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一章 管理机构

第一节 行政机构


安徽省农业管理机构始建于清朝后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安徽巡抚诚勋奏设安徽垦牧树艺总局,负责办理全省工商和农务,并设分局3处,任调查劝导之责。中路分局附属总局设在省城(安庆),南路设于芜湖,北路设于凤阳。这是安徽省最早设立的农业管理机构。光绪三十四年,裁撤3局,改设劝业道,所有垦牧树艺事宜均改归劝业道管理。
辛亥革命后,机构体制亦随之改变。民国5年(1916年),成立安徽省长公署,设政务、财政、教育及实业4厅。实业厅分置3科,第二科主管农林。至民国16年4月,省长公署改为政务委员会,农业隶属政务委员会建设科,张秋白任建设科长。同年8月,政务委员会改为省政府,原政务委员会建设科改为省政府建设厅。厅内分设4科,第二科主管农林工作。同年11月,建设厅增设农林等7个专业局。民国17年3月,厅内部各科执掌重加调整,农林等7个专业局合并成立技术委员会,下分农林等7个组。民国19~21年,厅内除原有1室4科之外,复经调整而设置技术、视察2室。民国21~23年,建设厅将2室裁撤,另增设材料委员会、水利设计委员会及农村经济委员会。民国26年抗战军兴,建设厅随省政府迁移六安,职员分散,事务简单,因而将各科室合并为3组,分别办理农林等事宜。次年省政府又迁立煌(今金寨县)。随着战局稍稳,后方建设工作逐步开展,建设厅内部各科次第恢复,第四科执掌农林合作。
1949年,安徽省分别成立了皖南、皖北人民行政公署为省级政权机构,行署下设农林处为农林事业的管理机构。皖北行署农林处(建国前夕曾称建设处)设于合肥。程明远任农林处处长。处内设秘书室、农业水产科、林牧科。1950年4月,分设农业科、水产科、特产科、畜产科、林业科,农田水利工程科、水利局,并将秘书室改为办公室(含人事、调统、财务、总务4股);华东种子公司皖北分公司改组为行政兼业务性质的种子管理局。皖南行署农林处先设在屯溪,后随行署机关迁移芜湖,李博元任农林处处长。处内设秘书室、农业科、林业科,以后又增设农田水利工程科、水产科,华东种子公司皖南分公司改组为种子管理所。1952年2月,皖南行署农林处迁合肥与皖北行署农林处合署办公,魏靖章代理皖南、皖北行署农林处处长。处内设置9科1室2局。即: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计划科、农业科、特产科、畜产科、农田农利工程科、林业科、水产科、水利局、种子管理局。同年5月下旬,增设国营农场管理机构,初名“国营农场管理处”,7月正式改为“国营农场管理局”。
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原皖南、皖北行署农林处改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农林厅,执掌全省农业(含畜牧、水产)、林业、水利等方面的业务建设工作,曾庆梅任农林厅厅长。农林厅内设4局7科2室,即: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计划科、农业科(含种子、土肥、植保)、特产科、畜产科、水产科、水利局、林业局、森林工业局、国营农场管理局、监察室。10月将水产科改为水产局,增设教育科。1953年6月,人事、计划、财务、农业、特产、畜牧等6科改为处,增设保卫科。8月,特产处并入农业处,教育科改为教育处。
1954年3月,林业、水利从农林厅划出,设省人民政府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省农业厅内设2室、4处、2局,即:办公室、监察室、人事教育处、农业处(含土肥、植保、种子)、计划财务处、畜牧处、水产局、国营农场管理局。撤销保卫科,3厅共设党总支兼管保卫工作。同年11月,农业处改为农业局。同时单设种子管理局。1955年3月,省人民政府改称安徽省人民委员会,省人民政府农业厅改称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农业厅,1956年4月更名安徽省农业厅。
1956年4月,厅内机构作了调整,农业局分设粮食生产局、土壤肥料局和特产处;人事教育处分设人事处和宣传教育处(后改为局);增设农业机械管理局。1957年4月根据省委部署,精简机构,撤销监察室;农业机械管理局和国营农场管理局合并改设农场机站管理处;粮食生产局、种子管理局、土壤肥料局、宣传教育局、水产局等改为处。1958年春,进一步紧缩机构,将特产处与粮食生产处合并改为技术指导处;撤销宣传教育处,教育和农政业务分别并入人事处和技术指导处,1959年2月恢复教育处并增设社办工业局。1959年12月省农机厅成立,农机管理划归农机厅。1961年,人事处、教育处第三次合并改为人事教育处;土壤肥料处和技术指导处合并改为粮食生产处;农机厅撤销,农机管理处划回农业厅与社办工业局、农场管理处合并改为农业机械管理处。1962年再次恢复教育处;粮食生产处改称技术指导处;水产处改为水产局;种子处对外改称种子公司,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增设农垦局。1963年6月,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农垦局、农机管理处从农业厅划出,单独成立安徽省农垦厅。农业厅保留1室8处1局。即:办公室、水产局、人事处、教育处、计划财务处、畜产处、种子处、技术指导处,分设粮食生产处和经济作物处。1964年11月,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农业厅所属水产局及其下属机构从12月1日起划归商业厅领导。1965年3月,撤销种子处建制,保留公司;计划财务处分设财务物资基建处和农业经济调查研究室;粮食生产处改为农业技术指导局。