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民国时期(1912~1949年9月)

民国38 年(1949 年1 月至9 月30 日止)

1月
1日新华社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1949年主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人民共和国。
2日人民解放军皖西军区三分区一部攻入六安城,次日主动撤出。至该月21日,六安解放。
4日20世纪30年代在寿县朱家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的楚器27箱,从南京运到芜湖。
6日颍上县解放。
8日中共皖南地委发出指示,要求所属各级组织紧急动员一切力量迎接大军过长江。2月7日和3月7日,又发出指示,督促工作进展。
10日华东野战军自1月6日对萧县青龙集、永城陈官庄地区被围之敌发起总攻,经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8个军21个师及孙元良残部共25万人,击毙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俘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历时66天,歼国民党军55.5万多人。
11日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依照蒋介石的旨意,在蚌埠召集李延年、刘汝明开会,决定放弃蚌埠,令李兵团沿津浦路南渡长江,刘兵团由淮南路渡江,由李延年的八十九军担任掩护。
12日凤台县解放。
13日中共江淮五地委、五专署、五分区成立,辖淮南铁路东北的巢(湖)含(山)、含山、和县、江(浦)和(县)全(椒)、肥东、巢湖等5县。程明远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倪则耕任专员,马长炎任军分区司令员。
15日五河县解放。
16日国民党军刘汝明部为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用大量炸药炸毁津浦铁路线蚌埠淮河铁路大桥。
△凤阳县解放。
17日怀远县解放。
18日寿县解放。
△淮南矿区解放。淮南煤矿在中共淮南地方组织和煤矿工人的英勇保卫下,矿区资产保护完好。当月,成立淮南矿区办事处。3月1日,淮南煤矿全面复工。
19日天长县解放。
20日蚌埠解放。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市警备司令部成立,军管会主任曹荻秋,警备司令员梁从学。22日,中共蚌埠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成立,市委书记李世农,市长万金培。
21日合肥和平解放。凌晨4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第四支队第一大队逼近合肥城外。第一支队经过喊话、宣传、谈判,国民党合肥县县长兼县大队长龚兆庆出城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22日,市军管会成立,主任宋日昌。同时城防司令部成立,司令员孙仲德。2月1日,中共合肥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成立,市委书记黄岩,市长郑抱真。
△嘉山县、含山县、庐江县、六安县解放。
22日舒城县、无为县、来安县解放。
23日和县解放。
24日滁县及乌衣镇、巢县解放。
25日全椒县、定远县解放。
26日霍邱县解放。
27日国民党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学员李延森、周正自各驾驶一架教练机起义飞到合肥。
1月中共豫皖苏第四分区在阜阳成立皖北行政学院,由专员雷敏之兼任院长。学院旨在培养干部和中小学师资。
△中共江淮区委在凤阳设华东大学江淮分校(5月10日改称皖北分校),校长干仲儒,辖本部和6个分部,根据学员文化程度分研究班、本科班、预科班、青年队等。截至8月23日停办时,约收学员5000人,为皖北新解放区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
△中共皖浙赣支队一部挺进江西德兴,缴获长短枪100多支,俘敌官兵100多人,活捉敌德玉饶3县边防指挥官、德兴县县长范振亚。
△中共黟祁休工委策动石埭县自卫队300余人起义。
△安徽大学中共组织借用“应变会”名称,团结师生抵制迁校,开展护校斗争。

