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干部管理
一、管理权限
解放初,干部统一由县委或组织部管理,在方法上有所侧重,属省、地委管理的干部,县委只负责对其政治思想的监督、教育和鉴定;属于县委管理的干部,组织部、人事科(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及党组织可以向县委提出调动、提拔、奖惩意见。“文化大革命”初,干部管理体制被打乱。1968年,各级革命委员会行使任免、管理干部职能。1976年10月恢复组织部和人事局,干部管理工作逐步趋于正规。1982年9月,成立县委宣传部组干科,负责全县宣传、文化、教育、卫生、广播、体育、计划生育系统的干部管理工作。1984年6月9日,县委发出《关于调整干部管理的通知》,制定在党委领导下,实行县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宣传部不再分管干部。
几个年份干部任免权限
二、干部教育
1950年,成立县学习委员会,组织干部学习《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教材。同年10月,开办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夜校,招收学员33名。1952年创办政治学校,定期对干部进行理论教育。1956年,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夜校招收干部15人。1961年建立学习试点22个,学习和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关于农村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等文件。1963年6月21日,县直机关干部442人参加理论教育测试,平均成绩达85.4分。1964年至1970年,干部理论教育以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为主。1978年后,重点学习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1986年6月,对各级干部进行一次法律知识测试。1983年至1987年,先后选送到省党校及干校学习的干部57名,安庆市党校及干校的60名,县党校的150名;15名干部通过高等自学及电视大学考试,取得大专文凭。
三、干部审查
1955年3月,成立审干委员会,县委副书记于吉位兼任书记,下设办公室,抽调专案干部19人,开始干部审查工作。第一批审查范围为县科局级干部。根据“七审”(是否有:被捕被俘;脱离党、脱离革命;自首、叛变;参加反动党派、特务及其他反革命组织;来路不明、历史复杂;历史上有某些政治嫌疑问题;亲属被斗、关、管、杀)政策,全县139名科局级干部中,列为审查对象的有55人。8月,查清并做出结论的42人,其中8人受处分(开除党籍4人,党内警告2人,劝告1人,交司法机关处理1人),13人待查。9月,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干部810人进行摸底,确定审查对象159人,1958年元月,审查基本结束,交肃反办公室和整风办公室处理的35人,由审干委员会做结论的12人,其中8人受到处分(留党察看2人,党内警告1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1人,建议行政处分4人)。
1958年3月至11月,配合肃反运动,开始第二批审干,审查范围为1958年后新吸收的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不含“右派”)。经过摸底排队,全县1969名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列为审查对象364人,除6人因部分问题无线索查清作保留处理外,其余均查清并做出结论,其中纪律处分59人(开除党籍4人,留党察看2人,党内撤职1人,严重警告3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2人,开除团籍3人,留团察看2人,警告2人,行政上开除留用1人,撤职4人,降级10人,记大过16人,记小过8人,警告1人)。
1959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和省委精神,审查1949年国民党国防部在流亡学生、教员中发展的“青年救国团”及“青年救国军”特务外围组织。凡1947年至1949午在初中以上学校就读学生或任职教员,在1949年至1959年参加工作的干部均被列为审查范围。全县初定489人,占干部总数的22.33%,列为审查对象138人。1962年12月,查清并做出结论69人,其中7人分别予以留党察看、严重警告、开除团籍、行政撤职降级、记过等处分;另基本查清1人(县委常委)伪造、隐瞒政治历史问题,报地委批准先行拘留,并开除党籍,继续审查(1966年3月被开除公职,定为坏分子。1980年4月地委改变处理为:撤职降级,办理退休手续)。
