿被俘,向阳牺牲,武工队全部散失。是时,中共郎广工委警卫连长傅家齐和师尚荣,胁迫40余人携机枪2挺叛变,中共郎广工委领导的武装只剩下30人。12月底,国民党军主力先后调出苏浙皖边区,对宣城、郎溪、广德地区的“清剿”暂告结束。
【石佛山之战】
民国34年(1945年)11月下旬,国民党军第一九二师驻何家湾的一个营,勾结等待改编的伪独立方面军千余人,分3路向铜陵县顺安共产党游击中心地区进犯。皖南人民自卫军总队在石佛山与进剿之国民党军激战10小时,毙、伤国民党军17人,迫使其撤回铜陵县城内。
【左龙岗之战】
民国35年(1946年)3月,国民党军第一五、一六二师全部及新第七师一部,配合安徽省保安第五团及施、泾、太、石、青、宁、绩、歙、休、黟等10个县地方武装,共万余人的兵力,采取远距离奔袭手段,对皖南山区共产党游击队反复进行搜剿与围剿,发现目标即封锁围困,分进合击。3月10日,国民党军第一五师第四四九团和第一六二师第四八四团,对左龙岗中共沿江中心县委和沿江总队主力进行“围剿”,沿江总队游击小组与其前锋部队接触,战斗2小时,掩护主力安全转移到外线,经过3个月“清剿”与反清剿战斗,沿江部队缴获长短枪百余支;中共沿江中心县委领导的南(陵)繁(昌)芜(湖)地区和泾(县)青(阳)南(陵)铜(陵)地区的武装得到较大发展。
【皖南山区之战】
民国35年(1946年)4月,国民党军第一五、一六二师和新第七师一部及安徽保安第五团等万余人,围剿共产党沿江游击队主力未逞,旋即转向黄山的绩(溪)歙(县)边区,寻歼中共皖南地委和唐辉率领的游击队。4月12日,国民党军第四八四团配合保安第五团等,共约18个连的兵力,分3路包围中共皖南地委机关所在地黄高峰。地委警卫武装机动灵活,沉着应战,与之激战一日,毙伤其19人,地委机关顺利突围,安全转移到宁国县板桥地区。国民党军遂改变计划,以4个团的兵力,对歙泾边区各游击根据地进行“驻剿”与反复“清剿”,自4月9日至5月中旬,先后对伏牛岭、霞潭山、上横山等游击区,连续搜剿10余次。游击队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巧妙隐蔽,灵活转移,致进剿之国民党军屡屡扑空,并在绩溪、歙县、昌化县边区,新开辟大障山游击根据地。坚持泾县、旌德、太平县等地区的洪林部游击队与坚持黄山周围的刘奎部游击队,皆在“清剿”中机动穿插、及时转移,保存了自己。
【板桥之故】
民国35年(1945年)5月中旬,国民党军新第七师以一营兵力,配合宁国、宣城2县地方武装向宁国县板桥共产党游击区多路进行围剿。坚持泾县、宁国、宣城县等地区的吕辉部游击队和皖南地委警卫武装,集中兵力,打击国民党军之一路,毙伤其8人,掩护地委机关安全转移。国民党军进驻板桥后,游击队主力在群众掩护下,隐匿山中坚持斗争,另以少数精干武装跳到外线,袭扰国民党军据点。板桥驻剿之国民党军,除对群众掠夺外,别无所获,于月底撤退。
【朝阳集之战】
民国35年(1946年)7月18日,国民党军徐州绥靖公署以津浦、陇海铁路沿线之第七军及整编第五十七、四十八、六十九、二十八师共12个旅的兵力,向新四军淮北第七军分区发起进攻。第二十八师自徐州沿陇海铁路于7月20日占曹八集;第五十七师之第三旅沿海郑公路向双沟进犯;第六十九师第九十二旅自津浦铁路之夹沟、曹村向朝阳集、渔沟进犯;第七军由固镇向濠城、灵璧县进犯。各路均以正规军占领点线,地方武装占领乡村,步步为营,齐头并进,企图将淮北新四军第七军分区武装压缩在狭小范围内聚而歼之。新四军军长兼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即指挥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七师第二十旅及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共13个团的兵力,于20日隐蔽进入淮北地区,拟根据国民党军前进态势,相机歼击其1至2路,然后进击津浦铁路徐蚌段。与此同时,第七军分区武装则沿途阻滞国民党军,迫使其各路进展速度不一。25日,国民党军中路整编第六十九师之第九十二、六十旅自曹村、夹沟进至朝阳集地区(今灵璧县境),较他路均为突出。27日晨,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乘其立足未稳、孤立无援之际,突然发起攻击。担任主攻的第四旅在第九旅配合下勇猛进击,歼其大部,将残余压缩于朝阳集街内。28日下午,街内国民党军不支,向西北方向逃窜,被山东野战军预伏部队歼灭。此间,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一部向渔沟集发起攻击,歼国民党军第六十旅一部。国民党军遭此打击后,占领双沟、曹八集之国民党军一度撤回徐州,第七军分区武装一部乘此时机,插入萧铜地区,痛歼国民党地方武装。朝阳集之战,共歼国民党军5000余人。
【泗县之战】
民国35年(1946年)8月初,国民党以第七军和第五十七、二十八师,对新四军淮北第七军分区第二次发起大规模进攻。3日,第七军攻占泗县,继占五河县。中共山东野战军即集中7个团兵力将泗县及其外围之国民党军第七军第一七二师3个团包围,以12个团分别担任阻击由灵璧、五河出援之国民党军,第七军分区以小部武装插入灵南山地袭扰牵制国民党军,拟将国民党军第七军消灭在泗县地区。8月7日,山东野战军攻城部队因兵力分散,主攻部队虽一度突破泗城北门,进入巷战,但后续部队未能继进,又因连日大雨影响,火炮辎重未及跟上,经2昼夜激战,攻城不克,9日,主动撤出战斗。此役仅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中共山东野战军攻城部队亦伤亡2000余人。泗县战斗之后,在国民党军第六十九师及地方武装的反复“清剿”、“扫荡”下,第七军分区4个团因弹药补充困难,地区日益缩小,被迫于11月24日撤出淮北,转移至运河以东。
【淮南之战】
民国35年(1946年)6月,国民党军以进占来安之第七十三军和进占六合之新第五军向淮南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新四军淮南军区以第五旅在大井赵、大兴集一带,以独立旅在马家集、平头山一带,摆成一线,进行防御阻击;另以独立旅一个团,对本安方向实行运动防御,7月13日,国民党军新第五军2个师在飞机配合下,向平头山、马家集、大井赵、大兴集一线发起猛攻,淮南军区第五旅及独立旅与之激战2日,全部退至虞家洼、东旺庙、郑家集一线;与此同时,国民党军第七十三军亦频频出扰。淮南军区以华中军区特务第一团进驻汊涧,阻击第七十二军。新第五军占领平头山、马家集一带后继续向北推进,第七十三军亦同时向汊涧推进。18日,淮南军区独立旅在虞家洼以东歼新第五军一个营,第五旅则与另一路国民党军于东旺庙以北,激战彻夜。因来安方向之国民党军猛犯汊涧,华中军区特务第一团仓促不及应战,汊涧为国民党军占领,第五旅之侧后受到威胁。淮南军区即以第五旅第十五团固守天长;以独立旅及第五旅之2个团置于张公铺至石梁之间,以第六旅置于葛家巷,构成一线防御。国民党军占东旺庙、郑家集、汊涧之后,己形成对淮南军区部队的两面包围之势。23日,国民党军以7个团猛犯天长,另以一部由汊涧向北、向东出犯为策应。在葛家巷、张公铺、石梁一线的淮南军区部队,于24日前后曾击溃国民党军一个营,又在石梁以西之小李庄歼国民党军一个连,阻其不前。坚守天长之第十五团,自20日起与新第五军2个师激战2昼夜,因国民党军占绝对优势,第十五团孤立无援,弃守天长。石梁、张公铺一线随即受威胁,汊涧方向之国民党军遂全力猛攻,淮南军区各部队全线撤退至大通、新铺、泥沛湾一带。进占天长、汊涧之国民党军共4万余兵力继续猛追,淮南军区部队因背靠五河,无回旋余地,奉令于28日撤出淮南地区。
【苏皖边区之战】
民国35年(1946年)7月中旬,国民党以第五十八师新第十旅第二十九、三十团、第二总队和地方武装向华中第八军分区(又称苏皖八分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华中第八军分区在临涣集、青龙集以东地区,采取就地坚持的方针,以华中第十二旅主力出击涡河沿线,避强击弱,进行抗御。同时准备扩充县总队和区队,坚持本地,支援主力。准备工作尚未就绪时,国民党军即己进犯,致处于被动状态。18日,国民党军新第十旅由蒙城北犯,占濉溪口、翟桥、百善集。19日夜,华中第十二旅攻占百善集,全歼该集守军一个连。而后向百善集以北之大李庄攻击。由于翟桥之国民党军驰援,大李庄未克,反而伤亡200余人,百善集复为国民党军占领。8月中旬,国民党军又以新第五军第四十五、九十六师,占永城,第十一师占沛县;后协同新第十旅分3路北犯,先后占陇海铁路沿线之丰县、夏邑、砀山、马牧集等地。在国民党军进攻中,华中第八军分区地方武装大部跳至外线,不能配合主力作战,以致造成主力华中第十二旅攻击永城东北之何寨集战斗失利。至此,第八军分区辖地大部失守。11月上旬,第八军分区率主力及第二支队由永城西绕永城南东进。18日在涡阳以北之龙山西三里庄,将涡北国民党军地方武装魏德西大队包围,出指挥失误,拖延了攻击时间,战斗一夜未克,拂晓,其援兵一个团自涡阳赶到,华中第八军分区武装遂撤出战斗东去。是时,临涣集以南之国民党军第三十团尾追而来,华中第八军分区武装复西返。华中第八军分区第一、四支队在宿永公路以北之保安山与交警第夺总队一部交战,亦被击回。是月下旬,永城之国民党军配合交警第二总队西犯,占领黄冢集。华中第十二旅向商亳公路以西转移,国民党军尾追跟进,在商亳南铁佛寺战斗再次失利,西撤至睢杞太黄泛区,第一、四支队亦分头撤至夏邑以北至冀鲁豫军分区地区。华中第八军分区全部辖区遂为国民党军占领。
