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倪文蔚(1823~1890)字茂甫,号豹岑,望江县华阳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以主事参曾国藩军幕,官至河南巡抚。著有《禹贡说》、《两疆勉斋诗文集》;又工画山水,沉郁苍厚,不拘一格。
郑洪胜(1842~1912)字道斋,潜山县余井人。青壮年时期投效湘、淮军,官至记名提督烈勇巴图鲁,历任天津盛营管带官、授台湾各营统领、北洋武卫军马队全军统领、直隶督标中军副将等职。光绪十年(1884年)他奉命率盛军,与毅军统领聂士成乘英轮,绕道赴台湾支援抗法斗争,受台湾军务督办刘铭传的器重,并委托他为台湾各营统领。中日甲午战争时,曾奉命率督标卫队500人奔朝鲜作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曾参加反抗八国联军入侵的斗争。
陈际唐字尧斋。怀宁人。清末廪贡生。初授教谕,先后任丹阳、元和、吴县等县知县,山西河东道道员,山西按察使,新疆布政使。民国初年,寄居沽上(今天津),曾主持纂修《怀宁县志》。
方宪章(1888~1918)名斌,一名德全,字祖文,号全之,一号铁汉子。望江县凉泉横山方家上屋人。16岁入江北陆军学堂骑兵科;宣统三年(1911年)任蔡锷部属骑兵团参谋长;民国4年(1915年)12月参加援川讨袁,升骑兵团团长;民国6年由代总统冯国璋令授陆军少将旅长。不久,应长江上游总司令吴光新邀请,离京入川,查办川东军事防务,四川督军刘存厚当即委为四川军署高等顾问。民国7年刘存厚被北军胁走,方率军挺身而战,力竭被俘。时川军熊克武部亦俘北军一将领,要求交换,但谈判破裂,方因拒降而遭戕害。
杨善德(1873~1919)原籍怀宁杨家亭(今五横乡),寄居安庆城。家境贫困,少时以提篮贩饼自给。在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他历任新建陆军右翼步二营队官、北洋常备军右翼第十营营长、北洋第四镇第七协统领。民国初年,任陆军第四师师长、淞沪护军使。后又授陆军中将、松江镇守使、克威将军、上将衔。袁世凯称帝时,封一等伯。袁死后归入皖系。民国6年(1917年)任浙江督军,病死于浙江。
孙发绪(1871~?)字莼斋,桐城县人。武昌起义时,受清安徽巡抚朱家宝之命赴武汉探消息,得黎元洪信任。曾任都督府秘书、湖北派赴各省代表会代表。黎元洪去北京后,他作过山东及山西省长。
陈树屏(1862~1923)字建侯,号介庵,晚年号戒安,望江县凉泉乡陈屋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次年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他先后任广西融县、湖北罗田知县,光绪二十五年调任江夏(今武昌)知县。时蕲州有杨国麟冒充皇帝出京一案,经陈树屏察伪讯实,真相大白。湖广总督张之洞因此非常赞赏陈的胆识。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考察新制,当年又任蕲州知州。他曾在一年之内主持创办了师范学堂、实业学堂等70余所,亲兼学正,深得蕲人的称誉。在他离任时,特建“望江亭”以纪念。后任武昌知府、督府参议、黎元洪总统府顾问等职,卒于上海。
钟国汉(1896~1927)宿松县城关镇人,手工业工人。民国15年(1926年)底由徐文藻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2月任宿松县国民党左派县党部执行委员、工人部长兼县总工会负责人。同年5月积极领导讨蒋运动。5月28日,在宿松县城老厅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柳文杰(1899~1927)岳西县柳畈乡人。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安庆六邑中学,后在湖北一大学专修英语。民国15年秋任中国国民党(左派)潜山县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青年部长。民国16年夏赴武昌,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受训,9月回潜山任县农会主席,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他曾组织数百名农会会员参加了12月7日的梅城暴动,暴动中腿部受伤被俘,当晚在狱中牺牲。
范笑山(1904~1927)又名传楼,潜山县梅城镇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十八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民国16年(1927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潜山县农民协会秘书。在他的努力下,潜山县农协成为中国共产党潜山特支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同年12月5日,因梅城奸商偷窃修堤木料一案,县农协与反动商会发生矛盾。范笑山代表县农会赴县署作说理斗争,被反动县长扣押。12月7日,梅城暴动爆发。8日,范笑山和中共潜山特支书记余大化同时在潜山县城遇害。
姚佐唐(1898~1928)桐城人。民国10年(1921年)参加领导徐州北站机工罢工,曾任徐州铁路工会会长。民国11年初被选为陇海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成员之一。民国13年6月和李大钊、王荷波等在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赤色职工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民国14年初回国,民国15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铁道队副大队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坚持党的地下斗争。民国17年夏由于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10月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
余良鳌(1881~1930)名鲲,字电球,潜山县横冲乡人,潜山县早期共产党员。民国19年(1930年)参加请水寨暴动,先后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秘书、潜山县五河区农会主席。7月在战斗中受伤被俘,受尽酷刑后,被国民党潜山县长崔树龙用火活活烧死。
孙大朵(1891~1930)又名敬馨,字惟德,望江县麦元乡农民。民国17年(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春参加太宿望边区武装暴动。5月下旬暴动队伍在金鸡岭遭国民党军队伏击,孙大朵与其他数名战士被捕,后牺牲。
