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5 年(1946 年)
1月
1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邓子恢在《新华日报》(华中版)发表《1946年的新展望与新方向》一文,提出华中军民当前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自卫战争胜利,并以此为中心,全面开展惩奸减租、生产救灾和整军练兵等工作。
2日新四军第六旅十七、十八两团为粉碎敌人的“清剿”,向国民党军占据的津浦路张八岭车站进攻,歼敌百人余。全旅返回路西。
3日中共华中四地委和军分区决定中共寿(县)六(安)合(肥)霍(邱)工作委员会、寿六合霍县政府及县总队成立,赵凯任工委书记兼县长和县总队政委,冯道生任县总队队长。民国36年底,中共寿六合霍工委改为中共寿六舒合县委,改属中共皖西区委三地委领导。
10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同国民党政府代表正式达成停战协定,双方颁发于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在停战令公布后,中共淮南部队提出整军复员生产的号召。
11日驻滁县国民党军一七二师1000多人,进犯淮南解放区来安以西的乌龙山新四军阵地,被击退;另一部1000多人,占领来安西北黄泥岗。
1月国民党军军统局皖南、皖北站合并为安徽站,同年5月撤销,8月重建,站长张宇仓。
△中共豫皖苏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永城召开,讨论了当前形势和任务。
△安徽学院由立煌迁至合肥,并有部分师生并入安徽大学(4月21日在安庆复校)。同年秋,学院又迁至芜湖。同时皖南分院并入院本部。
△以原淮南公学师范班为基础,设立淮南师范,刘健飞任校长;同时,在政工班基础上扩建淮南建设专门学校,校长周原冰。内战爆发后,两个学校随新四军北撤,于该年6、7月间停办。
2月
6日抗战后芜湖第一张民营报纸《皖江工商报联合版》出版,到次年改为《工商报》。
16日苏皖解放区创设教育学院。
2月中共淮南区委布置发动群众进行反奸斗争,对罪大恶极的汉奸敌伪分子进行清算审判。同时,中共苏皖八地委在濉溪丁合子召开县区干部会议,号召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反奸反霸斗争。
△中共皖南地委成立,书记胡明,下辖泾(县)旌(德)太(平)、旌(德)绩(溪)、铜(陵)青(阳)南(陵)、南(陵)繁(昌)芜(湖)4个县委。同时,在绩溪县王会山召开第一次地委会议,总结了过去斗争经验,并根据华中分局指示精神,讨论和决定了继续坚持和发展敌后游击战争、放手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的方针。
3月
14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发出对皖南游击斗争的指示,指出“皖南武装一方面要提高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发展游击战争,生长自己的武装力量,并以山地来开辟平原地区,以平原地区巩固山区。”
18日中共皖南沿江游击队一个排在太平县柯村东坑(今属黟县)被国民党军第一五O师一个营包围,发生战斗。日本籍国际主义战士国正太郎被捕牺牲。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奉呈经济部训令:“电转在华日侨非经许可征用之技术人员一律不准留华。”
3月国民党第四十四军在安徽省保安第五团和旌德、泾县、太平、青阳、石埭、宁国、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等10县地方武装配合下,对中共皖南游击部队进行全面“清剿”,4月12日,中共皖南地委机关干部战士跳出国民党军18个连的包围,安全转移到泾县涌溪,指挥皖南游击部队分散游击,于同年6月底粉碎了国民党军的“清剿”,并开辟了黄(山)西游击区。
春凤阳临淮关民众为反对内战和苛捐杂税,举行罢工、罢市和卧轨斗争,并在全县范围内发动“反动内战、要求和平”的签名运动。