【皖西地区游击战】
民国35年(1946年)9月,新四军撤离安徽后,中共皖西大队利用国民党军内部的派系矛盾和其后方兵力不足的弱点,采取避其主力,打击其区乡武装,发动群众进行“三反”(反抓丁、反征粮、反征款)斗争,建立游击政权。皖西大队,经过半年的游击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10多次“清剿”,队伍发展到700余人,开辟了舒(城)桐(城)、桐(城)潜(山)、岳(西)3个县的游击地区。民国36年4月,中共鄂西北军区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刘昌毅、政治部主任胥治中率2个大队共400余人,从鄂北突围进入皖西山区,在燕子河以南之高山,击溃尾追之国民党军,毙其50余人。而后又取得大岗岭伏击战的胜利,毙国民党湖北省保安第十二大队及英山县自卫队60余人。5月初,在潜山县槎水畈与皖西大队桂林栖部会合,组成“皖西人民自卫军”,约1200余人。此时,岳西、潜山之国民党军第四十八师第一七四旅第五二团及保安第三团北调,皖西武装乘机展开外线出击。至6月底,先后打开潜北源潭铺,桐城县挂车河,舒城县毛坦厂,岳西县五河及青大畈国民党仓库,分给群众2万斤粮食;摧垮岳西、潜山、太湖、桐城、舒城、霍山等县国民政府在山区的区乡公所30多个,歼国民党军900余人;新开辟庐(江)南、庐(江)北、潜(山)太(湖)3个游击区。
【皖南地区游击战】
民国36年(1947年)2月和6月间,国民党为遏制中共皖南地区游击部队的发展,连续遣安徽保安副司令张湘泽、省国民政府委员林中奇率队对中共皖南游击队进行2次“清剿”。中共苏皖边区司令部针锋相对,积极组织皖南游击队和广大群众展开反“清剿”斗争。先后进行64次战斗,缴获机枪10挺,长短枪533支,摧毁国民党军据点30余处,乡(镇)公所40余个。
宁国墩之战:民国36年(1947年)4月,绩溪县九华群众发起“抢粮”斗争,中共苏皖边区司令部为粉碎国民党军报复性“清剿”,即决定主动进攻国民党军,以支援群众斗争。熊兆仁、唐辉率主力连和芜屯公路东游击队翻越7条大岭,行程100余里,将宁国墩之国民党军3面包围,进行围歼。由于担任攻击村头任务的游击队到达后即与之交战,打草惊蛇,导致其一部乘隙逃窜。10分钟结束战斗。计毙、伤其2人、俘7人;缴冲锋枪1支,长短枪22支,发动群众分掉公粮200多担。
绩溪县城之战:民国36年(1947年)5月上旬,驻绩溪之安徽省保安第四总队第一大队、绩溪县自卫队2个中队前往九华、戈溪等地大肆“清剿”共产党游击队,城内仅留县自卫队一个中队防守,加上县政府警卫队、县警察所武装,全部约200人。中共苏皖边区司令部负责人熊兆仁、唐辉等,乘绩溪兵力空虚之机,率特务连及芜屯公路东游击队一部,于下旬一举攻入绩溪县城。县国民政府守军凭借碉堡顽抗,游击队连续攻击三四小时未克,遂将其围困封锁;城内其它各处之国民党军在战斗打响后皆望风逃遁。游击队入城后,捣毁国民党绩溪县党部调查统计室(特务机关),缴长短枪4支及文件、档案资料全部,后在大街小巷展开宣传活动,先后达10小时之久,翌日晨6时撤出。“清剿”九华、戈溪之国民党军闻讯,即行回撤。
马渡桥战斗:民国36年(1947年)6月初,泾(县)旌(德)太(平)地区夏荒严重,群众纷纷开展抢粮斗争,当时马渡桥国民党据点粮库存有公粮数百担。泾旌大游击队率领群众300余人,一举攻下据点,全歼国民党守军,缴步枪20余支,群众将粮食一分而光。
龙门之战:民国36年(1947年)7月15日,胡明、熊兆仁率领苏皖边区司令部主力一部,配合黄西游击队攻打太平县北乡之龙门国民党军据点。龙门建有3座坚固碉堡,由国民党县自卫队一个中队和乡公所武装共五六十人驻守。国民党军依仗坚固工事,顽强抵抗,游击队数次猛攻未克,遂改变战术,对其实施围困,并以民兵对周围大小通道严密封锁。据点粮水断绝,援兵无望。在游击队的政治攻势下,国民党军被迫于17日晚全部缴械投降,计缴机枪1挺,步枪41支。
丁王殿之战:民国36年(1947年)7月17日上午,中共南繁芜地区游击队重光部及泾宣武工队,从四面将泾县丁王殿国民党军据点包围,该据点驻有国民党地方武装40余人。战至黄昏,西面碉堡守军缴械。此时,熊兆仁率一个连自板桥赶来参战,不久,东面碉堡守军亦缴械投降。驻在中间碉堡之国民党乡长段跃东,致信游击队,要求停止攻击,进行缴枪谈判,以致拖延至翌日上午8时。是时国民党泾县自卫队一个连驰援,而游击队又十分疲劳,遂主动撤出战斗,此战,计缴获步枪25支,毙、俘20余人。
刘店乡之战:民国36年(1947年)7月24日,铜青贵游击队配合泾县、南陵县的民兵,对国民党南陵县刘店乡公所之武装发起攻击,强攻2小时未克,而后利用刘店乡乡长之父喊话劝降,迫其全部缴械。计缴长短枪26支,毁其碉堡3座,发动群众分掉粮食200余担。
兰田之战:民国36年(1947年)8月13日,刘奎、杨明率黄西游击队和歙县、休宁县、黟县游击队的3个班,将国民党军兰田据点包围。该据点驻有国民党歙县自卫队第二中队和乡公所武装一个班,共50余人。在政治攻势与军事压力之下,将其全歼。共、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51支,并发动群众分掉据点粮库公粮400余担。
【涡阳、龙岗之战】
民国36年(1947年)1月初,豫皖苏军区为打开第三军分区局面,收复失地,遂令独立旅和第三军分区武装东进,8日攻克涡阳,歼该县自卫团600余人。驻亳县国民党军新第十旅第三十团驰援,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一个团固守龙岗,2个团分置于龙岗两侧,第三军分区第三十六团及骑兵大队、军区特务团置于县城,阻击永城西援之国民党军。l月13日战斗打响,经6小时激战,国民党军伤亡惨重,开始收缩兵力。此时位于龙岗两侧之豫皖苏军区独立旅部队迅即出击,将国民党军分割、肢解。永城国民党军新第十旅第二十九团赶来增援,被第三军分区武装阻击于县城附近。14日晚发起总攻,全歼新第十旅第三十团及其援军第二十九团一个营。2次战斗,共毙、伤国民党军600余人,俘800余人,缴轻机枪50余挺,各种火炮20余门。第三分区第三十六团及第二、四支队乘胜建立了商亳鹿柘、雪涡、雪商亳、夏邑、雪亳5个游击县政权,并插入宿西、砀南、萧宿永地区,开展隐蔽斗争。
【淮北地区游击战】
民国36年(1947年)1月,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遣饶子健率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七十七、八十一团及2个骑兵大队组成淮北挺进支队,于1月24日深入淮北国民党军后方,开展游击战争。是时,淮北地区国民党正规军大部调往山东战场,仅有2个师兵力驻守;暂第二十五师分布于睢宁、宿迁一带;第六十九师第六十旅分布于众兴,淮阴沿运河一线;第七师第一七一旅第五一三团分布于灵璧、泗县、青阳一带。挺进支队在淮北与坚持洪泽湖水上部队会合后,国民党即从陇海铁路抽调第二十六师第四十一旅和本区之暂第二十五师、第六十九师第六十旅一部及第五一三团共8个多团的兵力,向洪泽湖压迫,另以暂第二十五师之2个团对挺进支队实施追击。淮北挺进支队为摆脱国民党军,乃以第七十七团跳至外线出击,以第八十一团分散于洪泽湖周围,开展游击战,建立基层政权。第七十六团在外线辗转游击中,遍绕睢宁、泗北、灵北一带山区,进行张店、赤山2次战斗。3月初,以一部返回与内线武装配合,攻克泗南县之崔集、半城,歼国民党地方武装及徐州绥靖公署补充第二团一部共700余人,建立泗南、泗阳2个县游击政权。而后又攻克洪泽湖东之高良涧,建立淮泗地区3个游击区政权。此后,国民党军连续对洪泽湖周围地区及淮泗地区进行扫荡、“清剿”。尾追寻歼淮北挺进支队。挺进支队坚持外线出击与内线坚持的方针,往来跳动,乘隙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直至7月,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分兵进行外线出击,淮北国民党军第七师、第六十旅先后西调,暂第二十五师因防区增大,兵力不足,“清剿”始告结束。淮北挺进支队在3至6月的反清剿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军800余人。
【淮北地区反清剿之战】
民国36年(1947年)3月,国民党从陇海铁路调入第一八三旅向中共豫皖苏军区第三军分区武装及其新辟之游击区发起连续“清剿”,第三军分区武装在反“清剿”之初,疲于转战,被动应付。4月以后,第三军分区武装一改过去,积极主动地向国民党“清剿”部队展开进攻。连续举行永城地区之殷楼战斗、黄楼战斗、火神庙战斗,共歼国民党军新第十旅第二十九团及江苏省保安团之3个连共400余人,歼其地方武装200余人。扩大了永城以西各游击根据地。5月上旬,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向蒙城地区出击,歼蒙城县保安大队、团管区司令部等1000余人。第三军分区第二支队随军区武装挺进宿怀蒙地区,先后摧毁石弓山、丹城、唐集等5个乡公所,建立宿怀、宿蒙2个地区的县政权。
【淮南地区游击战】
民国36年(1947年)1月起,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及其所辖之苏北军区,陆续派遣4批武装进入淮南铁路之路东、路西地区,开展淮南游击战争。