胡绍瑗(1895~1930)字德言,号学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生于潜山县水吼区五庙乡。民国9年(1920年)在安庆六邑中学毕业后回潜山,任天柱中学教员。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梅城暴动中头部受伤。民国18年2月当选为县委委员。民国19年2月参加请水寨暴动,并领导发动了八斗农民暴动。5月,任潜山县革命委员会裁肃委员。9月,暴动失败,在五庙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杨水连(1897~1930)又名兰谷,字泮贤,望江大桥乡人。土地革命时期为望江县中共组织骨干分子,历任中共望江特支委员、望江区委委员。民国19年(1930年)4月参加太宿望边区武装暴动,5月在金鸡岭与孙大朵等人被捕,后牺牲。
蔡世钊(1899~1930)别名捌年,岳西县黄尾乡人(原属霍山县第四区)。民国15年(1926年)在安庆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回乡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组织。民国18年春任中共霍山县委委员。民国19年3月20日,他领导发动了黄尾河暴动,建立了霍山县第四区苏维埃政府。6月,因“左”倾路线的影响,蔡世钊在霍山县诸佛庵被错杀。
汪旭升(1900~1930)潜山县岭头乡胜利村人。中共党员。民国17年(1928年)秋在岭头小学任教时,组织红旗会,开展革命宣传。民国19年1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后被营救出狱。出狱后在岭头组织农民暴动,并组建独立二师独立游击大队,任副政委,不久在战斗中牺牲。
王焰才(1901~1930)化名卫赤,岳西县响肠乡人,幼年家贫如洗,先后以乞讨、帮人放牛为生。民国16年(1927年)参加农会,民国1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2月参加请水寨暴动。同年任潜山县革命委员会主席,12月在水吼岭被捕,不久在潜山县城被杀害。
方乔南(1901~1930)岳西县响肠乡人,先后任响肠摸瓜队队长,响肠支部书记。请水寨暴动后,任潜山红军师大队长、副团长。民国19年(1930年)4月,在攻打潜山官庄的战斗中牺牲。
陈斯举(1905~1930)潜山县潘铺乡人。早年在安庆六邑中学读书时就参加过学生运动。民国16年(1927年)梅城暴动,参加过营救余大化、范笑山的斗争。民国19年2月参加请水寨暴动,任红军三十四师二团政委;6月,在白崖寨被国民党军包围,经浴血奋战后牺牲。
吴鹏武(1906~1930)枞阳县金社乡十字路村人。民国13年(1924年)就读于浮山中学,学业优秀,后考取安庆省立第一师范。民国16年下半年加入安庆济难会,民国1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任中共安庆中心县委秘书、皖北特委委员。同年10月24日在安庆被捕,10月28日在安庆北门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余化民(1907~1930)字毓龙,潜山县官庄人,著名烈士余大化胞弟,余大化牺牲后,他继承兄志,投身革命。民国18年经王效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领导发动了黄柏暴动。同年冬,在战斗中被俘。地主武装团防头子余亮南(烈士族叔)将其绑在大树上,碎割其肉后以土枪射杀。
杨印名(1908~1930)又名球琳,学名继请,字效震,望江县大桥乡人。民国18年(1929年)在望江县第四小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4月参加太宿望边区武装暴动,5月下旬在金鸡岭被捕,后牺牲。
程鹏(1908~1930)岳西县和平乡人。民国18年(1929年)底积极收集国民党逃兵枪支,为准备请水寨暴动作出了贡献。他先后任沙村支部书记、红军三十四师第二团政委。民国19年11月被国民党军队杀害。
王仕斌(1909~1930)岳西县包家乡(原属霍山县第四区)人。民国17年(1928年)4月加入共青团。民国18年领导发动了包家河暴动,任暴动总指挥部总指挥、农会和赤卫大队负责人。民国19年春在黄栗杪壮烈就义,其母同时遇害。
王俊(1910~1930)字佐襄,化名钱江、王亮驹,岳西县响肠乡人。民国16年(1927年)8月组织响肠农会,任会长。民国1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响肠区委书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军三十四师政治部主任、潜山县革命委员会裁肃委员,为请水寨暴动领导者之一。民国19年6月因护送中共中央巡视员朱瑞在余家井被捕,9月3日在潜山县城英勇就义。
陈履谦(1911~1930)岳西县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潜山红军独立师党代表、第三十四师政治部主任。民国19年(1930年)岳西县请水寨农民暴动前后,他和王步文等领导人,利用黄梅戏来揭露阶级敌人、教育农民,编演了许多宣传革命的新黄梅戏。如他根据衙前河农民要求参加红军的真人真事编写的《送夫当红军》,根据大恶霸陈晓初的罪行材料编写的《土豪自叹》,以及宣传革命道理的《新三字经》、《十二月》、《牧童唱革命歌》等,都起了宣传鼓动作用。民国19年10月被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19岁。
郑志唐(1911~1930)又名瑞基,潜山县梅城镇人,民国16年(1927年)3月北伐军进抵潜山后,任潜山县总工会委员,开始投身于革命。民国1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先后任中共潜山城内支部书记、县委委员等职。民国19年6月,红军独立二师攻打潜山县城,郑志唐做内应工作。红军攻城失利,后被诬杀。
金赤(?~1930)原名张云飞,寿县人,中共党员,黄埔军校学生,民国18年(1929年)受中共安庆中心县委派遣到潜山县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在岭头小学、开化小学执教。请水寨暴动爆发后,任潜山红军独立团总教练、三十四师二团团长。民国19年6月18日在攻打梅城战斗中牺牲。
王大中(1896~1931)又名绍雍,潜山县野寨乡人。民国17年(1928年)任中共野寨支部书记,同年被选为潜山县委委员。请水寨暴动失败后,潜山县委被破坏。民国20年6月与金阶等人再次恢复潜山县委,为县委负责人之一。由于夏锦荣叛变,7月20日被捕,24日在潜山县城西门口英勇就义。
周兆璜(1898~1931)潜山县痘姆乡人。民国12年(1923年)暑假与王效亭等在潜山县城组织驱张团,领导驱逐反动县知事张汉斗争。民国15年秋参加组建国民党左派县党部,任国民党潜山县临时党部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民国1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潜山特支委员。同年12月参加梅城暴动,失败后改名易姓继续从事革命工作。民国19年2月潜山请水寨暴动爆发后,他仍在黄泥镇开展革命宣传。2月17日被捕入狱。民国20年2月在安庆就义。
