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8 年(1939 年)
1月
1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公布《安徽省战时施政纲领》,强调要以蒋介石“抗战建国之主张为最高原则”,“建立三民主义社会之巩固基础”;也提出要发挥“全省决心抗战热心改革之一切人才”的“道德智识能力”,“实现全民抗战”。
△日军占领繁昌县城,新四军第三支队守军于13日收复繁昌,取得第一次繁昌保卫战的胜利。
7日新四军第二支队在宣城县水阳白沙李伏击日军,毙敌31名,收复水阳镇。
9日新四军游击支队一部袭击亳县芦家庙伪豫东剿共军,毙伤伪军参谋长以下300余人。
17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公布改编保甲实施程序,撤销联保,设立乡(镇)。乡(镇长、保长兼任当地学校校长和自卫队队长,实行“政教卫合一”。
21日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亲率第三团主力,袭击芜湖近郊官陡门伪军据点,击溃伪军200余人,毙伤30余人,生俘57人。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决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政策,秘密通过了蒋介石提出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
1月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成立,其一部进达商(丘)亳(县)永(城)地区,开辟豫皖边游击根据地。
△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二游击纵队和江北地方抗日武装合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由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戴季英兼司令员。在无为、巢县、庐江等地开展敌后抗日斗争。
2月
5日日军再陷繁昌,新四军第三支队奋战夺回,取得第二次繁昌保卫战的胜利。
10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决定在江北立煌、桐城、阜阳、泗县、全椒设立5所临时中学。
11日省动委会战时文化事业委员会决定成立戏剧研究委员会。
15日新四军政治部主办的《抗敌》杂志在泾县云岭创刊。民国30年(1941年)因皖南事变而被迫停刊。
19日该日和21日,日军两次偷袭驻合肥东乡梁园和东山口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被击退,毙伤日军100多人。
21日省动委会青年抗敌协会在立煌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有40余县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23日周恩来抵达云岭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讨论确定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3月15日,结束对军部的视察,离开云岭。
△新四军政治部创办的《抗日画报》(月刊)出版。
△伪怀宁县政府创办《安庆新报》,社长李公迹。
3月
2日新四军第三支队一部在南(陵)繁(昌)区之横山桥与日军夜战,毙敌8人。3日,另一部在荻港孙村一带与日军遭遇,击毙日军20余人。
3月中旬朱绍清、冯文华率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二营和原巢县大队,进入和县、含山地区,开展抗日活动。
3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派杨纯到皖东北,建立皖东北特委,杨纯任书记,领导皖东北地区党的工作。
△中共豫皖边工委撤销,成立中共豫皖边省委,张爱萍任书记,领导豫东和皖北各县党的工作。
△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南下陇海路,进入砀山、萧县、宿县地区。4月,苏鲁豫支队一部东越津浦路,进入灵璧、泗县一带,开辟皖东北地区。
△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由屯溪迁回立煌,另在屯溪设立皖南通讯处,不久扩大为办事处,负责皖南各县的党务工作。
△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学习结业的息县实习队到立煌金家寨集训。不久改名为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政治总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简称“政二队”),6月开赴全椒县古河镇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政二队中的中共党组织与中共全椒县委及时取得联系,并接受其指导。
春中共安徽省工委改为鄂豫皖边区党委,郑位三任书记,何伟任组织部长兼统战部长,彭康任宣传部长,张劲夫任民运部长,谭希林任军事部长。下辖舒无、鄂皖边、鄂东地委及六安、霍邱、潢川、黄冈、英山、黄麻经中心县委,立煌县委和立煌市委。
