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七章 农业商品基地

第二节 优质农副产品基地


1986年4月,省计划委员会与省农牧渔业厅根据国家批准的项目,下达了当涂、怀宁、南陵3个县的优质米基地,嘉山县的明光绿豆基地,岳西县的名茶基地共5个优质农产品基地县的建设计划。同年4月,由农牧渔业厅代表省人民政府与农牧渔业部签定了建设农业商品基地协议书。以上3种基地分别要求在3年、2年、1年内建成,共投资1120万元(国家、地方各560万元)。详见表8—7—1。拨付木材268立方米、钢材241吨、水泥1600吨。到1987年底,建成南陵、怀宁、当涂、嘉山4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岳西优质茶培训中心,20个区(片)农技站;扩建怀宁、嘉山、当涂、南陵4个县种子公司,13个区、乡种子供应站,建成种子仓库及服务用房26700平方米,新增仓储能力4500吨,建成良种繁育基地5600亩,一年来已繁育良种169万公斤,比1985年增长12%;新建4个优质米加工厂(南陵2个,怀宁、当涂各1个),年加工能力达到1.25万吨;明光绿豆基地面积由1.39万亩增加到2.83万亩,年供应商品绿豆由原来26万公斤增加到40万公斤,增长54%;名茶基地建成苗圃6亩,母本园14亩,低产茶园改造4000亩,茶叶总产量由1985年的290吨增加到395吨,增长36.2%,名茶由3.2吨提高到7吨,增长118.8%。
1986年国家计委、经委、农牧渔业部、经贸部、商业部又在安徽省选择歙县、休宁、宁国、祁门、霍山5个县的茶叶为项目;祁门、石台、黟县3个县的香菇为项目;临泉、亳县、涡阳、阜阳、蒙城、界首、利辛、濉溪、宿县、怀远10个县的山羊板皮和棉花、蜂蜜为项目,共计5个项目联合建设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同年8月14日,国家农副产品出口生产体系领导小组下达项目投资控制指标。12月17日,省计委、经贸委、农牧渔业厅、供销合作社联合下达了经国家批准的项目建设计划,1987年正式组织实施。项目总投资1587万元,其中属于农业系统项目924万元(国家、地方各462万元)。详见表8—7—1。当年初步建成茶叶初精制联合加工厂14个,新增生产能力2.2万吨;建成10个县的山羊繁殖饲养基地宣城峄山草场放养基地、阜阳地区板皮检疫中心及亳县羊种改良站;建成蜂产品综合加工厂1座。
国家1986~1987年重点扶持发展无为、天长、歙县的优质米,金寨、潜山、泾县、歙县、黄山区的优质茶,临泉的纯白芝麻、涡阳苔干、砀山蔬菜,共10县(区)5大项目列入财政预算拨款,安排投资109.5万元,当年已见效益。到1987年底,扩大优质米水稻面积34万亩;改造低产茶园6850亩,新辟茶园3500亩,增产黄山毛峰、老竹大方等名茶2150公斤(其中猴魁650公斤);大棚蔬菜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涡阳苔干由原来5000亩发展到1.2万亩;临泉白芝麻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总产近1300万公斤。
安徽省农业生产基地投资情况表

安徽省首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基本情况统计表

(续表)

上一篇:第一节 商品粮基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