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安徽省军区部队治理

第二节 教育


一、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教育
省军区把对部队进行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教育,作为部队的基本教育。内容包括: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队,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保卫者,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坚定地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解放军唯一的宗旨,一切行动的准则;它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始终保持着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人民解放军从诞生起,就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井同一切企图削弱、摆脱和取消党的领导和错误倾向进行坚决的斗争,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部队贯彻执行,使部队坚定地服从党中央的领导;保卫祖国是人民解放军的神圣义务,遵守军人誓言,提高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学习军事,精通各种兵器,严格执行军队条令,服从命令,爱护武器和国家一切财产,严守军事和国家机密,担负起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三大任务。教育的基本教材,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省军区政治部编印若干辅助教育教材,安排教育大纲。教育计划由团以上政治机关拟制,连队排出周教育表。教育时间,一般按整个军政训练时间的30%进行。方法通常采取授课、讨论、考核测验3种。教员由连以上政治干部担任,或聘请政治理论水平好、思想觉悟高的战士兼任。
二、政治常识教育
从1950年开始,省军区部队有系统地对基层干部进行政治常识教育。根据干部文化程度,分别编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等3个班次。高小毕业文化程度,编为初级班,学习内容包括伟大的祖国(祖国领土、疆界、物产、资源、历史、民族);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与人民解放军。高小以上,初中未毕业,编为中级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史。内容包括: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劳动创造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国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资本主义前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军队;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编为高级班,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初级班,以团和独立营为单位,以上课为主,每周一次,上课后组织讨论,有自修能力的干部,指定阅读有关参考书,养成自学习惯。中级班以上课自学并重,以团或师为单位,每2周上一次课。高级班以自学为主,学习小组每2周组织一次讨论。教员分专职和兼职,不论专职或兼职每年均采取轮训方式进行备课。各级干部除在职学习外,每年还需参加一次基础理论轮训,对象每期按初级、中级、高级班的二分之一抽调,每期时间为15至20天。学习有严格的考试、升级、毕业制度。初级班、中级班学完规定课程,考试及格者准予升级。干部工作调动时,将学习情况及学习班次一并介绍到新的工作单位。这项教育,陆续延伸到80年代初,为干部深入学习理论,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理论教育
省军区部队的理论教育,是以团以上领导干部和团以上机关干部为主。从1956年开始,省军区制定并开始执行团以上军官理论学习5年规划。要求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少校以上军官,从1956年开始,5年内学完中共党史、苏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党的建设等5门课程。学习编高级班和中级班2个班次。高级班由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大校以上(吸收部分上校)军官参加。方法分自学和轮训2种进行。高级班军官,参加南京军区理论训练班学习。中级班,由省军区举办理论训练班轮训。省军区举办中级理论训练班4期,训练校级军官141名,每年年终检查考核一次。到1960年底,少校以上军官理论学习5年规划基本完成。
从1961年起,省军区在团以上干部中实行理论学习3年规划。要求有自学能力的团以上干部,从1961年起的3年内,学完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门基本理论。学习采取集中轮训和建立在职自学制度2种方法进行。到1964年,省军区有250名团以上干部学完规定的3门基本理论。
从1970年开始,省军区部队在团以上干部中,以通读《毛泽东选集》和学习《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6本论著,系统学习马列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世界观,使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内国际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军区部队干部又系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刻理解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扩大改革开放视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阶级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省军区部队新成份大量增加,尤其是195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后,每年都有一批青年入伍。他们“长在红旗下”,对旧社会知之甚少。针对这一情况,省军区部队把对战士进行阶级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教育,经常对战士进行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军事侵略史、经济掠夺史、文化毒害史的教育,以及进行旧中国的统治阶级勾结国外侵略势力,镇压、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史教育。通过讲历史,进行新旧社会的对比,忆旧社会苦,思新社会甜等教育,提高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1961年,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省军区部队干部战士的思想实际,在全省军区部队中开展一次“两忆三查”教育。教育从1月开始,首先进行“两忆”:忆阶级苦,忆民族苦。忆苦中普遍算解放前经济剥削帐、政治压迫帐、帝国主义侵略帐。然后开展“三查”:查立场、查工作、查斗志。通过教育,官兵的政治觉悟普遍提高,各部队又不失时机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对渡过当时经济困难起到积极作用。1962年,为粉碎盘踞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妄图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窜犯,在省军区部队中进行一次以“忆苦对比”为内容的阶级教育。省军区警备营二连110名干部战士,本人或亲属在解放前逃荒要饭的达63人,当过长工的达53人,亲属由于政治和生活等原因,在旧社会致死的达41人,卖几卖女的有10人,90%的干部战士亲身受过苦。他们运用本连活生生的材料进行忆苦,然后再进行对比。对比主要是,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官兵士气对比,军事实力对比,经济实力对比,作战指挥对比,群众基础对比,树立起必胜信心,掀起大练兵热潮。从70年代到80年代,省军区根据形势的变化,联系部队思想实际深化阶级教育。
