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民国时期(1912~1949年9月)

民国32 年(1943 年)

1月
1日进攻立煌的日军,在午夜时分途经青山乡茅坪村时,将当地村民、过往旅客和国民党政府新征壮丁共462人刺杀于河滩,并纵火烧毁房屋400多间。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撤离立煌,迁往霍邱县叶集,5日迁往李北圩办公。
2日日军由茅坪进攻立煌,国民党军只有第一七一师第五一三团的3个连和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共计600余人在查儿岭、石路岭一线阻击,激战至下午,国民党军牺牲惨重,日军突破防线,进占立煌县城。
4日日军在立煌连日烧杀抢掠,焚毁房屋1万多间,打死打伤群众数千人。该日分头由商城、固始方向从容撤走。6日,国民党军队返回立煌。19日,省政府由霍邱李北圩迁回立煌。
11日淮北抗日根据地各级政府开展冬学运动,普遍实施抗战民主教育。
14日从该日起到2月10日,新四军第四师举行拥政爱民月活动。
△淮北苏皖边区总工抗、农抗、青抗、妇抗4个群众团体合并,成立各界联合救国总会,赵敏为主任委员。
28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发布《关于坚持敌后艰苦斗争的指示》。
1月新四军第四师开展反蚕食斗争,破坏公路、改造地形、袭击日伪据点,曾一度攻占泗宿罗圩子和侍卫圩子、宿东大吴家、海郑公路上的田河和邱圩子等日伪据点。
2月

2月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指示,淮南抗日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成立中共淮南苏皖边区委员会,书记谭震林、副书记刘顺元;路东、路西区党委撤销,成立路东、路西地委,属淮南区党委领导。路东地委书记赵启民(兼)、副书记李世农,路西地委书记谭希林(兼)、副书记黄岩。同时成立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下辖路东、路西专员公署。行署主任方毅,路东专员汪道涵,路西专员郑抱真。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第二师师长兼军区司令员罗炳辉,政委谭震林。下辖第四、五、六旅和路东、路西军分区。第四旅为机动部队,旅长梁从学,政委张劲夫;第五旅兼路东军分区,旅长兼司令员成钧,政委赵启民;第六旅兼路西军分区,旅长兼司令员并政委谭希林。
△国民党军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和立煌警备司令部逮捕了在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以及军队中工作的共产党员麦世法、刘敦安、史迁等12人。同年秋,将麦世法等人活埋,并在霍邱花果园捕杀中共党员及抗日群众36人。

3月

3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物价管制委员会成立,李品仙兼主任委员,苏民任秘书长。
9日新四军公布《拥政爱民公约》。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决定裁撤省图书杂志审查处。
17日日军第一一六师团和第一一五师团一部及伪军共6000余人,由南京、芜湖、铜陵等地分8路“扫荡”皖中抗日根据地巢(县)无(为)中心区。新四军第七师在地方武装配合下,经2周激战,毙伤日伪军30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在反“扫荡”中,皖中参议会副议长陈可亭、第七师供给部部长郑行福、皖中水利委员会负责人叶玑珩等英勇牺牲。
△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在第二、第三师各一部配合下,在泗县发起山子头战役,对进攻淮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的国民党顽军韩德勤部进行自卫反击。至18日上午,战斗结束,击毙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三纵队司令王光夏、独立第六旅旅长李仲寰,生俘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鲁苏战区副司令韩德勤及以下1000余人。
21日淮北国民党军向宿县附近各区日伪军进攻,日伪军纠集部队分路反扑,被国民党军毙伤200余人,击毁汽车10余辆。
25日陈毅代军长抵达新四军第四师检查和指导工作,并决定释放韩德勤及部分人员,于4月1日礼送出境。
28日王仲廉率国民党军第五十五师及保安三、八两团东进至灵(璧)北,企图与韩德勤部夹击新四军第四师。因受日军合击,加以韩德勤部已被歼,于当日率主力退回津浦路西。
3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华中新四军各师、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并继续贯彻精兵简政的政策。
△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皖中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区党委领导成员作了调整,由曾希圣任书记,李步新任副书记。区党委下辖沿江地委(书记林维先)、皖南地委(书记黄火星)、和含地委(书记孙仲德)、巢合庐中心县委(书记余再励)和巢无县委。皖中行政公署主任吕惠生、副主任张恺帆。同时,为适应主力部队地方化,新四军第七师整编为沿江支队(支队长兼政委林维先)、皖南支队(支队长兼政委黄火星)、含和支队(支队长兼政委孙仲德)、巢合庐游击支队(支队长唐晓光、政委余再励)和独立团(团长熊应堂、政委罗保氵廉)。并成立了军区及军分区,第七师兼皖中军区(后改称皖江军区),沿江、皖南、含和支队分别兼军分区。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拟定《各县临时参议会组织规程暨议事规则》,限令各县于民国33年(1944年)10月10日前一律成立临时参议会。
△国民党第三战区党政分会奉命撤销。
春中共皖中区委派阮致中等人到芜湖建立芜湖市工委,程自立任书记。
△淮南煤矿日军强迫矿工在南山脚下挖了3条长20米、宽深各3米多的大坑,集中掩埋死于事故、疾病、饥饿,劳累和被日军屠杀的矿工。仅至当年6月,投入坑中的尸体就有13000多具,人称“万人坑”。