1月14日,杨效椿率人民解放军一个营进入淮南铁路东。经过14天作战,歼灭仁和之署及5个乡公所,共200人。2月间,国民党军连续发动3次清剿,皆被杨效椿部粉碎,并打开浔河以南大部地区,3月间,又配合人民解放军淮北部队攻克高良涧,开辟浔河以北黄集子地区,淮宝局面遂初步打开。
1月,孙传家率人民解放军一部70余人,进入凤阳山区,与坚持该地的小型武装会会。在伏击叹儿乡公所后,遭国民党军第一三八师第四一四团及定远、凤阳2县保警大队共2000余人的尾追,疲困不堪,遂被迫跳出山区,实行高度分散,历时35天转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残酷围剿。此后,孙传家部又转回山区,进入隐蔽斗争,恢复了定(远)凤(阳)怀(远)及定(远)合(肥)2个游击区。
3月间,张白锷、徐速之率人民解放军一部100余人进入淮南铁路东地区,与杨效椿部会合。4月15日,渡过三河,歼灭牌楼乡公所武装,攻占黎城、永丰2镇。翌日,天长、盱胎保安大队及交警总队一部共700余人兵力前来围剿,双方激战于三人庄,互有伤亡。杨效椿、张白锷部乃撤回淮宝地区,4月下旬,再渡三河,杨效椿、张白锷部兜歼国民党黎城区署,控制黎城后,部队即按预定计划进入盱嘉山区,国民党军尾追不止,无法立足,只得跳出山区,回师淮宝。
5月间,李世农率人民解放军一部由山东经苏北到达淮南,与杨效椿、张白锷部会合建立淮南支队,第三次南渡三河,向高宝水网地带发展。经过一个月的周密准备,于7月18日进入高宝地区,一举攻克塔儿集,歼国民党军40余人。而后扫荡闵桥、夹沟之国民党地方武装,再渡金沟河,歼灭天长及高邮保安中队100余人,攻克汴塘、南宫墙,打破国民党军封锁计划,在高宝地区建立4块游击根据地。
【淮北地区反攻战】
民国36年(1947年)8月,人民解放军淮北挺进支队为配合陈粟野战军战略反攻,在淮北地区主动开展反攻作战,攻城夺镇,有效钳制国民党军。是月,淮北挺进支队第七十七团全部和第八十一团一个营挺进洪泽湖西,先后攻克香城、新行、曹庙集等据点,3战3捷,计歼保安队400余人。9月14日,第七十七团2个营、淮南支队第二营(由盱凤嘉撤淮北),攻克管镇,歼泗县保安队200余人,鲍集之保安队仓皇撤逃。10月1日第七十七团攻克淮北重镇青阳,全歼国民党守军700余人。3日,第八十一团第二营和淮南支队第二营攻克双沟,恢复葫芦套地区,打开洪泽湖西局面。陈粟野战军第三纵队进抵淮北后,于10月11日收复灵璧,继克荆山、卓海等国民党军据点。12日,泗县保安队闻风而逃,该城遂为第七十七团收复。不久,国民党军第五六三团及伞兵总队尾追第三纵队而来,泗城、青阳、双沟复又陷落。第三纵队撤离灵璧西去,第七十六团在阻击泗城之国民党军后,又进击李集、高楼等据点,歼国民党地方武装400余人。
【淮南津浦路西游击战】
民国36年(1947年)8月,人民解放军刘邓、陈粟野战军南下,位于津浦铁路西的国民党军第一三八师被迫北调,路西广大地区均为其地方武装守备,坚持凤阳山区游击战之路西支队,乘路西国民党兵力空虚之机,开始由隐蔽转向公开,依托山区向外发展。自民国36年8月至民国37年1月,先后攻克国民党乡公所、据点8处,歼其150余人。建立定凤怀、定凤嘉、定合3个县政权。
【淮南反扫荡之战】
民国36年(1947年)9、10月间,国民党军对盱凤嘉地区进行扫荡,人民解放军淮南支队第二营被迫北跳,配合淮北支队作战。11月间,扫荡之国民党军撤走,第二营迅即返回,寻歼国民党地方武装,建立了盱凤嘉人民政府。坚持小河东之淮南支队第三营,9月中旬遭国民党军暂编第二十五师一个团及4个县保安队约2000余兵力的“围剿”,19日,第三营分头阻击,与之周旋竟日,连夜撤至淮宝地区之芦柴滩。26日,该营盲目进攻银家集,惨遭失败,全营伤亡、被俘达三分之二,排连干部所剩无几。
【皖南反清剿之战】
民国36年(1947年)10月至民国38年3月,国民党军对皖南沿江之泾旌太、泾宁宣、黄东、黄西、皖浙边、苏浙皖边等地区的中共游击队,采取“驻剿”、“搜剿”、“追剿”、“堵剿”、“兜剿”等多种手段,进行连续不断地全面“清剿”。中共皖南游击队以精干武装在内线坚持,主力跳至外线出击,开辟新区,以全面反“清剿”粉碎国民党军“清剿”。民国37年4至8月,国民党军新编第十三旅又对繁昌、南陵、铜陵、青阳、泾县、太平等县共产党游击根据地进行反复重点“清剿”。在反“清剿”中,泾、青、南、铜、繁地区之共产党游击队遭损。尤其是南、繁、芜地区之游击队损失严重,计牺牲、被俘、叛变及失散267人,损失机枪1挺,长短枪106支。余部仍坚持该地区,保存了实力。
【皖南游击队进军皖浙赣边区之战】
民国36年(1947年)10月,为调动国民党军兵力,粉碎其“清剿”企图,中共皖南地委决定,游击队留下一部就地坚持,抽调主力向皖浙赣边进军。12月21日,倪南山率皖南游击队2个连共200多人,第一次进军皖浙赣边区。游击队在同围追之国民党军周旋中,先以休(宁)西查山为中心开展活动,后又转战祁(门)开(化)婺(源)浮(梁)一带,深入到德兴县三十里岗。民国37年2月25日,倪南山在掌握婺、浮、休、祁、开5个县基本情况,打下工作基础后,绕道祁门倒湖,返回黄西地区的石埭兰田。历时2个月,辗转2000余里,先后战斗8次,消灭国民党乡公所9个,保公所1个,缴获步枪33支,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攻。
3月8日,熊兆仁、余华,倪南山率皖南游击队第一、三、五连和中共皖浙赣前进委员会(下简称皖浙赣前委)机关共500余人,第二次进军皖浙赣边。部队由黟县出发,迂回转战于休、婺、开、德等县边区。国民党当局遣保安第四团一个营配合婺源自卫队,共8个连兵力,以婺北之陀川与甲路为目标,进行第一次“清剿”,皖南游击队即将主力转至外线,夜袭国民党军后方清华街,俘其联防区署主任、镇长及保安第四团后方留守人员16人,缴长短枪11支,国民党军惊慌失措,急忙撤回“清剿”部队。皖南游击队取得反“清剿”胜利后,部队进入休、婺交界的鄣公山地区。5月21日,国民党以江西独立营及婺源、休宁2县自卫队共11个连兵力,分4路对皖南游击队进行第二次“清剿”,皖南游击队主力在白山打击其主要一路——江西独立营,歼灭该营前卫连兵力三分之二以后,立即转到外线,在休宁西乡摧毁2个乡公所,直接威协休宁、屯溪等重要城镇,迫国民党清剿部队匆忙撤走。
6月21日,国民党军开始第三次“清剿”,企图在一个半月内消灭皖南游击队主力。皖浙赣前委利用国民党内部矛盾,孤立和打击其“进剿”部队,迫其于7月14日撤回。皖南游击队自民国36年12月开始进军皖浙赣,至民国37年8月,共作战15次,缴获机枪1挺,步枪250余支,短枪27支,俘国民党处长、联保主任以下60余人,摧毁乡公所11个,创立了皖浙赣边游击根据地,皖南游击队改名为皖浙赣支队。
民国37年9月至11月上旬,国民党军对皖浙赣边又连续发动第四、第五次“清剿”,均被皖浙赣支队粉碎。11月26日,国民党江西省保安第一团全部、安徽省保安第二团一部,配以江西保安大队、独立营和婺源县卧卫队,对皖浙赣全地区进行第六次“清剿”。皖浙赣支队留下主力一部与进剿之国民党军周旋,大部进入磨盘山,大茅山,以突袭手段,歼灭婺源县自卫团第二营,将国民党军第六次“清剿”粉碎。
【皖南游击队开辟皖赣边区之战】
民国36年(1947年)10月,杨明率皖南游方队向皖赣边前进,先后摧毁贵池县阳坑、高坦和石埭县丁香树等国民政府乡公所。12月,杨明率邻在转回贵、石边之杉山地区时,途中动词民党军第六十三师遭遇,查志祥等8人牺牲。到达杉山地区后,又遭第八专署保安大队进攻,损失物资一部。民国37年1月,杨明率3个连分散在青阳、九华山、贵池、石埭及祁门、至德(今东至县)边;分遣周坚凯率一个连在歙、休、黟边;陈爱西率2个多连在太、石边,开展游击战争。3月中旬,先后将祁西、至德县马坑反动刀会摧毁,缴刀370多把,并在祁西新安洲和贵西源头李地区,消灭王振南、李宗余2支反动地主武装,缴获长短枪23支,后义在贵池县张元坑地区击溃尾迫之保安第二团一个营。至此,皖南游击队以祁(门)西为根据地站稳脚跟,6至7月,皖南游击队在皖赣边先后摧毁祁南朱口和祁西历口2个乡公所武装各一个班,歼灭贵池县元头里恶霸地主武装,共缴长短枪39支。国民党军即集中贵池县6乡联防大队、第八专区警保大队和祁门县2个中队、至德县1个中队,对祁西与贵池县交界地区进行“清剿”。皖南游击队留厂武工队领导群众在内线坚持,主力连跳至外线作战,7月21日与黄西游击队会合,联合攻打许家坦,歼火祁门县保警第四中队,取得反“清剿”胜利。祁西局面自此稳定。
【黄山地区游击战】
民国36年(1947年)10月,皖南游击部队主力南进之后,黄(山)西、黄(山)东和泾旌宁宣地区的游击队,在坚持老区中发展了新区,黄西地区:民国37年5月12日,黄西游击队在黟县的塘湾战斗中,击毙国民党黟祁石太4县联防主任荣准,歼国民党军一个分队,粉碎其进山建点计划。7月28日,黄西游击队与杨明部配合,进攻祁北许家但获得胜利。8月,粉碎园民党军半个月扫荡。9月,黄西游击区逐步推进到屯(溪)景(德镇)公路。11月,与皖赣、皖浙赣地区联成一片。黄东地区:4月和7月,黄东游击队先后粉碎安徽省保安第四团及歙、旌等县自卫队对汪满田中心根据地的进攻,8月,在巩固汪满田、七都、八都等老区基础上,恢复绩溪孔灵等地区,开辟歙县东乡、太平罗村、三口一带及黄山与鸡公尖等新区;在歙北的上峰、许村、叶村、宋村等地建立政权。泾旌宁宣地区:6月7日,王义石率领1支小武装去宁东开辟新区。10月,打通与苏浙皖边区的联系。
【皖南游击队发展皖浙边区之战】