李亚(1898~1931)幼名耳顺,化名六十,岳西县石关乡人。青少年时代曾就学于粹新小学、贵池省立第五职业学校,后因家贫辍学。请水寨暴动爆发后,先后任红军独立师第三大队队长、红军三十四师第三团副团长。民国20年(1931年)随王效亭转战到英山,任英山县红军独立团第三营教导员。同年12月,张国焘肃反扩大化,李亚被诬为“第三党”而惨遭杀害。
储余(1905~1931)岳西县东营乡人。幼年生长在豪绅之家,青年立志革命。民国17年(1928年)起,先后任中共衙前支部书记、汤池区委书记、红军三十四师政委、红军中央独立二师师委书记。民国20年夏,与王效亭等转战到英山县,11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诬为“改组派”而遭杀害。
王玉林(1898~1932)宿松县凉亭乡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民国19年(1930年)5月,任中共徐家下湾小组组长。民国21年2月,任中共宿松特区区委书记。3月,在他的领导下成立了宿松特区苏维埃政府。10月,任中共蕲宿太工委委员。11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在宿松县城就义。
胡锡烺(1900~1932)化名公平,岳西县头陀乡(原属霍山县第四区)人。民国15年(1926年)夏任霍山县第三区署主任。民国16年经胡祥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4月参加头陀河暴动,历任霍山县第四区苏维埃政府裁肃委员、游击师政委。民国21年6月在霍山县歇马台战斗中牺牲。
胡祥仁(1901~1932)化名金瑞,岳西县头陀乡(原属霍山县第四区)人。民国14年(1925年)入黄埔军校受训。民国16年秋在家乡组织中共头陀河支部,任书记。民国19年4月领导发动头陀河暴动,任总指挥、赤卫队总队长。民国21年6月在霍山县歇马台与国民党军队作战负伤被俘,即遭杀害。
祝尔昌(1906~1932)幼名辞六,又名介眉,宿松县梅墩乡人。20年代中期在北京求学期间加入中共。大革命失败后回宿松从事革命活动,先后任宿松县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西源山支部书记、宿松县暴动委员会主席和中共宿松县委书记。民国19年(1930年)9月,他率领赤卫队配合红八军四、五纵队攻占宿松县城。民国21年1月,由于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大搞肃反扩大化,祝尔昌受诬被害。
王达仁(1906~1932)化名小祥。枞阳县横埠区将军乡杨茂冲人。民国17年(1928年)底在安庆由吴克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杨茂冲党支部书记、贵池梅埂区委委员、新桐县委委员。民国20年秋调往鄂豫皖苏区工作。民国21年秋在金寨县反“围剿”中牺牲。达仁工诗,其句“忧国偏添王粲恨,放怀岂作贾生悲”(《感怀》)、“他日若能遂我愿,誓将热血溅山川”(《咏怀》)和五律《壮行篇》,均为世人传颂。
汪全润(1909~1932)又名汪雨亭、汪如玉、化名永潜、王益民,岳西县青天乡(原属霍山县第四区)人。民国16年(1927年)在六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变卖家中田产,支援革命。民国18秋到上海,在党中央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受训。后随王步文到芜湖,担任党报编辑。民国21年春回到潜山继续革命工作,任潜山县委委员。同年5月30日被地主武装捕获,7月15日在河口寺双河口殉难。
刘仲希(1910~1932)原名国鼎,乳名延柱,别名也如,化名乙黎,岳西县沙村乡人。曾任中共沙村支部书记、红军三十四师第一团政委。请水寨暴动失败后,转移到皖南活动,创建了中共祁门县委,任书记。民国21年(1932年)3月任中共徽州工委执委,兼管兵运、学运、妇运等工作。10月,在祁门县城开展兵运工作被捕,11月在祁门县城南门外笔架山麓壮烈就义。
朱锦铭(1891~1933)字景明,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月二十六日生于枞阳县官青乡黄家冲。民国13年(1924年)7月到安庆法政专门学校当校工,积极参加革命运动。民国14年7月,在安庆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7年后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先后任中共桐城县委委员、红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副团长,为桐城罗家嘴暴动、欧家岭暴动领导人之一。民国21年农历8月被捕,民国22年3月17日和陈雪吾一道在桐城县东门外壮烈就义。
胡重鲁(1900~1933)潜山县人。寄居湖北省清苑县。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毕业。民国22年(1933年)初,任国民党陆军第二十九军一○九旅二一七团中校团副。3月11日,二十九军采用大迂回战术,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夜袭。胡率部从喜峰口左翼出潘家口,与一○九旅其他部队配合,夹击喜峰口西侧高山之敌。其时,占据喜峰口的日军,其主力均在小喜峰口以北各村,强占民房,高枕而卧。二十九军一○九旅官兵在拂晓前潜入敌军阵地,手挥大刀,砍死敌炮兵600余人,毁敌全部坦克及18门炮,并获数千支枪和200余车粮秣弹药。胡重鲁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金步蟾(1901~1933)又名金在熔、金铸成,潜山县逆水乡人。民国17年(1928年)任中共逆水支部书记。民国19年,在逆水组织乡农会、赤卫队,支援请水寨暴动。暴动失败后,转往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民国20年9月,与储晓鲁等人在秋浦县仙寓岭组建了中共徽州工委,任执行委员,负责宣传。民国21年3月,与李鸿鸣等创建了中共秋浦县委,任组织部长。因叛徒告密,于年底被捕。民国22年3月,在秋浦县城(现东至县)被杀害。
杨德光(1902~1933)又名德轩,岳西县中关乡人。民国19年(1930年)2月参加请水寨暴动,后转移到皖南黟县第二区任区委书记、游击师副师长。民国22年2月,在黟县被国民党逮捕杀害。
柯天六(1895~1934)贵池县棠溪乡双桥村人。民国19年(1930年)底经吴介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1年起任中共贵池县委委员,民国23年10月因叛徒出卖被捕,月底在贵池县城北门外壮烈就义。