△省动委会青年抗敌协会的青年剧团在立煌成立。团长李惠,主要成员许晴、刘保罗、孟波、莫璞等都是中共党员或进步青年,演出《飞将军》、《我们的故乡》和自编的《汪平沼协定》、《满城风雨》等宣传抗日的话剧。
△国民党豫皖鄂边区党政分会成立,廖磊兼分会主任委员,负责督察、指导边区的党政军工作。
△国民党第十一游击纵队望江支队支队长刘迈率部叛国,被日军编为伪苏浙皖绥靖军安庆独立营。
4月
6日伪皖北绥靖司令路家云率部反正,并作为内应配合国民党军队进攻怀远县城。
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华中武装力量的指示》,指出华中敌后是我党发展武装力量的主要地区,在战略上为连接华北、华南的枢纽,对整个抗战前途关系甚大。24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南局、中原局:目前我党我军在皖东的中心任务是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
28日新四军军长叶挺率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罗炳辉、参谋处长赖传珠从皖南军部出发,5月初抵江北,视察并整理江北部队,筹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
4月下旬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将皖东工委改为苏皖省委,仍以刘顺元为书记,李世农、喻屏、谭光廷为组织、宣传、民运部长。
4月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由全椒开赴定远藕塘镇、滁县常山岭等地活动,由第八团分编的挺进纵队开赴定(远)凤(阳)嘉(山)地区活动。
△淮南大通、九龙岗两矿合并,由日本“兴亚在华联络部”和日伪政府联合组成“日华合办淮南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设在上海,另在淮南设立“淮南矿业所”。日军占领淮南期间,共采煤429万吨,大多用于侵华战争。由于掠夺性的开采,对矿井破坏很大。
5月
5日国民党第四十八军一部在起义伪军的策应下,于凌晨突袭安庆,在城内巷战一天,于当日夜间撤出。共击毙日军约100余人,焚毁弹药库2所、飞机库数间。
10日新四军第四支队挺进纵队和支队战地服务团进入津浦路东进行战略侦察和发动群众的工作。
5月上旬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进行整编,孙仲德任司令员,黄岩任政委,下辖两个大队。
15日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七团团长杨克志、副团长曹玉福率20余骑叛变逃往立煌部队在反杨、曹斗争中暴露出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在工作中的严重错误,于是在军部主持下开展“反高斗争”。6月24日,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在合肥县青龙厂(今属肥东县)被新四军军部错杀(1977年4月平反)。
16日省动委会战时文化事业委员会主办的《大别山日报》在立煌创刊。
20日日军第一一六师团1000余人“扫荡”繁昌,新四军第三支队奋战数日,于23日击退日军进攻,取得第三次繁昌保卫战的胜利。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办的安徽学生军团正式成立,马起云任团长。中共鄂豫皖边区党委输送了一批党员担任学生军团的教员和学员,成为学生军团中进步的核心力量。
5月中旬省动委会在立煌召开各县动委会指导员联席会议,廖磊在会上要求动员工作“要站在国民党的立场”。随后,开始排挤动委会内的进步人士。6月,章乃器、周新民、朱蕴山等先后离皖。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庐江东汤池成立,指挥张云逸,副指挥徐海东、罗炳辉,统一指挥江北部队。同时还成立了中共江北指挥部前委,张云逸任书记。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机关报《抗战报》(江北版)创刊。
27日皖南动委会召集皖南各公私立中等学校学生抗敌协会代表,举行第二次宣传工作讨论会,目的在以各中学学抗会为核心,形成皖南宣传网。
5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党政军委员会和豫皖边省委决定在国民党统治区阜阳,组建中共皖北特委,周季方任书记。
6月
1日日军1700余人在坦克掩护下,“扫荡”灵璧以北张山集地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展开反击,毙伤日军300余人。
△生活书店屯溪支店正式开业,大量出售进步书籍。不久即被国民党当局封闭。
3日宿县日军300余人,汽车10余辆,附伪军100余人,向湖沟集“扫荡”。新四军游击支队一部予以伏击,毁敌汽车3辆,毙敌数百人。
15日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主力进军淮上地区。20日袭击怀远县城日军,一度占领龟山日军据点。28日,伏击日军,击毁敌汽艇4艘,毙敌数十人。
22日国民党四川省教育厅长杨廉任安徽省教育厅长时贪污大量留学生和学校建筑经费,安徽省动委会追查并要求通缉归案、法办,经蒋介石批准执行枪决。