2月

1日淮南铁路合(肥)蚌(埠)段修复通车。
△国民党统治区重新调整货物税额、卷烟税额较上月增加113%,火柴增加180%,毛纱增加4倍,棉纱增加21%,化妆品、土酒及食糖等均增加税额1倍。同日,国统区沿海及长江线轮运价重新调整,客货运价一律增加60%。全国统区铁道客货运费涨价4倍。
△撤销合肥县,设合肥市和肥东县。
7日驻守长江防线芜湖至繁昌荻港段的国民党一O六军二八二师师长张奇率部5000余人举行起义,北渡长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8日桐城县解放。
10日没收当地官僚资本银行,成立华中银行合肥分行。
11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江淮、皖西必须统一,究以立即建立中共安徽省委为宜,还是以豫皖苏分局移至合肥统一江淮、皖西两区及淮北安徽部分为宜,请你们在此次会议上解决并立即执行,报中央备案即可。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和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原局负责人当即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统一领导安徽全省工作,并于2月15日上报中央备案。省委由14人组成,宋任穷任书记,谭启龙任副书记;宋任穷兼任省人民政府主席,张劲夫任副主席;曾希圣任省军区司令员,宋任穷任政治委员,梁从学任第一副司令员,孙仲德任第二副司令员。20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安徽省委。3月,省委成立,宋任穷任书记,谭启龙任副书记,曾希圣、张劲夫、汪道涵、曹荻秋、彭涛、桂林栖等为委员。
14日中共豫皖苏分局组织部发出调往新解放区干部的通告,调一地委干部165人,三地委干部243人南下工作。
15日华东支前委员会拟定出全力发动群众、组织人力、征借粮食、恢复交通,支援大军过江的支前计划,决定华东支前委员会与江淮支前司令部合并,统一领导支援大军过江工作,并组织两个办事处:第一办事处以张劲夫为主任,黄岩为政委,暂住合肥,带1500名干部及两个民兵团,开展江淮五分区及皖西地区的支前基地各项工作;第二办事处,以万金培为主任,谢晖为副主任,暂住滁县,带1000名干部及两个民兵团,开展江淮一、四分区的支前基地一切工作。
25日中共蚌埠市委召开支前会议,成立支前委员会,主任张灿明,下设办事处,决定以支援渡江战役为全市中心任务。
2月皖北地区层层建立支前机构,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渡江支前工作。到5月,共供应粮食18万吨,柴草3620万公斤,动员民兵297万人,修复铁路210公里,修公路1580公里、桥梁746座,架电话线1598公里,组织船只10039艘、车辆98280辆和担架15926副。
△中共中央决定撤销豫皖苏中央分局和中原行政委员会豫皖苏分会,所辖地区分别划归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省建制。
△为安定社会秩序,江淮行政专员公署发出布告称:废除保甲,肃清残匪,成立民主政府。惩办罪大恶极的首要反革命分子,宽大处理国民党政军警人员,凡不持枪抵抗、不继续破坏者,一律不加逮捕。
△华东支前司令部成立。下设政治、人力、粮食、财政、交通、民站、人民武装、俘虏管理、船舶管理9个部和秘书、卫生两个处。正副司令员傅秋涛、曹荻秋,正副政委宋任穷、陈丕显。
△中共沿江工委在太平县焦村石门坑召开会议,作出为《紧急完成迎接大军渡江任务的决议》,明确规定江边工作以芜湖至大通段为主,芜(湖)当(涂)及贵池江边次之。沿江工委以孙宗溶、陈洪、陈爱曦3人组成常委会,下辖5个县级工委,芜(湖)当(涂)宣(城)工委也归其领导。同时在沿江地区设立青阳、南陵、铜陵、繁昌和芜当宣5个办事处。

3月

3月上旬中共豫皖苏三、四、六地委和沙河工委撤销,成立阜阳地委、专署、军分区。王光宇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李浩然任军分区司令员,李时庄任专员。
18日中共华中工委作出《关于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决议〉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领导好建团工作。
3月中旬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司令部进驻桐城,指挥部设在桐城中学。刘伯承、邓小平等召开师以上干部会,传达了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21日国民党皖南行署拟订“清剿”计划,发动对太湖、石埭、泾县、青阳、至德6个县的“清剿”。
22日潜山县解放。23日,太湖县解放。
△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自桐城南下,围困安庆,国民党军刘汝明部设防顽抗。
24日中共皖浙赣工委发出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补充指示。
△国民党政府何应钦内阁任命张义纯为安徽省政府主席。3月,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从安庆迁往屯溪。
△津浦铁路宿县至蚌埠段修复通车。
26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在邓小平主持下,于蚌埠孙家圩子召开会议,讨论、制订《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同月底,邓小平、陈毅率总前委部分工作人员移驻合肥撮镇附近瑶岗村(今属肥东县)与先期到达的总前委、华东局机关会合,指挥渡江作战。
△蚌埠市公安局破获国民党国防部委派“皖北军事联络调查组”案,主犯李伯英等32人被捕。
28日望江县、宿松县解放。
29日在中共沿江工委策动下,青阳县陵阳镇国民党自卫队两个连起义。
△江淮二、三分区为支援解放大军渡江,于宿(县)东八里刘家集中整训万余人的担架团。同时,动员群众7000余人,修筑公路桥梁,保证南下运输线畅通。
△淮南煤矿局成立,5月初改名为淮南煤矿公司。1950年7月1日,又改名为淮南矿务局。
3月下旬中共皖西区委和皖西行署在怀宁县集贤关外徐家大屋组建安庆市军管会、中共安庆市委和安庆市人民政府,杜义德任军管会主任,郭万夫任市委书记,桐城专员马守一兼任市长。
△在贾汪起义的国民党五十九、七十七军,在来安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四军,何基沣任军长,过家芳任副军长。
△原中共江淮区委所辖二、三地委撤销。成立中共宿县地委,辖萧县、砀山、宿县、怀远、灵璧、五河、泗县、泗洪、永城9个县委和宿城市委,地委、专署、军事机关均设宿城。
春民盟盟员、合肥县自卫总队副总队长龚衡军率部在官亭起义,所部武装千人,编为3个大队,命名“合肥支队”。
△中共中央华东局国统区工作部芜湖工作组成立,组长方向明,组员范治农、石原皋,负责对国民党军队策动及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江工作。
△中共皖南地方组织在沿江的铜、繁、芜、当一线,建立了十几个情报站,和江北保持经常的联系。
30日反动会道门头子丁焕然、张保真、张寿卿等互相勾结,策动道会众4000余人,在洪河南岸、淮河以北狭长地带进行反革命暴乱,杀害中共区委书记张文达、区队副队长王子龙等34人,带走40人,劫去公粮100吨、枪136支。至4月3日,暴乱被阜阳军分区部队和阜南县独立团击溃。