檀周贵(1895~1934)贵池县棠溪乡双桥村人,教书为业,中共党员。民国22年(1933年)2月,任中共贵池县委书记。民国23年4月4日,在留田老屋檀桥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柳志杰(1902~1934)字展筹,又名李子,化名之叶、之夜、万云,岳西县柳畈村人。青年时代先后就读于武昌法政专科学校、河南临颍讲学堂、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和南京中央军校。民国19年(1930年)5月回到家乡参加红军,投身革命,任红军中央独立二师第二团团长。潜山红军军事失利后,辗转奔波于宁、京、湘、鄂、粤等地。民国22年5月投吉鸿昌部参加抗日斗争,同年11月赴南昌编辑报纸。民国23年3月在南昌被捕,解往南京宪兵司令部囚禁,7月12日在雨花台就义。
张舜卿(1904~1934)化名张镇中,枞阳县安凤乡人,中共党员。张舜卿历任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县委军委负责人、皖中工农红军独立团副团长兼参谋长,为桐城欧家岭暴动领导人之一。暴动失败后潜往江西南昌,民国23年(1934年)6月因叛徒出卖被捕,不久在安庆北门外就义。其弟张孟卿于民国19年6月在罗家嘴战斗中被俘,后惨遭杀害。
谢官记(1908~1934)字国安,又名周材,宿松县程营乡人。民国16年(1927年)在江西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回乡从事革命活动,为中共松南区委负责人,领导发动了松南暴动。民国21年3月任松南游击大队大队长。民国23年1月被捕,3月在安庆壮烈牺牲。
叶朗清(1890~1935)化名苏小罗,岳西县沙村乡人,曾参加请水寨暴动,任中共沙村区委书记。民国24年(1935年)2月任中共潜山县委书记,5月战斗负伤,隐蔽于一山洞养伤。25日,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反动军队捕杀。
储汉仪(1896~1935)字崇高,号聿修,化名林有芳、王月寿,岳西县中关乡人,曾任党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区农会主席。请水寨暴动失败后,转移到皖南开展革命活动,创建了中共石埭特支,任书记。民国23年(1934年)先后任中共青(阳)太(平)县委组织部长、书记、中共祁(门)黟(县)石(棣)太(平)中心县委、太平县委和太平中心县委委员。民国23年8月参加柯村暴动,民国24年2月在战斗中牺牲。彭干臣(1899~1935)湖北英山县落令河村人。民国10年(1921年)积极参加“六·二”学潮。民国12年10月在安庆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民国13年5月入黄埔军校受训练。民国14年6月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民国15年秋回国参加北伐,立有战功。民国16年3月参加南昌起义,任南昌卫戍司令。民国17年后在中央军委工作,民国21年初调住闽浙赣苏区从事军事工作,民国24年被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曾洪易杀害。
张士英(1900~1935)东至县张溪镇人,民国20年(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4年8月参加中共江南特委领导的中秋节暴动,任贵东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2月在祁门英勇牺牲。
檀炳光(1909~1935)贵池县棠溪乡留田村人。民国18年(1929年)在贵池县结识凌霄,遂加入中共组织。民国21年任中共贵池县委书记,民国23年10月任皖赣红军独立团参谋长,曾率部回留田、高宝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民国24年1月,领导发动了留田年关暴动,5月,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
江长林(1911~1935)东至县高山乡姚村人,宣统三年(1911年)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受尽地主豪绅欺凌。民国24年(1935年)2月,皖赣红军独立师到达秋浦县境,他即投奔红军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中共江南特委贵秋县委成立,江任县委组织部长。9月22日被国民党反动军队逮捕,受尽酷刑,第二天壮烈就义。
洪进洪(1897~1935)法号常静,太湖县洪家岭(今属天桥乡)人。民国19年(1930年),因杀死一名恶霸地主,跑到黟县柯村百祭堂削发为僧。民国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3年,柯村农民暴动胜利后,曾担任中共太平县委宣传部长兼宏潭区区委书记。民国24年3月在抗击国民党军队围剿时被俘,8月19日在黟县城北遭杀害。
刘汝聪(1898~1936)岳西县沙村乡人。民国17年(192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党内交通。民国18年春荒期间,曾带领数百贫民冲进大地主刘元启把持的刘氏公堂仓库,开仓分粮。民国19年2月参加请水寨暴动,任交通队长。民国24年5月,接任中共潜山县委书记。12月被捕。民国25年1月22日在岳西县五河壮烈就义。
徐勋(1901~1936)号际中,化名舒赤民,潜山三妙乡人。曾就读于湖北大学,民国15年(1926年)回潜山从事革命活动。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7年春执教于潜山中学,积极发展党组织。民国19年春,在岭头组织农民暴动,后任红军独立二师政治部主任。独立二师军事失利后,转入地下活动。民国25年9月2目在浙江病逝。
刘寅宾(1903~1936)岳西县沙村乡人。民国19年(1930年)2月参加请水寨暴动,任红军三十四师一团营长。民国21年起任县委委员,带领游击队与敌作战,两次负伤致残,游击队战士称为“大跛子县委”。民国25年1月任中共岳西县委书记。同年夏配合潜山战斗营作战失利,被红二十八军领导人高敬亭错杀。
朱育琪(1904~1936)又名朱超云,宿松县钓鱼台乡人。民国16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回乡开展革命活动。民国24年5月,红二十八军派汪少川在宿松县罗汉尖地区开辟根据地,组建大中华抗日救国军,朱育琪任司令员。民国25年9月,中华抗日救国军正式编入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不久,朱育琪在战争中牺牲。
刘正北(1910~1936)岳西县沙村乡人。民国17年(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请水寨暴动失败后,以教书为掩护,积极联络失去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和红军失散人员,恢复发展党组织。民国21年2月,任中共潜北县委书记。以后,历任游击队长、指导员、四路游击师独立营政委、英霍潜太四县游击师政委。民国25年8月,在湖北省黄麻县龟山严家大湾肃反中被诬陷而惨遭杀害。
