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通信 警报

第一节 民国期间防空通信及警报


一、指挥通信
【有线通信】
民国27年(1938年),安徽省设有省际间长途电话线路9条,省内长途电话线路若干条;部分县、区、乡、镇之间也有电话线路相通。次年,由于日本侵略军飞机的空袭、轰炸,所有通信线路被破坏殆尽,防空通信遂告中断。民国30年后,防空通信全部借用军用线路。
【无线通信】
民国27年(1938年),安庆防空情报所装50瓦无线电台1部。广德、宣城、芜湖、巢县、合肥、六安、泗县、屯溪、蚌埠、金寨、阜阳等地的防空监视队,各配备5瓦电台1部。后由于日军入侵,经费困难,设备陈旧等原因,省内防空无线电通信工作于民国33年全部停办。
二、警报通信
民国28年(1939年),省会所在地安庆市装置了2台5马力的电动报警器。报时警笛由安庆市防空指挥部直接操纵。安庆市在各重要地段设置了报警钟,辅助报警。民国30年,省会迁至立煌县后,用钢轨做成了24只打击式报警器,配置在立煌县城的重要地方,由防护团团员轮流值守,并与防空科及防护团警报密切联络。省会与县城、重要集镇之间基本不进行警报信号传递,各防空区内警报信号的传递主要靠钟声接力。个别重镇设有电话,并通过电话与观察哨、防护团进行警报信号传递,阜阳在城内古楼制高点架设一座高达1.6米的铸铁大钟,有专人守卫,并负责发出警报信号。警报信号是:防空预报:当!当!连敲两下,防空警报:当!当!当!连敲3下;解除警报:当!一节长声。夜晚除敲钟外,还升红色信号灯,以保证远处居民及时得到信号通知。各保、甲有人值班,配有喇叭筒,负责传递警报信号。同年,全省各县城及重要乡镇均设报警主钟一座,由当地防护机关派员驻守,并与防护机关建立电话联络,适时发布警报。各地所设警钟均按规定信号相继击响,通知民众避难。同年又划分了防空警报圈:日机进入距中心区150甲为第一圈,发出“空袭警报”信号;日机进入中心区80里为第二圈,发出“紧急警报”信号;日机退出第一圈后发出解除警报信号。由于报警设备落后,执行各项规定十分困难,时常延误。
下一篇:第二节 建国后防空通信及警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