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民国时期(1912~1949年9月)

民国36 年(1947 年)

1月
1日国民党政府设蚌埠市,市长李品和,下设东安、国庆、中山、西市、小蚌埠5个区。
3日中共豫皖苏军区成立后,边区大部分城镇和交通要道仍被国民党武装占领。为此,军区确定以一分区为依托,扩大二分区,恢复三分区。该日,军区独立旅和特务团及三分区部队,由睢县平岗、朱口出发,跋涉300里,首战涡阳告捷,全歼国民党涡阳县自卫团600多人,打开恢复三分区大门。接着,又在龙岗围歼国民党军五十八师新十旅之三十团1500余人及二十九团一部,收复永城、涡阳、亳县、夏邑广大地区。
6日该日至14日,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不久改为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第三十四旅)政治部主任杨效椿率一个营和部分干部进入淮宝地区,配合淮宝地方武装,打开岔河以南地区的局面,为恢复淮南解放区建立了前进基地。
1月上旬中共华中分局作出开展淮北游击战争,创造游击根据地的决定,以华中野战军部分武装和地方干部组成淮北党政军委员会(又称淮北工委,4月20日改为华中七地委)和淮北挺进支队,饶子健任工委书记,并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1月18日夜,淮北工委率挺进支队强渡运河,进入淮北路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20日,与当地坚持斗争的洪泽湖工委会合。1月18日至3月5日期间,在淮北共进行大小战斗125次,收复6000平方公里土地,解放15万人口,并在解放区建立起民主政权。到5、6月,淮北大部分地区恢复并发展,各级地方组织也先后建立。
14日孙传家、宋乃冰等带领一支武装首批返回淮南路西,与坚持在凤阳山区的周依冰、孙化民取得联系。随即整顿恢复了中共淮南路西中心县委,书记孙传家、副书记周依冰,下设定(远)凤(阳)嘉(山)、定(远)凤(阳)怀(远)、定(远)滁(县)、定(远)合(肥)4个工委。
1月中旬蚌埠中和烟厂工人自发与厂方进行经济斗争,迫使厂方同意春节(1月22日)后每人发薪20元。但是这次斗争的带头人胡甄等却被厂方开除。
1月下旬新四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
1月安庆码头回汉族工人由于两族把头产生矛盾,引起双方大打出手,各有伤亡。国民党当局不分是非,下令禁止回族工人上码头卸货。回族工人以马吉才、金志安、姚永久为首200多人,在城内游行示威,并到专员范苑声住宅前,要求解决码头纠纷。回民马吉福奋起夺过前来准备镇压的军警手中的机枪,调转枪口指向范宅,迫使范宣布回族工人可以上船搬运,码头只设一个工会统一调度。
△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副司令张湘泽到皖南,指挥发动第二次对皖南游击区的“清剿”,中共皖南地委领导军民展开反包围斗争,从2月中旬至3月初,经绩溪舒家庄、大沟湾,旌德的江村、大礼村,泾县茂林、章家渡等战斗,于3月中旬粉碎了敌人的这次“清剿”。
2月
1日晋冀鲁豫军区六纵一个旅和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向亳县国民党守军进攻,3日下午,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解放了亳县城。
3日午夜1时,人民解放军解放蒙城县。
27日国民党政府通知中国共产党转南京、上海、重庆等地担任谈判联络工作的代表全部撤退。国共谈判完全破裂。
2月下旬豫皖苏三分区部队在亳(县)南双沟集给盘踞在鹿邑、亳县、太和边沿的国民党地方军蒋聚玉、李传焕部以沉重打击,并以白马驿、老雅店为中心,建立鹿亳太政权,张有奇任县委书记,徐子佩任县长。
2月萧(县)西、宿(县)西、永(城)东成立中共萧宿永工委,书记李华农。
△中共苏浙皖工委在江苏宜兴重新组成,林岳(钱敏)任书记,接受中共皖南地委领导。
△蚌埠浴池业200余名工人与资方展开经济斗争,取得部分胜利,工人待遇得到改善。
3月

