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安徽省第一个气象台
1951年8月,由华东军区航空气象处派员,来安徽省蚌埠市建立华东军区司令部蚌埠气象站。当时,有站长1名,观测员4名,站址在蚌埠市二马路慈航巷。主要观测气象要素,编发气象电报。后应蚌埠治淮委员会要求,1952年,华东军区司令部航空气象处派预报员2名、填图员2名、报务员4名,于1953年1月1日将气象站扩为“安徽省军区司令部蚌埠气象台”,分预报组(包括填图、报务、机要);观测组,计17人。
50年代初、中期,该台有2张地面天气图,2张高空图,另制作一些点绘分析图,作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天气预报。当时,传递条件差,天气预报由治淮委员会一天两次来人提取。之后,该台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开展了长、中、短期天气预报,预报方法渐增,预报工具也逐步得到改善。1979年后,配备传真机3台,电传机、计算机(APPLE——Ⅱ)各1台,并可利用高频电话与省台及有关地区台会商天气。该台的观测部份,是国家基本气象站点,并参加全球资料交换。现台址在蚌埠市东风路解放村(施家),占地面积25.9亩,现有房屋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各类专业人员50名。
二、全省气象台网
自1953年1月,建立蚌埠气象台后,同年7月,合肥气象站又扩建为合肥气象台(现名为安徽省气象台)。1958年,根据中央气象局要求,在三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建成“专专有台、县县有站、社社有哨、队队有看天小组”的台站服务网。安徽省专区所在地的气象站陆续扩建为气象台:阜阳1958年7月;安庆1958年9月;芜湖1958年10月;六安1959年2月;徽州(屯溪)1960年5月;滁县1964年6月;宿县1965年11月,1966年,撤消巢湖气象站,在巢县县城建立巢湖地区气象台。为扩大服务范围,保证工业生产正常进行,1981年10月,将马鞍山市气象站改为气象台;1982年,建立了淮北市气象台;1983年12月,将淮南市气象站改为气象台。宣城地区成立后,宣城气象站于1984年1月,扩建为宣城地区气象台。
三、气象台业务范围
省气象台建立初期,只负责全省范围的短期天气预报。随着预报工具逐渐增多,设备逐步更新,省台增加全省大范围的天气形势预报,长、中期的天气预报以及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70年代后期,省台又以电话天气会商、气象传真等方式,对全省各级气象台及县气象站进行技术指导。每年组织地、市气象台会商中、长期天气预报,成为本省天气预报指导中心。各级地、市气象台建立初期,只发布本地区(市)的短期天气预报。之后,扩大制作本地区(市)的中、长期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气象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