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经营机构
民国年间,私营药店主要分布在县城、吉水、华阳和赛口镇。最盛时,全县有24家私营药店,大都从事中药材采购、加工和零售。
解放初,国家尚未统一医药市场,医药仍由私商经营。1952年,全县有37家私营药店,从业72人,资金11826元。其中城关10家,从业24人,资金5682元。1955年,县供销社内设药材经营部。1956年,私营药店相继走上合作化道路。同年6月,县医药公司成立,专营西药。9月,供销社将中药材业务移交给县商业科,成立中国药材公司望江经营处。1957年,医药公司撤消,业务并入县百货公司。1961年,药材经营处接受百货公司西药业务,形成中西药统由医药部门经营的格局。1963年,以药材经营处为基础,重建县医药公司。1987年底,县医药公司内设3股1室和批发部,下设2个医药批发站和2个独立核算的零售药店,有职工74人,固定资产54.6万元。
二、货源组织
解放初,药品可自由购销。1956年起,西药、医疗器械、中成药和中药材大都是按指令性计划,从安庆医药站购进。1966年,县医药公司购进西药、医疗器械总值37万元,中成药、中药材总值14万元。1971年,医药公司成立中药材收购组,依靠基层行政力量和供销社在各区开展中药材生产收购工作。到1979年,共收购家种、家养和野生中药材107种,59.7万公斤,总值50万元。1980年至1987年,中药材生产发展很快,年均收购金额7.5万元。收购品种主要是桔梗、半夏、山桅、射干、杜仲、川芎、丹参、益母草。1984年后,医药公司派人到全国各地组织货源。1987年,购进西药、医疗器械262万元,比1979年增长3.99倍。中成药、中药材购进总值由1979年的40.3万元增至143万元。
三、销售
1964年,县医药公司开始经营中药饮片。1966年,销售中成药、中药材总值20万元,西药、医疗器械总值129.8万元。1982年,卫生部宣布淘汰127种西药,县医药公司将清理的淘汰品种全部销毁,总金额3.2万元。1985年,调整领导班子,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改进服务方式,经理、股长定期走访客户,发征求意见函,听取医疗单位意见和建议。对销售出去的药品,医疗单位如发现问题,包调、包换、包退货;对进货量较大的医疗单位,采取送货制;对某些执行市场调节价的滋补药品则实行让利销售。是年,销售西药、医疗器械187.6万元,中成药、中药材53.6万元。1987年,县医药公司经营品种达2350种,其中中成药400种,中药材550种,西药1100种,医疗器械300种。销售中成药、中药材156.8万元,西药、医疗器械287.4万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2.5倍和1.2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