1960年元月23日,安徽省委批转省委组织部《关于结合整风整社对基层干部进行全面审查工作》的文件。3月,县委成立审查基层干部领导小组,抽调专案干部147人。审查范围:公社非国家供给人员,大队、生产队正副队长及秘书、会计、统计、保管员、食堂管理员,党总支、支部正副书记,共青团正副书记,民兵排长,社办、队办厂、场领导,城镇居民委员会正副主任,厂、矿生产组长等基层干部,共计15196人(内党员389人,团员3723人);审查内容为:政治历史,出身成份,社会关系,政治态度,思想作风,工作表现,着重审查政治历史问题。经过摸底,列为审查对象的1039人。1961年12月,查清并做出结论940人,其中处分30人(开除出党、团组织和干部队伍的16人,受党、团和行政纪律处分14人),调整工作148人。
1968年8月,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下设审干办公室,配8名专案干部。审查范围为:被群众组织冲击下台的县委、政府领导、科局级干部和两派群众提出怀疑或揪斗的干部。到1976年先后审查106人。
1978年至1987年审干工作重点为复查、纠正“文化大革命”中案件和历史老案,审查干部入伍年龄、党龄。县委成立落实政策小组,抽调专案干部106人,公社、大队分别抽调174人和758人,复查结果:“文化大革命”中处理的243名干部,属冤假错案67人,定性偏高、处分过重的16人,修改结论的5人;现行反革命集团案9件183人,全部平反;农村、城镇基层干部受批判处理的727人,全错全平540人,部分错部分平146人;历次运动处理的干部470人,全错全平197人,部分平反28人;1955年至1959年审干中,因政治历史问题受各种限制使用的134名干部,1984年12月复查决定,撤销和解除限制使用22人,已离、退休、死亡或下落不明的112人,注销限制使用;审查干部建国前入伍、入党时间的来信申诉118人,复查99人,其中改正58人。
四、干部选拔
1950年至1966年春,选拔干部条件主要依据其“政治素质”,即家庭出身贫苦、社会关系清白(无海外关系、亲属无历史问题等),阶级立场坚定。其间全县累计提拔副区(局)级以上干部656人(缺1957年统计数)。第一届、第二届县委委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60.25%。“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一批“造反派”头头及政治运动中的“积极分子”被拉上领导岗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注重干部队伍“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至1987年,共计提拔副区(局)级以上干部1898人。是年,县委委员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7%,中学文化的占63%;5名正副县长中,大学文化程度的4人。
五、建立岗位责任制
1983年,部分行政机关开始实行岗位责任制。1984年8月,县委、县政府颁布《望江县党政机关岗位责任制暂行办法》。1986年在县直机关单位开展办10件实事活动,将个人工作实绩同政治待遇、经济利益挂钩。1987年5月,县委、县政府转发县岗位责任制办公室制定的《一九八七年党政机关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将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人,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质量与数量要求,并制定以“德、能、勤、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制度,做到职、责、权相统一。是年底,全县有496个单位建立岗位责任制,占行政和事业单位总数的99.2%;有395个单位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其中古炉乡被评为全省财务管理责任制的先进单位;有129名做出优异成绩的干部给予行政奖励和晋升工资,21名玩忽职守的分别予以撤职、记过等处分。
六、职称评定
1980年9月成立县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开展宣传、摸底工作。1982年全县组建工程、农业、会计、统计、医卫、经济6个专业职称评定委员会和图书档案资料及新闻、记者专业职称评定小组。1987年5月,成立县职称改革小组。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并相应地实行以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和工龄工资为主体的结构工资制度。(详见《第十篇科技》)
七、人才交流
1984年10月,成立县人才服务交流中心,对全县专业人员、业务实绩、分布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开展人才交流,并委托代培县内急需专门人才。至1987年底,全县调整专业人才对口的343人;引进各类技术干部234人,其中农林40人,卫生45人,教育35人,会计32人,工程32人,其他50人;为乡镇企业培训会计、技术骨干1200人。
八、离休干部管理
