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四章 防空工事

第二节 建国后防空工事


一、工事分类
人防工事分类有4种,一是按战时使用分类,即分为指挥通信工事,疏散干道,疏散支道,人员掩蔽工事,医疗救护工事以及地下仓库、生产、车库等;二是按防护等级分类,即分为一、二、三、四、五级和简易等级工事;三是按建筑形式分类,即分为坑道工事,地道工事,地下室等;四是按材料结构分类,即分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砖及砖混结构工事。至1985年底止,全省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战时掩蔽工事。
二、工事管理
【规划管理】
1965年9月,国务院决定把防空工事建设纳入基建计划。1969年,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人防工程建设的调查研究,要做好新建工事的规划和应急规划。1970年,合肥市编制规划了通往郊区地下道4条及纵横成网的地下疏散干道10条,全长4.04万米。至9月12日,合肥、淮南、蚌埠、马鞍山、淮北、芜湖、铜陵等7市共规划永久性、半永久性干道156条,总长约300公里。1971年,遵照南京军区关于构筑人防工事要有统一规划的指示,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对工事规划作了统一布置。并对城建、基建中的形状、危险品的放置、交通、防火带的数量及宽度、建筑物的间隔、长度及高度、绿化、煤气、水源、电等问题实行统一规划。1978年,根据全国第三次人防会议确定的“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方针,确定合肥为一类设防城市,蚌埠、芜湖为二类设防城市,其余为三类设防城市,并按不同城市的人均占有掩蔽工事的标准来制定人防工程建设规划。1981年,对人防工事规划的实施结果进行了建档。1985年,省建设厅下发了省建字(1985)154号文件,明确规定了人防工事建设是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人防工事规划应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管理措施。措施规定:编制城建规划时,必须有人防部门参加;人防部门在编制发展规划时,必须遵照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人防部门应向城市规划部门和城建档案馆提交有关规划、计划和已建工程竣工图资料和管网资料;凡按规定需建防空地下室的建筑项目,要按省人防办、省计委、省建设厅联名颁发的皖人防办字(1984)110号文件及《安徽省城市建设管理规定》办理手续后,方可发给施工执照;当地面新建的项目与已建的人防工事发生矛盾时,城建规划及市政建设部门应与人防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任何单位不得自行拆除人防工事或封堵人防工事,在解决过程中,如双方意见不统一,请当地人民政府裁决。
【计划管理】
1972年10月5日,国家决定人防工程建设由中央财政拨款,列入国家计划。随后下发厂《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建设计划管理的规定》。1974年9月3日,省人防办公室召开会议,提出了加强人防建设计划管理的贯彻意见。人防工程建设要按基建程序办事。任何单位的人防工事建设都要纳入计划。计划工作应列入党委议事日程。经费、材料预算由省人防办公室汇审后,于前一年的9月下旬报国家人防办公室。已经批准的年度计划,未经上级批准不得改变。并加强统计工作,建立工事检查验收制度。
1979年,国家下达给安徽省的计划是:工程面积7万平方米。口部完建50个。加固维修1.5万平方米,防水5万平方米。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省人防办公室做了具体的计划,并基本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其中合肥市完成2万平方米,芜湖市完成1.5万平方米,蚌埠市完成1.5万平方米,淮南市完成7000平方米,马鞍山完成3000平方米,安庆完成3000平方米,淮北市完成1000平方米,铜陵市完成1000平方米,阜阳市完成1000平方米,六安市完成1000平方米。1980年1月31日,根据国民经济建设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本着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的原则,省人防办公室召开会议,对工程计划及经费安排计划做了调整。合肥、芜湖、蚌埠3个市安排少量续建工事和内部完建,其经费约占全省总计划经费的60%。淮南、淮北、马鞍山、铜陵、安庆等市安排加固改造。六安、阜阳只安排防、排水。