5日中共淮北支队一部在高圩子包围国民党军及泗县保安大队各一部,毙伤、俘虏各300人,取得该支队打回淮北后第一次较大的胜利。
8日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皖南地委,指出皖南是开辟第二战场以配合正面战场的重要地带,在发展皖苏浙赣广大地区的游击战中,“应以赣东北为主,浙西天目山为第二”的发展总方针。
3月上旬中共鄂西北军区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刘昌毅率鄂西北军区一部在鄂西北、豫东南数月,于7月到达皖西,在潜山与中共皖西工委及皖西支队汇合,成立皖西人民自卫军指挥部,刘昌毅任司令员,桂林栖任政委。
3月中共皖南地委在太平县樵山荷花坑召开扩大会议,进一步贯彻华中“七一”指示,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为此建立了苏皖边区司令部,统一指挥苏浙皖赣省边界游击队,司令熊兆仁,政委胡明;建立黄西中心县委,书记杨明。同时成立皖浙、泾旌太宁宣两个中心县委。会后,开展抢粮与“三抗”(抗捐、抗粮、抗丁)斗争。皖南斗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共皖西工委在潜山县后冲华家祠堂召开工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潜(山)太(湖)、岳(西)北县委和桐(城)庐(江)工委。
△由撤至山东进入山东军政大学学习的150多名淮南干部及华中军区部分武装组成南下支队,在张百锷、徐速之等率领下,第二批进入淮南。4月上旬与杨效椿支队会合。
△中共豫皖苏三地委在中心地区开展惩奸、查地运动。
△李昭定在怀宁中学组织读书会,为学校发觉,李被迫离开安庆。刘玉甫继任中共安徽大学支部书记。后来,中共安徽大学支部发动安徽大学进步学生响应全国“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出版《北星学报》等报刊,抗议国民党杀害农学院学生冯璋、熊辉,要求改革课程内容,聘请进步教师,保障学生自由安全。
春国民党安徽省成立散佚文物收集委员会并订立收集办法,通令各地调查收集。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拔给安徽文献收复费6000万元。
△霍邱县叶家集农民和附近灾民4000多人,涌入国民党第八绥靖区第六仓库,把40多万斤粮食抢光。
△国民党省政府各厅局一群公务人员冲入省府并打了省府秘书长黄同仇,迫使黄接受了加薪的要求。
4月
15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组织各地自该日开始户口总调查,限两个月内完成。调查结果除亳县、临泉、潜山未查竣外,全省共有333.3万户,2069.9万人。同年,全省人口调查结果为354.7万户,2229.3万人。
18日国民党芜湖警察局警士因县府欠饷,而报纸却登载饷薪已发的消息,将县参议会、海员工会、总工会及工商、大江、复兴三报馆捣毁以泄愤。
4月中共沿江支队建立,王进臣任支队长。
△中共中央华东局先后派王子轩、朱合喜、杨杰等10余人,由山东、苏北返回皖中巢县、无为地区。7月与银屏山区游击队会合,建立巢无工委,书记杨杰,发动群众开展抗粮、抗捐斗争。
△中共皖南地委针对皖南普遍春荒,群众缺粮,开展了以分粮为中心的群众运动。至9月底,破仓分粮斗争遍及皖南17个县,参加群众达20万人,分掉国民党仓库存粮数10万担。在斗争中,各地普遍建立了基层民主政权、群众组织和民兵组织。
△国民党军第六十六、四十八师及各县保安团队对大别山区中共游击武装进行“清剿”和“驻剿”。
△霍邱县河口集码头工人罢工,要求缩短工时,增加工资,取消工头,实行自治,获胜。

