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

第一节 兵役机构 


一、省兵役机构
【省征兵领导小组】
安徽省征兵领导小组前身为省兵役委员会,成立于1955年初,由省长(副省长)及省军区、省兵役局、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政法部、工交部以及共青团省委、省妇女联合会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委员人数及其增补、免职,均由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兵役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兵役法》和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下简称“中央军委”)的年度征兵命令,结合当年省情,研究确定征集区域、征集范围、征集年龄,解决征集工作中涉及方针政策性问题,计划部署全省的征兵工作,规定完成的时间和要求。自1967年起,省兵役委员会改称省征兵领导小组。1979年开始,省征兵领导小组成员的变更,由省人民政府、省军区联合决走,并发文通知各地。省征兵领导小组(兵役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决定的年度征集计划,指导全省的征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省人民政府的秘书长(副秘书长)担任,1968年后,由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参谋长)担任,副主任由省卫生厅长、省兵役局长、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副部长担任。办公室辖征集、体格检查、政治工作。运输各组,正副组长及工作人员分别从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及省卫生厅、省公安厅抽调相应的业务干部担任。

续表

续表

各地区、市、县征兵领导小组(兵役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组成,依此类推。据1976年统计,全省各地区、市、县征兵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为2300余人,平均每个征兵办公室为26人。
【省兵役局】
1954年8月,安徽省兵役局成立,隶属安徽军区领导。局长傅以明,副局长陈玉、余曙光(即侯建新)。辖办公室、动员科、征集科、统计科、复员科、民兵科、兵役机关工作科。1955年12月,改设8个科室,其编制系统如下:

1957年12月28日,安徽军区决定,自1958年1月1日起,省兵役局的组织动员科、牵引力统计动员科、预备役士兵统计科合并为预备役士兵科;征集科、复员科合并为征集退伍科;兵役机关工作科并入办公室;民兵科改为预备役训练科。安徽军区干部部的预备役干部动员科拨归省兵役局建制序列,其名称改为预备役军官科。其编制系统如下:

1959年4月,奉南京军区命令,撤销安徽省兵役局,其工作由安徽军区有关部门分别掌管。兵员征集、退伍,预备役士兵的组织管理和军事训练,由司令部掌管;预备役人员的政治教育、兵员征集的宣传动员、政治审查和预备役军官的管理,由政治部掌管;兵员征集的体格检查、新兵的运输和预备役人员的枪弹管理,由后勤部掌管。
二、地、市、县兵役机构
【军分区动员科】
安徽全境解放之初,各军分区兵役机构不相统一。民国38年(1949年)7月至1950年10月,各军分区相继成立人民武装部或人民武装科,办理民兵和扩军事宜。1952年安徽军区成立后,各军分区司令部统一设立组织动员科,1954年8月,改为兵役检查科,1956年3月改为兵役科,1959年11月改为组织动员科,1966年改为动员科,1970年2月改为军务动员科,1978年1月复改为动员科,具体承办兵役事宜。
【市、县人民武装部】
1950年9月,皖北、皖南各县相继建立人民武装部。1951年12月,各市相继建立市人民武装部,负责民兵和扩军工作。1954年10月,市、县人民武装部改编为兵役局,作为同级市、县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主要承办兵役业务。1959年11月1日,安徽军区命令撤销全省市、县兵役局番号,改称人民武装部,恢复承办民兵和兵役业务。
【区、乡人民武装部】
1951年9月,县辖区成立人民武装部,办理基层民兵工作和志愿兵动员工作。1954年8月,在建立市、县兵役局的同时,将全省784个县辖区人民武装部撤销,改配一名区武装助理员,专职办理基层兵役和民兵工作。1952年,市辖区人民武装部相继归建市人民武装部领导。1954年10月,市人民武装部改称兵役局时,市辖区人民武装部改为兵役办事处,为市兵役局之派出机关,主要承办兵员征集和预备役人员的管理以及民兵工作。1959年,市区兵役办事处撤销,改为区人民武装部,其兵役和民兵工作的业务不变。1958年3月,撤销区武装助理员现役编制,于全省各乡、镇普遍配备兵役副乡长或武装副乡长,专事基层兵役和民兵工作。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全省各人民公社均设立政法武装部,承办辖区兵役和民兵工作。1961年12月,各人民公社的政法、武装部分开,单独建立公社人民武装部,健全了基层兵役和民兵工作机构。
三、临时兵役机构
1955年全省实行义务兵役制之后,历年征兵期间,各市、县根据需要,设立若干征集站,对应征公民进行体格检查、政治审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合格应征公民作出是否服现役的初步决走,上报市、县兵役机关审定。征集站设站长、副站长各一名,辖体格检查组、政治审查组和接待组。征集工作结束即行撤销。1955年征兵期间,全省共设征集站281个。1967年后征集站更名为体格检查站,专事兵员的体格检查工作。
下一篇:第二节 兵员征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