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服务业
民国时期,望江大小集镇均有旅店、理发、洗染等服务行业。民国27年,县城有服务业网点21个,其中客栈8个,染店4个,照相馆3个,理发店4个,浴池2个。日军入侵后,服务业萧条。县城剩下5家客栈、2家染店、2家照相馆和1家理发店。抗战胜利后,服务业有所复苏。民国37年,全县有服务业网点80个,其中旅社47个。当时较有名气的有华阳的雷池客舍和赛口的五美楼客栈。
解放初服务业发展较快。1952年,全县有服务业网点104个,从业121人。1953年服务业网点增至225个,从业320人。1955年开始对私营服务业进行改造。到次年2月,私营服务业共组成6个合作旅店,2个合作理发店,5个综合服务店,加上9个兼营服务业的综合商店,全县共有服务业网点22个。经过合并,城关镇的服务业网点由27个减至9个。1957年,县民政科办起全县第一家国营浴池。1958年,合作服务业也被下放给人民公社经营。同年,华阳区委开办迎江、沿江、长江3个旅社。1961年县饮食服务公司开始设立旅社。1962年恢复合作服务业。1963年县供销社接收社队办的服务业。1965年,县以下有服务业网点20个,其中旅店16个,浴池3个,理发店1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兴无灭资”的口号下,又不断缩减服务网点,下放服务人员,废除烫发、擦背、修脚等传统服务项目。1974年,城关镇只有5个服务网点,其中旅社2个,照相馆、理发店、浴池各1个。1979年起,调整服务业的经济结构。1980年全县服务业网点达128个,从业人员增至226人。1984年后,随着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家务劳动逐步社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日益繁荣。长期存在的“住店难”、“理发难”、“修理难”的矛盾逐步得到解决。1987年,全县服务业网点发展到672个,其中国营3个,集体59个,个体610个;从业1081人,其中国营59人,集体119人,个体903人。
几个年份农村饮食服务业网点、人员及营业额
解放初服务业发展较快。1952年,全县有服务业网点104个,从业121人。1953年服务业网点增至225个,从业320人。1955年开始对私营服务业进行改造。到次年2月,私营服务业共组成6个合作旅店,2个合作理发店,5个综合服务店,加上9个兼营服务业的综合商店,全县共有服务业网点22个。经过合并,城关镇的服务业网点由27个减至9个。1957年,县民政科办起全县第一家国营浴池。1958年,合作服务业也被下放给人民公社经营。同年,华阳区委开办迎江、沿江、长江3个旅社。1961年县饮食服务公司开始设立旅社。1962年恢复合作服务业。1963年县供销社接收社队办的服务业。1965年,县以下有服务业网点20个,其中旅店16个,浴池3个,理发店1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兴无灭资”的口号下,又不断缩减服务网点,下放服务人员,废除烫发、擦背、修脚等传统服务项目。1974年,城关镇只有5个服务网点,其中旅社2个,照相馆、理发店、浴池各1个。1979年起,调整服务业的经济结构。1980年全县服务业网点达128个,从业人员增至226人。1984年后,随着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家务劳动逐步社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日益繁荣。长期存在的“住店难”、“理发难”、“修理难”的矛盾逐步得到解决。1987年,全县服务业网点发展到672个,其中国营3个,集体59个,个体610个;从业1081人,其中国营59人,集体119人,个体903人。
几个年份农村饮食服务业网点、人员及营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