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望江县属扬子准地台(Ⅰ级)——下扬子台坳(Ⅱ级)——沿江拱断褶带(Ⅲ级)——安庆凹断褶束(Ⅳ级)。长期以来为坳陷——断陷带。绝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系砂土砾石覆盖,基岩出露甚少,地层不全,地质构造简单。
一、地层与岩石
县内出露地层中地质时代最早的为古生代志留纪。古生代地层有志留、泥盆、石炭、二叠4个系。中生代地层有三叠、侏罗系;新生代地层有第三、第四系。其中第四系分布最广,约占全县面积94%。其余各地质时代地层仅占6%。第三系基岩(地层)主要分布在县西北隅香茗山、南山及中部太阳山两个狭长地带;地层岩石以沉积岩为主,火山岩、岩浆岩仅有零星出露。各代地层自老而新分别为:
志留系(S)主要分布在新桥乡金家新屋以北及凉泉乡的太阳山,成长条形。以灰绿、黄绿色页岩、石英砂岩、浅紫色石英砂岩及粉砂岩为主的沉积岩,含三叶虫、石燕古生物化石。部分地区夹鲕状赤铁矿。太阳山东段砂岩中发现含磷砂岩2~4层,厚0.1~0.4米,含P2o50.34~12.46%。
泥盆系(D)分布地点与志留系基本相同。另外在鸦滩、汪屋铁冲(武昌湖北)有出露。上部为灰白色薄——中厚层粉砂岩、细砂岩、石英岩、夹页岩及透镜状赤铁矿,含亚鳞木植物化石。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石英岩或粗粒石英砂岩夹薄层砾岩及细砂岩。底部有石英砾岩,砾石直径8~50厘米。
石炭系(C)仅在太阳山东侧有一小块出露。为灰——灰白色、灰——褐黄色厚层块状纹密石灰岩,质量纯洁,含科动物化石。
二叠系(P)分布在新桥乡与太阳山北侧2处,均呈狭长条形。武昌湖与焦赛湖之间也有零星出露。地层共有4组岩石,底层主要为灰色厚层石灰岩、沥青质臭灰岩夹少量燧石结核,含科动物化石。其上为硅质页岩、薄层燧石层、锰土页岩,底部含磷结核,结核率5~30%,大小如豆。又其上为龙潭组(龙潭煤系),黑色炭质页岩、砂岩、白色砂岩,夹煤层厚0~4米不等。顶部为灰黑——黑色硅质岩夹黑色炭质页岩,其下为燧石结核石灰岩。
三叠系(T)见于新桥与麦元乡之间,共出露3处。石灰山一带为薄层状石灰岩、黑色页岩及钙质页岩相间成层。麦元乡及石灰山南北由杂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粉砂岩、细砂岩组成。
侏罗系(J)为县内出露较广的地层,有两大区:一在麦元、码头乡内,以香茗山为主;另一在杨林乡周屋——龙山和毛安乡及武昌湖西北部两岸。香茗山——鹅弓凸(码头乡内梅家岭西南)一线以北为火山岩,其南麓蔡家大屋、汪家冲东西两侧为紫色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安山岩、粗面岩等。鸦滩北面至怀宁李双塘南面为紫色、黄绿色凝灰质砾岩、黄色粉砂岩等。其他地区主要为沉积岩,有紫色粉砂岩、页岩、夹灰岩、黄绿色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及灰白色厚层砾岩。
第三系(R)主要分布于长岭铺北,有3处。太阳山北有零星出露,为鲜红色砂岩、砾岩。砾石成份复杂,砾径0.4~2厘米,大者15厘米。人工重砂中有微量金红石、锆石重矿物。
第四系(Q)县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层,由冲积堆积的松散堆积物组成。自老而新又分4统:安庆砾石层(Q1),主要分布县内中部,一般组成海拔40~60米高的三级阶地,为棕黄、灰黄、黄褐色砂砾层,厚30米左右,由砾石、砂、泥质组成。砾石以石英为主,并有少量玉髓、碧石及重矿物,并含微量金。网纹红土层(Q2),主要分布于中部及北部(以长岭区为主),为洪积冲积物,深红色粘土,具“虫状构造”。下蜀粘土层(Q3),主要分布在低岗地南端的太慈区,其次为高士、麦元、鸦滩等乡,为棕黄、灰黄色含铁锰小球之粉质粘土或亚粘土,底部有砾石组成的砂砾层。近代堆积层(Q4),主要分布于县城南——雷港——莲花洲——六合王家墩的弧形滨江地段,为长江冲积物,以粘土、亚粘土、细砂土为主,间有砾石。湖嘴有零星分布,为湖积形成的泥质粉砂。毛安乡李家大屋——赛口乡汪洋庙以北为粘土、亚粘土。江中洲地为砂、粘土。
岩浆岩及火山岩县内岩浆岩主要为香茗山岩体,全长11公里,宽1公里,为钾长花岗岩,其中1/3在县境内;另一小岩体为正长斑岩。均为燕山期地壳运动形成。火山喷出的安山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等分布在香茗山和江家嘴等地。
二、地质构造
县境因基岩出露少,褶皱、断层仅见于两处:
徐家桥复式背斜从太湖伸入县内。由志留系、三叠系组成次一级的褶皱,如石灰山倒转向斜,方家庵(麦元乡)背斜。产生的断层有石灰山断层,走向北东60°,断距7.5公里;方家庵断层,走向北西57°,断距1.4公里。
香茗山背斜由中侏罗统构成。背斜轴走向北东70°,呈狭长形,长15公里,宽2公里。斜向截切香茗山背斜为一组北东向断层。
长岭——宿松佐坝有断裂带长达70公里。
三、地质发展史
望江县自元古代起(距今8.5亿年)至古生代志留纪(距今4.4亿年)期间,属下扬子海区,古海汪洋一片。至泥盆纪(距今4~3.8亿年间),江南期地壳运动使之上升为陆地,望江坳陷即已形成,残留有河流。古生代末期(距今2~3亿多年)又复下沉为下扬子海,海水时进时退,深浅不一。中生代三叠纪末(距今2.1亿年左右),印支期地壳运动使安徽大陆变为整体,望江也永离古海区。中生代中期到新生代第三纪时,沿江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成盆地,望江一带沉积厚度达数千米。第四纪时,长江沿岸地区以上升为主,山峦起伏,江湖汹涌。至人类有史以后,江道南移,留下低丘、洲地、平原风貌。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地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