5月

6日淮北挺进支队七十七团奉命进击蒋坝镇,以打通淮南和淮北解放区的联系。
9日安庆各校学生、市民、工人千余人游行,抗议囤积和出口存米,警察开枪镇压,激起公愤,众人捣毁银行行长何荫庭等人家宅,砸开米店,迫使当局开仓售米。
5月上旬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向蒙城地区出击,歼灭蒙城县保安大队、团管区司令部等1000余人。豫皖苏三分区武装挺进宿(县)怀(远)蒙(城)地区,先后消灭了石弓山、丹城、唐集等5个乡公所的武装,建立了宿怀、宿蒙两个地区的县政权。12日,三分区武装一部配合萧宿永工委进入永(城)东。
17日合肥发生5万饥民抢米风潮。在此前后,芜湖周皋乡万余饥民已组成抢米队,到处抢米。
18日为粉碎国民党军的“棋盘战术”,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攻占界首,全歼守敌,又乘胜攻下临泉、沈丘二城,取得两下沙南的胜利。
19日皖南游击队攻入绩溪县城,捣毁了国民党绩溪县党部及调统室。后主动撤出。此举震动了皖南。
23日中共皖南地委胡明、熊兆仁、唐锦辉等在绩溪安竹坞召开会议,总结分粮斗争的经验,决定主力部队转到外围活动。
5月郎(溪)广(德)游击队发动300多名群众哄抢盆型山仓库粮食1.8万多斤,发动广北乡砖桥等地群众300多人,分掉双溪里仓库大米1.7万多斤,又发动化古、誓节、柏垫3乡群众1000多人,分掉柏垫大范村仓库稻米9万多斤。
△中共南繁芜县委在3县交界处,发动组织二三万农民进行大规模的抢粮斗争。这一斗争持续到6月份。
△中共中央华东局国统区工作部派方向明,石原皋到芜湖进行国民党上层统战工作,瓦解敌军,搜集情报。
△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运动扩展到皖西。霍邱县中学的学生罢课,发布了《告全县学生书》,还砸抄了县中队队长赵锡九的家。这一运动很快波及全县,成立了全县学生联合会。同时,合肥学生在民主同盟成员的推动下,举行罢课、游行。

6月

2日为声援南京学生反内战示威运动,揭露国民党反动军警制造的“五·二O”血案,安徽大学学生于是日凌晨在校园内贴出《反内战总罢课宣言》,全校师生罢课罢教。同日,芜湖全市学生罢课,上街游行示威,声援南京、安庆等地学生开展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斗争。
5日何东初率安庆大中华澡塘工人暴动,带长短枪约60支及一批弹药加入中共领导的革命队伍,后由沿江大队发展成为长江独立团。
12日张才千率原新四军五师中原独立旅与豫皖苏军区东西两集团部队会师于平岗,国民党调集豫皖苏所有“清剿”部队,分5路合击,张才千等部迅速转移,于25日攻克阜阳,粉碎了敌人的合击计划。
14日国民党岳西县四会乡公所将县简易师范一名学生抓押充当壮丁,激起师生的反对。当日,该乡保警队冲入简易师范,毒打学生,制造了流血事件。后迫于全县学生和省内外各界的压力,当局不得不惩办凶手,抚恤受伤学生。
16日国民党军第五十八师从是日至7月18日对豫皖苏三分区进行了5次大“清剿”、11次合围,中共雪枫、雪涡、夏邑县委领导军民进行斗争,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21日皖南绩溪、旌德、宁国、泾县、芜湖、宣城、广德等县有万余名饥民抢米,国民党公粮万余担被抢光。
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实行无后方的千里跃进,于8月27日渡过淮河,29日到达大别山地区,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六、七纵队南越陇海路,进入豫皖苏地区,在地方部队配合下,先后克复鹿邑、亳县、柘城等地,歼敌近万人,使豫皖苏三个分区连成一片。不久晋冀鲁豫野战军撤回,这些县城又被敌人重新占领。
△中共豫皖苏三地委决定成立萧宿永县,中共县委书记田启松,县长李品立。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委员林中奇率“绥靖”督导团到皖南,调集安徽省保安第二团、第四团和各县地方武装,向皖南游击区进行第三次“清剿”。至9月,被中共皖南游击队粉碎。
△皖西人民自卫军先后打开潜山源潭铺、桐城挂车河、六安毛坦厂、岳西五河及青天畈5个国民党政府仓库,将2万斤粮食分给群众度春荒。此时,皖西根据地已建立了6个游击县政权,控制了25万人口的地区。
夏太和、阜阳等10个县遭受水灾,受灾田地达400万亩,灾民300万人。
△午收季节,霍邱县孟集农民自发组织起来,持扁担、锄头、大刀驱赶前来抢麦子的国民党军。

