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风灾
同治十一年(1872)至1987年,共发生风灾11次,平均约10年1次。受害地区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农作物受害3~5成。近10年来,大力植树造林,风灾有所减少。
二、雹灾
民国2年至1987年有8次冰雹成灾,平均9年1遇。降雹时间多在春末夏初的午后或傍晚。经过路线一般有两条:一条自太湖、怀宁两县入境,经鸦滩、古炉、新坝、金堤等乡;另一条由香茗山经麦元、长岭、太慈、大湾等乡。降雹持续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左右。1969年、1975年发生历史上罕见的雹灾。同时伴有10级以上狂风。
三、病虫害
1951年至1987年,农作物发生6次病害,20次虫害。以1951年和1970年较为严重。
四、地震
明建文元年(1399)至民国6年,县境内曾发生20次地震。1972年至1985年发生4次地震。震级一般在2.4~2.5级左右,震感较弱。
自然灾害录
(1769~1987年)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大水。河堤溃决。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夏季大水。九月初三日,雪深三、四尺。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夏旱,秋始雨。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五至六月不雨。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河水暴涨,河堤溃决。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五月二十三日,大水溃堤,淹没田舍,人畜溺死很多。
清乾隆五十年(1785)数月无雨,夏季作物无收。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夏季多雨,低洼田地多被淹没。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大水。“冬至”始退。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夏雨过多,江水猛涨,滨江滨湖田地受涝成灾。
嘉庆四年(1799)五月大水,田舍淹没。
嘉庆七年(1802)先涝后旱。夏季多雨,秋、冬无雨。
嘉庆十三年(1808)闰五月十三日,山洪暴起,田舍淹没甚多。
道光三年(1823)三至七月淫雨,江水猛涨,田舍淹没,民大饥。
道光十七年(1837)水、旱相继成灾。
道光十八年(1838)水、旱相继成灾。
道光二十年(1840)水、旱相继成灾。
道光二十七年(1847)大水,圩堤多溃。
道光二十九年(1849)大水进城,深丈余,为清代百数十年所罕见。
咸丰六年(1856)五至八月不雨,赤地千里,斗米千钱,民食树皮、草根。
同治六年(1867)春夏间旱,五六月始雨。
同治八年(1869)夏秋间,江潮猛涨,堤溃。
同治十一年(1872)水、旱、风、虫害交加。
光绪八年(1882)五月山洪暴发,水头高数丈,淹没田舍,人畜伤亡严重。
光绪十三年(1887)五月大水,圩堤溃决;秋旱。
光绪二十三年(1897)秋大旱,至腊月始雨。
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大雨。六月中旬暴雨。并连日狂风,拔树、毁房。大小圩堤溃决。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大雨,六月江水暴涨,大小圩堤溃决。