同年5月,中共安徽省委、省人委决定将气象局改为厅属局,自9月1日起划归农业厅领导。12月厅内撤销人事处和教育处改设政治处。1966年2月,水产局又从商业厅划回农业厅;农业技术指导局改为技术推广局;财务物资基建处改为财务处;经济作物处改为特产局。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1967年1月,造反派夺权,机关陷于瘫痪。1968年8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批准省农业厅设立革命领导小组,并组成以军代表为主体的“三结合”领导小组,负责机关斗、批、改工作。同年10月,农业厅干部集中定远县凌家湖农场搞斗、批、改。1969年3月斗、批、改结束,除留下少数人负责处理专案审查和农业生产业务工作外,其余人员下放固镇县等地农村插队落户,农业厅机关至此已告解体。原机关办公楼由省直机关革命领导小组接收办公。1969年6月,从原农业厅临时业务小组中抽出6~7人在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农业小组内设立的农业管理站,负责全省农业生产业务协调工作。
1970年5月成立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农林局,主管全省农、林、牧、渔生产。局内设办事组、政工组、计划财务组、农业组(含种子、土肥、植保)、林业组、调查研究组、特产组、水产站、畜牧站。1971年12月29日按照省生产指挥组批复,将计划财务组并入办事组,畜牧、水产两站合并成畜牧水产组,特产组改为经济作物组。1973年12月局内进行调整,将办事组改为办公室;计划财务划出,增设计划财务组;植保、种子从农业组划出,增设种子管理站和植保植检站;畜牧、水产划开,分别设畜牧兽医站、水产站;增设森林病虫防治站。
1975年6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农林局改称安徽省农林局。局内各组分别改为政治处、计划财务处、农业处、经济作物处、林业处,并增设科技教育处。1976年2月,省农林局机关由省政府北楼迁至前进路原林业厅旧址办公。
1977年6月,中共中央对安徽省委领导班子进行改组后,1978年农林局内部机构作了局部调整,4月份调查研究室划归省农林办公室;5月份增设土壤肥料处并将政治处改为政治部;8月份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省农林局水产站划出与商业局水产公司合并成立“安徽省水产局”,隶属财贸口;种子管理站改设安徽省种子公司,实行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对外是公司对内是农林局种子处;同时将农业处改为粮油生产处,植保植检站改为植物保护处,畜牧兽医站改为畜牧兽医处。
1978年12月,农林分开,分别成立安徽省农业局和安徽省林业局。1979年2月省编委批复农业局内设办公室、政治处、计划财务处、科技教育处、粮油生产处、土壤肥料处、经济作物处、种子处(对外称安徽省种子公司)、植物保护处、畜牧兽医处。成海波任农业局长。1979年5月,安徽省农业局改称安徽省农业厅。1981年3月,厅内部增设纪律检查组。1982年8月,增设安徽省农业引用外资项目办公室。
1983年5月进行机构改革,省农业厅、水产局、农机管理局、社队企业管理局合并成立安徽省农牧渔业厅。同年7月省编委批复农牧渔业厅内设:农机管理局、水产局、社队企业局、农业局、畜牧兽医局、计划财务处、科技教育处、土壤肥料处、老干部处、办公室、农业引用外资项目办公室、政治部、纪律检查组。原农业厅植物保护处改为植物保护总站,撤销原农业厅种子处建制,保留安徽省种子公司。同年10月省编委批复,省农村能源办公室对内为农牧渔业厅处室,对外为农村能源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1983年9月农机管理局、水产局、社队企业局升格为副厅级机构,更名安徽省人民政府农机管理局、水产局、社队企业局,仍隶属省农牧渔业厅领导。1985年5月,社队企业局从农牧渔业厅划出,成立安徽省乡镇企业管理局。
1985年7月增设土地管理局,为处级机构。1986年7月省编委批复成立《农业志》编辑室。9月份省农牧渔业厅机关由前进路47号迁至徽州路31号原农业厅旧址办公。11月农村能源办公室划归省农经委。1987年3月,土地管理局升格为副厅级局,隶属省人民政府。历年农业机构沿革及人事变动情况详见图8-1-1,表8—1—1、8—1—2、8—1—3、-1-4。
县农业管理机构,民国时期隶属县政府实业科,后改建设科。建国后,1949年至1950年沿袭民国时期体制,专、县农业工作隶属建设科。1951年5月,农林从建设科分出,单设农林科。1954年专区增设农业技术推广所,县增设农业技术指导站。1955年专区农业技术推广所和县农业技术指导站分别并入专署农业科和县人民政府农业科,成立专、县农业局,作为政府主管农业生产的职能机构,随着机构体制的变动,又分设水产、农机等管理机构。1983年机构改革后,大多数地(市)县均相应改并为农牧渔业局,阜阳、六安地区和合肥市分别设农业局、畜牧水产局。地县农机管理局改为农机管理站。

图8-1-1安徽省农林主管部门沿革图
图8-1-2(续)
安徽省农业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更迭表

安徽省农业行政管理机关领导人更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农业主管机关党组领导人更迭表


(续表)

安徽省农业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组织机构变更表


(续表)


(续表)

下一篇:第二节 事企业机构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