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涡阳、濉溪3县砂姜黑土综合治理项目区,位于华北平原南部,东经115°53′~116°59′,北纬32°59′~34°02′之间,海拔22~32.5米,地面坡降1/8500~1/10000,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坦微凹,封闭洼地。总面积689.2平方公里,耕地4.7万公顷,农业人口25万人,28个行政村,详见表8—6—1。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据3县30年的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14.6℃,年蒸发量1156~ 1811毫米,日照2326~ 2340小时,无霜期202~213天,年降雨量830~882.4毫米。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项目区3县基本情况表

一般年降雨量850毫米左右,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但雨量分布年内变化较大,每年集中在6~9月。
项目区土壤为砂姜黑土,质地粘重,结构不良,湿涨干僵,易旱易涝,养分含量较低。据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0.6%,最低0.096%,全氮最高0.09%,最低0.06%,全磷最高0.09%,最低0.05%,速效氮最高55ppm,最低35ppm,速效磷最高6ppm,最低2ppm。
项目区的水利工程,虽经多年治理,但工程标准不高,设施不配套,加之管理差,使用率也不高,抗灾能力低,易旱、易涝不能保收。见表8—6—2。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项目区3县旱涝灾害情况表

项目区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甘薯、高梁等为主,其面积占播种面积87.4%;经济作物以棉花、芝麻、花生为主,其面积占播种面积10.2%。据1980年统计资料:种植业产值占农业产值79.44%;林业占2.12%;畜牧业占11.24%;工副业占7.09%;渔业占0.11%,项目区农业生产增长慢,粮食产量低。据1980年统计资料,项目区小麦单产不到100公斤、玉米150公斤、甘薯200公斤、棉花不足20公斤,人均生产粮食368公斤,人均纯收入57.4元。
针对砂姜黑土的特点,按照“旱涝渍瘦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从治水改土入手,大力发展农村电力和乡村道路,大搞植树造林,增施化肥,增加农业机械,加强科研培训和良种推广,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农田、水利、林网生态体系。
根据综合治理的要求,最初设计核定投资额为8075万元。1985年7月项目计划进行中期调整,外资按1∶ 2.8比价折合人民币4200万元,内资和劳务自筹不变,总投资为9725万元。投资使用结构见表8—6—3。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物资的需要,各级项目办公室积极组织物资采购、调运和供应。招标物资由省项目办公室会同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办公室统一招标采购,由港口直接安排到县;统配物资的三材,由省计委核定指标,带帽下达到县,县项目办公室直接提货;三类物资,除参加中央、省有关部门安排的订货会以外,大部分由县项目办公室采购。五年实际完成钢材2935吨、木材3600立方米、水泥25150吨。通过国际招标化肥19176吨,输电线368.2吨、变压器267台、微型计算机5台、传真机5台、面包车5辆。
为了探索项目区水土变化规律,为今后大面积砂姜黑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3县在土壤普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土种肥力设置80个土壤养分监测点,每点配备一名监测员,每年5月下旬和9月下旬取土化验,每样点取土1公斤,代表面积为1~2公顷,分析化验主要养分含量,监测内容是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和部分微量元素及物理性状。从1984年开始,3县项目区各设置170眼基本观测井,一般按5平方公里1眼,每眼配1名观测员,5天观测1次,雨后加测。观测内容主要是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蒙城、涡阳还设立了17个专门观测井,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将水土研究的初步成果,汇集编写了“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省项目区水土研究报告”。
为了加强项目区科研推广工作,以省农科院的小马店土肥试验基地为中心,分别建立蒙城白杨试验站、涡阳双庙试验站、濉溪五卜试验观测站。对排水、灌溉、土肥、栽培、种子、植保、林业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共立题50多个,同时建立和健全项目区的科技推广网,做到县有科技推广中心站,区、乡有农技推广站,村村配有农民技术员,并扶植一些科技示范户。几年来共推广农作物良种面积达23万公顷,项目区的小麦、玉米、甘薯、水稻、大豆、棉花、油菜等基本实现良种化。牧业引进推广瘦肉型猪、秦川牛和良种禽兔等。新技术推广,有地下水调节、地面水控制、稻茬麦免耕法,棉花、西瓜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和主要作物高产栽培模式,以及黄牛改良,乔灌草结合绿化技术等。
项目区还根据农事季节和发展生产需要,分期分批办培训班,采取干什么训什么,课堂讲理论,田间搞实习,边学边干,注重实效。培训教师主要由县科技人员担任和聘请省、地有关专家学者讲课。5年中每县举办各类培训班20~40期,共培训各类技术骨干6332人。
在项目竣工验收后,按照工程造价,分季度向世界银行申报,世界银行按照不同比例予以支持。其比例为土木工程20%,水泵电机50%,农药化肥100%,其他设备及货物100%。贷款支付情况,见表8—6—6。用于排水、灌溉系统,建筑物及道路和植树造林工程的援助粮油,按计划工程完成1365.2万土方,1131.22万个工日,按照每个工日3000克粮、50克油标准发放。1987年9月中旬世界粮食计划署派代表来安徽对该项目作了验收。受援粮油和商品发放情况详见表8—6—7。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项目工程投资概算表