4月

1日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处、防空司令部撤销,合并成立全省保安司令部。
6日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二营在地方武装和骑兵连配合下,奔袭灵璧西北朱集伪军保安团,共毙俘敌200余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200余支。
10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发出关于民国32年(1943年)整风学习的指示,规定重点放在区委、地委两级。
△涡河北岸马店集日伪军向涡阳以东进犯,被国民党军击毙500余人。
14日国民党皖南行署决定设立茶叶银行和茶叶专科学校。
15日淮南抗日根据地《建军月刊》和《路东党刊》合并为《淮南党刊》,作为中共淮南区委机关刊物。
21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物价管制委员会拟定各县物品限价联系调整办法。30日,李品仙又电饬各县厉行管制物价。
29日中共淮南苏皖边区委在路东新铺召开了历时5天的高级干部会议,强调整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开展了以反对个人主义为中心的反不良倾向斗争。
30日日伪军纠集2000余兵力,再次“扫荡”皖中抗日根据地巢(县)无(为)中心区新四军第七师组织反击,歼灭高林桥日军一个小队,迫敌于5月6日回撤。
4月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在歙县雄村设立特种技术训练班,戴笠兼班主任,郭履洲任副主任,主要训练军统的武装组织“忠义救国军”。
△中共皖中行署财政经济处货物管理总局易名为皖江贸易管理总局,对外称集成号商行,专门开展对外贸易,以打破日伪顽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5月

1日国民党皖南行署制定管制物价办法。
4日国民党皖南行署成立皖南新闻社。
15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设计委员会改组为设计考核委员会,职责为计划全省政务,检查政令实施,考核政绩等。省政府秘书长兼主任委员,委员由省政府高级职员及各厅处主任秘书兼任。不久,各县也奉命成立县政府设计考核委员会。
△涡阳赵旗屯伪军两团自动解散。
20日淮南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次财经扩大会议,28日,会议结束。罗炳辉在会上号召淮南党政军民各界增加生产,繁荣根据地经济,改善军民生活,渡过难关。
△中共淮北行署颁布《淮北苏皖边区农村合作社暂行规程》。
△汪伪清乡委员会安徽办事处在蚌埠成立,伪省主席高冠吾任主任。
28日国民党军进击凤台谢家岗、富星寺,毙伤日伪军数百人。

6月

2日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组织师级干部进行整风。
10日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作出《关于反对目前党内严重存在着发展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倾向的决定》。
△伪军刘子清部在日军配合下,“扫荡”皖中抗日根据地含(山)和(县)地区的南义、清林两区。被新四军七师含和支队粉碎。
6月上旬淮南津浦路西参议会召集会议,黄岩当选为参议长,梅子明当选为副参议长。
19日新四军第二师一部配合淮南路东军分区东南支队攻克来安以东的仪征谢家集伪军据点,毙俘伪军169人,粉碎了日伪军的“蚕食”政策,打开了淮南路东南地区。
21日马鞍山矿工在中共矿区支部领导下,举行大罢工,迫使日方同意工人提出的要求。
6月淮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全面开展整风学习。
△邓子恢主持召开淮北抗日根据地高级干部会议,布置了整风等各项工作。
△新铺会议后,淮南抗日根据地兴起调查研究之风,中共淮南苏皖边区委副书记刘顺元、淮南行署主任方毅、第四旅政委张劲夫、中共路东地委副书记李世农等分别率调查组到殿发乡、安乐乡、七贤乡、桑园乡进行社会调查,撰写了详细的调查报告,推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皖中抗日根据地成立大江银行,发行大江币。
△中共皖南地方组织先后开辟柏子山、八都湖等抗日游击区,安庆城外的广大地区和交通要道,均处于抗日游击队的控制之下。
夏中共淮南苏皖边区委在天长铜城创办淮南中学,张劲夫兼任校长。

