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安徽省军区部队治理

第一节 军事训练


一、训练内容
【步兵训练内容】
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区部队步兵训练,分技术基本训练和战术基本训练。技术基本训练主要课目有队列、射击、投弹、刺杀、游泳、擒拿等;战术基本训练主要课目有单兵至连战术、反坦克、近战、夜战、执勤方案等。在抓好基本训练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从严练兵,大胆改革,以应用技术为主,进行战术、技术合练,提高实战素质。一是根据省军区部队平时、战时担负任务的特点,突出近战、夜战、侦破训练。二是根据安徽江河湖泊多的情况,把游泳训练放在重要位置,规定入伍新兵须完成2000至2500米的游泳基本训练。三是根据安徽山地和丘陵地带多,有些地域现代化交通工具难以行动的特点,经常以野营拉练的方式,练走、练打,打走结合,锻炼部队在艰苦条件下行军作战的能力,使训练接近实战。
【地炮部队训练内容】
省军区地炮部队,于1965年组建,1970年开始训练。1970年至1972年主要训练内容为,干部:火炮的兵器与操作,射击基础理论,连、排射击指挥。分队:兵器常识,基本操作,班排协同训练,班排射击指挥,以及班排以下基础技术课目。1973年至1979年主要训练内容为,干部:射击基础知识,射击准备与射击实施,连排指挥和战术。分队:兵器常识,基本操作,班排连协同训练,放列观察射击,简便射击,小间隔射击,对固定目标和运动坦克射击,肩炮射击和夜间射击。1980年至1983年主要训练内容为,干部:射击基础知识,射击法则,射击指挥,连战术和野外训练。分队:基础训练,单兵技术训练,班排协同训练,战术训练和夜间训练。
【高炮部队训练内容】
省军区高炮营于1969年组建,1970年投入全训,主要训练内容为:要地防空、高炮战斗条令、射击基础知识、标图知识、射击指挥的组织准备、射击指挥的组织实施、实弹射击的组织方法;班、排、连对俯冲、中空、低空目标的射击;空、炮合练。
【防化兵训练内容】
省军区防化分队于1965年组建,1972年开始训练,1976年至1978年,主要训练课目有:原子武器、化学武器防护洗消,气象,辐射侦察,沾染检查等。1979年后,训练内容有新的发展,共同课目有:原子武器、化学武器的理论和细菌武器的常识。辐射侦察训练为:进行对沾染道路、地域和小组对沾染道路实施侦察;化学侦察训练为:进行对沾染水源、植物、空气、土壤的侦检,对单一未知毒剂侦检,混合毒剂侦检和夜间侦检;沾染检查训练为:进行对人员、火炮、坦克的检查;洗消训练为:洗消与洗消方法,架设帐棚和淋浴站开设。1978年,省军区对47个全训连队进行了防空、防原子、防化学的基本训练,共训练1.38万人。1973年,省军区组成“防化战备资料调查小组”,分别在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铜陵、马鞍山市,以及徽州、池州、安庆、巢湖地区进行重点项目调查。完成气象要素规律对组织防护的影响、地形土壤对核爆炸4种杀伤因素和毒剂扩散的影响、动植物对组织防护的影响、水源对侦察、化验、洗消的影响、城市人防情况对组织防护的影响等防化资料专题调查,把训练和战备结合起来。
【通信兵训练内容】
大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年代,通信手段比较单一,训练只进行营区有线电话通信,无线电对上双边带通信,以及个别边远双边带通信训练。第二阶段,为60年代,通信训练略有发展,加强载波、单路和3路载波训练。第三阶段,为70年代至80年代,通信手段有较大发展,形成地上、地下、空中、多路、多网立体通信系统。通信训练也由单一向多手段、现代化迈进。主要训练内容有,电音响电报,电传电报,载波电报,传真电报,以及双边带收信、情报、警报,单边带收信和收、发信台,无线电抗干扰,有、无线遥控自动转换训练,保障在各种复杂情况下无线电通信联络顺畅。野战机动电台的组训,能随时接替固定台站工作,能应付突然出现的情况,在执行机关军事演习、抗洪抢险等紧急保障任务中能发挥作用。
【工兵训练内容】
1965年以前分散训练较多,只进行地雷、爆破基础训练。1966年后,曾多次集中训练,系统进行地雷、爆破、野战筑城3大科目的技术、战术训练,1980年,在巢县青山地区举办工兵集训,各工兵分队全部集中参加,系统进行地雷、爆破、野战筑城技术战术,以及军用低水桥的架设训练,以提高工兵分队的军事素质。
【工程兵训练内容】
针对省军区工程兵分队的特点,首先进行风、水、电、油机、防化、加工等项专业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训练。而后,结合正常性维护任务,进行岗位训练。即对指挥坑道和通信坑道的内部设施,以及外部附属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创造各种机械安全运行消灭等级事故等。