4月

2日中共渡江战役总前委驻肥东县瑶岗村,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以及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共100万大军,进行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
3日因华东地区急需集中主要领导干部负责新解放的大城市的工作,又因安徽地跨长江南北,解放时间有先有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暂不成立中共安徽省委,以长江为界分别成立中共皖北区委员会和中共皖南区委员会。
6日中共皖北区委员会成立。曾希圣任书记,黄岩任副书记,李世农任第二副书记。中共皖北区委员会成立后,中共安徽省委、中共江淮区委员会、中共皖西区委员会的工作遂告结束。
△晚,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九兵团二十七军派遣渡江侦察营由亚冰(章尘)、慕思荣率领,先行渡江到南岸执行侦察任务。10日,与中共繁昌县委和南(陵)繁(昌)芜(湖)游击队会合。12日,与中共沿江工委、沿江支队会合。
8日华东支前委员会决定撤销第一、第二两个前方办事处,成立皖北支前办事处,万金培为主任,伏伯言为副主任,领导整个皖北地区支前工作。
12日中共芜(湖)当(涂)宣(城)工委将铜井到采石沿江一线国民党军部署、兵力番号、地形、炮火位置等情报绘成草图,送到江北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军。17日,中共铜陵县委也将铜陵坝埂头国民党军阵地情报送到江北。
15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正式成立。宋日昌任行署主任,郑抱真、李云鹤任副主任行署驻合肥市,辖区包括安徽省的长江以北部分,另划入河南省永城县、江苏省的萧县、砀山和江浦4县。设阜阳、宿县、滁县、六安、安庆、巢湖专区,合肥、蚌埠市,淮南矿工办事处。
4月中旬江淮军区和皖西军区以及豫皖苏军区所属第三、四、六军分区合并,组成皖北军区。曾希圣任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梁从学任第一副司令员,孙仲德任第二副司令员,黄岩任副政治委员。
20日渡江战役开始,西起江西省九江(不含),东至江苏省江阴,500多公里战线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人民解放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24小时之内即已渡过30万军队,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氵鲁港诸城进击。21日下午5时起,人民解放军在九江~安庆段和南京~江阴段同时开始渡江,70万大军于23日全部渡过长江,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
21日铜陵县、贵池县、繁昌县解放。
22日东流县、至德县、南陵县、太平县解放。
△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五旅旅长王汉昭率所部5300余人在绩溪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部队。
23日安庆、怀宁县解放。至此,除金寨县外,安徽境内的长江以北地区全境解放。
△芜湖、青阳县、及马鞍山解放。5月3日,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事代表组前往马鞍山接管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华中矿务局暨马鞍山分矿。
△设立安庆市。
24日当涂县、旌德县、石埭县、宣城县、宁国县解放。泾县国民党县政府和自卫队起义。
△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和第三十军八十八师在宣城县湾沚(今属芜湖县)一带击溃国民党江防部队第二十军、八十军和九十九军,击毙敌二十军军长杨干才。
26日张义纯率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军政人员撤离屯溪,继续南逃,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浙江开化境内全歼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南逃人员,张义纯等被俘。
△广德县、祁门县解放。
27日郎溪县解放。
△华东军区芜湖市军管会成立,谢振华兼主任,李步新、刘中华任副主任。
27日至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第十兵团在郎溪、广德一带山区围歼从南京、镇江逃来的国民党军队二十八军、四十五军、五十一军、六十六军,全歼国民党军于界牌、独山镇之间地区,计俘国民党军8万余人。
