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湖圩区
该区为稻、油、鱼区。位于县境东北部圩区和中、西部湖区。包括新坝、金堤、中洲3个乡和武昌湖、岚杆湖、焦赛湖、青草湖、泊湖和大治圩,有46个行政村,1.1万户,5.3万乡村人口, 2.8万劳动力。土地总面积300.4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22.14%。耕地5.79万亩,其中水田4.79万亩,农业人均耕地1.1亩。水面26.52万亩,占全县总水面59.3%。
该区由众多圩口和湖泊组成,地势低平,海拔7.8~22.2米。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灰潮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1.9~2.7%,含氮0.15~0.17%,速效磷9~13PPM,速效钾 70~85PPM。
洪涝灾害为主要制约因素,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受长江和武昌湖水位制约,汛期江、湖水位高于地面高程,是重点防洪防涝区,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发生。交通条件较差,少数村庄还未通电,烧柴较短缺。
区内面积小,人口多,耕地少,水面大。水田占耕地80%以上,是主要商品粮产区。1987年种稻95873亩(复种面积),总产36054吨,每个劳动力生产粮食1287.7公斤。由于水资源和粮食丰富,家禽饲养业发展较快,年末户均13.3只。以武昌湖为主的大中湖泊,水位较稳定,深度适中,水质良好,易受光吸热,是省内较大的水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年生产水产品300余万公斤。发展方向是以渔业和水稻为主,积极发展猪、禽生产,实行农、渔、牧结合,并以建筑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该区由众多圩口和湖泊组成,地势低平,海拔7.8~22.2米。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灰潮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1.9~2.7%,含氮0.15~0.17%,速效磷9~13PPM,速效钾 70~85PPM。
洪涝灾害为主要制约因素,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受长江和武昌湖水位制约,汛期江、湖水位高于地面高程,是重点防洪防涝区,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发生。交通条件较差,少数村庄还未通电,烧柴较短缺。
区内面积小,人口多,耕地少,水面大。水田占耕地80%以上,是主要商品粮产区。1987年种稻95873亩(复种面积),总产36054吨,每个劳动力生产粮食1287.7公斤。由于水资源和粮食丰富,家禽饲养业发展较快,年末户均13.3只。以武昌湖为主的大中湖泊,水位较稳定,深度适中,水质良好,易受光吸热,是省内较大的水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年生产水产品300余万公斤。发展方向是以渔业和水稻为主,积极发展猪、禽生产,实行农、渔、牧结合,并以建筑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积极发展乡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