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财务管理

第三节 贴息贷款


1985年起,国家每年用1亿元贴息贷款扶持粮棉集中产区搞好粮棉转化转产。贷款实行优惠利率,财政贴补贷款利息。截止1987年,国家共安排安徽省粮棉转化贴息贷款指标2000万元,实际落实发放1890万元,主要用于粮棉集中产区发展粮棉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饲料加工、食品加工、农村鲜活产品的储藏、保鲜和畜牧水产的养殖等。详见表8-3-4、8-3-5。
安徽省贴息贷款计划执行情况表

安徽省贴息贷款分对象比重统计表

通过贴息贷款的发放,已形成提供良种900吨,年产饲料2500吨、乳品1800吨,年加工稻谷6000吨、棉子1000吨、油料6500吨、牛皮2万张的生产能力,并开挖精养鱼池126亩,养鸭25万只,建7000纱绽的棉织厂2座,新增产值6300万元,年增利税750多万元。如全椒县南屏乡面粉厂,以前是个小型粮食加工厂,1985年向该厂投资20万元贴息贷款,自筹资金96万元,进行改造和扩建,至1987年生产能力已达37500吨,产值达到2250万元,新增利税35万元。怀宁县1985年贴息贷款30万元,自筹资金28万元,当年办起食品加工厂4个、饲料加工厂2个、畜禽产品加工厂2个、养猪场6个、水产养殖场4个,3年产值达200多万元,利税19.8万元。庐江县1985年贴息贷款30万元安排5个项目,由原来的单一生产,发展成为综合性生产企业,3年来累计生产大米8380吨、面粉734吨、面条320吨、粉丝39吨、配合饲料3100吨,创产值达581万元,实现利税67万元;5个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由原来的55.5万元,增加到106万元,增长91.5%;自有资金由原来的22万元,增加到60万元,增长175%。用于新农药、新药械推广和农作物良种购销方面的贴息贷款还增强了农业部门本身的服务实力。见表8-3-6。
安徽省贴息贷款使用情况统计表

上一篇:第二节 无偿投资
下一篇:第四节 丰收计划基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