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管理主要是对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务的计划管理。
计划的编制是由下而上提出建议指标数、经上级核准(省计委)后经市计委平衡报请市政府及市人大审议通过后下达执行。
铜陵市1956年建市后,已是“一五”计划末期,编制计划年度以1957年开始。“二五”计划及其以后相当长的时期,无论对全民所有制经济还是集体所有制经济,都逐步实行单一的直接的指令性计划。过多地使用指令性计划指标,使基层单位在执行国家计划时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能随着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计划,因而造成产需脱节,既影响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又影响国家计划的完成。
在60年代中期以前,计划指标统计口径以实物量、产品品种为主。随着生产规模逐年扩大,计划的产品品种、各种经济指标逐年增多。
在计划下达后的执行过程中,经常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及时了解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研究采取新措施,使计划得以顺利进行。在计划期结束后,还要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和总结,以取得经验,不断提高计划工作质量。但在“左”的错误思想干扰下,特别是“十年文革”期间,计划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受到严重破坏,使经济发展包括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受到很大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清算了“左”的错误思想,排除计划工作中“左”的干扰,在1980年编制了“六五”规划,“二十年长期发展规划”,使年度计划的执行纳入长期的战略性发展轨道。从1984年开始,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形式。生产计划管理以年度计划为主、地方的工、农业生产为主、兼顾条条的生产计划(交通运输、邮电以系统计划为主)。以协调、服务来不断平衡计划,半年或一年根据实际对生产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使计划更符合客观经济规律。随着计划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计划的管理也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