二、训练方法
【培训骨干】
培训骨干,是省军区部队实施训练的重要方法。教学骨干,由连队考核,选拔军事素质好,有一定教学能力的老战士或班长担任。骨干选定后,选送团以上教导队培训,然后回连队组成教学组,根据各人所长,区分教学内容,实行教学责任制,进行教学。训练中,开展群众练兵,干部、骨干、士兵互帮互学,进一步提高骨干的教学水平和训练效果。专业技术兵的骨干培训,由省军区教导大队组织实施。从1958年至1984年,省军区教导大队先后举办了高炮、地炮、防化、通信兵、工程兵骨干训练班,培养出大批教学骨干,达到连有教学组,班有小教员,从而保证了训练质量。以炮兵训练为例,1970年至1973年,省军区教导队共举办地炮、高炮骨干集训队15期,有效地做到了炮兵训练“学有人教”。由于培训出来的骨干作风硬,技术精,教学能力强,使炮兵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省军区高炮营,在南京军区组织的高炮部队实弹射击的空、炮合练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1979年,第二排参加南京军区高炮实弹考核,第五班击落飞机拖靶1个,记集体三等功。1984年9月,第一连参加南京军区组织的高炮实弹考核,取得全优成绩,记集体三等功。
【开展学求研究】
开展学术研究,利用研究成果指导部队训练,是省军区部队训练的一个特色。省军区部队各团级单位均成立军事学术研究小组,针对各个时期部队训练的重点和出现的难点,选定专题,采取集体讨论攻关,然后组织专人撰稿,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省军区司令部、后勤部,及一些军分区,围绕新形势下的部队工作,先后进行了战时兵员动员,现代战争特点,战时工程秩序等课题的研究,并利用研究成果指导部队训练。1985年,省军区在各级军事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24篇,推动了各部队军事训练。
【举办军事知识讲座】
省军区及所属部队,每年结合年度军事训练内容,集中时间举办军事知识讲座,帮助部队对现代军事科学的了解和掌握。1984年,省军区机关举办军事知识讲座6次,聘请炮兵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的专家、教授,分别讲授“迎接世界新的产业革命和我们对策的探讨”、“现代炮兵的运用和发展”、“电子对抗知识及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等。省军区领导和机关干部听讲座后,结合各自所担负的工作实际,进行研究,拓宽了干部军事知识认识领域。
【组织适应性训练】
省军区部队从机关到基层,经常组织野战条件下的适应性训练,提高部队实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省军区首长每年都带领机关干部,进入指挥坑道,在大雨、潮湿条件下,体验生活和进行近似实战的演练。在一次拉练中,省军区领导、机关率领警备团所属步兵连、摩托分队,利用严寒恶劣的自然条件,演练省军区、警备团两级前指开设,徒步和摩托化开进、占领和构筑防御阵地、雪地爆破、野炊等课题,为期15天,锻炼和提高了领导机关及部队在恶劣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各部队还经常组织拉练、急行军、露营、奔袭战斗等训练,提高部队在野战条件下走、打、吃、住、藏、管的本领。独立第一师在一次拉练行军中,恰遇大雨,部队在泥泞中艰难跋涉,没有一个连队、一个单位乘车,完成了800公里的行军任务。
【开展练兵竞赛】
为提高训练质量,激励士兵的训练热情,省军区各部队在训练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从1965年起,省军区在所属部队中广泛开展创造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竞赛活动。
神枪手分优等射手和特等射手。优等射手条件为:完成年度射击训练内容,熟悉手中武器的性能和射击学理基本知识,学会测定距离,熟练掌握射击动作和射击方法;年度完成3次以上实弹射击的,总评成绩良好;完成2次实弹射击的,成绩都在良好以上;遵守射击规定,服从射击指挥,爱护武器器材,没有责任事故。特等射手是在优等射手的基础上选拔培养出来的,经过加深训练,掌握手中武器的兵器性能、射击学理、射击动作、射击方法和测定距离的知识与技能,在复杂条件下能正确熟练运用,并完成特等射手考核练习。
