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人民军队
1930年5月,红8军4、5纵队,在军长蔡申熙的领导下,转战黄梅、宿松,曾进驻陈汉山区。
1932年7月,陈开运、姚鹏率蕲春独立团警卫营、广济特种部队,蕲、宿边游击队500余人,进驻陈汉、趾凤山区。10月,红27军军长刘士奇、政委郭述申率部从蕲春经罗汉尖、陈汉沟进驻趾凤河。
1934年6月,高敬亭率部从黄梅的望江山进驻陈汉山区,发动群众参军参战。
1935年2月,高敬亭在太、宿边境凉亭坳重建红28军,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党政军工作。9月,红82师挺进陈汉山区,留下红244团3连李连之部进驻罗汉尖,配合汪少川领导的红军便衣队,成立山林医院,发展地方武装,建立罗汉尖根据地。11月,大中华抗日救国军成立,朱超云任总司令兼边区工农民主政府主席。
1939年5月,高敬亭、陈少敏率新四军第4支队,先后进驻陈汉山区,拆除碉堡,号召群众团结抗日。
1940年9月,张体学率新四军5师鄂东独立团进驻罗汉尖,恢复根据地;并派曾少怀、桂平率部挺进湖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41年4月,张体学率5师42团,林维先率7师挺进团进驻陈汉沟,筹建新四军独立旅。9月,林维先进驻湖区,全面领导湖区抗日斗争。
1942年2月,邹一清率5师鄂东游击大队(后称独立团)进驻趾凤河,保护山区东路根据地。
1943年3月,新四军7师在湖区建立沿江支队,林维先任司令、黄火星任政委,统一指挥沿河各县抗日武装斗争。同时,张体学率5师14旅,进驻陈汉山区,统一领导蕲、黄、太、宿边区党政军民工作。至此,皖、鄂、赣边区抗日武装斗争已连成一片。12月,郑重、张海标率5师挺进18团和教导队从山区向湖区推进,开辟敌后游击战场。
1947年7月,胡鹏、何庆德率领皖西人民自卫军第一大队,由潜山挺进至宿松边境。9月19日,解放军刘、邓大军6纵18旅由鄂东向宿松推进,解放宿松县城。10月,2纵6旅进驻县城,旅部驻张氏宗祠,17团驻城关,16团驻五里,18团驻万元墩。同月,三纵司令员陈锡联率部进驻趾凤河。
1948年2月8日,刘、邓大军3纵9旅25、26两团,在太湖与第一军分区基于团会合,进入宿松县境,分驻唐家油铺、荆桥、芦花屋、程店等地。随后3纵副司令员刘昌毅,军分区司令员孔令甫在隘口会合,进驻陈汉山区。
1949年3月26日,皖西军分区后勤指挥部在宿松县设立兵站,在二郎、凉亭、荆桥设立兵分站,迎接刘、邓大军进驻宿松。27日,解放军2野4兵团第15军43、45两师,从太湖挺进宿松,并迅速进驻沿湖前线阵地。28日县城解放,县委、县政府随军进城。4月6日,13军副军长陈康率先遣部队进驻宿松县城,随后13军全部进入宿松。4月14日,解放军第4兵团陈赓司令员率师从鄂东进驻宿松夏家罗。中旬,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亲临宿松视察。
解放大军渡江南下后,留下一个团(称警救团),分驻凉亭、二郎、陈汉等地,团部设在凤凰铺(今梅墩乡),协助地方政权剿匪反霸,保护生产,维持治安。至1950年初调离。
1954年秋,程集的马塘、横山一带,迷信猖獗,影响社会治安。省军区调派解放军一个连,进驻县城(住天主教堂)。3个月后恢复平静,部队撤回军区。
1968年2月,解放军6408南字131部队进驻宿松县城,担任“支左”任务,至9月调离。
1932年7月,陈开运、姚鹏率蕲春独立团警卫营、广济特种部队,蕲、宿边游击队500余人,进驻陈汉、趾凤山区。10月,红27军军长刘士奇、政委郭述申率部从蕲春经罗汉尖、陈汉沟进驻趾凤河。
1934年6月,高敬亭率部从黄梅的望江山进驻陈汉山区,发动群众参军参战。
1935年2月,高敬亭在太、宿边境凉亭坳重建红28军,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党政军工作。9月,红82师挺进陈汉山区,留下红244团3连李连之部进驻罗汉尖,配合汪少川领导的红军便衣队,成立山林医院,发展地方武装,建立罗汉尖根据地。11月,大中华抗日救国军成立,朱超云任总司令兼边区工农民主政府主席。
1939年5月,高敬亭、陈少敏率新四军第4支队,先后进驻陈汉山区,拆除碉堡,号召群众团结抗日。
1940年9月,张体学率新四军5师鄂东独立团进驻罗汉尖,恢复根据地;并派曾少怀、桂平率部挺进湖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41年4月,张体学率5师42团,林维先率7师挺进团进驻陈汉沟,筹建新四军独立旅。9月,林维先进驻湖区,全面领导湖区抗日斗争。
1942年2月,邹一清率5师鄂东游击大队(后称独立团)进驻趾凤河,保护山区东路根据地。
1943年3月,新四军7师在湖区建立沿江支队,林维先任司令、黄火星任政委,统一指挥沿河各县抗日武装斗争。同时,张体学率5师14旅,进驻陈汉山区,统一领导蕲、黄、太、宿边区党政军民工作。至此,皖、鄂、赣边区抗日武装斗争已连成一片。12月,郑重、张海标率5师挺进18团和教导队从山区向湖区推进,开辟敌后游击战场。
1947年7月,胡鹏、何庆德率领皖西人民自卫军第一大队,由潜山挺进至宿松边境。9月19日,解放军刘、邓大军6纵18旅由鄂东向宿松推进,解放宿松县城。10月,2纵6旅进驻县城,旅部驻张氏宗祠,17团驻城关,16团驻五里,18团驻万元墩。同月,三纵司令员陈锡联率部进驻趾凤河。
1948年2月8日,刘、邓大军3纵9旅25、26两团,在太湖与第一军分区基于团会合,进入宿松县境,分驻唐家油铺、荆桥、芦花屋、程店等地。随后3纵副司令员刘昌毅,军分区司令员孔令甫在隘口会合,进驻陈汉山区。
1949年3月26日,皖西军分区后勤指挥部在宿松县设立兵站,在二郎、凉亭、荆桥设立兵分站,迎接刘、邓大军进驻宿松。27日,解放军2野4兵团第15军43、45两师,从太湖挺进宿松,并迅速进驻沿湖前线阵地。28日县城解放,县委、县政府随军进城。4月6日,13军副军长陈康率先遣部队进驻宿松县城,随后13军全部进入宿松。4月14日,解放军第4兵团陈赓司令员率师从鄂东进驻宿松夏家罗。中旬,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亲临宿松视察。
解放大军渡江南下后,留下一个团(称警救团),分驻凉亭、二郎、陈汉等地,团部设在凤凰铺(今梅墩乡),协助地方政权剿匪反霸,保护生产,维持治安。至1950年初调离。
1954年秋,程集的马塘、横山一带,迷信猖獗,影响社会治安。省军区调派解放军一个连,进驻县城(住天主教堂)。3个月后恢复平静,部队撤回军区。
1968年2月,解放军6408南字131部队进驻宿松县城,担任“支左”任务,至9月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