△国民党建立“巢(县)无(为)庐(江)清剿指挥部”,由第一三八旅旅长杨创奇兼指挥,在巢无两县常备队的配合下,纠集4000余兵力,对巢南地区进行“清剿”,肆意烧杀,抢掠。
4月
27日淮北路西第八军分区第三十四团在萧县尚口镇被国民党军优势兵力所包围,三十四团奋起反击,终因众寡悬殊,500余人除数十人突围外,余皆壮烈牺牲。
4月下旬国民党安徽省参议会成立,参议长江日韦,副参议长陶若存。
4月中共南繁芜县委批准成立“自强部队”,由原投降日军的国民党川军一四四师反正士兵组成。同年11月改名为“重光部队”,次年9月编入中共皖南游击队。
△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成立,同时蒋介石派遣白崇禧、顾祝同分别到徐州、蚌埠,部署向淮南、淮北解放区全面进攻。
△芜湖市全体印刷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进行罢工。《工商日报》、《皖江日报》、《大江报》等9家报馆均因此停刊。由于工头混入工会,罢工终被资本家利用而失败。
5月
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安徽各解放区认真贯彻中央指示。
8日国民党国防部直属第十二防毒大队官兵因争码头抢运物资,打死省立怀远中学学生二人,伤数十人。事后校方组织请愿团,多次前往县、省直至南京请愿,当局竟以“思想赤化、煽动学潮”的罪名,拘留校长周平,并将其革职。
10日苏皖民主政府发表公告,明令没收淮北盐区日本人和汉奸的产业。
5月上旬徐州“三人调处执行小组”到萧县处理尚口事件,美国代表哈里曼借口城里无战事痕迹,无理拒绝去尚口,返回徐州。
△国民党第四十八军等9个团分7路向华中四分区(淮南津浦路西)解放区进攻,新四军二师第六旅与地方武装迎击。12日,国民党军攻占四分区。19日,中共华中四地委、四分区领导机关和第六旅主力及各县地方干部撤退至津浦路东盱眙地区休整。
14日国民党行政院会议决定,开放南京、芜湖、九江、汉口四埠。
△中共华东局城工部派何明等人到芜湖市建立地下党支部。
6月
2日中共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决定,以第七纵队兼苏中军区,第九纵队兼淮北军区,第十纵队兼苏北军区。
7日国民党以10个团的兵力向苏皖解放区进攻,侵占来安县城。
10日中共华中分局发出《关于目前自卫战争的工作指示》,要求各地党、政、军、分区机关立即做好组织战争与坚持敌后斗争的各项准备工作。
21日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罗炳辉在山东病逝。中共中央发出唁电表彰罗炳辉“在抗日战争中领导新四军第二师奋战皖东解放区,立功尤著”。29日,为纪念罗炳辉领导淮南地区抗日斗争,苏皖边区政府决定将天长县改为炳辉县。
26日除太和、绩溪、宣城3县外,其余各县均成立了国民党的参议会。
△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6月内战爆发后,国民党蚌埠特务机关在全市实行大搜捕,一夜之间捕去中共嫌疑人员约200人。
△中共华中七地委召开夏季扩大会议,决定全区土改先试点,然后全面铺开。后因内战爆发,土改仅作了试点。
△蚌埠市法院公审汉奸秦松亭、范谔、倪道火良、刘云琴。
△安徽建设研究会于合肥成立。监事常恒芳、储应时、张湘泽,组织部正副部长万昌言、陶若存,研究部长汪少伦,总务部长汪幼平。会员最多时近千人。其中有国民党省政府各厅处重要干部、专员、县长、中学校长、县参议会正副议长等人。
夏中共南繁芜县委在以南陵为中心的五华山、老虎山建立根据地,并派遣王文石去泾县开辟涌溪。
△中共和含工委成立,工委书记唐九奎。
△定远、合肥、滁县、嘉山、怀远、凤台、凤阳、蒙城、全椒、盱眙、寿县等地,先后发生蝗害。
△中国民主同盟芜湖市临时分部成立,主任朱大鼎。
7月
1日中共华中分局发出指示,要求江南党和游击队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积极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争取江南革命胜利,并配合解放区,粉碎国民党军阀发动的内战。决定以中共皖南地委为核心,统一领导皖南和苏南的游击战争。