神炮手分优等炮手和特等炮手。优等炮手条件为:熟练掌握本职专业技术,炮长、瞄准手和一般炮手年度专业成绩总评良好,各项重点课目的成绩均为良好;不兼瞄准手的副班长,年度本职专业训练成绩总评良好,并学习班长的主要项目,成绩总评良好;预备瞄准手,年度专业训练成绩总评良好,并学习瞄准手的主要项目,成绩总评良好;在实弹射击、战术演习和执行战斗任务中操作准确迅速,协同密切,能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完成本职任务;爱护武器器材,经常保持良好状态,无责任事故。特等炮手,除具备优等炮手条件外,精通本职专业技术,年度专业训练成绩总评优等,重点课目成绩均为优等,并能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圆满完成本职任务。
技术能手分一级、二级技术能手。二级技术能手必须熟练地掌握本职专业技术,操作准确迅速,协同密切;爱护装备器材,能排除本职范围内的故障,保证安全;年度训练重点课目达到良好,总评良好;能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一级技术能手,除具备二级技术能手条件外,精通本职专业,年度训练重点课目达到优等,总评优等,能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完成任务。
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的评定,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由班初评,连队党支部委员会审查,团或相当于团的单位批准,并授予称号,发给证书、证章,向其家庭发送喜报。1965年,省军区所属部队涌现出特等射手、优等射手2294名;涌现出一级、二级技术能手168名。1967年,省军区部队涌现出特等射手108名,优等射手1151名;一级、二级技术能手711名。1968年,省军区所属部队继续开展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竞赛,部队中涌现特等射手125名,优等射手643名;一级技术能手172名,二级技术能手553名。此后,神枪手、神炮手竞赛活动停止,技术能手竞赛活动继续开展,每年都涌现一批技术能手。
三、军事演习
【军防御实兵现地演习】
1959年11月底,省军区在凤阳地区,组织一次军防御第二梯队师、团两级首长率领机关及部分实兵现地演习。演习之前,先组织省军区机关、军分区、县(市)人武部负责干部341人,进行军事学术研讨,设置某外军在连云港登陆,攻占徐州后,策应其南方面军合围南京的企图,以及针对某外军新的技术装备和进攻的战术特点,从省军区部队现有编制和技术装备出发,考虑到实战需要与可能,研究解决演习中的战术、技术问题,制定在淮河地区组织防御的战役预案,根据实际地形,确定部队的作战企图和推演战斗程序。然后,组织3000兵力进行实兵演习。演习先集中优势兵力兵器,从弱处开刀,打中登陆之“敌”要害,而后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既有主力兵团作战,又有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配合,体现省军区部队的特点。通过演习实践,各级指挥员组织指挥现代战争和领导训练部队的能力得到提高,熟悉了淮河方向地形,部队训练成果得到巩固,部队战斗力得到增强。
【反空袭演习】
1963年8月,省军区组织一次率领机关反空袭演习。参加演习军官共311人,其中司令部82人,政治部42,后勤部55人。演习从24日开始,至28日结束,先后组织干部学习反空袭斗争的理论原则,研究安徽省军区所处的战略地位、作用和战时工作职责范围,进行一次领导机关紧急疏散预演,以及作战、通信、机要合练。使省军区首长和机关的反空袭作战能力得到锻炼。
【保卫重要目标演习】
1971年2月,省军区组织一次由部队和民兵参加的保卫重要目标演习。演习根据省军区地处战略纵深的地位,针对“敌人”“抓一把就走”的手段,以某大桥为背景,在某干渠水闸附近和重要军事设施周围,实施4次反空袭,保卫重要目标的演习。共出动部队4个营,1850人,民兵5个营,1670人,按保卫重要目标的基本作战原则,以“快速全歼”的基本打法,达到演习预期效果。
【“红北”演习】
1973年,省军区组织一次以某外军为“北”方,以省军区为“红”方的“红北”演习。“红”方由省军区,以及独立师,阜阳军分区等6个师级单位组成,构成军师两级首长、机关带通信工具的室内图上演习,共740人。演习以可能作战方向为背景,着眼未来战争特点,立足省军区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进行互为条件的两级演练。7月23日开始,8月2日结束,历时11天,演练课题4个:一是以反空袭为背景,演练组(扩)建部队;二是防御作战;三是反空降;四是反突击。采取上级导下级演,首长导机关演,上级和下级互为条件的方法进行演练,使指挥员组织指挥能力和机关业务水平得到锻炼。
【“红南”演习】