民国36年(1947年)11月,唐辉率皖南游击队3个连,从歙县里洪坑出发,越过芜(湖)屯(溪)、徽(州)杭(州)公路,顺利到达国民党统治薄弱、群众基础较好的旱南(今歙县境内新安江以东)地区。在此之前,唐辉己派戴吉祥率50余人进入歙南,连续摧毁5个乡公所,缴获步枪20余支,打下初步工作基础。12月24日,唐辉部2个连及武工队共200余人,一举打下旱南大洲源及水南(今歙县境内新安江以西)小洲源一带的国民党军中心据点,继又取得深渡战斗的胜利,缴获步枪44支,建立了立足基地。民国37年5月23日,安徽省保安第二、四团及浙江省淳安、昌化县自卫队等近千人,对旱南地区形成5路包围,企图聚歼唐辉部主力。唐辉即以2个班及武工队抢占核儿尖、胡须岭,掩护主力转移至朱村,翌日跳出包围圈,28日晚袭击同民党军齐武据点,摧毁乡公所后,继向路东(芜屯路以东)地区转移。国民党军在旱南扑空后,以保安第二、四团窜犯水南,遭皖浙部队程璨部迎头打击,保安第四团乃回返再围旱南,进剿太平坑,企图歼该地武工队未逞。至此,国民党军5路“围剿”均被粉碎。
【泗城之战】
民国36年(1947年)11月中旬,国民党军第五六二团西调,泗县县城留10个保安中队驻守,人民解放军淮北挺进支队与淮南支队密切协同,乘泗县城国民党防守薄弱之机,向泗县城发起进攻。以第七十七团担任主攻,第一营攻东门,第二营攻城东北角,并置一个连于城北佯攻;以第八十一团第二营和淮南支队第二营大部,分别由西、南门会攻。11月21日22时发起攻击。攻城部队首以火力压制国民党守军,掩护爆破,迅即炸开东门,第七十七团第一营突击队勇猛突入,占领东门城楼,国民党守军反扑未遂。突击队继向纵深发展,将国民党守军逐步压迫至城西北角城隍庙附近。国民党守军企图越城突围,被各路攻城部队全歼。此役,计歼国民政府代理县长、保安总队副、保安第一、第二大队长以下官兵750人,缴步枪559支,轻重机枪25挺。
【皖西反扫荡之战】
民国37年(1948年)2月,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转移出大别山后,国民党即对皖西地区疯狂进行“3月扫荡”,其第四十八师“扫荡”区为岳西、潜山、太湖、望江、怀宁、桐城、庐江、无为等县,第四十六师“扫荡”区为寿县、霍邱、金寨、六安、霍山、舒城、合肥等县,企图歼灭人民解放军皖西军区部队。中共皖西区党委和皖西军区指挥所属部队,以游击战形式,展开反“扫荡”斗争。皖西第三军分区将活动在本区内的第三纵队补充团改编成军分区基干团,专门寻歼弱敌,打击国民党军后方基地与交通补给线;其它武装力量编成3个游击集团,由军分区统一指挥,分线负责,互相策应。各县也将县、区武装统一组编成若干游击集团,在本区域打击地方反动武装。皖西第三军分区部队先后在张家店、刘大圩袭击国民党军,俘其180余人,缴机枪13挺,步枪150余支;在六(安、合(肥)县江家冲、大马厂一带击退舒城具保安大队约400多人的进攻;在舒六县九井、沙埂子一带,歼灭与儿街、东河口、毛坦厂等地地主还乡团,俘其210余人。皖西第四军分区武装,3月间粉碎了国民党军4个营兵力“清剿”,攻克泉塘镇,并击退其援军第四十八师一个营。而后,第四十八师一个营,保安第一团一个营和无为常备队尾追第四军分区之无为独立营,经过6昼夜连续战斗后,独立营转至盛家桥地区之铁脚山休整,4月5日突遭包围,损失大部,军分区司令员吴万银在突围战斗中牺牲于戴家桥附近。
【路东反扫荡之战】
民国37年(1948年)3月1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陈庆先率第三十四旅2个团自苏北南渡淮河,进军淮南津浦铁路东,与淮南支队并肩作战,连续攻克国民党军重要据点铜城、古城,大力兜剿老子山至头桥一带国民党军地方武装,先后歼天长、来安等县保安大队、交警第七总队及当地武装近2000人。3月上旬,国民党调集2个旅分2路对路东地区进行扫荡。第二十五师的一个旅为一路,于3月8日进占汊涧待机;第二三师的2个团及第四十六师第五六三团为一路,自滁县东犯,于9日进占四十里桥、马湖店、莲塘一带。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旅及淮南支队在王店集以北之长山地区迎头给予痛击,歼国民党军第二二师300余人,迫其由盱眙退缩明光。进占汊涧之国民党军未敢续进,由原道返回滁县。
18日,国民党又调集第二十五、六十三师全部及第四十六师第五六三团等共13个团的兵力,分4路大举扫荡。第一路以第六十二师6个团自明光东犯,深入三河南岸,逼近金沟河西;第二路以第二十五师第一八旅的3个团自浦口经竹镇进占汊涧;第三路以第二十五师第四十旅的二个团,自浦口经明光进占涧溪;第四路以第五六三团自滁县东犯,进占自来桥、张铺营,与涧溪之第三路构成一线,企图将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旅及淮南支队全歼于路东地区。为避开国民党军锋芒,第二十四旅和淮南支队采取敌进我进,外线歼敌,开辟新区的方针,展开反扫荡作战。淮南支队第二营及第三十四旅第一团为吸引国民党军西去,于4月6日转至津浦铁路西,与路西支队及先遣部队第三十三团会合,先后进攻占鸡岗、大李集、藕塘等地。此举,果将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第五六三团调至路西,路东只剩下6个团的兵力,被迫分占各要点转入“驻剿”。15日,国民党军以一个团向小河东攻击,被东返之淮南支队第三营和第一团击溃。第二十五师转犯路西后,紧紧尾追第三十四旅与第三十三团不放。4月27日,第三十四旅和第三十三团终于将其摆脱。第三十四旅转至淮宝休整,第三十三团亦乘机转进大别山。月底,第二十五师调往苏北,至此,国民党军对路东地区的43天扫荡被粉碎。
【皖西反清剿之战】
民国37年(1948年)4月11日至22日,国民党以第四十八师3个团又1个营的兵力,对人民解放军皖西军区第一、二军分区进行“清剿”;4月23日至5月6日,又以第四十八师4个团及第四十六师一个团的兵力,对皖西军区第二、三军分区进行“清剿”。此此同时,第四十六师对人民解放军鄂豫军区第一军分区之金寨、霍固等县进行“清剿”。皖西军区所属各部队在反“清剿”作战中,开始片面强调“县不离县、区不离区”,因而损失严重,主力团3个整连被歼,4个连被重创,各县区武装损失2000余人。第一军分区所辖太湖县新建立的乡村政权损失十分之九。4、5月间,皖西军区改变军事指导方针,由“使用主力分散看家”改为“集中主力外线歼敌”的战略,从而摆脱了“反清剿”作战的被动局面。皖西军区第四军分区所属部队,在无为、巢北、湖东、肥东、临江等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牵制皖西山区国民党军的“清剿”兵力,使之顾此失彼。寿六舒合县总队2次伏击寿县“清剿”大队,连连获胜。打击了国民党清剿部队的嚣张气焰。由于皖西军区战术灵活,致国民党军“四月围剿”被粉碎。游击区内的国民党地方政权大多名存实亡,人民政权逐步建立,仅寿东南地区就建立30多个乡民主政府,人民武装发展到1300余人,游击队的活动扩展到合肥北门,并建立北乡民主政府。
【路西反清剿之战】
民国37年(1948年)4月底,国民党调集第四十六师第五六三团、保安第五团及地方武装共7000人,以凤阳山区为重点,对人民解放军淮南军区路西(津浦铁路西)军分区进行清剿,企图以40天时间歼灭淮南军区路西军分区主力。
5月1日,国民党军以多路合击,四面包围战术,向凤阳山区进犯,路两军分区部队“恋山”思想严重,与国民党军争夺山区,因而招致损失。5月13日,路西军分区改变“守山”观念,将主力6个连全部转进定合、寿合等地区,寻歼国民党军地方武装,以摆脱被动局面。
国民党军占凤阳山区后,即在周围密布碉堡,构筑据点,分割山区与平原。6月初开始,以地方武装“驻剿”山区,主力“驻剿”平原,寻找路西军分区主力作战。路西军分区以3个连分散到各县,结合当地武装作内线坚持,另以3个连在外线寿合地区作战,6月下旬,连克许集、仇集、邓家圩等据点,歼国民党军150余人,将国民党军“清剿”打破,支持了内线斗争。国民党军40天“清剿”计划破产后,又延长“清剿”期,在清剿区内拉网合围,反复搜索,移民并村,制造无人区。路西军分区各主力连和地方武装采取游击穿插战术,与国民党军周旋。7月16日,路西军分区第三连于曹家岗附近伏击同民党军第五六三团一个排,歼其20余人。7月中旬,中原野战军取得襄樊战役胜利后,国民党军中原防御体系被粉碎,28日,“清剿”路西之第五六三团他调,保安第五团亦就此缩回凤阳、定远县城,路西地区历时百日的“清剿”反清剿作战结束。
【皖南游击队南进苏浙皖边区之战】
民国37年(1948年)5月、6月间,中共苏浙皖工委抽出2个主力连向南发展。7月,在广(德)、宁(国)、孝(丰)地区粉碎浙江保安团的进攻,摧毁长虹铺、狮桥等地国民党军据点,并进袭杨滩。8月,林岳、孙章录率2个连进入天目山以西之宁(国)、昌(化)、孝(丰)、于(潜)地区,10月,与泾宁宣地区联成一片,建立宣郎广、广宁孝、天目山以西、宣南与广北(包括长兴一部)共4块游击区。其中广宁孝地区以白马庙为中心,纵横约40余里,同民党军据点全被摧毁。
【南义镇之战】