6月下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整编所属部队,将第四支队分编为第四、第五两个支队。第四支队司令员由徐海东兼任,政治委员戴季英,下辖第七、第九、第十四团和教导大队。7月1日,以原第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在定远成立了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政治委员郭述申,下辖第八、第十、第十五团和教导大队。第五支队成立后,迅速开赴皖东津浦路东地区。
6月中共苏皖边区委成立,书记金明,领导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淮河以北广大地区党的工作。
△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在大队长胡炳云率领下,进入皖东北地区抗战。
夏隶属于国民党豫鄂皖边区党政分会的抗建艺术社在立煌成立,社长刘芳松,主要成员李岫山、孟超、王照慈等都是进步青年,该社以戏剧、歌咏、绘画等多种形式在军队和民众中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在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的支持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浙皖办事处在屯溪成立,中共党员章秋阳任办事处主任,下辖浙江丽水、兰溪、温州事务所和安徽屯溪、泾太、休宁事务所。办事处成立后,争取到一批国际援助,创办了各类合作社,促进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在物质上支援了新四军的后勤工作。
7月
5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命令各县实行完纳赋税、巩固法币、铲除奸商等三项运动。
16日新四军第一次全军党代表大会在泾县云岭军部召开,会议历时10天。
20日安徽省临时参议会在立煌正式成立。江日韦任议长,刘真如任副议长。参议员45人,大都是国民党省政府、省党部指派产生的,其中经济文化团体18人,各县27人。
22日日机5架飞袭屯溪,投弹20余枚,民众伤亡100余人。
24日国民党新桂系在皖日趋反共,磨擦增多,中共鄂豫皖边区委由立煌白水河迁至庐江东汤池,留何伟兼任新四军驻立煌办事处主任。
29日国民党安徽第六专员公署专员盛子瑾率领秘书江上青(中共皖东北特支书记)等人到灵璧县,与该县县长许志远谈判,以求改善关系。返回途中,许志远策动地主武装袭击盛子瑾一行,江上青和另一位中共党员朱伯庸中弹牺牲。
31日廖磊致电重庆赈济委员会,略谓:黄河决口未堵,淮颍又遭横决,本年水位超出去年1公尺有奇,其中阜阳受灾区域占全县十分之八,太和受灾区域占全县十分之七。皖北各县两受黄灾,非赈不活之难民当在200万以上。
7月张爱萍以八路军高参、刘玉柱以新四军代表身份到皖东北泗县与国民党皖六区专员盛子瑾谈判,开展统战工作。8月初,即在泗县张塘成立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处长张爱萍、副处长刘玉柱。
△中共苏皖省委决定成立津浦路东工委,由李世农兼任书记。李世农带领一部分民运干部随新四军第五支队第八团第三营过津浦路到达嘉山、来安地区,发动群众,开展建党工作。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在无为城设立省护商缉私队,司令林鹿垣,下辖3个大队,分驻亳县、庐江、无为等地。
8月
16日中共鄂豫皖边区委在庐江东汤池召开党代会。同年11月边区党委随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转移到淮南津浦路西根据地,不久撤销。
28日汪伪国民党六大在上海召开,推选汪精卫担任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通过《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美化日本的侵略政策,反对国共合作抗日,提出“非和平不能建国,非反共不能和平”的反共卖国投降政策。
8月新四军第四支队在津浦路西、第五支队在津浦路东初步打开皖东淮南敌后抗战局面,开辟了以定远县藕塘集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和以盱眙县半塔集(现属来安县)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中共豫皖边省委撤销,成立中共豫皖边区委(同年9月改为豫皖苏边区党委)。书记吴芝圃,领导津浦路以西、黄泛区以东、陇海路以南、淮河以北地区党的工作。
△在淮南津浦铁路以东的扬州、仪征、天长、高邮湖西一带坚决抗击日军的陈文(郎溪县人)领导的地方部队,在天长县小关,遭到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部的围歼,陈文被俘后遇害。
9月
1日李宗仁出资捐办的德邻出版社改为中原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原》月刊,臧克家、姚雪垠、狄超白等进步文化人士曾为之撰稿,是具有进步倾向的综合性刊物。
△新四军游击支队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涡阳曹市集召开。会议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决定加强边区党政军建设,发展地方武装,大刀阔斧地开辟抗日根据地。
3日日军侵占来安城。新四军第五支队在罗炳辉司令员指挥下,经过3昼夜激战。毙伤日军40余人,5日,收复来安城。
