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预报背景】
1974年,安徽省地震部问提出:对凤台—定远一带“要引起重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工作”,主要根据是:①凤台曾于1831年发生过6.25级地震;②1960年以来阜阳、利辛、濉溪、定远、霍山等地多次发生4—5级地震;③淮南—许昌地震带已经积累了一个相当于6级地震的应变能量。1975年,省地震部门继续提出要“重点加强对淮南—阜阳(利辛)地震带”的监视。1976年1月17—20日,省地震部门召开的由省内外18个单位参加的地震地质座谈会和台站负责人紧急会议,分析了1976年全省地震活动趋势,进一步指出:“阜阳、淮南、嘉山、定远以北的地区,应予高度警惕,加强工作,不能掉以轻心。”其依据除了以上几条外,还有:①宿县、蚌埠流动重力测量出现异常,重力场的交会点在五河县申集一带;②水准测量结果表明,凤台—阜阳一段年变率最大,达3毫米,嘉山—宿迁一段年变率也较大,为1.67和1.5毫米;③根据分块和断裂面积的估计,凤台到阜阳一带在1980年以前可能发生一个或几个5—6级地震,庐江可能发生5级地震;④地应力、水氡、地电等前兆手段均出现异常,据此估计,凤台、阜阳、嘉山、巢县近一、两年可能发生5—6级地震;⑤阜阳一带宏观异常现象比较突出,1974年出现的大范围地裂缝,1975年6月凤台县发现地冒气现象,1975年入冬后阜阳地区发现500多条蛇出洞。79口塘中鱼漂浮,59口井翻花、冒泡、变味。
【预报内容和依据】
1976年8月30日长丰发生3.6级地震后,省地震部门继续严密监视震情的发展趋势。9月25日,省地震局分析预报室进行会商,提出了淮河中下游地区的中期地震趋势估计,其主要依据是:①近来淮南、凤台、寿县、怀远小震活动增多;②地震波速比异常持续了两年时间;③合肥、霍山地震台电阻率自1976年初开始趋势性异常;④合肥地震台地应力1975年10月至1976年5月出现趋势下降;⑤淮南五中群测点水氡呈趋势性异常;⑥合肥钢铁公司地震台地倾斜存在趋势变化;⑦8、9月份全省出现了2368起宏观异常,其中地下水1027起,动物896起,地裂196起,地光162起,地雾87起。宏观异常主要集中在阜阳、六安、宿县地区。
同年9月26日,省地震局建议省委作出中期或中短期预报。1976年9月27日,省防震抗震指挥部向宿县、阜阳、六安地区和淮南、蚌埠、合肥市发出《关于地震中期、中短期预报的通知(震情2号)》的电报,指出:“一个月之内或年底之前,在怀远、凤台、淮南、寿县、颍上、长丰等地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通知》要求有关地。县委领导做到心中有数,不要扩大范围。
实际情况表明,在上述淮河中下游地区的中期、中短期预报期内,没有发生破坏性地震。1977年省地震部门继续提出“怀远—凤台一带存在发生5—6级地震背景”的估计,认为:“目前临震不明显,今冬明春要引起注意。”1978年再度提出:“淮河中下游地区不排除有发生强震的可能。”1979年省地震部门将上述意见改为:“淮河中游地区应加强监视。”1997年3月2日,淮河中游地区的固镇发生了5.0级地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