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杂志
(一)红军时期军报
《战场日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办。油印,面向全体红军战士。每期2版,一版通常刊登鄂豫皖根据地的战事和重大活动;二版通常刊登全国革命斗争形势和工人运动重大事件,以及红军战士生活及根据地建设情况。至民国21年(1932年)6月19日,出版96期。后因战争形势恶化停刊。
(二)抗日战争时期军报杂志
《抗敌报》新四军政治部主办。报头为周恩来题字。民国27年(1938年)11月创刊,至民国30年1月4日最后一期“告别号”止,共出版221期。编委委员由朱镜我、李一氓、林桂夫、薛暮桥、冯达飞、冯定、夏征农、黄源等组成。冯定担任主编,社址设泾县云岭汤氏祠。
《抗敌》杂志政治理论刊物,新四军政治部主办。
《老百姓画报》新四军政治部战地服务团主办。
《抗敌画报》新四军政治部主办。
《抗敌文艺》新四军政治部主办。
《战士报》新四军政治部主办。
《军事建设》新四军司令部主办。
《共产党人》新四军政治部主办。
《敌工通讯》新四军政治部主办。
《工作与学习》新四军军部直属队主办。
《抗敌报》原为新四军政治部主办,后为第三师政治部主办,在该部队内部发行。
《抗敌生活》新四军第二师主办。
《抗敌画报》(江北版),新四军第二师主办。
《战士文化》新四军第二师主办。
《党的生活》新四军第二师主办。
《建军月刊》新四军第二师主办。
《新华导报》新四军第二师主办。
《文化战线》新四军第二师主办。
《文化与娱乐》新四军第二师主办。
《抗敌通讯》新四军第二师主办。
《医务生活》新四军第二师主办。
《拂晓报》原为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编印。民国27年(1938年)9月30日创刊,8开4版,3日刊。后移交豫皖苏边区党委主办。陈毅为该报题写了报头。民国28年冬,随新四军第六支队转移至皖东北。民国30年初,改由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办,先为油印,后为铅印。进入淮北津浦铁路东后,扩大发行为对外报纸。陈阵负责编第一版,袁方负责编第二版,单斐负责编第三版,杜百负责编第四版。油印时,各版编辑人员自编、自排、自刻。民国32年春,与《人民报》合并,初为双日刊,后改为日刊,4开2张。《拂晓报》曾寄苏联莫斯科、美国纽约等市及国内各地展览,被誉为华中油印报之冠。
《拂晓杂志》新四军第四师主办。
《铁流报》新四军第四师主办。
《军中党人》新四军第四师主办。
《拂晓副刊》新四军第四师主办。
《拂晓文娱》新四军第四师主办。
《军事杂志》新四军第四师主办。
《拂晓画报》新四军第四师主办。
《拂晓每日电讯》先为新四军第四师主办。民国31年(1942年),由新华社淮北分社主办。
《反扫荡快报》民国31年(1942年)冬出版,代替暂停刊的《拂晓报》,新四军第四师主办。
《战斗报》新四军第七师政治部主办。民国30年(1941年)5月由《电讯》改刊。殷及夫任社长,舒文为主编,初为3日刊,后改为日报。民国31年,中共皖中区党委成立后,改为《大江报》。
《武装扳》新四军第七师主办。
《武装画报》新四军第七师主办。
《电讯》新四军第七师主办。
《山猴子报》新四军第七师和含支队主办。
(三)解放战争时期军报杂志
《前进报》淮北军区第十二旅政治部主办。民国34年(1945年)8月创刊,报头为张爱萍题写。油印,4开,不定期,发至连。每期印600份左右。12月,第十二旅兼华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改为第八军分政治部机关报,为3日刊,发行增至1000份。
《反攻报》中共豫皖苏区党委第三地委、豫皖苏军区第三军分区合办。民国36年(1947年)9月2日创刊,油印,始为不定期,后改为3日刊,每期发行920份。
(四)建国后军报杂志
《军政报》皖北军区政治部主办。民国38年(1949年)8月1日,中共皖北军区党委将原淮北之《反攻报》,改名为中共皖北军区党委机关报《军政报》。报社设社长、主编、编辑、记者等,共20人。由皖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黎钊兼任社长,刘必极任副社长。报纸为8开4版,铅印。始为7日刊,从第47期改为5日刊。每期发行3500份。发行对象为部队连以上单位和县、市武装部门。至1951年底停刊止,共出版发行310期。
《铁军报》皖南军区政治部主办。民国38年(1949年)5月创刊。编辑部共有11人。皖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江枞兼任社长,艾德广任副社长。5日刊,铅印。至1951年12月停刊止,共出版发行374期。
《兵团战士报》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主办,为中共兵团党委机关报。1970年8月试刊,出10期,10月正式出版。周双刊。发行对象为兵团战士和职工,发至班,每期发行2500份。直接指导连队工作。社长张鲁,副社长王路、姚子书。分编辑、通联两组。至1975年8月(兵团撤销停止办公前夕)终刊,共出版发行5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