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地震测防
一、机构
1976年8月,成立县防震抗震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与县科技小组合署办公,各区也相继成立防震抗震指挥部。1979年留1名专职人员从事地震测防工作。1980年,由科委内定1人兼管地震测防工作。1981年设地震办公室,与科委合署办公。
二、测防
1976年,县防震抗震指挥部成立时,实行昼夜24小时值班。全县共建立22个测报点和宏观哨。测报仪器有:土地电(含植物电)26件,土地应力11件,土地磁8件,土地倾斜仪5件,土地温5件,连通管2件,水屯导1件,地声1件,ZD—1型综合测震仪1台。防震抗震指挥部先后发放《地震知识》小册子1500册,《群测群防》刊物900多册,《地震知识和防震抗震知识》挂图数百套;放映《唐山大地震》、《龙陵地震》、《海城地震》电影和幻灯30场次;编印数万份关于地震宏观、微观现象的识别资料,下发到区、公社、大队、生产队。同年冬,在地区地震办公室和326地质队的帮助下,在县回龙宫(现二中所在地)举办为期3天的测报骨干业务培训班,50多人参加学习。1977年,测报点并为16个,县防震抗震指挥部在鸦滩中学召开全县自制土仪器现场会,发动各测报点增添多种测报手段。1979年,按照“三化一提高”(仪器记录自动化、台站布局合理化、仪器安装规格化、提高预测预报水平)要求进行整顿,保留华阳、鸦滩、望江中学3个测报点。11月,华阳区中学地震测报点被评为先进集体,人员出席安徽省第二次群测群防先进代表大会。同年,望江与毗邻的鄂、赣、皖地区建立联防组织。1981年第二次整顿测报点,保留望江中学测报点,其主要测报仪器为土地应力、土地电,至1987年,该测报点一直坚持安排2名老师观测记录数据,半月向地区(市)地震局上报一次。
1976年8月,成立县防震抗震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与县科技小组合署办公,各区也相继成立防震抗震指挥部。1979年留1名专职人员从事地震测防工作。1980年,由科委内定1人兼管地震测防工作。1981年设地震办公室,与科委合署办公。
二、测防
1976年,县防震抗震指挥部成立时,实行昼夜24小时值班。全县共建立22个测报点和宏观哨。测报仪器有:土地电(含植物电)26件,土地应力11件,土地磁8件,土地倾斜仪5件,土地温5件,连通管2件,水屯导1件,地声1件,ZD—1型综合测震仪1台。防震抗震指挥部先后发放《地震知识》小册子1500册,《群测群防》刊物900多册,《地震知识和防震抗震知识》挂图数百套;放映《唐山大地震》、《龙陵地震》、《海城地震》电影和幻灯30场次;编印数万份关于地震宏观、微观现象的识别资料,下发到区、公社、大队、生产队。同年冬,在地区地震办公室和326地质队的帮助下,在县回龙宫(现二中所在地)举办为期3天的测报骨干业务培训班,50多人参加学习。1977年,测报点并为16个,县防震抗震指挥部在鸦滩中学召开全县自制土仪器现场会,发动各测报点增添多种测报手段。1979年,按照“三化一提高”(仪器记录自动化、台站布局合理化、仪器安装规格化、提高预测预报水平)要求进行整顿,保留华阳、鸦滩、望江中学3个测报点。11月,华阳区中学地震测报点被评为先进集体,人员出席安徽省第二次群测群防先进代表大会。同年,望江与毗邻的鄂、赣、皖地区建立联防组织。1981年第二次整顿测报点,保留望江中学测报点,其主要测报仪器为土地应力、土地电,至1987年,该测报点一直坚持安排2名老师观测记录数据,半月向地区(市)地震局上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