民国37年(1948年)6月上旬,华东野战军第三十三团团长顾鸿率第四、六连及第九连一个排活动于和含地区之南义镇附近的许高家、耿家油坊、春李家一带山岗。11日,国民党省保安第六团8个连及1个机炮排计900余人,分兵2路进犯。南路4个连由第一营营长率领出清溪经陶厂进抵耿家嘴,向北进攻,但其速度较慢;北路4个连又1机炮排,由团长钟经龄率领,出清溪经大小曹家抵司常庄向南面进攻。面对南北夹击、兵力四倍于己的敌情,顾鸿迅即定下先打北路再打南路的决心,予以各个歼灭。令第六连绕至北路右侧,第四连直扑北路左侧,以一个排插至北路后方,自率一个排攻其正面,形成了对北路的四面包围之势。经激战,将北路之保安部队压缩至司常庄之外壕内全歼。此时,南路已迫近。顾鸿即令第四连打右侧,第六连2个排打左侧,遣一个排绕至保安团后方,占领于介嘴高地,再次对南路形成四面包围之势。经过猛烈攻击,该路退至耿家嘴,顾鸿挥军集中火力猛击,战斗近半小时,除营长率数十人逃脱外,余均被歼。此役,计歼保安第六团团长以下官兵800余人,缴迫击炮1门,轻重机枪41挺、步枪500余支,各种弹药一批。
【皖西反清剿之战】
民国37年(1948年)6月至8月中旬,国民党军连续3次对皖西地区进行“清剿”。第一次调集第四十八师2个团、第四十六师3个营,计3个团的兵力,从6月7队至16日,历时10天;第二次调集第四十八师1个团又2个营、第四十六师3个营及保安第三团,计3个团又2个营的兵力,从7月10日至16日,历时1周;第三次调集第四十八师2个团,第四十六师3个营及保安第三团,计4个团的兵力,从8月9日至12日,历时4天。皖西军区部队奋力还击。其独立旅第二十四、二十六团先后主动出击双河、许家圩、张家店、内塔寺、山王河,干汊河等地国民党地方武装,歼其700余人。8月2日,独立旅于舒城县南港、糍粑店地区歼省保安第三团近400人,第二十四、二十六团先后在烂泥坳、西沙埂、分水岭3地袭击第四十八、四十六师各一部,歼其500余人;独立旅第二十团、皖西军区第一军分区基于团及太岳独立营,于7月1日在青大畈、河头铺、甫邱、周溪铺一带与第四十八师8个营展开激战,歼其100余人。皖西军区第四分区在5、6、7月间,先主动进攻磨起场、笑泉口、白茆洲、南义镇、龙吼山等国民党军据点、均获胜利。
二、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入皖战事
【刘、邓野战军入皖战事】
皖西之战:民国36年(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下简称刘、邓野战军)第一、二、三、六纵队近13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急行军,战胜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于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29日,其第三纵队在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彭涛率领下,奉命分2路挺进皖西。纵队部率第七、九旅经叶家集向六安、霍山挺进。第八旅由固始直取金寨。9月2日,第八旅攻占金寨城,全歼国民党守军第四十六师第五六四团大部及保安队大部,俘其千余人。后该旅迅速东进,分路出击,连克舒城、庐江、桐城、潜山等县城。第九旅第二十六团于9月2日袭占六安城,俘国民党军百余人,后该旅即在六安城以东之十五里墩、徐家集地区阻击国民党军,掩护开展地方工作。第七旅第二十一团于8月31日全歼叶家集之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第五六四团第二营及安徽省保安第三团一部,俘其480余人,后该旅主力驻六安以南地区,配合南下工作团开展地方工作。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三营于9月3日袭占霍山;第二十团于9月9日至20日逼近六(安)合(肥)公路椿树岗、官亭镇一带,进行游击活动,并在防虎山歼六安逃亡的县国民政府及保靖大队一部,俘其百余人。第三纵队以半年时间,解放了金寨、六安、霍山、舒城、桐城、庐江、潜山、岳西等8座县城,建立8个县民主政府。9月中旬,皖西人民自卫军各支队和庐江、巢县地区游击队先后与第三纵队各旅会师,配合各旅连续攻占潜山、岳西、安庆附近的石牌镇、太湖、望江、华阳镇以及庐江县同民政府所在地盛家桥(图2—3—11)。

张家店之战:民国36年(1947年)9月上旬,刘邓野战军第三纵队主力西移商城后,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四十八、八十八师乘机重占六安,连侵舒城、太湖、潜山等县。19日,国民党军第四十八师西调解商城之围,皖西仅留第四十六师残部及第八十八师守备。刘邓野战军第三纵队即乘机迅即回师,放手围歼皖西国民党军。10月1日,第三纵队主力从商城、固始冒雨兼程东返,如期赶抵六安以西地区。国民党军第七、四十八师亦跟踪而至,并与原在六安的第四十六师及由合肥刚到舒城、桐城地区的第八十八师第六十二旅,合击第三纵队。6日,第八十八师率第六十二旅由舒城沿舒(城)霍(山)公路西犯,在南官亭地区与第三纵队第八旅第二十三团激战数小时,第二十二团予以重创后主动撤出。据此,第三纵队决定乘国民党军合击尚未形成,给第八十八师以歼灭性打击。遂令第八旅转移至毛坦厂地区集结待命,以第七旅一部置檀树岗、中店地区牵制国民党军援军,第九旅及第七旅大部在山王河东北地区,迎击第八十八师。7日,沿舒霍公路东进之第九旅第二十五团与国民党军第八十八师先头部队在山上河遭遇,国民党军迅即龟缩抱儿岭一带。第三纵队当即令第七、第八、第九旅分北、东、西三面向抱儿岭、三保墩及其以北山地合围。8日晨,二保墩之国民党军继续北撤,第三纵队第九旅第二十六团乘势近逼。国民党军以小部队迷惑第三纵队,主力趁黑夜绕道北窜。第三纵队第九旅旅长童国贵发现后,亲率第二十六团和第二十七团2个营取捷泾向北追击。第二十六团在马长岗俘获国民党军哨兵,查明国民党军全部猬集十张家店(距六安30公里)的情况,当即占领295高地,向国民党军开火。接着,第七旅旅长赵兰田率第二十团赶到。赵兰田、童同贵两旅长立即挥军对张家店实施包围。9日拂晓,国民党军发现被围,即抢占有利地形,并以2至4个营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连续猛扑北面之第三纵第七旅第二十团阵地,企图夺路而逃,均被第二十团击退。位于张家店西南的第九旅第二十六团也同时击退国民党军的反扑。15时,国民党军倾全力猛烈突围未逞。与此同时,第三纵队郑国仲副司令员率领第八旅正在张家店以东展开,第九旅后续部队也已到达。为迅速将被围之国民党军歼灭,遂以第九旅全部由西南两面主攻,第七、八旅分别在东、北两个方向阻其逃窜,并向集内实施攻击。经一小时激战,肃清了外围。国民党军依靠优势火器,利用村沿顽抗。第三纵队各旅迅即向村内突击,集中炮火猛击张家店。10日1时许,第三纵队配属第九旅的化学臼炮,命中国民党军指挥所,顿时张家店成为一片火海,各攻击部队趁势发起总攻。第九旅第二十六团首先从南面突破,第七、八旅同时攻入村内,各部队一面奋勇歼敌,一面协助群众救火。战至拂晓,除八十八师副师长张世光率几个亲信于攻击前逃跑外,其师部及第六十二旅全部被歼。此役,共毙、伤国民党军副团长以下官兵500余人,俘第六十二旅副旅长汤家揖以下官兵4300余人。
当张家店被围时,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以3个团的兵力由六安驰援,8日进至槐树岗。第三纵队第七旅第二十一团与激战3日,将其阻于张家店西北25里的中店子地区。保障了张家店战斗的胜利(图2—3—12)。

刘邓野战军皖西反围攻之战:民国36年(1947年)11月中旬,蒋介石连续召开“大别山作战检讨会”,成立以国防部长白崇橹为主任的“国防部九江指挥所”,调集14个师33个旅兵力,于27日对大别山区展开全面围攻,其中第四十六、四十八、五十八、八十八、二十丘师围攻皖西解放区。刘邓野战军将进入大别山的野战军主力部队和指挥部一分为二,由刘伯承司令员率后方指挥所及第一、十、十二纵队转入外线,向桐柏、江汉、淮西地区展开,以拖散围攻大别山之国民党军;由邓小平政治委员率前方指挥所及第二、六、三纵队留大别山,与国民党军周旋。在皖西辗转机动的第三纵队,先后3次摆脱国民党军第七、二十八、四十八、五十八、四十六师等部的合击,连续行军18天,行程千余里,于12月下旬胜利到达英山县东北一带休整。
此间,国民党军对皖西军区第一军分区进行2次大扫荡。第一次于12月4日,以第二十五师之第四十、一八旅进占岳西,后分路向五河、腾云庙、珠屋庙、石关口、汤池畈一带扫荡,历时10天。第二次于民国37年1月14日,以第四十旅2个团分别在岳西、汤池、腾云庙等地“驻剿”,以第一八旅在太湖“清剿”,并向寺前河、杨家河一带扫荡;以第四十八师第一七六、一三八旅分路扫荡毛坦厂、晓天、磨子潭、大化坪、诸佛庵、流波、漫水河、上土市等地,历时半月余。为粉碎国民党军扫荡,配合刘邓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对大别山区的全面围攻,皖西军区一面发动群众反抓丁、反抢粮、反掠夺,破坏谍报网、碉堡网、公路网,打破经济封锁,一面指挥主力第二十四、二十七团、基干团和第二十团第一营等积极出击。民国36年12月中旬,第二十七团在六安县南刘家圩全歼六安县2个保安中队,俘其250人,缴获小炮2门,机枪1挺,步枪140多支。第二十团在潜山全歼保安团一个连和5个保安中队,约400余人,在姚李庙击退第四十六师一部的3次进攻,毙伤其50余人。民国37年1月中旬,第二十四团攻占桐城县南部的青草隔,歼国民党军400余人,俘200余人。第二十七团、基干团奔袭新街、九井、舞旗河等地乡公所,歼灭了该地地方武装。