宣统三年(1911)大水,沿江滨湖地区灾情严重。
民国元年6月26日夜,风雨大作,积水呈淡墨色,人称“墨雨”。稻杆黑腐,收成大减。
民国2年入春以后,全县大雨成灾,河堤溃决,田禾淹没。7月底,水未退,灾民遍野。
民国4年3~4月间,两次大风雨,兼降冰雹,大如鸡蛋,油菜、小麦等作物及房屋毁坏甚多。5月21日溃堤。
民国5年6月阴雨绵绵,江湖水位上涨。低洼田禾被淹。
民国8年7月霪雨,山洪暴发,圩堤溃决,田庐淹没。
民国9年夏旱。秋大水,马华堤决口。
民国10年水旱灾害,全县夏、秋收成大减。有4.4万多户缺粮。
民国11年9月,沿江各圩相继溃决,4名抢险人员遇难。
民国13年春,江洪暴发,九江水位达20.71米时,马华堤溃决。
民国16年皖河水涨,圩堤溃决。
民国20年7月底涨水,中秋后水仍上涨,九江水位达20.51米时,圩堤溃决,全县淹田25.2万亩,倒塌房屋3.59万间,死1880人,灾民19.6万人。
民国22年5~6月大水,溃圩21口,淹没田地5.44万亩,灾民1.3万余人。
民国23年4月12日~7月18日滴雨未下,塘干田裂,禾苗枯死,全县受灾面积22.2万余亩,灾民17.57万人。人食树皮、草根、观音土,仅郭河嘴一处就饿死20余人。
民国24年6月下旬至7月15日,先后溃圩21口,淹没耕地11万余亩,灾民7.7万余人。
民国31年8月大水,农田受灾面积达70%。
民国32年5~6月不雨,成灾面积2.3万余亩。
民国33年5~7月,60天不雨,受旱田地10.7万余亩。
民国37年7~8月多雨,江水上涨,马华堤龙潭口段溃决,全县共溃圩32口,受灾面积23.2万余亩。
1949年5~7月多雨,江水不断上涨,华阳江水位高达18.75米时,合成圩决口。华阳区23口圩全破。赛口区47口圩,破36口。全县受灾面积24万余亩。灾民13.73万人。
1950年4月3日下午3时刮飓风,下冰雹。冰雹经县城向东南伸展,受害范围宽1.75公里,长30公里。沿线农作物及房屋被毁甚多,死2人,伤125人。6月,7天降雨182.3毫米,沿河湖受涝田地1.82万亩。
1951年7月上旬,皖河水涨,圩堤溃决,受灾面积6.74万亩。下旬,丘陵地区出现蝗虫,被害面积10万余亩。
1952年春夏之交多雨,受涝面积1.47万亩。5~6月,60天未雨,受旱面积4.3万亩。
1953年3~5月60天未下大雨,受旱面积5.82万余亩。6月以后降雨较多,滨湖圩田受涝1.9万亩。1954年水旱相连。4~7月降雨1649.2毫米。7月18日华阳水位19.61米时,江堤合成圩段溃口。至此,全县49口圩全部溃破(焦赛湖的同乐圩是开始退水以后破的),淹没田地33.6万亩,倒塌房屋13万间,灾民18.2万余人。8月起,高温少雨。9月中旬以后,又62天未雨,山坡开荒抢种的晚秋作物无收。
1955年6月21~29日,连降暴雨,山洪暴发,吉水、新坝等区破圩7口,淹没田地2.15万余亩,受灾人口7.45万人,倒塌房屋1086间,冲毁水利工程59处。7月22日,飞蝗成灾,10.04万亩作物受害。
1956年5月降雨923.9毫米,7万余亩农田受涝。
1957年6月5日下午,翠岭乡境突起龙卷风,毁房23间,伤2人,有1口塘水被卷入空中。7月3~4日,两次陡降暴雨,受涝面积万余亩。8月25日~9月22日,基本无雨,农作物受旱面积25.8万亩。
1958年5月20日~9月底共132天仅降水90毫米,其中5月下旬~7月上旬,45天滴雨未下,84%的田地受旱。是年,8.5万亩棉田受到斜纹夜蛾的危害。
1961年秋,大旱,河水断流,塘堰干涸,禾苗枯死。9月1日,翠岭、太慈等5个公社遭受12级大风袭击,死1人,伤49人,房屋、庄稼受到严重损失。
1962年15万亩水稻遭受三化螟虫害。
1964年7月6日,长江华阳水位高达17.56米,全县低洼田地受涝7.83万亩,其中有3646亩无收。7~9月,全县仅降雨59.5毫米,21座小水库、6745口塘堰干涸,受旱面积31.3万亩,棉花旱粮均减产。是年,14万亩水稻,9.83万亩棉花,发生三化螟和红铃虫害。