7月

4日在解放战争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领导人给华东军民题词毛泽东题词:华东军民再接再厉,彻底消灭进犯军,胜利是人民的!朱德题词:向百战百胜、劳苦功高的华东军民致敬!
7日中共皖南地委在太平龙门召开干部会议,深入贯彻华东局《三八指示》。
10日中共苏浙皖边区工委作出《关于今后工作方针与秋季工作任务的决定》。
15日国民党政府公布伪国大代表名额分配,安徽67名。
20日刘邓大军南下,使淮北形势变化。中共华中七地委确定巩固淮泗、淮宝等地区,收复湖西,粉碎敌人压缩我于湖东地区的阴谋,并确定7、8、9月的战斗任务。
23日夜,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和中原独立旅,对周家口发动攻击,毙、俘敌千余,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7月中共豫皖苏三地委决定恢复宿怀县,县委书记汪冰石。
△中共淮南工委书记李世农率部分武装和干部大队,由山东辗转南下,在淮宝与杨效椿、张百锷等部会合,正式成立淮南支队。8月初开赴盱(眙)凤(阳)嘉(山)地区活动,重建中共盱凤嘉县委和县政府。民国37年(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十二纵第三十四旅进入淮南,在淮南支队和凤阳山游击大队的配合下,全面开展重建淮南解放区的斗争。
△为加强城市工运工作,中共华中七地委决定成立蚌埠市工作委员会,李振友任书记。并派张蔓萍来蚌埠传达指示,布置任务。

8月

1日中共豫皖苏三地委召开土改工作会议,会后各县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土改。
10日中共皖南地委发出《关于发动群众进行抗租抗债的指示》。20日,又发出关于《抗租抗债中对农村各阶层的政策》的指示。指出皖南各地在抗租抗债斗争中,应同时进行对国民党政府抗丁、抗粮、抗捐、抗税斗争。
26日国民党潜山、岳西等县自卫大队偷袭驻岳西储家冲的中共皖西工委机关,进攻多次均被皖西支队击溃,被迫退走。
8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进入皖西作战。至10月20日在皖西人民自卫军配合下,先后解放了六安、立煌、霍山、岳西、舒城、桐城、庐江、潜山、宿松、太湖、望江等
8月中共泾(县)旌(德)宣(城)游击队一个排在小溪叛变投敌。此即“小溪事件”。
△驻淮南路西的国民党军第一三八师北调,中共路西中心县委与路西支队乘势依靠凤阳山区向外发展,该月至次年1月,先后攻克国民党乡公所、据点8处,歼敌150余人,建立定(远)凤(阳)怀(远)、定(远)凤(阳)嘉(山)、定(远)合(肥)3个县政权。
△中共铜(陵)青(阳)贵(池)县民主政府成立,县长孙兵(朱农)。10月,改为泾(县)青(阳)南(陵)县民主政府。

9月

4日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民主政府成立,“立煌”县名从此废除。
16日中共皖南地委在泾县涌溪召开干部会议,总结前三个月工作,提出集中6个连为皖南游击队主力,在地委直接领导下,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扩大根据地,并与江北大军打通关系。会议还决定成立:泾(县)旌(德)宁(国)宣(城)县委,书记王文石;泾(县)旌(德)太(平)县委,书记洪林;皖浙工委(辖歙(县)绩(溪)昌(化)旌(德)宁(国)地区),书记唐辉。铜(陵)青(阳)南(陵)县委改为泾(县)青(阳)南(陵)县委,书记朱农。
23日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全面反攻即将到来,皖南应抓紧时机大胆放手发动游击战争,抽出主力向敌人空虚地区发展。
26日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作战兵团六个纵队分成五路挺进豫皖苏地区。至10月下旬,安徽省的太和、亳县、涡阳、蒙城、临泉、灵璧、阜阳、颍上等县城及龙山集、濉溪口、界首集、烈山煤矿等重镇解放。
9月中共蚌埠工委(对外称“东南办事处”)成立,书记臧德新,属中共豫皖苏三地委领导,负责蚌埠、淮南煤矿、怀远等地。
△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司令部进驻岳西汤池畈忠烈祠。10月下旬,在岳西公学、南岳中学基础上成立“皖西军政大学分校”。
△国民党以宣城、郎溪、广德3县地方武装为基础,成立“剿匪”指挥部,司令袁岱。10月,抽出部分江防部队对苏浙皖游击区进行“清剿”。
△中共皖南地委机关报《黄山报》创刊,至民国38年(1949年)4月停刊。
秋国民党安徽省政权内部分反新桂系人员为争夺安徽政权,组成“安徽建设同志会”,理事长陈瑞河,名誉理事长高铁君,书记长马馨亭。次年陈瑞河被撤职查办,该组织自行瓦解。
△自中共皖南地委贯彻中共中央华东局“三八”指示后,皖南各地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先后打下了太平龙门据点,青阳县杜村、宾阴乡公所等地,两次打进绩溪县城,一度占领茂林,3个月里共缴获长短枪500支,机枪10挺,民兵由1000多人发展到1万多人,游击队发展到3000多人。