民国37年1月28日,第三纵队由英山县东北转向皖西,第八旅向桐城、舒城、霍山、六安地区机动,第九旅向太湖、英山、罗田地区机动,第七旅向罗田、商城边界地区机动。国民党军调集第七、二十八、四十八、五十八、十一、二十五师等5个师对其进行合围,第三纵队各旅采取“甩开优势,攻歼分散之敌”的方针,与之周旋转战。1月6日,第九旅在太湖以西李杜店,予第二十五师第一八旅以重大杀伤。2月8日,第八旅在桐城县挂车河伏击第四十六师第五六二团和第四十八师第五二七团,毙伤其300余人。巢湖地区之巢南游击队乘大军南下,积极向山外发展,先后攻克高林桥、槐林嘴等10多个国民党军据点,歼其地方武装300余人。刘邓野战军经过2个月极其艰苦的反围攻作战,在大别山区歼国民党军1.1万余人,牵制了国民党军大量兵力。国民党军受到沉重打击后,被迫先后从大别山区调走13个旅,其全面围攻遭失败。
【陈粟野战军入皖战事】
民国36年(1947年)8月,陈(毅)粟(裕)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配合刘邓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的作战行动,挺进豫皖苏边区,实行战略展开,与进入豫西地区的陈(赓)谢(富治)兵团密切协同,机动歼灭国民党军。9月26日,陈粟野战军各纵队冲破国民党军的阻击,在徐州与开封之间横越陇海铁路,分别向尉氏、鄢陵、太和、蒙城挺进,一部东越津浦铁路向泗县、灵璧等地进击。陈粟野战军在展开过程中,以纵队为单位,一面在豫皖苏军区武装配合下,放手歼灭国民党保安团队,一面派遣大批干部做群众工作。10月间,先后攻克亳县、涡阳、蒙城、临泉、阜阳、颍上、灵璧等县城,解放了广大乡村。11月中旬,陈粟野战军攻占陇海铁路,淮北挺进支队乘势收复泗县城,全歼国民党守军,迅速打开了豫皖苏地区斗争的局面。
三、淮海战役战事
【宿县之战】
民国37年(1948年)11月6日至民国38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宿县地处徐州与蚌埠之间,系徐州国民党军的重要补给基地,其城由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即黄伯韬兵团)第二十五军第一四八师和交警第十六总队、第二总队第三大队及装甲部队第七营,共约1.2万余人扼控。11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徐州国民党军有总退却的迹象,指示邓小平、陈毅直接指挥中原野战军(下简称中野)各部,包括第一、第三、第九纵队,直出宿县,截断津浦铁路宿蚌段,以堵徐州国民党军退路。11日夜,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立即指挥中野主力南进宿县,另以一个旅赶至宿县夹沟地区破路。
12日,中野第四纵队,华东野战军(下简称华野)第二纵队及两广纵队进至徐州与宿县之间地区,时遇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第四十一军军部及其所属第一二二师由宿县向徐州撤退,遂将该师歼灭于夹沟地区,俘3000余人。12日夜,中野第三纵队完成对宿县包围。13日晨,中野第三纵队第八、九旅向宿县西、南、东三关发起攻击,14日晚攻占东关外围据点“小东京”,遂即向东关城推进,国民党守军以铁甲车、装甲车反扑,被击退。经过激烈战斗,中野第三纵队攻城部队于是日夜攻占宿县四关。
15日17时,中野第三纵队在第九纵队一部协同下,从东、西两面发起攻城战斗。主攻西门的第三纵队第九旅冒着炮火,迅速架起通过护城河的桥梁,实施连续爆破,突入城内。主攻东门的第七旅在炮火掩护下,从小东门一丈宽的缺口处突入城内。第三纵队突破城垣后;即按预定计划向纵深发展,与国民党守军展开激烈巷战,先后攻占天主堂、电报局、医院等主要据点。16日凌晨3时,中野第三纵队攻占宿县城,全歼国民党守军一个师又一个交警总队共1.1万人,缴获大量军需物资。
在中野第三纵队攻占宿县的同时,中野第九纵队一部和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占领宿县以南固镇,并毁坏从徐州以南曹村至固镇之间100余公里铁路。至此,人民解放军控制了以宿县为中心的徐、蚌间广大地区,并为全歼国民党军刘峙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双堆集围歼战】
民国37年(1948年)11月中旬,淮海战役之宿县战斗发起时,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黄维)奉命自豫西赶来增援,经数百里行军,进至蒙城与宿县之间的浍河南岸赵集地区,遭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以下简称中野)第一、二、六纵队阻击牵制,不能前进。宿县战斗结束后,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即以中野和华野(即华东野战军)的第七纵队、特种兵纵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共9个纵队又1个旅的兵力,首先在浍河南北地区围歼孤军冒进、官兵疲惫的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以华野8个纵队及地方部队2个旅,位于徐州以南的夹沟、符离集地区,阻击可能由徐州南援的国民党军,并威胁徐州;以华野5个纵队南下固镇地区,求歼可能北援的国民党军第六、八兵团各一部。下旬,蒋介石为挽救危局,决定以第二、十六兵团自徐州向南,以进至固镇地区的第六、八兵团继续向北,以进至河、浍河间的第十二兵团继续向东北,均以宿县为目标攻击前进,企图南北夹击,重占宿县,恢复徐蚌问交通,并特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蚌埠指挥南线2路国民党军的行动。
11月23日,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进至浍河南岸南坪集地区。24日上午,其第十八、十、十四军各一部渡过浍河,分别向南坪集东西一线的中野第九纵队阵地以及朱口、伍家湖。半塔店等地第四纵队阵地攻击。下午,发觉处境不利,即向浍河以南收缩。黄昏,中野即令各纵队全线出击,于25日晨将第十二兵团合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纵横不到10公里的地域内。蒋介石命令该兵团迅速向蚌埠方向夹围。27日,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以主力4个师为第一梯队,在坦克、炮兵和空军的配合下,向双堆集东南方向轮番攻击,均未得逞。在突围中,该兵团第八十五军第一一师师长廖运周率领2个团5500余人起义。蒋介石见突围未成,又令该部固守待援。29日,第十二兵团转入阵地防御。中野随即对该兵团展开逐点攻击,逐步紧缩包围圈,为最后歼灭该部创造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国民党军第二、第十六兵团主力,从11月24日开始由徐州沿津浦铁路两侧向南进攻,在华野主力节节抗击下,至28日仍被阻击于孤山集、后官桥、褚兰以北地区。由蚌埠进至固镇以北任桥、花庄集之第六、八兵团各一部,发觉华野一部南下后,于26日星夜由花庄集、任桥集地区南撤。华野5个纵队迅即追击,歼后尾第三十九军2个团于曹老集地区。华野第十三纵队于南下途中,在江淮军区部队配合下,于25日攻克灵璧,歼国民党守军一个师。至此,蒋介石3路会攻宿县的计划遂告破产,乃于28日下令放弃涡阳、蒙城,救援第十二兵团,而后共同南撤;另以刘峙率徐州“剿总”部分机关人员飞往蚌埠,继续指挥第六、八兵团再次北援。同时,拟从白崇禧部抽调一部兵力,转用于蚌埠方向。30日,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3个兵团沿徐州至永城公路向西南撤逃。华野当即切断其逃向永城的通路。3日,蒋介石令杜聿明转向濉溪口方向攻击,取捷径救援第十二兵团。4日,华野将杜聿明集团全部包围于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