1982年,省人防办公室下发了《关于编报人防工事建设计划的通知》,要求人防建设项目必须编制计划任务书。其内容包括:工事建设地点、战时用途、工事形式、建设规模、防护等级、水文、勘察资料、建设工期、投资控制额、使用单位、施工单位。甲、乙型内部完建亦应制定计划任务书。1983年国家给安徽的计划是:口部完建21个,加固改造6834平方米,续建工程1747平方米。经费200万元,钢材500吨,木材400立方米,水泥3000吨。据当年统计,基本落实了下拨的经费和三材指标,完成了国家的计划任务。1984年国家计委、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联名下发《关于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规定的通知》,规定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一切由建设单位负责修建,所需的经费,材料列入建设项目,纳入基建投资计划;计划部门在审批民用建筑项目时,对防空地下室部分,应有人防部门和城建部门参加,并得到城建、人防部门审批后方可发给施工执照。1985年10月,全省人防系统在六安市举办了人防工程计划、统计训练班,收到良好效果。
【施工管理】
1969年,合肥市人防办公室编印了《简易防空掩体知识》。同年10月,在合肥市南七里站举办了挖防空洞、壕的现场示范观摩会。1972年,各人防重点城市开始组建施工队,专司人防工事的构筑和管理。铜陵市成立了人防工程施工的领导班子,具体组织人防工事的施工。省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六安汽车配件厂、轮窑厂、淮南炼油厂、轴承厂、马鞍山铸铁管厂都分别成立了人防工程施工队。芜湖市手工业局,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人防工程施工会战指挥部。从1971年3月到1972年1月,共完成了23、24、25、26号等4口井的连通任务。1973年以前,安徽省人防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即疏散干道等大型公共工程,由市人防办公室统一组织指导施工;短、支通道由区级人防办公室组织施工;单位工程和单位承建的公共工程,由单位组织施工以及专业队和义务劳动相结合等形式进行施工。1975年,省人防工作会议对加强人防工事的施工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即根据工事的用途、等级,按基建程序搞好设计、施工。设计时要先勘察并合理选用结构和材料;加强施工中的技术指导,严格按规章操作,建立岗位责任制;建立检查、验收和工事建档等制度。会后,各市对施工管理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淮南市组织全市77个施工单位,进行5次人防工事开工检查和进度检查,并推广了商业系统的人防工程施工经验,同时还举办了一期施工管理训练班,有59个单位参加。中共安庆市委下发文件,规定从厂矿、行政、企事业单位抽调3—5%的人员,由人防办公室培训后再参加入防工程施工。中共蚌埠市委机关,为了加强机关内的人防工事施工管理工作,专门成立了机关人防建设领导小组,并指定一名市委常委担任领导组组长。铜陵市铜官山矿,建立了一支有96人组成的人防工事施工专业队。矿领导定期研究人防工事的施工情况。淮北市杨庄矿,在人防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光面爆破技术。1985年,省人防办公室颁发了《安徽省人民防空工程施工管理暂行办法》。从而使全省人防工程施工开始走上规范化、程序化。
【维护管理】
1972年10月,安徽省革委会发出通知,要求在人防办公室内设一个维护管理专业机构,所需人员列入人防办公室编制。1973年,省人防办公室组织人员对工事的平时维护管理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公共工事无人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事内积水多、工事渗漏水等问题。检查后,及时组织科研人员,研究工事内的防水、防潮、堵漏、通风等措施。涡阳、临泉等县对己建的人防工事,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了加固维护。当涂、繁昌、宣城、广德、郎溪等5县,对2174平方米的永久和半永久工事进行了整修加固,修整后的工事基本上无渗漏,无积水,清洁、干燥。淮南市的人防工事,经过维护后随时都能使用。铜陵市人防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人防工事的维护管理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维护管理制度。芜湖市人防办公室于1973年4次组织人员对工事进行检查,多数单位的工事都能保持通风、干燥清洁。在1977年的工事大检查中,发现省新华印刷厂1243平方米的人防工事无人管理,多处塌方,工事泥水过膝,电线霉烂。检查后,在人防部门的配合下,省新华印刷厂一党委决定派专人每天抽水一次,对塌方和渗水地段进行了加固,丁字接头处进行混凝土被覆,电线更新,铁件涂漆,装门加盖,经常检查。1985年,省人防办公室下发了《切实做好人防工事的防汛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人防工事要逐个进行检查,对低洼工事的出、入口要采取防洪措施,防止雨水倒灌。尤其是平战结合工事,要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把所有工事的汛期管理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建立汛期人防工事管理制度。主动与防洪部门联系,提前做好防汛工作,使人防工事安全渡汛。1983年7月13日,省人防委员会主任在安庆市检查人防工事管理工作时,要求各单位在汛期要认真地对所有人防工事进行逐个检查,对临河、地势低洼等易倒灌的人防工事,要在工事入口处筑墙,封堵口部等措施,严防洪水从连片成网的人防工事内进入市区。