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茶叶

第一节 种植沿革

安徽省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东汉(25~220年)时的《桐君录》。据陆羽《茶经》[760~780年成书]记述:《桐君录》载:“西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汉书《地理志》载:“庐江郡领十二县,曰舒、曰居巢、曰龙舒。”可见安徽于1700多年前已产茶,且有客来敬茶之举了。
安徽省是全国重点产茶地区之一。茶叶生产至唐代即已具有相当规模。唐陆羽《茶经》记载:安徽省茶叶产地有“舒州、寿州、宣州、歙州”。据封演《封氏见闻记》记载:“开元年中,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据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董浩等所编《全唐文》载:“唐天宝时期,有刘清真与其徒二十人于寿州作茶,人致一驮为货至陈留(今河南开封)”。唐咸通三年(862年)歙州司马旅途所著《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载:“山多田少,山且植茗,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见《祁门县志茶业志》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浮梁(原属安徽)岁出茶700万驮,税15万多贯[见《郡县志》],且那时饮茶品茶之风亦已盛行,还出现不少贡茶。据《唐书·地理志》载:寿春、庐江、凤阳三郡茶叶每年都有固定的贡额,堆在内库,皇室都用不完,元和十二年(817年)一次就出内库茶30万斤,令户部变卖成现钞,以支用度[见《祁门县志茶业志》稿]。
北宋实行榷茶制。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蕲、黄、卢、舒、光、寿6州设13个山场收购站,实行茶叶官买官卖,安徽省有庐州王同场、舒州罗源场、寿州麻埠场、太湖场和霍山场。山场专司茶叶生产和贸易,使园户(即茶农)所产茶叶销往外埠[见《茶叶通史》(农业出版社1984年出版)]。可见宋代安徽茶叶经营交易即很兴盛,并形成了统买统卖的茶叶市场。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朱元璋接受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奖励垦荒,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当时是安徽茶叶生产发展的兴盛时期,出了许多名茶。明朝实行“榷茶引税”两制并行政策,设立茶官,专门管理和研究统制产、销办法。明初各处茶课数:徽州76568贯750文,广德州503280贯960文。
安徽茶叶外销很早,清顺治(1644~1661年)至康熙(1662~1722年)年间,茶叶发展成为大宗出口产品。安徽茶叶外销以皖南茶区最早。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运英国茶一船,其中徽产“松罗”茶占三分之二。康熙末年,(1722年)运英国茶4500,内有“松罗“茶1500担,占总输出量的三分之一。鸦片战争以后,国内市场茶价下跌,徽州茶商为求出路,“屯溪绿茶”、“祁门红茶”外销增多[见《婺源县文史资料》]。据新修《徽州茶叶志》载:“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婺源县(当时属安徽省)俞德昌、俞德和、胡源馨、余逢泰等四家茶号,各制绿茶千百箱,运往香港出售,获利甚巨”。安徽茶叶发展与出口外销紧密相关,外销旺,生产发展,外销衰,生产就衰。清初,“屯绿”就成为主要的外销茶。清末“祁门红茶”开始生产后,也大量出口外销。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为中国茶叶生产最盛时期,每年输出200~300万担,其中“祁红”和“屯绿”占的比重很大。该时期,安徽省茶叶生产发展居全国之首。宣统三年(1911年)销21万箱。在屯溪经营茶叶的茶号(即加工厂)109家。民国3年(1914年)欧战开始,茶叶外销运输停滞,外商停办。在此数年中价格一落千丈。业外销茶者失败几至不可收拾。内销商人乃尽力谋输销之路,由哈尔滨、内蒙,扩展到外蒙、西伯利亚一带,销数比前增加数倍,茶农得以广植。抗日战争以前,“祁红”、“屯绿”产销旺盛,声誉很高。《祁门县志·茶业志》载:“祁门红茶,自问世到民国28年,一直保持兴盛畅销局面。并于民国2年和4年分别在意大利的都朗博览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及南洋劝业会多次获得头等奖凭,民国4年获北京农商部颁发一等奖凭。”据《祁红复兴计划》称:“吾国出口红茶声誉最大,价格独高,除印度大吉岭所产,无与相颉颃者,举世红茶,惟此两种”。“祁红输出数额,向乏统计,兹就调查所得,民国22年祁门产3600箱,浮梁产17000箱,至德约8500箱。民国25年,祁门产44007箱,浮梁21337箱,至德16300箱,3县共81644箱。每箱平均合38.28公斤,统以公担计,祁红生产在民国22年为23350.8公担,民国23年为22470.4公担,民国24年为21869.4公担,民国25年为31626.1公担”。据《农报》第一卷21期刊载:“安徽屯溪为洋装箱茶制造集中地,每年出口箱茶不下十余万箱,约值千余万元,大部运销西欧,以英法意销路最大。出口数量:民国18年136074箱,民国19年127053箱,民国20年93363箱,民国21年119618箱,民国22年131113”。皖西茶产销也很旺盛,据民国23年《中央日报》报道:“皖西茶叶以鲁省为最大销场,占十分之七、八,次如北平、天津及皖北、豫省亦有相当销量。茶叶上市,皖西各镇埠,市面顿形繁荣,金融亦大券活跃,售茶进款,统计约在百万元以上。茶行有200余家,专做居间营业,籍资收佣。在六、七年前,中国银行在六安尚设一分行,钱庄亦有数家”。
下一篇:第二节 茶叶生产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