10月

1日华东野战军第六纵第十六师解放界首。并正式成立界首市。次年春,中共豫皖苏区委、军区和行署所属机关全部迁到界首市及其附近村庄。
3日中共巢(湖)北工委所属第三游击大队和黄山游击队在巢县东山口设伏,截击国民党军车1辆,俘国民党合肥城防副司令刘文潮以下20余人及枪枝、钞票等物。
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在六安东南张家店全歼国民党第八十八师师部及六十二旅全部,毙、伤500余人,俘获4300余人。这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首次取得的消灭国民党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胜利。
12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发布“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的指示,要求立即发动群众,分浮财,分田地。
15日中共华中七地委要求所辖各地抓紧时间开展工作,迅速完成后勤任务,广泛宣传华东野战军进入淮北获得的胜利,同时大胆使用干部,以应付新开辟县份工作之需。
17日国民党军第十七师一部占领太和,第十一师一部占阜阳。23日,华东野战军再克太和。
10月中旬中共豫皖苏三地委决定撤销萧(县)宿(县)永(城)县,扩大为萧县、宿西、永城3县,另将雪枫县的西亭、新光、太岳北部及砀南、夏东成立砀南县。
28日中共中央华东局致电皖南地委,指出:在江南沿江及苏南、京沪沿线暂时以隐蔽方式活动为宜,对沿江陆上和船夫工作,仍应加强。并在屯溪、宁国、芜湖等处设立情报站。11月初,张鼎丞、邓子恢又电示:皖南暂不宜强调组织上及行动上的集中统一,更不宜将武装力量高度集中。同时不宜向沿江作公开的游击活动,也不要与大别山打通联系,否则会引起敌人加强封锁,对南北联系及今后大军渡江均属不利。对沿江地带除加强秘密组织外,皖南主力以转向浙赣边界发展为宜。中共皖南地委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决定分三路南进,一路由倪南山率领向皖浙赣的婺源前进;一路由唐辉率领向皖浙边的歙县、淳安前进;一路由杨明率领向皖赣边祁门、至德、浮梁前进。为统一指挥南进工,12月1日地委组织了皖浙赣前进委员会,由熊兆仁、余华、罗白桦、杨明、倪南山组成,书记熊兆仁。同时写信给中共苏浙皖边区工委,由林岳率所部向浙西天目山方向的广(德)、宁(国)、孝(丰)前进。
△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及一、三团挺进沙南,建立了豫皖苏第四军分区,四地委和专署。黄霖、杜润生、李广先后任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程耀德、黄霖、宋文先后任分区司令员,雷敏之任专员。同进,豫皖苏三分区十一团经过3个月的积极作战,歼敌1300余人,开辟了涡河以南、颍河以北、东至淮河、西达阜阳、太和的广大地区,建立了豫皖苏第六军分区、地委、行署,何启光、罗野岗先后任地委书记,李浩然任分区司令员,鞠华任专员。
△国民党在皖南设“清剿”指挥所,龙炎武任指挥,调集整编第六十三师和第四十六师1个旅、1个宪兵团及1个首都卫戍团、2个保安队对皖南进行第四次大规模“清剿”,持续半年后被中共皖南地委领导的武装粉碎。


