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民航气象台沿革
1956年,在合肥三里街机场组建合肥航空站和机场气象哨,开辟上海——合肥——北京——合肥——上海航线。当时,民航气象哨属中央气象局建制,民航负责行政领导。1958年5月1日,成立合肥航空站气象台。设气象观测、预报、报务、填图、探空5个业务组。任务是:供航观测,制作合肥航站天气预报和省内航线的航路天气预报。1962年2月1日,根据中央气象局和中国民航局的《关于交接气象工作的联合通知》精神,航站气象台划归民航建制,隶属省民航局管辖。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1958年在阜阳,1959年在芜湖、屯溪,1965年在安庆相继组建航空站气象哨,业务归属合肥气象台管理。芜湖、安庆两航站因客货源不足,分别于1965年初1981年6月关闭,两气象哨随之撤消。
1969年11月20日至1980年3月15日,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69)国发47号文件民航气象台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
1977年12月25日,合肥骆岗机场建成使用,气象台迁至骆岗机场,气象情报始在国际间进行交换。同年底,711型测雨雷达、62甲单边带接收机安装使用;1980年,美制42型和西德西门子T 1000型全电子电传机替代了55、51型机械电传机工作。观测手段不断更新,先后配置了经纬仪、弧光测云仪、光控云幕灯、激光测云仪、双目偏光能见度仪等先进设备。据1985年统计,省民航台有8个技术工种,35人,其中,气象技术人员20人,下设预报、填图、资料、观测、雷达5个组。每日填写02、08、14时的区域地面图,05时中国区域地面天气图,08、20时的亚欧500、700、850HPA高空图,11、17、20时地面天气图根据飞行任务和天气情况选填。航填填写每小时一次的天气实况图,并接收危险天气情报。雷达定于每年3月20日至10月20日为开机季节,每日6时30分、11时、14时、17时30分定时观测;此外,根据天气情况和任务,由值班预报员下达开机命令。航站天气预报,每6小时发布1次每2份预报间有3小时重叠;航线天气预报每天发布2次,并随时发布订正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