对正在使用的平战结合工程及可能危及地面建筑、交通安全的工事,要列为重点防范工事。凡可能发生倒灌,塌陷等危险工事,要及时果断地撤离人员,转移物资。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83年,省人防办公室对加强人防工事的维护管理工作提出人员、经费、物资三落实,并举办了一期维护管理人员培训班。1985年,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安徽省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细则》。各市根据市情,也相继制订了人防工程维护措施。到1985年,全省人防工事良好率达90%。1985年12月11日,省人防办公室召开了全省人防工程维护管理表彰大会,表彰了18个先进单位和22名先进工作者。
三、平战结合
早期人防通道工事因防潮、通风等问题未能很好解决,故平时开发利用很少。随着人防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开始对人防工事的平时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步重视对人防工事进行开发利用,1972年,蚌埠市医药公司将怕高温的药品存放入人防工事内,既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又减少了药品的损耗。1976年,安庆市公安局利用人防工事开办了“立新综合厂”,生产10多种规格的水泥预制件,同时开展了自行车、平板车、普通机械的修理业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淮南市矿务局水泥厂,在1万平方米的人防工事内试种银耳、平菇、猴头、灵芝等经济作物,并利用挖洞的废石渣生产预制块。这项工作的开展,既加强了人防工事的平时维护管理工作,又解决了待业知识青年的生活门路。1978年10月,第三次全国人防工作会议提出了“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质量第一”的方针,从而为安徽人防工事的平战结合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1981年,合肥市人防办公室将二道桥地下人防工事改建成为地下游艺厅,解决了本地区文娱活动场所少的问题,受到群众的称赞。芜湖市乳品厂自1978年起,利用人防工事培植麦芽,生产饴糖;利用地下水和冷气为生产服务,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提高了生产率,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果。芜湖市第一建筑公司,利用地下人防工事修建了一处地下浴室,解决了职工和附近居民洗澡难的问题。1981年12月21日至24日,省人防委员会在芜湖市召开了安徽省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现场会。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人防委员会主任杨蔚屏,省军区司令员、省人防委员会副主任余光茂,以及南京军区作战部部长巴忠炎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杨蔚屏在会上要求进一步利用人防工程为生产、生活服务,为“四化”建设多做贡献。被誉为“江南一枝花”的芜湖市江南地下旅社,从1981年到1985年,共接待旅客42万人,各类会议100多次,总营业额117万元,基本达到了“以洞养洞”的预期目标,多次被评为省、市“平战结合”先进单位。铜陵市狮子山地下广寒宫,系1972年构筑的早期人防工事,经改造后,成为以溜冰为主的多种游艺场所,自1982年开放后,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被矿区职工群众誉为“地下乐园”。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地下医院,系2层附建式人防工事,自1982年使用后,逐步开展了中医、五官、康复、计划生育等科室,共接收院病员1467人次,做计划生育手术1841人,健康检查2586人,得到了上级卫生单位的嘉奖。截止1985年,全省人防平战结合开发利用的项目已有旅社、商店、文化娱乐、会议室、医院、仓库、生产车间、养殖、种植等类。1985年,全省评出了26个优秀平战结合人防工事。这些工程设计先进,符合战术技术要求,施工质量好,内部设备齐全,维护管理好,能坚持长年使用,受到南京军区人防委员会的通报表彰。
四、科研成果
截止1985年底,安徽省人防系统共取得了6项科研成果。
【直墙半圆拱砖结构试验研究】
1981年,安徽省人防工程设计科研所与浙江大学400研究室开展了《软土中人防砌体工事加固和防水试验》的研究。该项目被列为全国人防“六五”期间重点研究课题之一。1982年南京军区人防办公室批准实施。1982年9月,该课题的主要试验项目《直墙半圆拱砖结构试验研究》结束。1984年3月21日在蚌埠市召开鉴定会,由南京军区人防办公室主持,同济大学土建结构主任孙钧教授担任主审,参加鉴定会的代表共26人。鉴定意见肯定了该项目的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是国内在砖砌体人防工程挣力结构试验研究方面的良好开端。通过试验,获得了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由此推算出试验的砖体强度。这个数据可供人防设计部门在缺乏原始资料的条件下对砌体质量类似的人防工程进行验算时的参数。该项试验还较直观地表明了采用壁外注浆,内部挂网并作防水浆粉刷等措施,确有明显的加固效果。使原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其刚度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该项试验成果已被部分同行作为深入研究砌体结构的论据所引用。