7月

1日中共皖中区委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深入进行“整风”学习。
7月上旬国民党军第一七一师及第十游击纵队进占新四军江(浦)全(椒)地区之官渡、绰庙集(今属和县)等地,企图切断新四军第二师与第七师的联系。
7月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决定将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扩充为省立安徽学院,聘朱佛定为院长。另在屯溪设皖南分院。
△新四军第二师淮西独立团夜袭寿县杨公庙伪军据点,摧毁敌碉堡,生俘伪宪兵稽查大队长王玉清以下20多人。
△屯溪发生屯溪中国银行大小票案,该行襄理江宏杰逃往沦陷区,经理杨臬被判刑2年。
8月
7日蚌埠宝兴面粉厂工人自发罢工。
8日淮南抗日根据地津浦路西原联防办事处主任童汉璋积劳殉职,陈毅撰写悼文,对他的一生经历进行了回顾并予以高度评价。
12日皖中行署发布合作社条例,规定可以组织生产、消费、运销这3种形式的合作社。
13日新四军第四师一部在地方武装及民兵配合下,发动围攻睢宁县日伪据点叶场的战斗,经7天激战,克复叶场,伪军残部300多人全部投降,并击溃汪伪淮海特别区派来的1000余名日伪援军,彻底粉碎了日伪蚕食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企图。
17日日军第六十一师团一部及伪军1000余人进犯淮南津浦路东八百桥、雷官集等地。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十三团在六合县桂子山迎击敌军,毙伤日伪军300余人。
27日国民党空军轰炸安庆,炸毁地面日机数架。
28日淮河洪水泛滥,祸及泗县南部。淮北行署拨粮15万斤,救济受灾民众,并组织人民战胜了水灾。接着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发动淮北8县人民兴修水利,苦干99天,筑河道、堤坝170多里,挖池塘125万个,确保了2.5万多顷土地旱涝保收。
30日蚌埠东郊淮河堤决口,施家洼一带被淹,四郊农户哭号声震地。9月1日,西渡下新、老船塘及东渡口苇行街、四马路一带淹没草房740多间,计有410多户。
8月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远袭道庄子伪军据点,俘敌伪团长以下130多人,开辟发展了灵璧和睢北地区。
△驻守繁昌伪军赵子兴率部70余人,携带机枪1挺、长短枪70余支反正,在无为县白茆洲受到新四军皖南支队负责人的欢迎。

9月

2日汪伪南京政府派郝鹏举为伪苏淮特别区行政长官,原任行政长官郝鹏调任伪南京政府政务参赞。
16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田赋管理处与粮政局合并,成立田赋粮食管理处,在田赋征实的同时以官价强购农民粮食。
17日国民党新桂系军队向淮南抗日根据地边区蚕食,进占界牌集、萧家圩子等地,新四军第二师组织野战司令部率第五旅赴路西进行自卫。同月还对淮南抗日根据地寿县东南地区进行“清剿”,遭新四军淮西独立团反击。
30日日军第六十一、第六十四、第七十师团和堤支队分别由湾沚、金坛、长兴、宜兴向广德进攻。10月1日分别占领郎溪、宣城,2日占领广德,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稍作抵抗,即向广德以南的天目山败逃。
9月李品仙在岳西汤池畈召开团、县以上军政干部会议,具体部署反共“清剿”。会后,在立煌设立“豫鄂皖三省联防办事处”以及立煌、麻城、罗田、英山、霍山“五县联防办事处”和寿县、六安、霍山“三县剿匪指挥部”等反共指挥机构。

