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民国军队与日伪军
民国元年(1912年),安徽督军李烈钧派马当炮台统领张有禹率部来县驻防县城。
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督军李纯派赣军第一混成旅司令吴鸿昌,率师进驻宿松县城。
民国六年十二月(1917年12月),安徽督军倪嗣冲派安武军八路二营管带张政德率部驻守宿松。
民国七年二月(1918年2月),讨逆军旅长冯玉祥,屯兵武穴,意图入皖。安徽督军倪嗣冲增派安武军八路分统史俊玉,率步兵四营,土兵3000驻守宿松县城。三月加派士兵一营,分驻二郎河及石嘴头。
民国九年八月(1920年8月),复增派张政德、张世英等率领全营移驻二郎河。
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洋军孙传芳部王普率师驻防宿松至太湖沿线。
民国十六年一月(1927年1月),北伐军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第一师(师长夏威)第二师(师长胡宗铎)挺进至宿松驱走孙传芳残部。四月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党代表李富春)第六师(师长戴岳、党代表肖劲光)进驻宿松县城,掀起宿松大革命高潮。五月,国民党蒋系三十七军陈调元派团长吴振东率部攻占宿松县城,镇压革命运动。
民国十九年十二月(1930年12月),国民党军万耀煌部(第十三师三十七旅)郭汝栋率师(七十六团)进驻宿松县城,“围剿”苏区革命。
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1935年12月),省保安第八团第三大队李健部来宿松县城驻防。
民国二十五年二月(1936年2月),国民党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部,开进宿松“围剿”罗汉尖革命根据地。
民国二十七年七月(1938年7月),日军进犯宿松,国民党军114、132、138、165、176等五个师进驻宿松、太湖;149师、128师进驻陈汉山区;第76军全部及第8军1师驻守县城至凉亭河公路沿线;第131师、135师驻守二郎河至严恭山一带;第68军部署沿江各地,分途阻击日军西犯。同年九月,第46军张义纯部进驻陈汉山区,整编地方武装,成立第五战区13游击纵队。
民国三十年九月至三十一年一月(1941年9月至1942年1月),第五战区11游击纵队和国民党顽军528团汇集宿松县城,分途袭击山区和沿湖人民抗日根据地。
民国三十五年三月(1946年3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积极准备内战,省保安八团进驻宿松县城,据点下伸到乡保基层。
民国三十七年二月至三十八年二月(1948年2月至1949年2月),国民党整编25师及48师长期盘踞宿松县城,加紧进行反共反人民战争。
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督军李纯派赣军第一混成旅司令吴鸿昌,率师进驻宿松县城。
民国六年十二月(1917年12月),安徽督军倪嗣冲派安武军八路二营管带张政德率部驻守宿松。
民国七年二月(1918年2月),讨逆军旅长冯玉祥,屯兵武穴,意图入皖。安徽督军倪嗣冲增派安武军八路分统史俊玉,率步兵四营,土兵3000驻守宿松县城。三月加派士兵一营,分驻二郎河及石嘴头。
民国九年八月(1920年8月),复增派张政德、张世英等率领全营移驻二郎河。
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洋军孙传芳部王普率师驻防宿松至太湖沿线。
民国十六年一月(1927年1月),北伐军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第一师(师长夏威)第二师(师长胡宗铎)挺进至宿松驱走孙传芳残部。四月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党代表李富春)第六师(师长戴岳、党代表肖劲光)进驻宿松县城,掀起宿松大革命高潮。五月,国民党蒋系三十七军陈调元派团长吴振东率部攻占宿松县城,镇压革命运动。
民国十九年十二月(1930年12月),国民党军万耀煌部(第十三师三十七旅)郭汝栋率师(七十六团)进驻宿松县城,“围剿”苏区革命。
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1935年12月),省保安第八团第三大队李健部来宿松县城驻防。
民国二十五年二月(1936年2月),国民党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部,开进宿松“围剿”罗汉尖革命根据地。
民国二十七年七月(1938年7月),日军进犯宿松,国民党军114、132、138、165、176等五个师进驻宿松、太湖;149师、128师进驻陈汉山区;第76军全部及第8军1师驻守县城至凉亭河公路沿线;第131师、135师驻守二郎河至严恭山一带;第68军部署沿江各地,分途阻击日军西犯。同年九月,第46军张义纯部进驻陈汉山区,整编地方武装,成立第五战区13游击纵队。
民国三十年九月至三十一年一月(1941年9月至1942年1月),第五战区11游击纵队和国民党顽军528团汇集宿松县城,分途袭击山区和沿湖人民抗日根据地。
民国三十五年三月(1946年3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积极准备内战,省保安八团进驻宿松县城,据点下伸到乡保基层。
民国三十七年二月至三十八年二月(1948年2月至1949年2月),国民党整编25师及48师长期盘踞宿松县城,加紧进行反共反人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