28日26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张义纯率军政人员撤离屯溪,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屯溪留守处主任、保安司令部警保处长方师岳率部在该日投诚,屯溪和平解放。
△休宁县、歙县解放。
29日黟县解放。
30日绩溪县解放。至此,安徽境内的长江以南地区全境解放。
4月在渡江战役期间,皖北解放区发动群众筑路、修桥、开渠、架设电线、筹运粮草皖北地区共组织了13个民工团,出动支前的民工达279万余人,船1万余只,水手13800余人,大小车98000余辆,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作出了贡献。
△皖北公路局成立。
5月
1日中共皖北区委机关报《皖北日报》创刊。发表代创刊词:《皖北解放区的当前任务》。同时新华社皖北分社建立。
△在华中银行合肥分行的基础上,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皖北分行。
4日中共皖北区委发布《关于皖北地区当前工作方针和任务的指示(草案)》。确定四项任务:领导群众生产救灾,恢复和发展农村生产;迅速消灭土匪;恢复和发展蚌埠、安庆、合肥及稍具工商业基础的城市生产;继续支援前线。
△蒙城县数千名天门道徒进行武装暴乱,攻占望町区人民政府,杀死区干部8人。5日,天门道徒攻入蒙城县城,包围县人民政府和县公安局。以后数日内,全县77个乡万余天门道徒先后暴动,有3个区30个乡人民政府遭攻击。
5日原江淮新华书店奉命撤销,皖北新华书店同时成立。
6日皖南军区在屯溪成立,司令员胡明(后为刘飞),政委牛树才,副司令员熊兆仁,第一副政委胡明,副政委马天水,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杨建新。下辖池州、芜(湖)当(涂)、宣城、徽州4个军分区。
7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委托中共南京市委代管中共皖南区委员会、中共皖北区委员会、中共芜湖市委。
△牛树才率领的华北南下干部,与在皖南长期坚持斗争的中共皖南地委书记胡明等在屯溪会师。
△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魏明任皖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江靖宇、许杰任副主任。行署驻屯溪市,辖芜当、宣城、池州、徽州4个专区及屯溪市。皖南区所辖24个县(市)恢复旧县制,取消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游击区联合县的组织和名称。
△中共皖北区委、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北军区联合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黄岩任主任。
8日中共皖南区委在屯溪正式成立,谢富治任书记,牛树才任第一副书记,胡明任第二副书记,马天水任第三副书记。下辖芜(湖)当(涂)、宣城、池州、徽州4个地委及屯溪市委。
5月上旬皖北军区部队平息蒙城县“天门道”组织的“天九军”5000余人的反动暴乱。
△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十一师进入皖西大别山区剿匪。
10日芜湖正式设市建制,芜湖市人民政府成立,李步新任市长。
12日中共芜湖市委成立,李步新任市委书记。
△在没收当地官僚资本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皖南分行。
13日在当涂县城建立当涂市。县城以外区域仍为当涂县。
△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十团团长郭坚率部在黄石港起义。
18日中共皖南区委员会决定:开办皖南革命干部学校,皖南军区开办军政学校,培养大批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工作。
21日皖北人民法院正式成立。
23日中共皖南区委员会发出《关于目前地方武装建设的指示》,指出迅速彻底肃清国民党残余力量及地主、会门、惯匪等反动武装,掩护发动群众,是皖南区首要军事任务。地方武装建设以发展壮大为基本方针。
5月国民党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将大别山区匪首游权调走,改派原国民党军第九十二师师长汪宪等9人,携带电台6部,潜入大别山区,在金寨县七邻乡白水河成立“豫鄂皖人民自卫军”,汪宪任司令,将3省边区大小股匪统一拼凑成14个支队和8个独立团,在皖北地区约8500余人,股匪曾一度控制14个县,淮河挺进支队股匪,一次在金寨县与霍邱县交界处偷袭人民武装,捕杀、活埋战士27人,在霍邱县的孟集、长塘、大顾店杀害区、乡人民政府干部45人。已被打散的皖西丘陵地带的土匪也重新聚集起来,打起“九路军”、“华中剿匪义勇军”等旗号,与山区股匪相配合,进行各种破坏活动。
△皖北军区、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联合发布剿匪布告。
△中共皖北区委发出生产救灾指示。
△皖南供销合作社成立。

