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运输
国营客货运输
客运1955年,宿松汽车站仅有一辆客车,一个客运班次。年客运量1875人(次),收入304元。
1965年有客车8辆,16个客运班次,客运量20.20万人(次),收入12.82万元。
1980年客运量132.68万人(次),收入85.44万元;1983年客运量275.59万人(次),收入131.94万元,只3年时间,交通部门客运人次翻番,收入增加64万元。
货运1955年,我县汽车货运量只有48吨,1872吨公里,货运收入374.40元;1966年货运量增长到3.87万吨,计335.64万吨公里,货运收入60.4万元。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社会普遍“停产闹革命”,1967年货运量仅为1.73万吨,计130.14万吨公里,收入23.43万元。在这以后的几年内货运量皆不大。
1979年因磷矿石运量减少及社会车辆投入货运,因而货运量由1978年的16.21万吨下降为5.79万吨。1984年货运量又增至11.57年,计697.45万吨公里,收入135.23万元。
社会车辆客货运输
1978年以后,搬运公司、华阳河农场、县磷肥厂、粮食局、县供销社等单位车辆先后投入客货运输。
1980年全县有社会运输车辆321部(台)(其中:汽车145台,大、中型拖拉机157台,三轮车19台),为当时国营车辆63台的5倍。
1983年有社会车辆1232部(台),其中汽车139部,拖拉机1093台。
1984年全县有社会车辆1712部(台),其中汽车312台、大拖拉机174台,手扶拖拉机1157台,三轮车69台。其中属个体户经营的大客车1台、货车76台、大拖拉机41台、手扶拖拉机1000台、三轮车30余辆、专营客运的三轮车6辆。
至1985年,参加运输业的个体户计有大客车4台、货车137台、大拖拉机67台、专营客运的三轮车增至342辆。
搬运
民国九年(1920),洲头马老九首先组织一个32人的“箩商”。以后坝头、复兴、许岭等地也先后有人为首收罗一些闲散劳动力,成立类似的搬运组织。
1950年,县城成立搬运工会,随后,许岭、洲头、复兴、坝头也相继成立,共有会员160多人。1956年改为宿松县搬运站(许岭、复兴等地同时改称搬运队),全县共有搬运工人240多人,运输工具除原有竹扛、扁担、独轮手推车外,县站及许岭队新添置胶轮平板车28部。接着,凉亭、隘口、九姑、程集相继成立搬运队。
1959年县搬运站改名为宿松县搬运管理站。对县内搬运实行“三统”:统一运价、统一分配货源、统一调配运输力量。
1962年县搬运管理站易名为宿松县搬运运输合作社,1973年改称宿松县运输公司。
1985年,县运输公司共有职工240人,客车8辆,每天由县城开出15个班次;货车10台,人力车(胶轮平板车)118辆。1985年营业收入67万元。
客运1955年,宿松汽车站仅有一辆客车,一个客运班次。年客运量1875人(次),收入304元。
1965年有客车8辆,16个客运班次,客运量20.20万人(次),收入12.82万元。
1980年客运量132.68万人(次),收入85.44万元;1983年客运量275.59万人(次),收入131.94万元,只3年时间,交通部门客运人次翻番,收入增加64万元。
货运1955年,我县汽车货运量只有48吨,1872吨公里,货运收入374.40元;1966年货运量增长到3.87万吨,计335.64万吨公里,货运收入60.4万元。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社会普遍“停产闹革命”,1967年货运量仅为1.73万吨,计130.14万吨公里,收入23.43万元。在这以后的几年内货运量皆不大。
1979年因磷矿石运量减少及社会车辆投入货运,因而货运量由1978年的16.21万吨下降为5.79万吨。1984年货运量又增至11.57年,计697.45万吨公里,收入135.23万元。
社会车辆客货运输
1978年以后,搬运公司、华阳河农场、县磷肥厂、粮食局、县供销社等单位车辆先后投入客货运输。
1980年全县有社会运输车辆321部(台)(其中:汽车145台,大、中型拖拉机157台,三轮车19台),为当时国营车辆63台的5倍。
1983年有社会车辆1232部(台),其中汽车139部,拖拉机1093台。
1984年全县有社会车辆1712部(台),其中汽车312台、大拖拉机174台,手扶拖拉机1157台,三轮车69台。其中属个体户经营的大客车1台、货车76台、大拖拉机41台、手扶拖拉机1000台、三轮车30余辆、专营客运的三轮车6辆。
至1985年,参加运输业的个体户计有大客车4台、货车137台、大拖拉机67台、专营客运的三轮车增至342辆。
搬运
民国九年(1920),洲头马老九首先组织一个32人的“箩商”。以后坝头、复兴、许岭等地也先后有人为首收罗一些闲散劳动力,成立类似的搬运组织。
1950年,县城成立搬运工会,随后,许岭、洲头、复兴、坝头也相继成立,共有会员160多人。1956年改为宿松县搬运站(许岭、复兴等地同时改称搬运队),全县共有搬运工人240多人,运输工具除原有竹扛、扁担、独轮手推车外,县站及许岭队新添置胶轮平板车28部。接着,凉亭、隘口、九姑、程集相继成立搬运队。
1959年县搬运站改名为宿松县搬运管理站。对县内搬运实行“三统”:统一运价、统一分配货源、统一调配运输力量。
1962年县搬运管理站易名为宿松县搬运运输合作社,1973年改称宿松县运输公司。
1985年,县运输公司共有职工240人,客车8辆,每天由县城开出15个班次;货车10台,人力车(胶轮平板车)118辆。1985年营业收入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