第十二兵团与杜聿明集团被围后,国民党军援军纷至而来。由蚌埠北援的第六、八兵团正逐步向双堆集接近;从武汉方面来援的第二十八、二十军到达浦口。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当机立断,除以9个纵队继续围困杜聿明集团外,抽调第三纵队、鲁中南纵队南下,协同中野速歼第十二兵团;以华野第六纵队、中野第二纵队及地方武装一部,继续阻击由固镇北援的第六、八兵团。10日,第十二兵团第八十五军第二十三师师长黄子华率师直属队和所属残部及第二一六师一部、第八十五军直属部队共万余人向解放军投诚。12日,刘伯承、陈毅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黄维拒降,继续作绝望抵抗。至13日,在中野和华野一部猛烈攻击下,第十二兵团已被压缩于双堆集、大小马庄、杨庄等东西不足1.5公里的狭长地区内。其兵团部所在地核心阵地双堆集及飞机场已完全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13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最后攻击,至15日24时,全歼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16日,由蚌埠北援的第六、八兵团,在获悉第十二兵团被歼后,星夜撤至淮河以南。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兵团,计4个军、11个师、31个团、1个快速纵队;生俘中将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以下官兵4.6699万人,其中少将14人,上校9人;毙、伤4.65万人,其中毙少将3人;起义5500人,其中少将1人;投诚3293人,其中少将1人。缴获榴弹炮14门,野炮21门,山炮53门,战防炮18门,化学炮14门,六炮588门,迫击炮154门,掷弹筒300个,火箭筒40个,火焰喷射筒41具,重机枪472挺,战防机枪10挺,卡宾枪、汤姆枪、冲锋枪4023支,长短枪3.04万余支,信号枪50支,各种炮弹1.57万发,各种子弹304.96万发,枪榴弹4328发,手榴弹2.32万枚,坦克15辆,汽车300辆,弹药车500辆,汽油500桶,骡马2300匹,电台44部,电话机44部,马达12部,对空联络台2部,电话总机80部,单机536部,电话线555公里,望远镜61架,击毁坦克5辆(图2—3—13)。

四、渡江战役战事
民国38年(1949年)年初,蒋介石为挽回败局,一面和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一面积极扩军备战,将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力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以汤恩伯为总司令,统一指挥苏浙皖及赣东的军事,会同“华中剿总”白崇禧部,共同负责长江防御,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中共中央在与国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令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准备在和谈破裂时,发起渡江作战。
同民党军在安徽境内之长江以南防务,均为汤恩伯部所属部队。皖南东段江防为第七绥靖区张世希所辖之第二十、六十六、八十八军及第十七兵团之第一六军、第七绥靖区之二三八师,防御铜陵至马鞍山段;西段江防为第八兵团刘汝明部所辖之第五十五、六十八、九十六军,防御湖口至铜陵段。此外,还配以海军江防第四指挥所,长江第五舰队封锁江面。
中共渡江战役总前委根据当前敌情和地形等情况,以第三野战军第七、九兵团共7个军30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以第三野战军第八、十兵团8个军35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以第二野战军第三、四、五兵团9个军共35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分别从枞阳至裕溪口、三江营至张黄港、枞阳至望江段,进行强渡长江之战前准备。4月6日,第二十七军以侦察营为基础,组成300余人的“先遣渡江大队”,在亚冰(即章尘)、慕思荣率领下,在十里厂、黄公庙、北埂王、金家渡一带登岸,越过国民党军江防封锁线,与中共皖南沿江支队汇合,及时查清南岸国民党军兵力分布、工事构筑、兵舰航线及活动情况,为各部队拟定渡江作战具体方案提供根据。
【拔除江北国民党军据点之战】
人民解放军为扫除渡江战役障碍,在渡江战役序幕拉开之前,将国民党军在长江北岸所设据点,大部予以拔除,以保障渡江战役顺利展开。
枞阳镇之战:该处守军为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四四七团6个连及桐城县保安第二团刘东雄部15个中队,分布于以枞阳镇为中心之周围下枞阳、磨金山、长河口一线。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九军第六十六师第一九六团与第七兵团2个侦察营,共5个营兵力,于3月29日上午发起攻击,下午攻占下枞阳及磨金山、长河口等外围据点,遂即对枞阳镇守军逼近包围,30日黄昏结束战斗,计毙、伤国民党军138人,俘946人,占领枞阳镇。
土桥之战:该处守军为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七十四师第二二团第二营全部及第三营一个连。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第七十二师第二一五团、二一六团各一部,于3月31日黄昏分别由土桥北、西南实行包围,断上桥国民党守军之江上退路,随后即发起攻击。22时攻入一个团兵力,将守军压缩于内北之洪家祠堂、程家祠堂、地藏庵3处。4月1日,国民党海军4艘兵舰赶来增援,人民解放军当即将指挥舰“安东号”击伤,迫使该部撤逃,2日6时结束战斗,全歼国民党守军。
刘家渡之战:该处守军为国民党第八十八军第一四九师第四四七团一个加强连。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第七十一师第二一二团一个营,于3月31日黄昏发起攻击,歼其一个排后,其余于4月1日拂晓前撤离,退至江岸坝堤工事抵抗。2月14时,人民解放军再次发起攻击,战至17时20分,全歼国民党守军。
铁板州之战:该处守军为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八十三团第三营。4月8日,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时属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以一四团向夹江与长江之间的铁板洲发起攻击,在炮火支援下,部队迅速渡过500米宽的夹江,全歼国民党守军300余人。
太阳洲(江心洲)之战:该处守军为国民党军第八十八军第一四九师第四四七团第一、二营,共8个连兵力,分置于洲北、东两边守备。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第七十一师第二一一团于4月11日21时登船,在炮火掩护下,22时在太白庙登陆,突破其前沿阵地,国民党守军即向周家大栅收缩,集中固守。直至12日5时30分,全歼周家大栅国民党守军,占领卞花洲。该师第二一三团于11日21时由太白洋(夹江)开船,22时在六沙凸登陆,当即向左、右两侧及纵深发展,于五、六沙凸、五段边圩歼国民党守军2个连,其余即分向大新墩子收缩顽抗。12日5时,第二一三团攻下大新墩子,占领太阳洲,国民党守军除其团长、营长率一部乘船逃走外,余均被全歼。
【渡江之战】
民国38年(1949年)4月20日,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破裂后,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是日晚,发起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以木帆船为运载工具,强渡长江。第三野战军中突击集团首先在裕溪口至枞阳段实施渡江。第七兵团以第二十一、二十四军,第九兵团以第二十五、二十七军为第一梯队,在强大炮火掩护下,于20时20分分别登船起渡。第二十四军第七十、七十一师于21时15分由新河坝、太阳洲、旗杆斗子起航,至24时登陆4个团,攻占观音阁、凹凸沟,歼国民党守军第四四五、四四七团各一部。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于20时20分登陆,23时占领长生洲、水洲,歼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六团一个加强营大部。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第二一九团第一营,于22时15分以偷袭动作,绕至鲫鱼洲南岸登陆。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第二三五团于21时由夏家一带登陆,24时占领油房咀;第二三七团于22时在六庄东西登陆,会合第二三五团向西攻占陈家墩子、腾家庄一带;第二三六团于22时登陆。第八十师第二四团、第二三八团于22时25分登陆,攻占老牛埠、钓鱼台、徐家黄、迎风洲、板子矶、马鞍山阵地。第三十三军第九十六师在第八十师后尾跟进。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三团于21时40分登陆黑沙洲,于次日7时全歼国民党守军。
