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废科举后,设县视学,学堂设堂长,由县官委派。光绪三十四年(1908),成立劝学所,设总董1人,由县视学兼任。县以下分5个学区,各设1名劝学员,承办上级下达任务,筹措经费,调查学龄儿童,逐户劝学。民国初年,堂长改称校长,由县委派,教员由校长招聘。民国15年撤劝学所,成立教育局,主管学校的设置、人员的委派、教学工作的督促检查,并接管学租学产。县以下分6个学区,各设1名学务委员。民国24年撤销教育局,县政府内设第三科,分管教育。民国28年学区撤销。民国30年,成立教育科。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实行“管、教、养、卫一元化”,乡长兼乡校校长,保长兼保校校长,教师由县政府委派。民国33年以后,县政府委派专任校长,教师由校长聘任。
解放初期,县爱国民主政府内设教育科,主管全县文化、初等教育、工农教育。中等教育则由安庆专署文教科直接管理,县以下各区设文教区员或文教干事。区下划分辅导区、辅导组,由区中心小学负责管理。1958年,教育行政实行分级管理。县文教科负责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制订教育事业计划,管理全县中小学的人事、经费等。1962年,农村全日制小学由当地人民公社管理,城镇小学、各区中心小学、初级中学由县文教科管理;完中由安庆专署委托县文教科代管。
1966年2月,文教科分为文化科和教育局。夏,“文化大革命”开始,教育局日常工作停止。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下设教卫小组,旋成立教育小组,负责全县文化教育工作。1971年8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文化教育局,各区、公社设教育干事。
1981年9月,文、教分治,成立教育局,取消教育干事,各公社成立中心小学,负责初等教育工作。1985年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完中由县管理,初中及小学由乡管理。1986年,撤消教育局,成立教育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全县各层次教育结构布局,负责各校人事、经费、招生工作。各区设教育领导小组,承办县教委和区公所交办事宜。各镇、乡成立教育委员会,负责学校招生、教学管理、经费管理等工作。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