6月

4日淮南蔡家岗矿破土兴建。这是解放后淮南矿区的第一个新井建设。
5日中共皖南区委员会发出《关于目前财政经济工作指示》。要求从掌握粮食着手,加强税收工作,厉行节约,加强对生产和财经工作的领导,争取财政上的主动。
△国营皖北贸易总公司成立。7月,皖南贸易总公司成立。
6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北军区部队奉命配合第二野战军第二十八师及徐州警备第五团,组成4个剿匪指挥所及剿匪兵团,对平原、山区股匪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清剿。3个月共剿匪8805人。
21日皖北第一届教育行政会议在合肥举行,会议制定了学制、课程、经费、编制等统一方案,规定了皖北教育工作的方针任务。
25日皖北军区、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发布《关于取缔反动道会门联合布告》,决定对一贯道、关门道、先天道、圣贤道、万国道、白莲教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等一律取缔,坛主以上道首登记。
6月15日以来,长江南北大面积连续降雨,江水猛涨。裕溪口旧堤、同马大堤上段、芜湖弋江堤先后决口。5月底到8月上旬,淮北各地及淮南的淠河流域先后多次降大雨或连阴雨,淮河干支流水位陡涨。5月31日,从阜南县地理城到三尖河的洪河、淮河堤4处决口。皖北区受灾田亩1290多万亩,受灾人口800多万人;皖南区受灾田亩170多万亩,受灾人口72万人。
△皖南区、皖北区有10人以上股匪205股,其中百人以上股匪72股。股匪总数约5万余人。
6月皖南革命干部学校建立,于屯溪、泾县设第一、第二两部。同年底,取消部的建制,第二部改为中共皖南区委党校。同时,皖南、皖北军区军事干部学校也分别建立。

7月

1日津浦铁路线蚌埠淮河铁路大桥木便桥建成,津浦铁路恢复通车。1950年7月4日,蚌埠淮河铁路大桥修复竣工。
3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为使芜湖市与皖南地区经济密切结合,中共芜湖市委与中共皖南区委员会合并。免去谢富治兼任中共皖南区委员会书记,由牛树才任书记,李步新、胡明、马天水任副书记。
7日宣城县城关镇改设宣城市,隶属宣城专区。次年3月27日撤销,仍改为宣城县城关镇。
10日国民党原至德县长汪汉网罗国民党溃败残兵和地痞流氓5000余人,成立“中华人民自救军皖赣边区总指挥部”。7月26日,汪汉率匪徒数百人攻打至德县四区(昭潭区)人民政府。驻昭潭街的池州军分区独立团1个排被围,战斗激烈。28日拂晓,池州军分区独立团3个连赶至昭潭,匪徒大部被歼,汪汉突围向江西省浮梁方向逃窜。1951年春,汪汉在肥东县被抓获,押回至德县公审处决。
12日中共皖南区委员会、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军区移驻芜湖市。
14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发出《对目前司法工作的指示(草案)》,宣布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法律、法令,并就某些问题确定了处理原则。
18日中共皖北区委召开高干会议。8月2日结束。会议一致拥护中共中央华东局提出的“粉碎敌人封锁”的全华东当前总的方针任务;会议确定今后工作任务为大力改革农村,发动群众,以及促进城乡交流加强城乡互助,厉行精简节约。会议检查了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状况,决定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健全党委制。
26日国民党飞机轰炸淮南电厂,炸死1人。31日再次轰炸该厂,主厂房中弹1枚,部分门窗受损。
7月中共皖北区委党校成立,于8月5日举行开学典礼。参加学习的干部有248人。
△皖北区撤销湖西县,其行政区域并入庐江县。
7月皖南地区土匪和国民党特务活动猖獗。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土匪增至几千人。7月至8月,皖南军区消灭土匪837人,破获土匪组织25起。
△6月至7月,宿县军分区集中12个连的兵力,对土匪实行第一阶段的全面清剿,共发动大小规模的清剿49次,俘会门200余人,捕大小会头、匪首25名,瓦解会众2400余人,缴步枪180余支,机枪两挺。
△中国民主同盟合肥分部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

