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望江县属长江平原(1级地貌单位)中的岗地平原湖泊区(Ⅱ级地貌单元)。地貌特征是襟江带河,湖荡罗列;一面负山,三方傍水,岗地、洲圩成片,低丘零星出露。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倾斜状。西北部为丘陵区,最高处为香茗山主峰,海拔489米。中部为两条破碎的低岗地,武昌湖(县内最低处,海拔7.8米),把岗地分成两个部分。自西南向东北沿长江为狭长的平原地带,河流纵横。自西向东呈丘陵——岗地——平原三级阶地,构成西北丘陵区、北部低岗区、中部低岗区、沿江洲区平原、东北水网圩区和水域(江、河、湖共222.80平方公里)6个区域地貌。
一、西北丘陵区
面积106.43平方公里。包括码头、麦元、鸦滩3乡,以西东走向的香茗山、南山为主体,构成丘陵地貌。县内300米以上山岭均分布于此。丘岗起伏,山丘坡度一般为15°~20°。
香茗山位于县境西北,跨太湖、望江两县,距望江县城约33公里。西起麦元乡分亩岭,东至码头乡褒隐寺水库,全长10多公里,为县境内最大山脉。自西向东为分亩岭、大茗山(主峰)、莲花尖(300米)、小茗山(447米)、梅家岭(250米)等山丘。香茗山南部由钾长花岗岩构成,局部坡面40°左右,形成奇峰峭壁和“石蛋”微地貌。其北坡为中生代火山岩,地表遭风化剥蚀。其余丘岗多为侏罗系,泥盆系砂岩类,少数为三叠系、二叠系页岩及石灰岩。山谷中分布有小季节河沟,沟谷底部堆积近代风化物。
南山位于县境西北,香茗山以南,跨麦元、新桥两乡边缘,为县内第二大山脉。主峰219.4米。山南麓有含煤建造。
其余如纱帽山(203米)、虾子山(190米)、凤栖山等均属香茗山脉,位于码头乡境;石灰山(196.3米)位于麦元乡境;蛇山(44米)位于鸦滩乡境,椅子山位于新桥乡境(现为新桥煤矿区),均属南山山脉。
二、北部低岗地
面积151.08平方公里。武昌湖北岸的古炉、毛安、武昌、高士、赛口5乡属北部低岗地区。西北自窝枫岭起,向东经二甲岭——毛安岭——高士岭——童家岭至赛口为一长条岭岗,构成主体地貌。最高海拔67.1米(高士乡王佩山顶),最低处为武昌湖边的塝地及水田,海拔约15米。一般在海拔20~30米,最大高差52米。坡度多为3°~5°,少数岗坡达15°左右。地貌经流水切割已成岗、冲相间状态。在长条岗岭上有东西横贯的花凉亭水库北干渠,岗岭以北为泥塘沟河。地表除零星出露侏罗系、泥盆系的砂岩之类外,绝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赛口乡的宝珠山,因久经侵蚀,已成低丘;新坝乡的石龙山现仅存岗迹,遍布居民村;古炉乡的张山、刘山即今增发、卢山两村所在地。
三、中部低岗地
面积431.52平方公里。包括长岭区的新桥、大桥、长岭、杨林、团山5乡和泊湖乡部分地区,太慈区的凉泉、桃岭、太慈3乡及沈冲、茶安、翠岭3乡大部分和城关镇大部分。西界泊湖,北抵武昌湖,东南沿宝塔河为界。自鹧鸪山向东南经北门坦——长岭铺——祈雨山、太阳山——翠岭岗转五童庙——茶安岭——蜡树窠直下新屋岭,构成一条横亘县境中部最长岭岗。海拔高度除太阳山主峰龙王凸153.4米外,其余均在100米以下。太阳山以北岗地均在50米以下,以南岗地在75米以下。最低处为湖边岗脚约15米。区域内受新构造运动和流水切割作用影响,形成孤丘突起、岗顶平缓、地形破碎、岗冲相间、冲畈相连的地貌特征。地表除个别孤丘为泥盆系、侏罗系沉积岩构成外,主要为第四系安庆砾石层与红土层、粘土、亚粘土,水土流失较严重。
太阳山位于县境中部凉泉乡境,北距县城11公里。因东西横亘(约4公里)故又名横山。古传李太白登此山时值雪,又名值雪山。旧有太白读书堂。
中部境内突起的孤丘甚多,有新桥乡的鹧鸪山(94米);杨林乡磨叉山(73米)、壁上挂灯山(64米)、象山(58米)、月山(51米)、汪公坟;桃岭乡的龙凸山(123.5米)、长山凸(80米)、马山(94米);团山乡的祈雨山(59米)、白马山(64.2米);茶安乡的红庙岭(50米);翠岭乡翠岭山(55米)等。
四、沿江洲区平原
面积335.53平方公里。上起泊湖,经华阳、雷池、莲洲沿江而下,直抵漳湖区中心河,与东北水网圩区平原毗邻,包括华阳区4乡(杨湾、白沙、华阳、雷池),漳湖区的莲洲、永兴、大湾3乡,以及城关镇、沈冲、茶安、翠岭、泊湖等乡的一部分,长约65公里,宽约7公里(最宽处10公里,最窄处2公里)。呈弧形带状。地势低平,沟渠网布。海拔多在11~14米,最高16米(同马大堤沙墩),最低海拔8.5米(大湾乡稻香圩底)。沿江河一带稍高,逐渐向内倾斜。洲区平原1000多年前为长江故道。宋代以后,江湖分割,形成今日平原,由长江、湖泊、河流冲积物堆积形成。为第四系最新地层全新统粘土、亚粘土、砂土、亚砂土组成。
五、东北水网圩区
面积110.01平方公里。包括县境东北中洲、金堤、新坝3乡,四周被新坝河、津潭河、幸福河及泥塘沟河围绕,为皖河支流冲积的圩区平原,呈新月形。除新坝乡余龙山埂一带海拔在15米以上外,余均在15米以下。最低处为中洲乡,海拔8.7米。地势低洼平坦,全为第四系粘土、亚粘土、网纹红土、砂、亚砂所覆盖。
上一篇:第一节 地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