10月

10月上旬日伪开始对淮北、淮海地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安肃正”。淮北、淮海抗日根据地军民联合发动强大攻势,先后攻克大兴庄、陈师庵、浅上集、苌敦家、袁圩等日伪据点,粉碎了日伪的“治安肃正”。
△皖中行政公署在无为汤家沟镇召开皖中水利会议,决定成立黄丝滩退建工程委员会,负责领导设计工作;组建黄丝滩退建工程局,具体负责工程建设。
24日该日至26日,淮南抗日根据地路西军分区定远总队和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一部袭击定远以南陈家圩子伪军徐郁堂部,将其全歼,俘伪大队长徐郁堂以下131人,缴长短枪150余支,轻机枪1挺。
30日皖中人民武装委员会成立,金笑侬任主任委员。同时成立了皖中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部,吕惠生兼任司令员,曾希圣兼任政委,下辖各县民兵自卫总队。
10月新四军第十六旅尾追进攻广德的日军,积极牵制敌军,并收复了广德、郎溪、宣城等广大地区。
△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旅长兼政委谭希林奉命率第十六团赴皖中新四军第七师任代师长。第六旅建制撤销,原第六旅第十七团改为第十五团编入第五旅。第五旅与淮南津浦路西军分区合并,由第五旅政委赵启民兼任路西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第五旅旅长成钧兼军分区司令。第四旅与津浦路东军分区合并,由第四旅政委陈光兼任路东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第四旅旅长梁从学兼军分区司令。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组成县长考试典试委员会,李品仙任委员长,举行县长考试,录取2名。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民政厅长韦永成主持创办的《安徽日报》开始在立煌发行,韦永成自兼社长。

11月

2日国民党军第一七六师五二八团侵占皖中抗日根据地严家桥、牌楼等地,大肆烧杀奸掳,对巢(县)无(为)中心区进行疯狂破坏,被根据地军民击退。
6日因魏寿永辞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书记长之职,国民党中央电令曹敏继任。
20日国民党第八游击纵队司令兼“皖中剿匪司令”龙炎武率14个营的兵力进攻皖中抗日根据地巢(县)无(为)中心区。新四军第七师自卫反击,经磨盘山、岱山等多次战斗,龙部死伤300余人,被俘1300余人,生擒第八游击纵队二支队支队长郑其昌。龙部被迫于23日溃退。
△安徽省临时参议会召开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增选5名参议员,议长仍为江日韦。
11月下旬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离开淮南黄花塘军部赴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11月设在蚌埠二马路天锡里的汪伪特工总部安徽区蚌埠特工站改组为政治保卫局蚌埠分局,辖怀远、临淮、五河、明光等4个特工组和一支特务武装“挺进第三队”。

12月

1日皖中行署主任吕惠生主持动工兴修无为东乡黄丝滩江堤坝。次年5月3日建成。共投入民工21万人次,费工100余万个,挑土方40余万方。江堤全长13华里,高2丈,底宽12丈,确保了无为、庐江、舒城、和县、含山、合肥、巢县等7县不再受洪水威胁。为表彰吕惠生的功绩,新堤被命名为“惠生堤”。
10日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发布《关于开展纺织运动的决定》,号召淮北军民立即开展群众性的纺织运动。
12月淮南抗日根据地半塔区大余郢村成立骆腾云生产互助组,后被评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模范互助组,组长骆腾云被评为劳动英雄。
△皖中抗日根据地临江地区减租25万担,受益佃户达8.9万余户。
△淮北抗日根据地减退租5万余担,受益佃户4.2万余户。
冬汪伪特工总部南京区芜湖站改组为政治保卫局芜湖分局。辖宣城、当涂、和县、繁昌、合肥、广德等地特工站(支局)、组。
△新四军第七师巢(县)合(肥)庐(江)游击支队(留下一个大队)连同巢北地区划归第二师领导。与此同时,经中共华中局批准,巢合县委(原巢合庐中心县委)也划归中共淮南津浦路西地委领导。
是年日军强迫蚌埠300余名搬运工人到浙江金华做苦工,不到一年,生还者仅30余人。
△汪伪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第二次改组,魏曙东、林仰溪、程中匡任常务委员。
△汪伪安徽省政府在芜湖设立的“清乡事务局”改名“清乡专员公署”,先后由蔡羹舜、叶雪荪任专员。次年,伪“清乡专员公署”被撤销,改在蚌埠设立“清乡事务局”,魏曙东任局长。

上一篇:民国31 年(1942 年)
下一篇:民国33 年(1944 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