11月

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留3个团在皖西,其主力作战略转移。
9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太湖县刘家畈主持召开第三纵队旅以上干部会议,皖西地方党政军领导干部参加。会上,刘、邓分别作了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强调贯彻《土地法大纲》和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10月12日关于发动群众创造大别山解放区的指示。会议12日结束。会议期间,刘、邓亲自召开农民座谈会,还在刘家畈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国内形势和《土地法大纲》。
△陈毅、粟裕所部向陇海路徐州、兰封段发动破击战,至18日结束。控制了500里铁路线,同时在徐州、固镇间破坏津浦路30余里,摧毁铁桥10余座,歼灭国民党军第二十四师大部及江苏省保安第一团和砀山、虞城、单县保安团、宪兵队全部。解放砀山、虞城、夏邑、民权、萧县、巨野、嘉祥、沛县、鱼台等9座县城及17处车站和据点多处。
11月上旬苏皖边地区成立中共华中工作委员会、华中行政办事处和华中指挥部。11日,为统一淮南、淮北路东地区军政领导,华中工委决定成立两淮军政委员会,饶子健任书记,李世农、李世焱任副书记。
15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10月12日决定,中共皖西区委、皖西行署和皖西军区正式成立。区党委书记彭涛,副书记桂林栖、于一川,行署主任罗士高,军区司令员曾绍山政委彭涛(兼)。29日宣布成立地委、专署、军分区各3个:一地委书记卢仁灿,专员刘秀山,分区司令员孔令甫;二地委书记张伟群,专员刘征田,分区司令员马全忠;三地委书记马芳庭,专员霍衣茹,分区司令员朱光。
20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豫皖苏边区行政工作委员会改称为豫皖苏边区行政公署,吴芝圃任主任,彭笑干、杨一辰为副主任。
21日中共淮北支队七十七团、八十一团再次收复泗县城,全歼守敌,俘泗县代理县长汪永夔。不久,国民党军重占泗县城。
27日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剿匪”军事九江(华中)指挥部正式成立,国防部长白崇禧由武汉飞九江主持。他集结33个旅对大别山区展开全面围攻,分别于12月上旬和次年1月中旬两次“扫荡”皖西。皖西进入复杂、紧张、严重的斗争时期。
11月中共豫皖苏四地委决定成立阜南县,县长林舒萍,书记刘果(兼)。中共豫皖苏六地委决定成立凤台县委,县委书记郑淮舟,县长丁文山;成立蒙城县委,县委书记邵光,县长卢西球。
△临泉县民主政府建立,彭亚英任县长,张杰代理县委书记。同年12月,贾世珍任县委书记,董振任县长。
△中共凤台县委武装在八里庄南侧公路俘国民党凤台县党部书记长陈馨吾、县参议长张铭诚。经县委研究决定,陈因罪大恶极被枪决,张则在教育后被释放。
△华东野战军第二次解放阜阳,不久即转移,阜阳城又为国民党军盘踞。
△中共皖西区委机关报《皖西日报》社、皖西文联小组、皖西军区文工团、新华分社等机构先后在岳西衙前成立。次年1月1日,《皖西日报》正式创刊。

12月

12日安庆商人为抗议国民党当局增加营业税举行罢市。
12月中旬国民党凤阳县长丁仰衡率县常备大队1000多人突袭驻宋铺集的中共淮南津浦路西中心县委机关,被孙传家、周依冰率部击溃。
21日倪南山率皖南游击队两个连进军皖浙赣边区,先以休宁查西为中心,后转战于祁(门)开(化)婺(源)浮(梁)一带,深入到赣东北的德兴境内。至次年2月下旬,回到黄西的石埭兰田,转战2000余里,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使皖南游击队的影响扩大到新区。
22日皖西军区部队在桐城县青草塥歼国民党军400余人。25日,收复潜山县城。
冬中共安庆特支成立,焦履霜任支部书记。同时还建立工农联谊会和妇女同盟会等。

上一篇:民国35 年(1946 年)
下一篇:民国37 年(1948 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