1978年12月,县委组织部设老干部管理科,配备专职干部2人。1982年12月,成立县委老干部工作委员会。1984年3月,成立县委老干部局,定编7人。离休干部较多的县政府、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邮电局、教委、人民银行、供销社等单位党组、支部确定1名成员或委员分管老干部工作,并设立小型活动室。1986年7月1日,由县财政拨款6万元兴建的650平方米的县委老干部活动室竣工开放,内设报刊阅览室、阅文室、象棋室、休息室和会议室。
为使离休后的老干部老有所安、老有所为、老的所乐,老干部局先后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老干部离休后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安排等方面工作。
组织生活根据县委布置,各主管部门和单位给老干部个人订阅书刊及报纸,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有关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及时组织传达。1985年整党中,部分主管部门成立离休干部党支部,评议党员,过好组织生活。县委、县政府不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建立联系制度,通报全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听取老干部的反映和意见。
文体活动1978年组建象棋、麻将、钓鱼3个协会,有93名老干部参加,当年即开展友谊比赛。1985年,组织老年长跑队赴合肥参赛,夺得“长跑优胜”锦旗1面,张书堂获第一名。1986午后,县委先后5次组织老干部参观游览北戴河、武汉、葛洲坝、南昌、广州、黄山、九华山、泾县新四军军部等地。1987年,县委老干部局举办3期有48人参加的老年迪斯科健身操训练班。
生活管理每逢春节及老干部的寿辰,县委、县政府及老干部局成员逐一上门慰问、祝福,并组织商业、物资部门供应一些紧俏商品。县卫生局、医管会统一制发《望江县离休干部就诊优待证》,对老干部定期进行体检,建立保健档案。1982年、1986年在县医院、头针医院先后设立拥有10张床位、设备条件较好的5间老干部病房。对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3名老干部,购置轮椅,安排护理人员。1982年至1987年,县财政拨款29.5万元,改善115名农村老干部的住房条件,给家住城关的老干部拨款24万元,新建住房1040平方米,老干部所在单位也拨出专款进行兴建、维修、调整,共计解决48户住房问题。
解放初,干部统一由县委或组织部管理,在方法上有所侧重,属省、地委管理的干部,县委只负责对其政治思想的监督、教育和鉴定;属于县委管理的干部,组织部、人事科(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及党组织可以向县委提出调动、提拔、奖惩意见。“文化大革命”初,干部管理体制被打乱。1968年,各级革命委员会行使任免、管理干部职能。1976年10月恢复组织部和人事局,干部管理工作逐步趋于正规。1982年9月,成立县委宣传部组干科,负责全县宣传、文化、教育、卫生、广播、体育、计划生育系统的干部管理工作。1984年6月9日,县委发出《关于调整干部管理的通知》,制定在党委领导下,实行县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宣传部不再分管干部。
几个年份干部任免权限
二、干部教育
1950年,成立县学习委员会,组织干部学习《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教材。同年10月,开办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夜校,招收学员33名。1952年创办政治学校,定期对干部进行理论教育。1956年,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夜校招收干部15人。1961年建立学习试点22个,学习和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关于农村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等文件。1963年6月21日,县直机关干部442人参加理论教育测试,平均成绩达85.4分。1964年至1970年,干部理论教育以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为主。1978年后,重点学习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1986年6月,对各级干部进行一次法律知识测试。1983年至1987年,先后选送到省党校及干校学习的干部57名,安庆市党校及干校的60名,县党校的150名;15名干部通过高等自学及电视大学考试,取得大专文凭。
三、干部审查