刘中一(1897~1937)名嵩,化名吴自发,岳西县沙村乡人。民国16年(1927年)冬在衙前粹新小学任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7年春任沙村文蔚小学校长,积极组织农民协会,发展党员,后任中共沙村支部书记、区委书记。潜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任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文化委员会编写了大量乡土教材,如《土劣自叹(仿采茶戏)》、《牧童叹革命歌(仿泗州调)》和《农人自叹(仿苏武牧羊调)》等,充分发挥了革命文艺的战斗作用。民国19年冬转移到皖南开展革命,曾任中共安徽省临时工委委员。民国20年6月,任中共宣城特委书记,民国23年任中共皖南特委组织部长。民国24年后,一直带领地方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活动在皖浙赣3省边区。民国26年冬,在宣城县东门外七里岗伏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牺牲。
储道珩(1906~1937)岳西县榆树乡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请水寨暴动,任赤卫队总队长,曾动员其父捐献银元500元给红军购买枪支。请水寨暴动失败时被捕,后被营救出狱,转往皖南继续开展革命活动。民国22年回到家乡,任中共潜山工委副书记,后任皖西特委秘书、红军第八便衣队秘书。民国26年7月在望家岭作战被俘,不久就义于衙前大河滩。
欧阳斌(1908~1937)秋浦县(今东至县)高山欧村人。民国19年(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4年6月任中共江南特委委员、江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时兼贵秋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他是贵秋东第三次农民暴动领导人之一、高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民国26年10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当即在祁门县城外被杀害。
吴云霞(1908~1937)原名吴汉分,岳西县毛尖山乡人。民国18年(1929年)加入农会,1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红军。民国21年初,受上级派遣回家乡恢复党组织,先后组建了中共板舍中心区委和潜山工委,任书记。民国25年11月任中共皖鄂边特委领导下的红军便衣队第八分队指导员。民国26年7月在望家岭后河屋作战受伤被俘,押往衙前被活活打死。
史伟(1915~1937)原名俊宽,原桐城县安凤乡史家湾(今属枞阳)人,著名民主人士史恕卿(史大化)第三子。民国25年(1936年)在北平大学俄文先修班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奔赴山东馆陶、临清一带组织抗日自卫队,任大队长,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鲁生(1916~1941)原名蒋永孚,湖北省黄梅县黄梅镇人。民国27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黄梅县委军事部长、书记,民国28年冬调任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民国29年10月任中共桐庐县委书记,活动在今枞阳县陈瑶湖地区,在发展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建立桐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方面作出了贡献。民国30年2月8日在反扫荡中牺牲于枞阳县水圩乡。
张端(1916~1941)祖籍桐城,生于安庆市。又名张凯君。民国22年(1933年)12月投奔革命,民国24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张曾在上海共青团闸北区委、市委做学运工作,民国25年春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抗日战争爆发后被释放。由党解救后派往第三战区政治工作大队、第九战区第二工作大队做党的秘密工作,旋调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任队长、第三支队政治部任统战科长。皖南事变中壮烈牺牲,被追认为烈士。
宋海珊(1898~1942)桐城县挂镇乡人。民国29年(1940年)任中共桐西区委书记。民国30年9月任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委员,在开辟桐西抗日游击根据地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民国31年6月被捕,8月在桐城县城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
储筱园(1905~1942)又名储蓄谋、储梦桃,化名徐小源、储园子,岳西县莲云乡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请水寨暴动,任红军三十四师第二团副政委。红军失利后转往皖南,在中共徽州工委负责交通联络。抗日战争期间,带领便衣队武装潜入芜湖锄奸,杀汉奸何孔溶,声震敌营。民国31年在芜湖被捕,后在赭山殉难。
史风正(1906~1942)原名麒祥,原桐城县史家湾(今属枞阳)人,民国19年(1930年)在法国巴黎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0年到苏联东方大学学习,民国23年秋回国参加革命工作。民国31年8月,被国民党桂系军队在庐江县境内杀害。
黄彬(1912~1942)原名黄桂元,又名黄静寰,原桐城县横埠黄山村(今属枞阳)人,黄镇胞弟。民国19年(1930年)加入共青团,民国27年在延安抗大学习时入党,民国30年任新四军第七师第五十五团副团长兼政治处主任。民国31年因渡江执行任务与日军炮艇遭遇,作战时牺牲。
史迁(1902~1943)原名谦,字益吾,原桐城县破罡乡史家礼庄(今属枞阳)人。民国14年(1925年)留学日本,次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8年回国,在平汉铁路总局工作,从事工人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安徽,任省动委会总务部主任干事,为发展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贡献。民国32年12月,被国民党军队活埋于金寨县古碑冲。