1974年,省军区组织一次以某外军为“南”军,以省军区为“红”军的“红南”演习。“红”方参加的有省军区、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二师,巢湖等军分区军师两级首长和机关,共708人。从10月3日至23日,历时21天,演练战时组(扩)建部队,反空降作战,防御作战等3个课题。演习指挥员运用积极防御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研究某外军编制装备、作战特点,探讨省军区在未来战争中的组织指挥问题,采取自编、自导、自演的方法,边演练,边总结,不断改进方法,达到预期目的。
【进攻战斗中随伴炮兵战术演习】
1974年6月12日至14日和6月26日至28日,省军区分别在肥西、巢湖地区,组织2次八二迫击炮“进攻战斗中随伴炮兵连”实弹战术演习。参加演习的有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二师指挥员和骨干314人,其中师级领导11人,团营干部55人,连排干部132人,战斗骨干116人。演习指战员把战术研究、现地作业和实兵演习紧密结合,边研究,边实践,探讨团营属八二迫击炮连的组织战斗和射击指挥,以及步兵协同和打坦克等课题。对15个目标,采取不同战术手段和射击手段,进行压制、歼灭、破坏等射击,成绩在良好以上,达到预期目的。
【打飞机打空降演习】
1975年5月23日至25日,省军区组织一次打飞机、打空降演习。参加演习的有各军分区、合肥警备区、独立第二师,以及各团、省军区直属队主管训练工作的首长,作训科(股)长,教导队长,营、连长,共207人。独立第二师第五团第八连,作打飞机打空降示范演习,设置出手摇转动飞机靶架、手摇牵引对空射击靶架、飞机模型、风筝飞机靶、绳索牵引水平(俯冲)飞机靶、步枪发伞器、火箭式送伞器等15种器材,实施步兵武器对空中目标射击,步兵连打空降实弹战术演习。而后,组织演习官兵对打飞机、打空降的战术、技术进行研究,摸索部队打飞机、打空降的路子。
【军师两级领导机关演习】
1982年7月5日至9日,省军区举行一次军师两级首长、机关带通信工具的反空降演习。参加演习的有省军区,以及宣城、宿县、阜阳军分区的首长和机关于部,共176人,其中师以上干部22人。主要演练向预定反空降地区开进、歼灭空降之敌、撤离战场等课题。采取上导下演,按级指挥,共拟定文书404份,标图83份。演练严格,指挥员们受到了一次近似实战的锻炼。
【铁水公三路倒运演习】
198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决定,由蚌埠市人民政府、蚌埠军分区组织一次代号为“八四九工程”的铁路、水路、公路倒运检验性演习。参加演习的有军队和地方共32个部门和单位。演习中,针对现代战争特点和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交通保障的要求,以支援淮海方向作战为背景,以现代交通保障方案为依据,检查和落实蚌埠交通枢纽战时保障方案,研究战时组织倒运的方法。演习从6月下旬开始准备,8月初全面展开工作,9月底结束,历时3个月。动用汽车277台,各种船只75艘,596米长的18套钢架桥,各种火炮39门,坦克8辆,骡马30匹,火车2列,车皮24节,飞机36架(次)。演练从转入战时体制的“临战准备”、城市高炮分队对空作战、人防专业队消除空袭后果的“反空袭斗争”开始,进行倒运演习。9月21日,实施倒运,在蚌埠钢厂专用线开设铁路倒运点,搭设临时站台,组织火炮装载。由60台汽车组成的运输专业队,接运部队和军用物资。随之,在淮河水面上架设长596米、宽4.2米、载重40吨的浮桥1座,指挥调整汽车112台,火炮12门,坦克8辆,通过浮桥。而后,在某火车站,接运作战部队和物资。演习时,恰逢淮河历史上的最大秋汛,演习人员以临战姿态团结奋战,克服重重困难,安全顺利地完成演习任务。通过演习,探讨战时交通枢纽倒运领导体制建设,摸索克服江河障碍的手段,对战时交通保障队伍和各级干部组织指挥能力是一次实际锻炼。演习期间,南京军区、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的地、市、军分区负责交通战备的领导361人,观摩了9月17日的预演。中央军委交通战备办公室,组织各大军区、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交通战备的领导共140人,参加9月20日的正式演习。
【军师两级首长演习】
1984年6月11日至18日,省军区首长及机关,率阜阳、宿县、六安、滁县军分区、淮北市人武部,以及省军区参谋集训队,共342人,由参谋集训队充当陆军师,进行一次军师两级首长带通信工具的演习。演习着眼现代化战争特点,针对省军区部队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从实战要求出发,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演练战争初期快速兵员动员和反空降作战,锻炼军师两级快速反应能力。

续表

续表

续表

下一篇:第二节 教育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