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以寺为基层行政单位,全县13寺,除永思改名永兴外,其余12寺仍用清康熙时名。民国18年设区,全县划5区,称区公所,区辖寺。第一区公所驻县城,辖县城和十里寺;第二区公所驻太慈,辖太慈、菩提2寺;第三区公所驻长岭,辖南台、土岗、永兴3寺,第四区公所驻鸦滩,辖泉塘、法华、褒隐3寺;第五区公所驻高士,辖张山、龙城、妙光、武洲4寺。民国23年,废寺,改5区为3区。区下设保,保下设甲,又合相邻数保为联保。全县有3区77联保470保,县城置青林镇。民国26年,将77联保并为27联保。即:城厢、三冲、十凉、太西、太东、菩提、振丰、吉水、宝兴、华阳、白沙、南东、南西、土上、土下、永兴、泉上、泉下、法华、褒隐、龙城、元集、默兴、张上、张下、武上、边下。民国28年2月,日军进犯,县城沦陷。县政府先后迁至长岭、老鸦滩等地。改区公所为区署。第一区署设凉泉,第二区署设老鸦滩,第三区署设高士岭。将27联保改编为褒法、泉塘、土永、南西、南东、廉恭,元善、高士、湖山、湖滨、里仁、全庆、应沙13乡。青林镇建制仍旧。民国33年,全县仅保留凉泉区署,辖抗战前沿地区5乡1镇,其余9乡由县直辖。
民国33年行政区划表
民国34年10月,县政府迁还青林镇,撤销凉泉区署,设鸦滩区署,旋撤。乡未变。民国35年,撤湖滨乡,划入湖山、元善两乡,划青林、应沙两乡(镇)的滨江地带增设吉丰乡。经过调整,全县为14乡1镇135保。民国36年,撤吉丰乡,划归青林镇和应沙乡;撤值雪乡,划归土永乡和里仁乡;撤高士乡,划归廉恭、元善和湖山3乡;并南东、南西为南台乡。全县有青林镇和应沙、里仁、全庆、土永、南台、褒法、泉塘、廉恭、元善、湖山等1镇10乡,沿至望江解放。
民国33年行政区划表
民国34年10月,县政府迁还青林镇,撤销凉泉区署,设鸦滩区署,旋撤。乡未变。民国35年,撤湖滨乡,划入湖山、元善两乡,划青林、应沙两乡(镇)的滨江地带增设吉丰乡。经过调整,全县为14乡1镇135保。民国36年,撤吉丰乡,划归青林镇和应沙乡;撤值雪乡,划归土永乡和里仁乡;撤高士乡,划归廉恭、元善和湖山3乡;并南东、南西为南台乡。全县有青林镇和应沙、里仁、全庆、土永、南台、褒法、泉塘、廉恭、元善、湖山等1镇10乡,沿至望江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