严仲怀(1904~1943)又名严健群,宿松县东洪乡人,民国18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宿松特支书记。民国23年9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民国26年8月获释后赴延安学习。民国27年12月回宿松,先后任县动委会干事、新四军五师独立营游击队队长,鄂皖货检局局长,活动于宿松湖区。民国31年9月在战斗中牺牲。
查化群(1915~1943)原名查鸿志,又名查曼云,化名华春,怀宁县腊树乡人。民国27年(1938年)任中共怀宁区委书记、省动委会第二十四工作团团长,民国30年任新四军二师旅参谋处作战参谋。民国32年在锄奸运动中被错杀。1981年中共安徽省委予以平反,恢复党籍。1989年4月,怀宁县政府将其遗骸从江苏运回故乡安葬。
戴曾三(1915~1944)怀宁县山口乡百子山人。民国31年(1942年)10月参加革命,民国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百子山支部书记,对开辟百子山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民国33年9月被日伪军逮捕,10月在月山黑子岭壮烈就义。
彭庭举(1900~1945)又名彭正华,化名程鹏,历任中共桐西工委书记、新四军七师参事室主任,长期活动在桐城县黄甲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民国34年(1945年)8月在巢县魏家坝被捕牺牲。
徐福初(1910~1945)原名徐启喜,化名徐向奇,庐江县泥河区黄墩乡人。宣统二年(1910年)6月14日生于贫农家庭。民国27年(1938年)5月参加新四军,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受新四军七师派遣到东流县香隅畈开辟工作。民国32年夏,任中共东(流)彭(泽)工委委员、东彭联合办事处主任;民国33年5月,任中共彭东至(德)工委委员,彭东至联合办事处主任,为创建彭东至抗日游击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民国34年2月,在东流县香口八股圩被日本侵略军杀害。
吴汉卿(1915~1945)幼名天申,化名李柏林,岳西县毛尖山乡人。民国19年2月请水寨暴动爆发后,任儿童团团长。民国24年任中共潜北区委委员。民国27年组建岳西抗日独立团,任团长,9月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民国28年7月回岳西,化名李柏林,组织抗日游击队。民国34年6月被国民党军队抓获,7月15日在和尚庄被剖腹剜心。
桂平(1919~1945)原名项翼,桐城县南演乡人。民国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8年11月任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委员。民国29年春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特务大队一连指导员,为开辟桐东抗日游击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同年秋调任黄(梅)宿(松)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是黄宿边区主要创建人。民国34年9月北撤时,因叛徒出卖,在河南开封市壮烈就义。
李少清(1921~1945)潜山县人。民国27年到武汉,参加宣传抗日的“孩子剧团”。民国29年,由中共党组织安排到重庆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当图书资料管理员。皖南事变后,因散发《新华日报》而被捕,后在党组织营救下离开重庆,赴广东参加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民国31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游击队政治指导员和中共党支部书记。民国33年秋,任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豹大队政治委员。民国34年6月,在东莞县贝岭村围歼日军抢粮战斗中牺牲。
石光明(1909~1946)字善枝,别名石义堂、石光跃庭,绰号老三,太湖县太平乡人。民国27年4月投身革命,民国30年7月任新四军五师挺进十八团修械所副所长。民国35年8月回家乡组建鄂皖边区游击大队,任副大队长,活动在太宿边区。11月被敌逮捕,牺牲于宿松县城北门外。
郑翠华(1914~1946)原名郑小发,学名郑永发,至德县洪方乡柴坑村观音口人。民国3年(1914年)11月生于一农民家庭,民国22年3月参加新四军花山游击队,后任花山游击队队长,民国34年10月新四军北撤后,奉命留至德县坚持游击战争。民国35年6月因叛徒告密,在尧渡镇附近老树茨村被国民党逮捕,第二天壮烈就义。
陈振元(1898~1947)化名陈灿霞,太湖县江塘乡人。民国1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4月参加大石岭暴动,失败后转移到河南谋生,抗日战争后始回家乡。民国36年10月,太湖县民主政府成立,22日,受任太湖县第三区(新仓区)区长。11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围剿”第三区公所,陈振元不幸被捕,28日在望江县高士岭壮烈就义。
陈石奇(1911~1947)谱名永奇,原桐城(今属枞阳县义津乡方家新屋)人。民国17年9月在浮山中学加入共青团,先后任安庆东南中学团支部书记、桐城团县委书记、北平团市委委员。民国26年8月在延安抗大转为中共党员,民国35年调任中共松江省委社会部科长。民国36年4月13日因积劳成疾在哈尔滨逝世,1954年11月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占亚东(1908~1948)原名占万友。太湖县河口乡人。民国19年参加赤卫队,民国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铁林寨党支部书记、武工队长、连长、指导员。民国36年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太湖县民主政府成立,占亚东任第八区(弥陀区)区长。战斗中曾3次负伤,民国37年2月伤口恶化,后在湖北省蕲春县大王乡殉职。烈士遗体在运回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劫走焚毁。
梁诚(1916~1948)湖北省沔阳县人。民国2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随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民国33年随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湖北,任江汉军区独立旅第二团政委。民国36年随刘昌毅率领的鄂西北军区部队转战到皖西,任皖西人民自卫军第二队政委、皖西第一军分区副政委。民国37年7月1日,在太湖县马嘶铺战斗中牺牲。