1955年3月,成立审干委员会,县委副书记于吉位兼任书记,下设办公室,抽调专案干部19人,开始干部审查工作。第一批审查范围为县科局级干部。根据“七审”(是否有:被捕被俘;脱离党、脱离革命;自首、叛变;参加反动党派、特务及其他反革命组织;来路不明、历史复杂;历史上有某些政治嫌疑问题;亲属被斗、关、管、杀)政策,全县139名科局级干部中,列为审查对象的有55人。8月,查清并做出结论的42人,其中8人受处分(开除党籍4人,党内警告2人,劝告1人,交司法机关处理1人),13人待查。9月,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干部810人进行摸底,确定审查对象159人,1958年元月,审查基本结束,交肃反办公室和整风办公室处理的35人,由审干委员会做结论的12人,其中8人受到处分(留党察看2人,党内警告1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1人,建议行政处分4人)。
1958年3月至11月,配合肃反运动,开始第二批审干,审查范围为1958年后新吸收的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不含“右派”)。经过摸底排队,全县1969名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列为审查对象364人,除6人因部分问题无线索查清作保留处理外,其余均查清并做出结论,其中纪律处分59人(开除党籍4人,留党察看2人,党内撤职1人,严重警告3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2人,开除团籍3人,留团察看2人,警告2人,行政上开除留用1人,撤职4人,降级10人,记大过16人,记小过8人,警告1人)。
1959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和省委精神,审查1949年国民党国防部在流亡学生、教员中发展的“青年救国团”及“青年救国军”特务外围组织。凡1947年至1949午在初中以上学校就读学生或任职教员,在1949年至1959年参加工作的干部均被列为审查范围。全县初定489人,占干部总数的22.33%,列为审查对象138人。1962年12月,查清并做出结论69人,其中7人分别予以留党察看、严重警告、开除团籍、行政撤职降级、记过等处分;另基本查清1人(县委常委)伪造、隐瞒政治历史问题,报地委批准先行拘留,并开除党籍,继续审查(1966年3月被开除公职,定为坏分子。1980年4月地委改变处理为:撤职降级,办理退休手续)。
1960年元月23日,安徽省委批转省委组织部《关于结合整风整社对基层干部进行全面审查工作》的文件。3月,县委成立审查基层干部领导小组,抽调专案干部147人。审查范围:公社非国家供给人员,大队、生产队正副队长及秘书、会计、统计、保管员、食堂管理员,党总支、支部正副书记,共青团正副书记,民兵排长,社办、队办厂、场领导,城镇居民委员会正副主任,厂、矿生产组长等基层干部,共计15196人(内党员389人,团员3723人);审查内容为:政治历史,出身成份,社会关系,政治态度,思想作风,工作表现,着重审查政治历史问题。经过摸底,列为审查对象的1039人。1961年12月,查清并做出结论940人,其中处分30人(开除出党、团组织和干部队伍的16人,受党、团和行政纪律处分14人),调整工作148人。
1968年8月,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下设审干办公室,配8名专案干部。审查范围为:被群众组织冲击下台的县委、政府领导、科局级干部和两派群众提出怀疑或揪斗的干部。到1976年先后审查106人。
1978年至1987年审干工作重点为复查、纠正“文化大革命”中案件和历史老案,审查干部入伍年龄、党龄。县委成立落实政策小组,抽调专案干部106人,公社、大队分别抽调174人和758人,复查结果:“文化大革命”中处理的243名干部,属冤假错案67人,定性偏高、处分过重的16人,修改结论的5人;现行反革命集团案9件183人,全部平反;农村、城镇基层干部受批判处理的727人,全错全平540人,部分错部分平146人;历次运动处理的干部470人,全错全平197人,部分平反28人;1955年至1959年审干中,因政治历史问题受各种限制使用的134名干部,1984年12月复查决定,撤销和解除限制使用22人,已离、退休、死亡或下落不明的112人,注销限制使用;审查干部建国前入伍、入党时间的来信申诉118人,复查99人,其中改正58人。
四、干部选拔
1950年至1966年春,选拔干部条件主要依据其“政治素质”,即家庭出身贫苦、社会关系清白(无海外关系、亲属无历史问题等),阶级立场坚定。其间全县累计提拔副区(局)级以上干部656人(缺1957年统计数)。第一届、第二届县委委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60.25%。“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一批“造反派”头头及政治运动中的“积极分子”被拉上领导岗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注重干部队伍“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至1987年,共计提拔副区(局)级以上干部1898人。是年,县委委员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7%,中学文化的占63%;5名正副县长中,大学文化程度的4人。