1965年17万亩水稻发生三化螟虫害。
1966年7、8、9月,仅降雨73.8毫米,旱情严重。
1967年3月26日13时许,鸦滩、赛口两区冰雹成灾,毁坏房屋1.2万余间,伤299人,伤耕牛95头,毁坏农作物3万余亩。
1969年5月29日下午5时,城关、高士等21个公社(镇)遭雹灾,毁坏房屋15万间,死3人,伤5733人,25万亩农作物受到毁灭性破坏。
1970年入夏以后,普降大到暴雨,受涝农田30万亩。倒塌房屋17.3万间,死6人。是年有17万亩早稻和9万亩晚稻先后发生稻纵卷叶螟虫害和菌核病。
1971年8月9日以后,少雨,1886口塘堰干涸,农作物受旱23.5万亩。19万亩水稻发生菌核病和稻苞虫害。13.9万多亩棉花受棉铃虫、棉红铃虫的危害。
1972年4月18日16时许,县境中部刮起西南大风。最大风速32米/秒。10.84万亩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倒塌房屋4.7万余间,死3人,伤186人。6月12日15时许,县境部分地区遭受雹灾,雹体大如鸡蛋,伴随10级以上大风,树木连根拔起,小舟被刮上岸,毁坏房屋3.83万间,伤273人,死伤耕牛13头。3.57万亩棉花、水稻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11月14日,武昌湖境内发生1.5级地震。是年10万亩棉花又受到棉铃虫的危害。
1973年春,8万亩小麦发生赤霉病。5~9月,降雨1269.3毫米,江河洪水猛涨,华阳江水位达18.82米。全县破圩117口,受害农田23.51万亩,倒塌房屋3899间,死5人。6月27日下午6时许,毛安、红炉两公社发生雹灾。雹体小似绿豆,大如蚕豆。同时伴有9级大风,倒塌房屋359间,345亩棉花和水稻受重灾。7月26日,县境刮起10级以上大风,倒树1226株,倒塌房屋2255间,伤19人,8558亩农作物受害。1974年2月23日大风,风力达11级,倒塌房屋4万多间,伤12人,翻木船5只。7月6日,泊湖境内发生2.4级地震。秋,8.5万亩晚稻,受到褐飞虱的危害。
1975年5月30日20时30分,县境部分丘陵地区降雹持续16~20分钟。最大雹体直径20厘米,重3.5公斤,同时伴有10级以上北风,倒塌房屋2.4万余间,伤165人,死伤耕牛55头,11.4万亩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是年6.7万亩水稻和9.25万亩棉花,受到褐飞虱和红铃虫危害。
1977年1~7月全县降雨1520多毫米,7月末连续3天,雨量高达440毫米,溃圩130口,24.9万亩农田受灾,倒塌房屋1.58万余间,死11人,死耕牛38头。
1978年6~7月全县仅降雨136.9毫米,受灾面积40余万亩。6万多头牲畜缺饮水。同年10.6万亩棉花受到棉铃虫和叶螨的危害。
1979年12万亩水稻发生三化螟虫害。
1980年6~8月雨量集中,全县溃圩74口,受灾面积19.4万余亩。
1981年11月22日,大漳湖境内发生2.1级地震。
1983年春,11万亩油菜发生菌核病。7月洪水暴涨,全县160口大小圩漫溃,受灾农田44万亩(其中水稻面积21.67万亩),倒塌房屋2.6万间,死11人,伤247人。
1984年9.75万亩早稻发生稻瘟病。
1985年7月下旬后,50多天无雨,至8月中旬有18座小水库、8600口塘堰干涸,受旱田地47.82万亩,其中成灾17.32万亩。6.32万人口、5215头耕牛饮用水困难。18万亩早稻田发生瘟病。9月9日下午6时许,白沙乡、华阳镇遭受飓风袭击,最大风力达12级,刮倒树木、房屋甚多,伤18人(内重伤11人)。
1986年5~6月上旬,全县仅降雨52.5毫米,农作物受旱2.45万亩。7月11~24日连降大暴雨,雨量达479.6毫米,受涝农田17.8万亩,其中毁灭性灾害5.89万亩。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