李唐(?~1948)河南省洛阳人。民国36年9月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任中共皖西一地委副书记、皖西第一军分区副政委。民国37年5月在太湖县佛图乡被俘,7月在桐城县牺牲。
钱新民(1923~1953)学名吉庆,枞阳县仪山乡人。民国30年8月参加革命,民国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桐南鸾凤乡乡长、中共贵桐县委第三区委书记、桐南抗日游击大队第一中队指导员、团政治部主任等职。1950年参加志愿军。1953年4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牺牲。
徐唯一(1889~1960)字介卿,望江人。光绪三十二(1906年)入江北讲武堂习军事,参加同盟会,后任滇军炮兵十九排中尉排长。因奔走革命,曾几次被清廷逮捕。辛亥革命后,随皖督柏文蔚任都督府参谋长,并一度代理皖督。至北伐誓师,柏任第三十三军军长,徐任军部参谋长。北伐成功,柏文蔚解甲息影,徐亦深居安庆。抗日军兴,徐临危受命出任本土县长。他身先士卒,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并在敌后创建望江初中、开辟渡江通道、清剿匪类、惩罚汉奸、建立起坚固的敌前防线。建国后,徐为省民革成员、省文史馆员,热心祖国统一大业。原国民党将领卫立煌自香港归国定居,徐及内兄张东野均为之周旋。1960年病逝,终年71岁。
李相符(1907~1963)桐城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帝国大学。曾任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组织委员会副主委、华中区特派员,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委员会议。建国后任民盟中央常委、林垦部副部长,北京林学院院长。
方济宽(1902~1965)字驾鳌,名承祖,太湖县北中人。国民党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陆军部兵站总监部科长,第十七军政治秘书,第二师政训处处长,五十二军二师中校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绥远抗日义勇军,旋又参加台儿庄会战和武汉会战。后转战云南,参加了中国远征军,攻打缅甸北部的日本占领军。民国34年(1945年)1月,随军攻占八莫。此间任二师上校政治部主任,七○军少将政治部主任,八军荣誉第一师副师长。日本投降后,兼任七○军军部驻青岛办事处主任。民国37年(1948年)任十八军高级参谋,后调第一兵团任政工处少将处长、中将政治部主任。同年在辽沈战役中被俘,1965年病死在狱中。
胡汉三(1884~1966)又名之杰。岳西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毕业于安徽省武备学堂,继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与李济深等18人被保送到日本士官学校深造。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任沪军威武军步兵一团团副,曾参加武昌起义。民国5年(1916年)任川军第一师步兵一团团长,9年任对德参战军军官教导团战术教官,民国17年任陆军大学教官,民国1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谋,民国19年任南京军政部少将参谋。民国22年两广发生倒蒋运动,胡不满蒋介石软禁李济深而出走两广,被蒋撤职。后任中央机械化学校兵器教官,民国25年任上海对日作战车队顾问。抗日军兴,学校由南方迁重庆,他举家迁回岳西冶溪老家定居。民国28年任安徽省参议会参议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济深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曾电邀他赴京,因年事已高未践约。1954年任安徽省文史馆员。1956年后,曾连任三届岳西县人大代表,1966年10月病逝。
高桂金(1942~1969)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114部队卫生队卫生员。1969年3月,随卫生队从首都北京来到岳西县青天公社光明大队,为老区人民防病治病。是年7月14日凌晨,山洪暴发,为抢救一农民遇房屋倒塌,因公殉职,遗体安葬在瓦岗山麓。
刘盛起(1911~1971)岳西县沙村人。民国19年参加请水寨暴动。民国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通讯员、班长、排长、连长、新四军第七师五十五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六纵队十七师参谋长、副师长、空军第十五师师长、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校长等。1964年到安徽省军区第一干休所休养,兼任该所党支部书记,1971年在南京病逝。
周浣白(1912~1974)桐城县人。民国21年(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政治部秘书、科员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部秘书、统计科科长、秘书处处长,第三分校总务处处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作战室参谋、军委三局通信总台政治委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三局办公室主任,军委电信总局秘书长,邮电部电信总局秘书长。建国后,任华东邮电管理局副局长,邮电部办公厅副主任,军委通信部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干部部部长。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汪世铭(1896~1977)桐城县范岗人。清华大学毕业,留学美国费金尼亚军校、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回国后,曾任东北军团长、湖南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少将副局长。民国21年(1932年)加入民社党,民国3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民国36年参与组织民社党革新派,为负责人之一。民国37年去香港。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国务院参事,民盟中央常委,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唐哲明(1908~1978)原名唐明。