五、建立岗位责任制
1983年,部分行政机关开始实行岗位责任制。1984年8月,县委、县政府颁布《望江县党政机关岗位责任制暂行办法》。1986年在县直机关单位开展办10件实事活动,将个人工作实绩同政治待遇、经济利益挂钩。1987年5月,县委、县政府转发县岗位责任制办公室制定的《一九八七年党政机关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将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人,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质量与数量要求,并制定以“德、能、勤、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制度,做到职、责、权相统一。是年底,全县有496个单位建立岗位责任制,占行政和事业单位总数的99.2%;有395个单位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其中古炉乡被评为全省财务管理责任制的先进单位;有129名做出优异成绩的干部给予行政奖励和晋升工资,21名玩忽职守的分别予以撤职、记过等处分。
六、职称评定
1980年9月成立县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开展宣传、摸底工作。1982年全县组建工程、农业、会计、统计、医卫、经济6个专业职称评定委员会和图书档案资料及新闻、记者专业职称评定小组。1987年5月,成立县职称改革小组。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并相应地实行以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和工龄工资为主体的结构工资制度。(详见《第十篇科技》)
七、人才交流
1984年10月,成立县人才服务交流中心,对全县专业人员、业务实绩、分布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开展人才交流,并委托代培县内急需专门人才。至1987年底,全县调整专业人才对口的343人;引进各类技术干部234人,其中农林40人,卫生45人,教育35人,会计32人,工程32人,其他50人;为乡镇企业培训会计、技术骨干1200人。
八、离休干部管理
1978年12月,县委组织部设老干部管理科,配备专职干部2人。1982年12月,成立县委老干部工作委员会。1984年3月,成立县委老干部局,定编7人。离休干部较多的县政府、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邮电局、教委、人民银行、供销社等单位党组、支部确定1名成员或委员分管老干部工作,并设立小型活动室。1986年7月1日,由县财政拨款6万元兴建的650平方米的县委老干部活动室竣工开放,内设报刊阅览室、阅文室、象棋室、休息室和会议室。
为使离休后的老干部老有所安、老有所为、老的所乐,老干部局先后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老干部离休后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安排等方面工作。
组织生活根据县委布置,各主管部门和单位给老干部个人订阅书刊及报纸,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有关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及时组织传达。1985年整党中,部分主管部门成立离休干部党支部,评议党员,过好组织生活。县委、县政府不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建立联系制度,通报全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听取老干部的反映和意见。
文体活动1978年组建象棋、麻将、钓鱼3个协会,有93名老干部参加,当年即开展友谊比赛。1985年,组织老年长跑队赴合肥参赛,夺得“长跑优胜”锦旗1面,张书堂获第一名。1986午后,县委先后5次组织老干部参观游览北戴河、武汉、葛洲坝、南昌、广州、黄山、九华山、泾县新四军军部等地。1987年,县委老干部局举办3期有48人参加的老年迪斯科健身操训练班。
生活管理每逢春节及老干部的寿辰,县委、县政府及老干部局成员逐一上门慰问、祝福,并组织商业、物资部门供应一些紧俏商品。县卫生局、医管会统一制发《望江县离休干部就诊优待证》,对老干部定期进行体检,建立保健档案。1982年、1986年在县医院、头针医院先后设立拥有10张床位、设备条件较好的5间老干部病房。对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3名老干部,购置轮椅,安排护理人员。1982年至1987年,县财政拨款29.5万元,改善115名农村老干部的住房条件,给家住城关的老干部拨款24万元,新建住房1040平方米,老干部所在单位也拨出专款进行兴建、维修、调整,共计解决48户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