(续表)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项目工程实际完成情况表

(续表)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项目投资执行情况表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项目贷款年度支付情况表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项目粮援项目商品利用情况表

项目区通过分期成片治理,初步建成了农田排水、灌溉、农村输电等系统,农田防护林体系,交通公路网,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显示了良好的投资效果。除涝面积,由基期7.4千公顷,增加到41.37千公顷,全部耕地达到五年一遇除涝标准。灌溉面积,由7.16千公顷增加到33.33千公顷,占项目区耕地80.1%。地下水位,由于降水分布不均,丰水期0.5米左右,枯水期接近3米,汛期7~9月地面常有积水,且滞留时间较长。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后,在设计雨型雨后3日,地下水可降到地面以下0.3~0.5米,10日后降到1米左右。地下水质良好,无明显变化,矿化度小于1000毫克/升。土壤耕作层由13~15厘米增加到18~20厘米,土壤孔隙增大,容重降低,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据监测:基期至1986年,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96%增加到1.21%,全氮、全磷由0.07%、0.071%增加到0.082%和0.094%,速效氮、速效磷由52ppm、3.26ppm提高到68.36ppm和9.03ppm,P H值由8.1~8.4下降到7.7~8。林木覆盖率,1987年由基期3.1%提高到17%,达到了平原地区绿化标准。农用电量1987年达到1212万度,比基期157万度增加1055万度,增加6.7倍。通电自然村由323个增加到1268个,90%的村庄通了电。农业机械总动力5年来达6.5万马力,比基期2.48万马力增长162.1%。其中小型拖拉机达2.91万马力,比基期0.42万马力增加2.49万马力,增长592.9%。柴油机、电动机也有较大的增长。
项目区取得的效益:根据3县年报资料,1987年与基期比,玉米播种面积增加18.6倍,水稻增加4.02倍,油菜、小麦分别扩大2.18%和17.1%。复种指数由156%提高到187%。单产以棉花提高最快,1987年达64公斤,增长317.3%;小麦295公斤,增长154.5%。粮食、棉花、油料总产依次达到266.8千吨、2.48千吨、12.65千吨,分别增长149.6%、251.3%和282.7%。详见表8—6—8和8—6—9。
1987年项目区农业总收入达25470万元,比基期增长4.6倍,年递增28%。随着生产迅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日趋合理。在总收入中种植业收入比重逐年下降,由基期80.1%,下降到63.5%;工副业和畜牧业收入比重逐年上升,分别由4.7%、11.7%上升到17.4%和12.4%。详见表8—6—10。
1987年项目区农业劳动生产率1995.1元/人,较基期增长340.2%,年递增23.5%。农用土地生产率为492.6公斤/亩,较基期增长160.1%,年递增14.6%。
人均纯收入,项目区219个行政村1986年有54.8%超过400元达到500元,11.4%超过500元。详见表8—6—11。1987年项目区人均收入达514元,比基期增长3.4倍。农民人均占有粮、棉、油,根据农业项目评价资料,项目区除棉花1985~1986年略有下降外,粮食、油料均逐年增加。人均占有粮、棉、油情况,详见表8—6—12。商品粮、棉、油,除1987年棉、油商品率和油的商品量有所下降外,粮食商品率逐年提高,显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详见表8—6—13。
项目区已经实现了乡乡有中学,村村有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区、乡有医院,村庄有医疗点。农民物质文化生活也有显著提高。项目区已有70%的农户住进了新瓦房。
根据“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项目区竣工报告”,对项目区投资效益进行动态和静态分析,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评估预测值。内部报酬率为38.16%,净现值13440万元,益本比2.96,投资回收率为16%,投资回收期10年,100元投资年实物增长量为72.5公斤,100元投资农业总产值年增长量为27.5元。
1987年10月,在华北平原农业项目总结表彰大会上,蒙城、涡阳、濉溪被评为项目工程建设先进县,受到农牧渔业部的表彰。安徽省人民政府对蒙城、涡阳、濉溪县发布嘉奖令。该项目获安徽省1988年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87年10月世界银行项目竣工报告编写团在蒙城、涡阳考察对项目工程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项目工程计划合理,标准质量好,效益显著。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项目区粮、棉、油总产变化情况表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省项目区农作物面积产量变化表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项目区农业收入变化情况表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项目区收益分组情况表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项目区人均占有粮、油、棉情况变化表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项目区商品粮、棉、油变化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