桐城人。民国1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在西安、上海、北平、天津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冀南特委军委书记,河北民军参谋长,八路军东进纵队副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延安炮校工兵科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工兵学校校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工兵指挥所主任。建国后,任华中军区工兵司令员,军委工兵司令部参谋长,南京工兵学校校长,工程兵科学技术研究会主任,解放军工程兵科学技术部部长,工程兵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汪孟海(1957~1979)岳西头陀人。共青团员。197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广西军区独立师第三团三营八连机枪射手。1979年2月,汪孟海所在部队奉命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一次攻占越军高地的战斗中英勇牺牲,被部队记二等功。
李平衡(1898~1982)怀宁县人。早年肄业于巴黎索波尼大学,民国15年(1926年)任国民党驻法国总支部常委。回国后,任国民政府实业部劳工司长。民国23年以中国政府首席代表身份出席国际劳工大会,当选为国际劳工局理事,常驻日内瓦。1949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52年回归祖国。历任国际贸易促进会研究员,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高鸿(1915~1983)原名唐冀方,原桐城县(今属枞阳)人。青少年时先后在浮山中学、桐城中学读书,后考入安徽大学文学院教育系。民国27年(1938年)参加革命,民国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长、区长、区教导员、区委书记、县政府党团书记、专署党团委员、专署秘书长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共皖北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常委、中共芜湖地委第二书记,中共合肥市委副书记,中共宣城地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等职。1983年2月在合肥病逝。
胡扶摇(1918~1983)原桐城(今属枞阳)人。早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7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直属政治部保卫科长、中共桐庐县委第二书记兼独立团第一政委,中共安庆市委副书记。建国后,任上海沪东造船厂、求新造船厂党委书记、徐汇区区委书记、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党委书记。
王有国(1920~1984)岳西县人。民国25年(1936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红二十八军便衣队七分队通讯员、警卫员,新四军第六支队特务团排长、干事,县副区队长、副营长,苏南军区松江军分区副总队长,警备团参谋长,华东军区二○师六十团副团长兼参谋长,空军第十一师副参谋长等职。1984年病逝于岳西。
吴亚銮(1926~1985)原名孔志,望江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乡长、公社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县委常委、县常务副县长等职。吴在基层,与群众同劳动、同商量、同创业。1977年漳湖破圩后,吴带领干部群众,一面堵口复堤,一面恢复生产,经一年苦干,夺得粮棉油三超历史的好收成。1980年大水,吴负责防汛抗洪工作,从夏到秋,拖病坚持150多个昼夜,使漳湖圩堤在历史最高水位下安全渡汛。1978年,吴亚銮被评为安庆地区优秀党员,1981年由中共望江县县直党委复评为优秀党员,1983年因病情转重退休,1985年病逝。
路先(1920~1986)原名卢孔遗,怀宁县江镇人。民国27年(1938年)参加青年抗敌会,民国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即参加新四军。历任华东野战军十一纵队三十一旅九十五团政治处主任、三野二十九军八十六师二五七团政委、华北空军政治部青年部长、空军十七师政治部主任、海军航空兵第四师政委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参加过大城、王子城、李堡等战斗和淮海、渡江等战役。解放后曾参加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岛、国土防空战斗,多次立功授奖。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3年晋升为大校军衔。荣获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勋章。
张之清(1913~1988)原名查民愈,曾用名查铭树,怀宁县万桥乡人。早年就读于安庆六邑中学、安庆高级职业学校,后在蚌埠公路局测绘队工作。民国27年(1938年)3月,在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浙江旅沪同乡回乡服务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8年6月起,在浙江丽水地区历任中共丽水县太平区委宣传委员、区委书记、中共青田县委宣传部长、代理县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丽水县委书记、浙南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丽、缙、永、武人民游击支队政委,中共丽宣工委书记,处北县县委书记等职。解放后,任丽水县委书记、县长,中共丽水地委宣传部长、中共景宁县委书记等职。1952年调北京中央党校学习,1955年到北京市委党校任中级部副主任。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实经济系主任,并任研究生院院务委员、学术评定委员会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教育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