△安徽科学馆恢复,设有制造、推广、展览、总务4部。
△国民党把持下的蚌埠市总工会成立,高香山为理事长。之后即胁迫所有职工入会,并规定每人每月缴纳工会会费,遭到烟厂工人的抵制。
2日驻守嘉山县三界炮台山的新四军淮南军区嘉山大队区中队,遭国民党新桂系军队一个团包围,虽经奋勇反抗,但因力量悬殊,最后全部牺牲。
4日从中原解放区突围的皮定钧旅抵皖西立煌县(今金寨县)吴家店,打开国民党粮库,分粮济贫。15日攻下合肥官亭,越六(安)合(肥)公路,于7月下旬到达苏北淮阴。后改编为华中军区第十三旅。
10日中共苏浙皖工委召开工委会,参加会议的有熊兆仁、倪南山、孙章禄、张思齐、李少白、张杰等人,总方针是贯彻中共华中分局“七一”指示,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并决定与皖南部队打通联系。
13日国民党军第六十五、七十四两个师,沿陇海路东段邳县、炮车等地南进;整编第六十九师六十旅,沿海郑公路、双沟向灵璧北进犯;九十二旅由宿县爽沟、曹村向灵璧县朝阳集、渔沟方面进犯;南路国民党第七军由固镇向五河濠城进犯。根据敌人行动,华东军区第三、九纵队及八师,于淮北路东中心区集中,以便寻机各个歼灭进犯之敌,地方武装则利用各种形势纠缠敌人,扰敌和阻止敌人前进。
△国民党新五军与第七十五军七十四师五十八旅向淮南津浦路东解放区发动进攻。新四军淮南军区以一部兵力箝制由来安北犯的新五军第九十六师,集中主力迎击由六合北犯的新五军第四十五师及第七十五军七十四师五十八旅。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经高邮到天长东旺庙、永兴集一带设防。
15日蚌埠市发现首例霍乱病人,至8月11日,全市患霍乱者已达3000余众,死亡多达近600人。
16日华中野战军九纵第七十三、七十九团,分别在灵璧大山、凤凰山阻击国民党军第一七一师的进攻。18日撤至灵璧城内,20日撤出县城,向灵北转移。21日国民党军一七一师占灵璧县城。
7月中旬国民党军第五十八师新第十旅第二十九、三十团、第二总队和地方武装向华中第八分区发起大规模进攻。19日华中第十二旅攻占百善集,歼守敌一个连,后在大李庄战斗中失利。至8月中旬,由于八分区地方武装大都跳至外线,不能配合主力作战,第八军分区辖地大部失守。
20日国民党军第七十四师第五十八旅一个营700余人侵占淮南津浦路东解放区东旺庙北面的高庄、滚庄、肖庄一带。新四军独立旅一部进行反击,经8小时激战,毙敌营长以下300余人,俘400余人。当晚,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对进占东旺庙之国民党军实施反击,因兵力不足,未能奏效,撤出战斗。
26日华东军区指挥山东第二纵、第八师和华中野战军九纵等部集中优势兵力,将进入灵璧朝阳集、渔沟一带的国民党军整编六十九师九十二旅、六十旅包围,采取突袭战术,激战一昼夜,消灭九十二旅全部和六十旅一部共50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8月
9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调整行政督察区划:原第五区改为第九区,专员兼司令由朱子帆担任;第九区改为第五区,宣介溪代理专员兼司令;增设第十区,由程朱溪代理专员兼司令。
8月上旬华中野战军九纵与山东野战军第八师收复泗城的军事行动失利,灵璧、泗县、五河、睢宁、宿迁被国民党军占领。从此淮北路东、路西地区与华中其它解放区隔断,转入了艰苦的敌后游击斗争阶段。
8月中旬国民党军第五军、第七十四师北调徐州,第二十六军由湖南调驻淮南,与第四十六军第一三八师及安徽保安第五团等部对津浦路东地区进行分散“驻剿”、“围剿”。8月下旬中共华中七地委将主力撤退时留下的九纵七十九、八十一团和分区二、三基干团及各县总队加以整编,将泗阳、泗南、泗灵濉、萧宿灵等地划为5个游击区,开展游击战。
8月7月29日,中共淮南党政机关及武装撤向苏北,留下淮南军区副参谋长朱云谦率第六旅十六团及地方部分武装在淮南津浦路东地区坚持敌后斗争。杨效椿率一支武装坚持在淮宝地区,周依冰、孙化民率一支武装坚持在凤阳山区,赵凯率少数武装坚持在寿东南地区。
△新四军七师对外联络部吴栋平等人来芜湖,建立南(陵)繁(昌)芜(湖)区工委。
△芜湖物价飞涨,民族工商业纷纷倒闭,工人失业严重。
9月