21日,第二十四军第七十一师于凌晨一时强渡夹江,继占许家坝、金家渡、坝埂头,一部占领顺安;第七十师扫清闻新洲国民党守军之后,亦南渡夹江,20时占铜陵,以第一团继向大通攻击前进;第七十二师于9时40分由陈德洲登陆,歼国民党第八十八军军直、第一四九师第四四五、四四七、四四六团各一部;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一、六十三师于20时由前江沿、王家套起渡,在上、下江口登陆,横扫沿江守军,次日拂晓前,占领隔三巷、馒头山、虎形山、六合煤厂等地。第二十五军于是日晨4时在套沟至港段全部登陆,直插平山尖高地,同时向横山镇攻击,先锋部队向龙潭方向攻击,并以一部围攻三山街国民党守军。第二十七军前线指挥部于是日晨3时渡江,第七十九师第二三六团于6时30分协同第二三五团攻占鸡头山,继占大、小磕山;15时55分繁昌国民党守军逃窜,17时30分,第二三六团控制繁昌县城;第八十师第二三九团于是日零时20分登陆,拂晓占领龙门山、寨山;6时,第二四团开始向荻港攻击,10时结束战斗;第二三八团攻占灵山寺,第二三九团占领铁矿山后,黄昏进至繁昌;第八十一师之二四一、二四二团于4时渡江,7时20分到达河北楼,9时占领小磕山。第三十三军于22时由泥汊镇、外滩东、西2点南渡,于22日8时分别进入孙村镇(九十七师)、石湾周(军部)、七虎头(军后勤部);第九十八师进入半边店、马家坝、丁屋地集结。同日晚,西突击集团在马坞至贵池段突破江防,并迅速解放贵池、彭泽(江西省境)等县城,继向国民党军纵深发展。第十一军第三十一、三十三师在枞阳铁板洲、鸭儿沟,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在大王庙于18时登船起渡,第十六军第一三六、一三九团在枞阳以东漳湖起渡,20时50分全部登陆,国民党军第一四一师防御阵地顷刻土崩瓦解。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先头部队在望江华阳和沟口起渡,亦于23时40分登陆,抢占吉阳沙滩,攻克香山主峰。至21时止,西集团有16个团渡过长江,控制宽200余里、纵深10至20里的登陆场。
22日,解放军渡江作战部队全部渡江。国民党鉴于江防已破,军队面临在沿江一线被分割围歼的危险,于下午仓促部署总退却:芜湖以西军队向浙赣方向撤退;芜湖等地军队向杭州方向撤退。人民解放军则于是日晚一面组织第二梯队继续南渡长江,一面向国民党军防御纵深猛烈扩展攻势。第二十四军第七十师一部占领大通,军前线指挥部进至顺安,遂令第七十一、七十二师分左右两路,向南陵攻击前进。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一师主力攻占观前、林芝塔等地,第六十二师向东南前进,迫近青阳,第六十三师一个营占贵池,其主力集结于下江口、裕记煤矿。第二十二军第六十六师主力至上江口、麻埠埂集结,军部率第六十五师2个团于拂晓前渡江。第七兵团前线指挥部于22日晚渡江进至坝埂头。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进至上头村,一部攻占南陵,歼守军第一四九师第四四五团;第八十师进至沟家兴、第八十一师进至万家铺。
23日,第二十四军先头部队进至南陵,军前线指挥部进至牧家亭。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一师进至后堰桥、章家词一带,第六十二师进至大块章、杨田,军部及第六十三师进至青阳。第二十二军第六十五师进至姚汪村一带。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进至六庙,第八十师进至莲花铺,第八十一帅进至魏武里,3个师于宣城地区歼国民党溃窜部队4000余人。第三十三军进至南陵西北盛家桥。第十二军以第三十五师为前卫,迅速向徽州攻击前进,并以第三十六师从右翼迂回石埭、第十七军渡过长江,向至德开进。
至此,人民解放军中、东突击集团主力已展开于长江以南,且已深入国民党军防御纵深60至140里,第二野战军也逼近石埭、浮梁,为追歼溃逃之国民党军造成有利态势(图2—3—14)。

【追歼溃逃国民党军之战】
之战:民国38年(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后,担负芜湖、港、三山街等地防守任务的国民党第二十军第一三四师,于23日拂晓从港向湾镇撤退;其军部及第一、三三师亦同时由芜湖撤至湾镇集中,准备继向宣城撤退。10时许,该军第一三四、一三三师,第四二团和九十九军一部相继撤抵湾。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张怀志率第二二、二二二团在湾以南凤凰桥、芳山镇一线渡过青弋江,于芳山镇以东地区切断国民党军南逃去路,并报请军部组织围歼。24日拂晓,国民党第二十军军长杨干才以第一三四师、军部、第一三三师第次第向宣城撤退,在芳山地区遭到人民解放军第七十四师坚强阻击。激战后,人民解放军第七十四师主力主动后退至十字路、蒲塘陶一线,等待后续部队到来再行围歼。国民党军第二十军乘机夺路南逃。鉴此,人民解放军第七十四师迅速占领晏公庙、桂花树、皂角树等有利地形,切断芜屯公路。国民党军即在公路两侧小高地以密集火力,用几个团轮番冲击,企图打开出路,但均遭阻击未逞。中午,双方均以炮击,战况激烈。是时,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军赶至,即以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团第二营、第七十师第二二三团、二二四团由东北迂回,从国民党军侧背出击,第二二五团第三营在九连山一带堵截,在公路两旁歼其一部。杨干才心急如焚,亲至阵前督战,再次下令第一三四师继续向人民解放军第七十四阵地猛攻,并亲率军直及第一三三师之一部企图向东北突围,被人民解放军第二二三团和二二五团的一个营迂回截击,在夺路无望的情况厂,被迫向后退缩。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以第七十四师、七十五师(缺二二五团2个营),采取迂回战术向该部展开猛攻,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战至17时,除少数向东北逃审外,大部被歼于五里墩、查山头、张上庄、西双庙、双池塘一带。是役,计歼国民党第二十军军直,第一三四师全部,第一三三师及第九十九军一部,共1.3万余人,俘第一三四师师长李介立及杨干才的侍从副官雷振来等。据雷供称:杨干才被击毙于新丰乡牛车坝(图2—3—15)。

广德之战:民国38年(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成功后,各追击部队冒雨日夜兼程,沿途迭有俘获。至26日晚,第九兵团先头部队已通过广德,向吴兴疾进;第十兵团进至天王寺、宜兴一线。沿宁杭公路南窜之国民党军,被迫改由宜兴以西山区直下郎溪、广德,妄图由此突出重围,直趋杭州。27日,第九兵团先头部队进至太平桥、独山镇,第十兵团先头部队占领吴兴。是日夜,两军会师于吴兴,最后封闭合围口。由镇江、南京地区南逃之国民党军,除第五十四军已先期经吴兴逃向上海外,其第二十八、四十五、六十六、五十一军等均被人民解放军包围于郎溪、广德山区。第三野战军令第七兵团主力沿安吉、武康之线向杭州挺进,以第九、十兵团对被围之国民党军实施猛烈攻击,战至29日,全歼国民党军于界牌、独山镇之间地区,计俘国民党军8万余人。
徽州之战:民国38年(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军第十七兵团在皖浙边区组织防御,第一六军大部防守徽州,企图控制皖浙边境山区,掩护其主力在浙赣线展开。23日,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第十二军奉命向徽州攻击前进,连克青阳、石埭、太平县。26日,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翻越40里的西箬岭,急行百余里,于27日夜进至富(徽州西北),顺利攻占富西北诸高山后,遂以第一三团从西向东直逼徽州,第一四团从北向东迂回,插至徽州东南呈村降,断国民党军退路。当第一三团抵近徽州与国民党守军争夺城外高地时,城内国民党军第一六军主力弃城南逃,该团乘势攻占徽州,并尾追逃军。第一四团在迂回中,途经桂林镇大桥,适逢国民党军暂编第二师一部向徽州开进。第一四团以第二营从左右迂回,经3小时战斗,俘其师长以下官兵1200余人。与此同时,该团主力南插,完成预定迂回任务,28日16时,在呈村降切断自徽州向东南逃窜之国民党军第二八二师,在第一三团配合下,将其分割围歼,俘3000余人。当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进占徽州,以主力协同歼灭国民党军第二八二师的同时,繁昌、旌德2县国民党保安团和政府人员,顺芜屯公路逃向徽州,第三十五师即以师直40余人控制徽州城关要点,迫其缴械,俘1000余人。是役,歼国民党中2个师大部及2个保安团,共俘6000余人,5月1日,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第一六团主力北返旌德,协助当地游击队围歼国民党军暂编第二师主力,毙、俘3500余人。
上一篇:第三节 抗日战争战事
下一篇:第五节 清剿国民党武装残匪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