【丙凝双液注浆器】
1981年,省人防办公室委托省人防科研所与安庆市人防办公室防水试验小组共同承担暗控砌体结构人防工事防水试验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研究人员着重进行了丙凝双液注浆工艺及装置的研制。从单泵注浆到双泵同步注浆,一直发展到气压储能比例注浆器。这一注浆工艺及装置充分发挥了丙凝材料快速堵漏并可重复灌注的化学机理。在许多工程防水堵漏的实际使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这套装置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不需能源,不用清洗管路,节省化灌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施工毒性污染。单重输浆率、最短凝胶时间等主要性能指标均超过了国内外同类灌浆机具。该注浆器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人防工程加固改造现场会上作了表演,荣获安徽省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
【食物保鲜试验】
利用人防工事进行食物保鲜储藏获得成效。1984年,省人防设计科研所与省商业厅科研所在淮南、合肥、安庆3市人防工事内进行鸡蛋保鲜储存试验获得成功。储存期为5个月,好蛋率达到商业部的有关鸡蛋储存的好蛋率和鲜度标准,比地面上冷库储存节约费用51.9%。1984年,淮南市人防办公室在淮南供电局人防工事内进行苹果简易气调保鲜储存试验。储存期4个月,好果率达90%。储存的苹果色泽保持原样,无失水、甜度较浓,味道略带酒味,硬度略有降低。
【商用辐照站的可行性研究】
1986年,省人防办公室与核工业部第一研究设计院共同就蚌埠市建造商用辐照站进行了可靠性研究。研究的结论:一是商用辐照站建成后的社会效益是显著的。蚌埠是我国的食品城市。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外销出口量相当大。但由于霉、烂、虫蚀,致使产品变质损失严重。每年伏果损失30%,秋果损失18%,香蕉损失50%,红枣损失15%,山楂丸损失5%,另外,烟、水产品和肉类的损失也都十分惊人。防止或减少农副产品腐烂变质是蚌埠市食品工业发展中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现代科学证明,用核辐照技术对农副产品进行杀虫灭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该辐照站建成后,用辐照技术对农副产品进行辐照,既能延长农副产品的储藏期,调节市场余缺,避免损失,增加财富,减少疾病,又可促进地方技术进步,发展新产业。二是在蚌埠市曹山人防工事内建造商业辐照站是安全可行的。蚌埠市曹山人防工事离市区中心有3公里,辐照站排风口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铁路对面20户居民和第二药厂都低于排风口。第二药厂有地下水道,附近有动水湖泊。原地道地质坚硬,远离地震带。同时对辐照站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工作人员受辐照危害等有害物,研究了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故建造曹山辐照站对周围环境、居民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是有保证的。三是辐照站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是理想的。建曹山商用辐照站,总投资预计402万元。据测算,该站建成后年收入为118万元,利润67万元,6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建造该站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全部完成。
【自动强拆线路警报指挥机研制】
1974年,省人防办公室在省邮电部门的协助下,研制“自动强拆线路警报指挥机”获得成功。该机采用强拆长途话路的方法,跳过长途台设备,使警报电路直通各接收地点。警报解除后,上级发出拆线信号,即能自动拆线复原。经过试验,能在1分钟内完成对全省9个地区和10个人防重点城镇警报信号的传递任务。
【有线警报控制器研制】
1982年,合肥市人防办公室与合肥市电子研究所合作研制生产一套有线警报控制器。该产品分主机和分机。主机2对20路进行信息组合遥控。控制半径为10公里。具有指挥、定时、手动报警、巡测、检测等种工作方式。主机在巡测或分路检测时,分机能相应给出各种回答信号、主控台根据反馈的信号,可判断是什么故障及故障所在的部位。分机可单独发放各种警报信号,并有巡测、全检、报答、制动、振铃等功能。
上一篇:第一节 民国期间防空工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