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一章 劳动管理

第六节 职业培训

[在职培训]
马鞍山行业多,工种专业复杂,职工在职培训内容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开始时间较早。50年代初,马鞍山铁厂、向山硫铁矿等单位,采取开设技术学校、短期训练班、师傅带徒弟等办法进行培训。学员分全脱产、半脱产、业余3种;学习时间有一年、半年或一两个月。建市后,马钢公司及几家较大企业分别采取成套培训,签定师徒合同、举办训练班等多种形式培训在职职工,并从所属的矿山、炼铁、炼钢、铁合金、轧钢、炼焦、耐火材料等20个部门中,抽调人员去鞍山、上海等地培训。1959年,全市参加培训的徒工达1.5万人次。1963年,仅马钢公司和地方工业系统即培训技工1512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在职培训工作被迫中止。
1979年以后,全市职工在职培训进一步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基本上做到组织、人员、计划和措施落实,在职培训出现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学科的新局面。1980年9月,市劳动局设置技术培训科,专门负责职工培训工作。到1981年,全市全民所有制职工共9.7万余人,其中工人8.22万人,占84.47%;职工文化结构为:大学3693人,大专562人,高中、中专、中技1.73万人,初中3.93万人,小学2.94万人,文盲7010人;工人中,四级以下技术工6.63万人,占工人总数的80.72%,此外,尚有无等级工3196人,占工人总数的18.80%。这说明职工队伍文化、技术水平低,在职培训工作量仍然很大。从1981年起,采取“全员培训”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职工文化补课和技术补课活动。是年,培训各类技术工人2.2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4%;其中脱产培训9142人,业余培训6110人,签订师徒合同2029人。1982年,随着老工人退休、子女顶职办法施行,大批新工人进厂,在职培训重点转移到对学徒工的培训上,完成对4055人进行技术补课。1983年,市职工教育委员会、市劳动局联合制定《青壮年职工技术补课和考核工作意见》,就补课内容、时间、考核、发证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按规定,是年全市共培训职工2.9万人,技术考核1.3万人,发给补课合格证6994份。1981~1985年,全市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1165期,学员达4.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0.73%;技术考核4.3万人,合格率79.14%。开展技术表演20.12万人次,技术考核1796人次,签订师徒合同6813份,发放补课合格证2万余份。
[就业前培训]
马鞍山就业前培训工作,是1979年以后逐步开展起来的,主要形式是开办技工学校。是年,市劳动部门接收原由教育部门主管的4所技工学校,作为全市就业前培训的专门场所。此后,在市劳动部门的协助下,又有几所技工学校陆续开办起来。到1985年底,全市技工学校有:马钢公司技工学校、十七冶公司技工学校、向山硫铁矿技工学校、马鞍山钢铁设计院技工学校、沪皖纺织公司技工学校、市技工学校等6所,还有2个教学班,共招权学员4905人,输送毕业生3321人。
上一篇:第五节 劳动保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