28日国民党军队在桐城练潭东北与日军激战,毙伤日军300余人。
9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决定成立八路军苏皖纵队,任命江华为司令员兼政委,10月,纵队南下陇海路,进入邳睢铜和皖东北交界地区作战。
△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在灵璧张山口与日军1个大队500余人遭遇,激战1天,毙伤日军百余人,后主动撤出战斗。
10月
6日国民党安徽省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成立,规定一切图书杂志均须在出版前将原稿交该会审查。
15日新四军军长叶挺由皖南抵达重庆,于21日向新闻界报告新四军作战情况。
23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鄂豫皖边区游击总司令、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在立煌病逝。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将驻防皖北的部分保安特务部队组成保安特务团,调往立煌,加强对立煌的控制。
11月
2日国民党政府发表李品仙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同时兼任国民党鄂豫皖边区游击兵团总司令、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6日中共中央代表、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化名胡服)到达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驻地涡阳新兴集,检查了支队的工作。12月初,到达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同月在滁县瓦屋薛村主持召开中原局第一次会议,传达中央指示,批判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在华中地区的危害,提出“东进、东进、再东进”的发展任务。
8日日军3000余人“扫荡”皖南,攻占繁昌,新四军第三支队与之激战20余天,毙伤日军中佐以下官兵450余人,粉碎了日军的“扫荡”,收复了繁昌,取得第四次繁昌保卫战的胜利。
15日国民党河南、湖北、安徽3省党部在立煌(今金寨县)集会,制定《豫鄂皖三党部防遏共党活动办法》,要点为加强党务宣传、组训、调查工作,招揽青年学生,由当地党部统一处理“共党案件”等。
19日中共中央发出对江北新四军发展方向的指示,要求“整个江北的新四军应从安庆、合肥、怀远、永城、夏邑之线起,广泛猛烈的向东发展,一直发展到海边上去,不到海边,决不应停止”。还提出发展抗日武装5万至10万人枪的任务。
21日日军又侵占来安城,新四军第五支队展开围攻,毙伤日军200余人,于23日再次收复来安城。
11月下旬陶勇司令员率新四军苏皖支队渡江北上,进入皖东地区抗日。
11月豫皖苏边区成立联防委员会(边区政权机构)、参议会,吴芝圃兼任主任委员、参议长,同时各县、区政权相继成立。
△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令八路军一部从冀鲁豫分路南下,同新四军第四、第五、游击支队和江南指挥部,以及到达苏北的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共同完成发展华中的任务。
12月
15日日军3000余人进攻繁昌,新四军第三支队奋战数日,于22日击退日军进攻,取得第五次繁昌保卫战的胜利。
16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李品仙兼任安徽省党部主任委员。
12月中旬新四军第五支队一部夜袭天长县秦栏镇,歼灭伪军两个中队,俘虏40多人。
△日伪军1000余人分3路“扫荡”萧(县)宿(县)永(城)地区,新四军游击支队主力一部及地方武装,以营为单位分散游击。至28日,“扫荡”之敌被全部击退。
21日日伪军2000余人“扫荡”全椒县周家岗地区和古河地区(国民党安徽省第五行政区专员公署所在地),国民党专员兼第十游击纵队司令李本一率部逃跑。新四军第四支队在司令员徐海东指挥下,于周家岗、玉屏山等地与敌激战,毙伤日伪军160余人,生俘日军少佐1名,于23日收复周家岗、复兴集、大马厂、古河镇等地。新四军为团结抗战,主动将古河镇交还李本一。
12月国际新闻社记者李洪到涡阳地区采访,写了《雪夜会彭雪枫将军》等10多篇通讯稿,因如实反映了敌后人民抗日斗争,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涡阳楚店集附近公路旁。
△国民党顽固派先后在华北、华中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
冬伪特工总部南京区芜湖站在芜湖西内街11号成立。
△豫皖苏边区抗日联合中学创办。校长刘作孚。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是年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财政厅进出货物检查总处(后改组为安徽省进出货物检查管理总所)于年初成立,下辖检查处、分处、分所,遍布全省各交通要道口,对过境货物征收检查税。仅该年就征收282万元,占当年全省税收的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