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糖烟酒
一、行业
民国时期,安庆有糖杂业商店40余家,各县城镇均有糖、烟杂货店和专营黄烟、白酒的店坊。1950年,成立安庆专区酒类专酿专卖管理处,各县设分销处。1952年改管理处为安庆市酒类专卖公司,下设望江、铜陵大通批发部。1953年卷烟纳入专卖,成立中国烟酒专卖事业公司安徽省安庆中心批发站,各县设批发部。1956年改中心批发站为中国酒类专卖公司安徽省安庆办事处,负责批发业务。零星销售则由供销社和合作商店经营。
1959年食糖列入一类商品由国家统一购销,归百货公司经营。1962年成立安庆专区糖业烟酒公司,统一经营糖、烟、酒。
1981年,卷烟划归安庆市烟草公司。
二、批发
民国时期糖、烟、酒批发业务,皆由民间批发商经营。建国后实行酒类专卖,批发由各分销处办理。1953年烟卷由专业公司全面包销。1954年糖由百货公司统一批发。1955年全区批发食糖3477吨,卷烟639.3万条,酒1503.5吨。
“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消了酒类专卖。1975年又实行“统一计划,严格调拨”制度,批发仍由专业公司进行。1978年后,逐步形成自产自销的趋势,除名、优酒仍按计划由专业公司批发外,其余全部开放。
1981年,卷烟除少数县仍由地区公司批发外,多数县都直接向生产厂进货。1984年,食糖实行自进自销,其他商业单位也开始经营批发业务。
表1581950~1987年糖烟酒批发数量

三、零售
区内糖、烟、酒零星销售,按阶段分别由私营商业、供销合作社、代销店、合作商店和专业公司门市部经营。
1、糖建国初期由私营商店零售。1954年由供销合作社和代销店经营,1956年由合作商店零售。1958年实行凭票供应,1959年由国营公司统一销售。
1961年实行除保证产妇、病员、婴儿、军工等保健用糖外,其余一律凭票定期供应。其间对高干、高知(高级知识分子)给予了适当照顾。1962年实行平价定量,高价敞开供应。1963年取消了对高干、高知的照顾。1983年取消凭票定量供应,食糖购销全面敞开。
2、卷烟1960年开始凭证、凭卡定量供应,不久即取消。1978年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低档卷烟供大于销,常有积压,乙级以上品种供应紧张,后实行多渠道流通,提倡自由购销,情况才得以缓解。
3、酒类建国后名、优酒不断涌现,供应对象主要为城市;农村零售以散装白酒为多。1958年实行地产地销。1961年实行平价定量供应,同时开放高价柜敞开销售。1978年后,全面放开,消费习俗从饮高度白酒逐步转向饮低度啤酒和色酒。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名、优酒价格虽高,但仍是供不应求。
民国时期,安庆有糖杂业商店40余家,各县城镇均有糖、烟杂货店和专营黄烟、白酒的店坊。1950年,成立安庆专区酒类专酿专卖管理处,各县设分销处。1952年改管理处为安庆市酒类专卖公司,下设望江、铜陵大通批发部。1953年卷烟纳入专卖,成立中国烟酒专卖事业公司安徽省安庆中心批发站,各县设批发部。1956年改中心批发站为中国酒类专卖公司安徽省安庆办事处,负责批发业务。零星销售则由供销社和合作商店经营。
1959年食糖列入一类商品由国家统一购销,归百货公司经营。1962年成立安庆专区糖业烟酒公司,统一经营糖、烟、酒。
1981年,卷烟划归安庆市烟草公司。
二、批发
民国时期糖、烟、酒批发业务,皆由民间批发商经营。建国后实行酒类专卖,批发由各分销处办理。1953年烟卷由专业公司全面包销。1954年糖由百货公司统一批发。1955年全区批发食糖3477吨,卷烟639.3万条,酒1503.5吨。
“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消了酒类专卖。1975年又实行“统一计划,严格调拨”制度,批发仍由专业公司进行。1978年后,逐步形成自产自销的趋势,除名、优酒仍按计划由专业公司批发外,其余全部开放。
1981年,卷烟除少数县仍由地区公司批发外,多数县都直接向生产厂进货。1984年,食糖实行自进自销,其他商业单位也开始经营批发业务。
表1581950~1987年糖烟酒批发数量

三、零售
区内糖、烟、酒零星销售,按阶段分别由私营商业、供销合作社、代销店、合作商店和专业公司门市部经营。
1、糖建国初期由私营商店零售。1954年由供销合作社和代销店经营,1956年由合作商店零售。1958年实行凭票供应,1959年由国营公司统一销售。
1961年实行除保证产妇、病员、婴儿、军工等保健用糖外,其余一律凭票定期供应。其间对高干、高知(高级知识分子)给予了适当照顾。1962年实行平价定量,高价敞开供应。1963年取消了对高干、高知的照顾。1983年取消凭票定量供应,食糖购销全面敞开。
2、卷烟1960年开始凭证、凭卡定量供应,不久即取消。1978年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低档卷烟供大于销,常有积压,乙级以上品种供应紧张,后实行多渠道流通,提倡自由购销,情况才得以缓解。
3、酒类建国后名、优酒不断涌现,供应对象主要为城市;农村零售以散装白酒为多。1958年实行地产地销。1961年实行平价定量供应,同时开放高价柜敞开销售。1978年后,全面放开,消费习俗从饮高度白酒逐步转向饮低度啤酒和色酒。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名、优酒价格虽高,但仍是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