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勤工俭学
1949年水灾,县爱国民主政府号召坚持灾区教育,中、小学全体师生普遍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开荒种菜,或搬运砖瓦修建校舍。1957年县人民委员会颁发勤工办学指示,提倡师生课余劳动,组织生产,开发财源,增加收入,各级学校大量开荒种粮种菜。1958年片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学校大规模地开展生产劳动。望江中学师生大炼钢铁,还开辟养鱼池。吉水小学师生种田种地,养鸡养鸭,办起小木工厂、缝纫厂、墨水厂、豆腐坊,还开办补胶鞋、雨伞、洗衣等服务行业。农村各小学均有生产园地,进行农作物种植。当年统计,全县有校办工厂21所,农林业生产基地1900余亩。1959、1960年全民大办农业,学生由教师率领到漳湖、青草湖、岚杆湖、壬辰占等地开荒生产。1962年,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大部分小场、厂先后停办。
“文化大革命”时期,县各级学校掀起学工学农的热潮,先后恢复了农场、林场,办起大号墨水厂、吉水元钉厂、白沙粉笔厂、向东毛巾厂和城关镇小印刷厂。除城关镇小印刷厂、大号墨水厂现仍继续生产外,其余各厂都停办。
1982年中央颁发《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暂行条例》,明确指出勤工俭学的目的与任务是创收育人。到1985年,全县中小学共有小农场、林场12处,耕地572亩,水面45亩,茶园169亩。校办工厂7家,养鸡场兼孵坊1所,小商店、小吃部17处,校园植树13500余棵。1986年,县教委设勤工俭学科。1987年,全县584所中小学中已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有508所,专职从事勤工俭学工作人员386名,投入生产的厂、场24家,除原有印刷厂、墨水厂外,新增加的有纸箱包装、复合装饰、原煤加工、人造大理石、电刷镀、工艺美术、建筑材料、饮料食品、服务加工、水产养殖等行业。据县教委计财科统计,自1983年到1987年,县教委对各类学校勤工俭学总投资70余万元,各类勤工俭学收入32.6万元。目前学校勤工俭学以推广“校园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向。
“文化大革命”时期,县各级学校掀起学工学农的热潮,先后恢复了农场、林场,办起大号墨水厂、吉水元钉厂、白沙粉笔厂、向东毛巾厂和城关镇小印刷厂。除城关镇小印刷厂、大号墨水厂现仍继续生产外,其余各厂都停办。
1982年中央颁发《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暂行条例》,明确指出勤工俭学的目的与任务是创收育人。到1985年,全县中小学共有小农场、林场12处,耕地572亩,水面45亩,茶园169亩。校办工厂7家,养鸡场兼孵坊1所,小商店、小吃部17处,校园植树13500余棵。1986年,县教委设勤工俭学科。1987年,全县584所中小学中已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有508所,专职从事勤工俭学工作人员386名,投入生产的厂、场24家,除原有印刷厂、墨水厂外,新增加的有纸箱包装、复合装饰、原煤加工、人造大理石、电刷镀、工艺美术、建筑材料、饮料食品、服务加工、水产养殖等行业。据县教委计财科统计,自1983年到1987年,县教委对各类学校勤工俭学总投资70余万元,各类勤工俭学收入32.6万元。目前学校勤工俭学以推广“校园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