五、革命传统教育
省军区部队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了对部队的革命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方法为:建立“荣誉室”、“连队史”展览室。每当新战士入伍,第一课就是部队历史的教育,联系本部队的战斗历程,讲解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新战士确立“为什么当兵,为谁打仗”的思想;根据各部队所担负的任务,讲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以及实行政治、经济、军事民主,提高执行各项任务的自觉性;在执行任务中,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以及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的教育,激发部队的革命热情;普遍开展“学英雄,见行动”活动,在革命传统教育中,部队广泛开展了学雷锋,学南京路上好八连,以及学习省军区部队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推动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省军区所属第一五医院医生护士开展学雷锋活动,努力提高医务水平,为伤病员做好事,涌现出模范护士长李桂女、汪秀珍等一批先进人物。
六、尊干爱兵教育
从1961年下半年开始,省军区在所属部队中广泛开展干部爱护战士、战士尊重干部的尊干爱兵教育。在教育中,省军区和所属部队各级领导下连队蹲点,以自己丰富的带兵经验,运用带“徒弟”方法,帮助基层干部总结尊干爱兵经验。发现部队中“爱兵”、“尊干”好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表扬,树立标兵,开展比学活动。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干部爱兵8项要求和战士尊重干部8项要求。
干部爱兵8项要求是:(1)模范地执行命令,遵守政策纪律,一切行动作战士的榜样;(2)耐心说服教育,严格要求,正确管理;(3)尊重战士的民支权利,虚心听取战士的意见,不压制民主,不打击报复;(4)和战士同吃,同住,同操作,同劳动,同娱乐,不特殊化,不摆官架子;(5)熟悉每个战士情况,处理问题要作调查研究,表扬批评正确公正,不主观臆断,不偏听偏信;(6)关心战士的进步,关心战士的安全和健康,关心和照顾伤病员;(7)搞好连队物质文化生活,不侵占战士的利益;(8)热情接待来队的战士家属。
战士尊干八项要求是:(1)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完成各项任务;(2)尊重干部,服从管理,遵守纪律,反对极端民主化;(3)虚心向干部学习,接受干部的教育;(4)对干部要说实话,有意见向干部本人或向组织提出,不当面顶撞,不背后议论;(5)有了缺点和错误,诚恳接受批评,自觉检查,坚决改正;(6)发扬团结友爱精神,照顾干部和体弱有病的同志,不犯绝对平均主义;(7)干部和战友遇到危险,要奋勇救护。(8)对上级,对同志,要讲礼节,注意礼貌。
尊干爱兵条约形成后,在部队中逐步形成制度,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革命热情,爱护士兵,领导和团结士兵完成各项任务,战士以坚决执行命令,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等要求,尊重和爱护干部。在新形势下,官兵关系更加融洽。
七、文化教育
省军区部队文化教育,规模较大的有3次。第一次为1953年开始的普及文化教育,第二次为1956年至1959年的向科学文化进军,第三次为1981年到1987年的普及中等教育和向大学进军。
【普及文化教育】
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从1953年开始,省军区在部队中开展普及文化教育。省军区设立干部文化学校机构,下设3所分校,配备教员120名。第一分校设10个队,为初中班;第二分校设5个队,为高小班;第三分校设5个队,为初小班,学制每届均为1年零9个月。3所分校首届接收干部学员1000名。至1954年底,在职初小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皆达到高小水平。此后,以第一分校为基础,改编为安徽省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址在芜湖。下辖5个队,为初中班,每届学制仍为1年零9个月,接收干部学员500名。于此同时,各部队还组织干部在职学习,安排一走学习日,配备专职与兼职教师,提供课本和学习用品,为干部在职学习创造条件。
【向科学文化进军】
1956年,省军区党委作出“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决定,于合肥成立一所干部文化学校,抽调高小文化程度的干部学习初中课程,先后培训学员900名。与此同时,在蚌埠、芜湖2地成立文化速成中学2所,先后培训学员360名。各部队还自办干部夜校56个班,参加学习的干部达1600人。各学校共有文化教员260人。到1959年,省军区干部中,学完小学课程的250名,学完初中课程的830名。在职干部中,高小毕业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干部由58%上升到66%。
【普及中等教育】
从1981年开始,为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和精简整编需要,省军区部队开展普及中等文化教育,以改变干部队伍文化知识结构。省军区成立“安徽省军区干部文化学校”,先后在合肥、六安、徽州、芜湖设立4所分校。干部文化学校在军内外选拔和聘请185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担任教师。合肥、六安、徽州3所分校,先担任初级中学教学,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等5门课程,学制为6个月,每届6个班级,共培训学员900多名。在普及初中教育后,转入高级中学教育,根搪军事政治干部的不同业务需要,高中教育分理科、文科2科。理科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微机6门课程。文科开设语文、数学、地理、历史、政治、微机6门课程。文、理科每届学制均为1年。到1986年,共办文、理科高中班21个,培训学员1416名。在普及中等教育的同时,还有步骤地发展大专教育。在芜湖委托安徽师范大学办文科大专班1个。学制2年,办2届,培训学员90名。为解决工学矛盾,文化教育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有453名干部参加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还有一批干部参加军内外各专科函大、电大、刊大学习。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部队的改革和精简整编工作,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有明显变化,给部队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上一篇:第一节 军事训练
下一篇:第三节 军衔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