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青年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革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经过试点之后,青年团组织重新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诞生。这一时期,安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与广大人民群众、武装部队战士一起,奋起自卫,反对内战,广泛开展爱国民主运动,支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茁壮成长。青年团组织也通过工作实践,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一、青年爱国民主运动
〔芜湖学生的罢课斗争〕
民国35年(1946年)12月,北平发生美军强奸北京大学生沈崇事件,国民党统治区掀起抗议美军暴行的运动。芜湖安徽学院和芜湖中学学生举行集会,抗议美军的暴行,要求美军滚出中国。安徽学院的进步学生周鹤峰、任宁、陆绩等召开声讨美军暴行会议。
民国36年5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制造“五·二”惨案,邻近南京的芜湖学生首先得知这一消息。安徽学院、芜湖中学、芜湖女中等校学生要求通电声援南京学生的斗争,抗议国民党政府的暴行,安徽学院学生召开系、科代表会议,响应南京、上海等地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并成立“六·二”学潮主席团,领导和组织罢课斗争。
国民政府对学生斗争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芜湖中学校长兼“芜湖勘乱建国委员会”委员唐道海、三青团芜湖分团书记单伯群拉拢青年参加三青团组织。有1.3万多名青年学生加入了三青团。成立“青年工作队”,同共产党争夺青年。民国35年秋,芜湖国民党政府逮捕芜湖共产党员、革命青年和进步学生100多人。民国36年又逮捕了200多人,有3人被杀害。
解放战争时期,芜湖共发生罢工、罢课、罢教斗争700多次。
〔安庆学生的反迫害斗争〕
民国35年秋,中共南京市委派南京临时大学学生、中共党员李昭定、刘玉浦,到安徽大学以读书为掩护,领导学生运动。安徽大学有1200多名学生,有的学生被骗加入国民党和三青团。李昭定、刘玉浦到安徽大学后,团结进步学生并成立中共安徽大学支部。李昭定在领导安徽大学进步学生进行斗争的同时,又帮助怀宁县简易师范等校学生读书会,学习革命理论和进步书报。
民国36年,南京“五·二”惨案发生后,安徽大学和安庆各地学校学生,打着“政府有权打内战,我们有权要饭吃”大标语,高呼“反对饥饿,反对内战”、“把打内战的钱省下来办教育”等口号,在全市主要街道举行游行示威。参加游行示威的学生(包括部分工人和市民)有3000多人。安徽大学学生冯璋对国民党的统治不满,发表进步言论,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并杀害。安徽大学和安庆各校学生,集会抗议安庆国民政府的暴行,并向安徽当局提出,保证安徽大学学生的安全。安庆各校教职员和安徽大学教授,为改善教职员待遇,维持生存权利,举行罢教,学生举行罢课,声援罢教。向南京国民政府发出请愿电,要求国民政府挽救教育危机,保证广大师生的生存条件。
为保证师生的利益,反对国民政府的迫害,安徽大学学生成立学生自治会。民国37年,安徽大学举行学生自治会竞选,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担任安徽大学学生自治会的领导职务。学生自治会的成立,推动了安庆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同年,安徽大学学生发动驱逐反动校长陶固的斗争。在全校进步师生的斗争和支援下,驱陶斗争取得胜利。同年11月,国民党在芜湖逮捕并杀害了安徽大学进步学生纪曾辉。安徽大学党支部发动师生开展抗议活动,向全省、全国揭露国民党的罪行。
民国36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阶段,解放战争的形势鼓舞了安徽学生的斗争意志。安徽大学和安庆的党组织,组织学生秘密收听解放区电台广播,传阅登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消息的报刊。民国37年暑假,安徽大学党支部动员原籍在苏北、皖北和山东等省的解放区的学生“回原籍去看看”,参加当地的革命活动。安徽大学先后到苏北、皖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学生有几十人。有的学生还绕道天津转道张家口,参加解放区的革命与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安徽其他地方的学生也开展了爱国斗争,如怀远惨案和怀远学生的反迫害斗争;沪宁区各大中学学校的皖籍学生反对安徽军阀李品仙的斗争;阜阳学生的反迫害斗争;贵池学生的抗暴斗争;合肥、蚌埠、嘉山等地学生反迫害斗争。
〔青年工人的护厂(矿)斗争〕