8月

1日皖北电信局正式成立。
5日蚌埠市取消旧船行,组织公营淮河运输公司。
6日中共南京市委通知:从8月份起,中共皖南区委员会、中共皖北区委员会由中共中央华东局直接领导,中共芜湖市委直接受中共皖南区委员会领导。
8日安徽省邮政管理局在安庆成立,统一领导皖南、皖北的邮政工作。
25日皖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发布剿匪动员令。鄂豫皖边区剿匪指挥部所属东线剿匪指挥部(亦称皖北军区前方剿匪指挥部)宣告成立,指挥部驻金寨县麻埠镇。31日,中共皖北区委发出《关于肃清大别山土匪及开辟山区工作的决定》。
8月皖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发出《关于武装保卫秋收及帮助群众收割给各部队的指示》。

9月

1日刘飞任皖南军区司令员,胡明任第一副政治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十四师二二一团、池州军分区独立团及贵池县大队,在公安部门配合下,自贵池县城分两路进剿围歼洪国顺股匪的大本营——丁香胡村。洪国顺原为贵池县政府委员,于贵池解放后建立“人民自救军池徽边区指挥部”,参加活动的有2000余人,其中武装股匪864人。匪徒袭击区、村人民政府,抢夺枪支,杀害干部、群众20余人,曾控制了12万人口的地区。丁香围歼战历时4天,股匪主力大部被歼。10月28日21时,追捕部队将洪国顺包围于莘田乡东庄保洪家大院,洪犯畏罪自杀。至此,皖南地区最大的股匪“人民自救军池徽边区指挥部”被彻底歼灭。
4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召开首届民政扩大会议。12日结束。会议决定发动群众改造基层政权,在民主改革基础上加强干部教育。
5日在鄂豫皖边区剿匪指挥部统一号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四十四军第七十一师由六安方向,皖北军区警备第四团由白塔畈方向,湖北独立第三师由麻城、罗田、英山方向,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二六师由商城、南溪方向,对金寨县城金家寨为中心的“鄂豫皖边区人民自卫军”和“鄂豫皖行政长官公署”进行分进合击。同时,东线剿匪指挥部以皖北军区警备第一团、三团及警备第六团的两个营、第七十一师二一三团的一个营和六安军分区的七团,分头进击设在燕子河、漫水河等处的匪巢;以六安军分区的八团为机动部队在山外堵击。6日,解放金寨县城金家寨。至10月底,全歼大别山区股匪“豫鄂皖人民自卫军”在皖北的7个支队6724人,生俘其司令汪宪等。
△中共皖南区委员会发出《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全党的中心任务是深入农村,放手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各种民主改革与社会改革。目前要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剿匪、反霸,合理负担,生产救灾。
10日淮南铁路合(肥)裕(溪口)段修复通车。至此,淮南铁路全线通车。
16日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召开第一次教育会议。22日结束。会议确定当前方针任务:加强领导,稳步前进,积极改造,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
19日中国民主同盟安庆市分部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
20日中共皖北区委发出《关于反霸几个问题的指示》,指出剿匪反霸是一般新解放区,更是皖北区当前不可跳越的斗争过程,规定了反霸斗争的策略和政策。随后,皖北区农村结合各项工作开展了反霸斗争。同月,皖南区各地也结合农村各项工作,逐步开展了反霸斗争。
22日在《芜湖日报》的基础上创办中共皖南区委机关报《皖南日报》。
26日中共皖南区委发出关于执行中共中央华东局减租暂行条例的指示。减租工作随即在全区展开,当年实际减租的村庄约占80%以上,而有组织有领导进行减租的村庄占1/3以上。
9月皖南区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委会成立,洪琪任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和皖南军区部队协同开展全面剿匪。到年底,歼武装股匪4100余人,基本消灭皖南地区成股土匪。
△8月至9月,宿县军分区部队开展第二段的剿匪斗争,共歼匪55股,击毙大小匪头45名,俘匪众763人,缴枪190余支。
上一篇:民国37 年(1948 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