12日朱云谦率第六旅十六团坚持淮南敌后斗争一个多月,在强敌围攻下,受到严重损失。该日在草庙山强行突围,转移往苏中根据地。
9月根据中共华中分局的指示,熊兆仁、倪南山率苏南部队30余人在坚持宣城的梅海涛和郎广武工队帮助下,到达宁国板桥地区,与吕辉率领的游击队会合。不久,去樵山与皖南地委胡明部会师。
△屯溪烟丝工人发动罢工斗争,要求增加工资5成,坚持7天,取得胜利。
△中共南京地下党派李昭定、刘玉甫、尤继安来安庆领导学生运动,并在安徽大学建立党支部,由中共南京市委学委领导。
秋全省大部分地区汛期偏涝,淮北成灾,宿县地区低坡地带被淹,怀远淹田34万余亩,凤台秋麦仅种70%。午、秋均歉收。
△国民党安徽省教育厅密令各地公私立中学严密防范反美风潮。
△芜湖小学教员组织“小教联谊会”,派出代表到县政府请愿,要求改善待遇。
10月
中共皖西工委领导的皖西大队,扩建为皖西支队,钟大湖任支队长,桂林栖任政委,下辖3个大队,约500人。
11月
11日国立安徽大学在安庆旧校址正式开学,设文、法、理、农4院,中文、外语、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物理、化学、数学等系及先修班。校长陶因。
11月下旬华中七地委、七分区撤离淮北、退到运河以东;路西八地委、八分区也撤至豫东解放区,淮北陷入国民党控制之下。洪泽湖地区留姚克、洪沛等率领少数武装坚持斗争,组织洪泽湖工委及湖上指挥部,姚克任书记,魏存平任指挥。湖上的干部和武装人员坚持斗争50余天,成为为后来恢复淮北地区一个重要的支撑点。路西有4个工委率领地方武装坚持斗争。
11月中共中央和军委决定成立豫皖苏军区,以统一指挥冀鲁豫六分区(即睢(县)杞(县)太(康)地区)与华中八分区的部队和斗争。12月12日军区成立,司令员张国华,政委吴芝圃,参谋长陈明义,政治部主任王幼平。同时成立中共豫皖苏区委、区行政委员会,吴芝圃任党委书记兼行政委员会主任,杨一辰、彭笑千任副主任。撤退到睢杞太地区的淮北路西八地委改为豫皖苏三地委,书记寿松涛。三分区专员许西连。三军分区司令员李浩然。
△中共皖南地委在泾县濂坑召开了苏南与皖南部队会合后第一次地委会议,初步总结苏南10个月的斗争,并根据华中分局“七一”指示,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创造主力,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向着创造革命根据地的目标前进,在巩固原有阵地的基础上力求发展总任务。制定今后工作方针,并成立苏皖军政委员会,主席胡明,军事部长熊兆仁。
△经中共华中分局批准,为加强统一领导,郎(溪)广(德)单独成立工委,书记张思奇。
△中共华中分局指示,苏南主要发展方向是向南,开辟天目山游击区,与皖南连成一片。皖南发展方向是向南向东。同时指出,皖南减租有成绩,应扩大这个斗争,但目前应更多注意组织广大群众反对国民党派粮、抽丁的斗争。斗争方式应以合法斗争为主。
12月
9日安徽地方银行奉国民党南京政府财政部之令,改组为安徽银行。
23日中共华中分局为恢复淮南解放区,决定成立中共淮南工委,黄岩任书记,组织干部和武装进入淮南地区开展游击斗争。民国36年(1947年)3月起由李世农任书记。民国37年(1948年)4月淮南区党委成立,淮南工委撤销。
△安庆印刷工人罢工,要求加薪,《皖报》、《民报》、《江淮日报》、《建国日报》、《新生日报》等报刊因此停刊。
是年淮河流域各县水灾损失惨重。据统计,受灾田五河74900亩,怀远272831亩,颍上726500亩,阜阳981360亩,霍邱655800亩,蒙城236620亩,凤阳242828亩,凤台602350亩。
△因纸币贬值,庐江矾矿工人200余人举行罢工,要求将工资改为实物发放,获胜。
△国民党合肥县长隆武功横征暴敛,贪污渎职,违法杀人,经合肥著名士绅龚嘘云揭露,轰动舆论界。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被迫同意将隆武功交法庭审判,结果判处隆武功有期徒刑15年,褫夺公权10年。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内依附新桂系的湘桂籍及少数安徽籍官员组织成立安徽公务人员业余进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