民国38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前夕,盘踞在芜湖的国民党军队准备逃跑。国民党军队逃跑前夕进行抢劫和破坏。资本家变卖物资,卖不掉的物资准备带走。芜湖青年工人和群众奋起护厂。他们在地下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护厂队,日夜守卫着机器。4月,住在芜湖造船厂的国民党军队汽车连准备抢走厂里的机器,青年工人寸步不离机器,暗中把机器拆开收藏。住火车站的国民党军队欲将火车站仓库里的枪枝、弹药、粮食、棉花、布匹劫走,码头青年工人组成护仓队,轮流守护仓库,不让一支枪、一袋米、一匹布被抢走。
安庆电厂的青年工人为保护发电机,组织护厂队,日夜巡逻,用停电、不装灯的斗争方式,保护发电机。安庆面粉厂的青年工人在机器仓库四周的铁栏上通电,阻止敌人破坏机器。
淮南煤矿青年工人为使矿山免遭敌人破坏,组织护矿队。护矿队公开名称叫互助会。当时的淮南村、崇文村、三友村都有护矿队组织。淮南护矿队并配带有枪枝和手榴弹。
马鞍山铁矿、发电厂的青年工人也参加了护厂斗争。
〔青年学生的护校斗争〕
安庆、芜湖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妄图将大学迁走,并将学校图书、仪器等贵重教学用具劫走。学校师生在地下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护校斗争。地处安庆的安徽大学地下共产党组织借用进步人士组织“应变会”的名称,在安徽大学成立“应变会”,团结全体师生抑制国民党政府迁走安徽大学。同时,安庆各校学生还同工人们一起成立联合自卫团和纠察队,保卫城市。在芜湖,国民党政府在安徽学院宣传芜湖赭山是军事要地,打起仗来安徽学院会受到“无谓牺牲”,以此扰乱人心,妄图把该校迁往屯溪。该校成立“应变会”,坚持护校,除少数学生逃走外,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走,学校安全地保护下来。曾经被国民党政府劫走的部分校产,后来被人民解放军收缴归还安徽学院。二、支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安徽解放区广大青年踊跃参军,积极支前。广大青年工人、青年农民和学生,参加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游击队。青年妇女为解放军做军鞋和衣服。
民国37年11月至民国38年1月,安徽广大青年,特别是江淮和皖西解放区的广大青年,积极支援历时65天的淮海战役。广大青年农民组织担架队和运输队,为解放军送粮送草,运送军需物资,运送伤病员。据不完全统计,江淮、豫皖苏和皖西解放区的广大青年农民和人民群众,为支援淮海战役,共运送粮食2亿1千万斤,柴草3亿5千万斤,出担架12万副,动员民工160万人,使用牲口36万头。
为支援大军渡江,皖北广大青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积极支前。据统计,共组织动用民工279万多人,组织船只1.0039万艘,车辆9.82万辆,担架1.5962万副,运送粮食3亿6千3百多万斤,柴草7240万斤。此外,组织合肥、蚌埠两市码头工人16万2千多人,装卸转运物资2亿9千万斤。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青年船工们冒着生命危险,运送解放军渡江作战。涌现出许多青年渡江英雄船工。无为县特等渡江女英雄马毛姐,年仅15岁,主动要求参加渡江先遣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和哥哥一起把第一批渡江解放军送上南岸,返回途中又抢救了击翻在江面上的两条沉船上的解放军战士。1951年,她应邀到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蒙城县船民朱明理、朱文忠、朱文孝父子3人冒着枪林弹雨,连续4次往返运送解放军。朱文孝荣立一等功,朱明理荣立二等功,朱文忠荣立三等功。荣获父子功臣纪念章一枚,奖状3张,并荣获“渡江先锋船”锦旗一面。在支援渡江战役中,共评出特等英雄4名,英雄4名,一等功臣177人,二等功臣4260人,三等功臣1031人,四等功臣508人。三、迎接解放
在地下共产党组织领导下,安徽进步青年做好迎接解放的各项准备工作。迎接解放的准备工作主要内容:第一,开展宣传工作,安定民心,消除敌人散布谣言的影响。张贴标语,散布传单,宣传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纪律严明,秋亳无犯;宣传共产党对解放区的政策,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对工商业者的政策等,使商人不搬家,学校不迁移。第二,进行社会调查,摸清各方面的情况,及时通过地下共产党组织送给解放军,以便解放后做好各方面的接管工作。
民国38年夏,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安徽除金寨、岳西两县未解放外,其它地方都先后解放。各界青年兴高采烈。他们组织宣传队、文艺演出队和慰劳队,宣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各项政策,歌颂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欢庆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安徽各界青年和全省人民一起,庆祝新中国的诞生,欢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