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历史沿革
《安徽青年报》创刊于1955年6月4日,报名由郭沫若题写,为四开4版周刊。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胡林兼任社长。
1956年5月,《安徽青年报》增为四开4版周2刊。
1960年2月,《安徽青年报》增开四开4版周3刊,发行量约7至8万份。经省委批准,该报在安徽省各地、市设记者站,各站配专职记者一名。
1961年2月15日,省委根据国家经济暂时困难的实际,指示《安徽青年报》停刊。
1966年1月5日,经省委批准复刊。报纸为四开4版周2刊。
1966年7月10日,因“文化大革命”之故,省委电话指示再度停刊。
1979年5月4日,复刊,为四开4版周2刊。发行量为5万多份。
1992年,创办《“晨风”周末版》,报纸增为对开4版周2刊。
1993年,改为四开4版周5刊。
1994年,改为对开4版周3刊。
二、机构设置
安徽青年报社机构设置,一直沿袭采编合一为主的框架结构。
1955年至1966年,实行社长负责制。设有农村组、城市组、文教组、采通组、秘书组。
1987年,实行总编辑负责制,设总编办公室、采编组、副刊组和通联组。
1991年,实行社长负责制,设新闻部、副刊部、美术摄影部、办公室、通联部。
1992年,增设周末版部、改通联部为外联部和发行部。
1993年,设记者部,外联部与发行部合并为通联发行部。注册开办安徽蓝图广告公司、安徽东方经济发展公司。
1994年,取消记者部。
1995年,新增社会活动部。
目前,报社设置新闻部、副刊部、周末部、美影部、办公室、广告部、通联发行部、社会活动部、宣传策划中心。
三、宣传工作内容及特色
《安徽青年报》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社会各界读者,属综合性报纸,为党报的补充。青年性是其基本特色。在宣传工作内容及编辑思想上,始终随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创刊时期,以农村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文化,提倡社会主义的生产、生活、文化、道德等观念,反映青年心声为主要内容。
1960年,编辑思想开始兼顾城市青年和学生。1979年第三次复刊后,报纸编辑思想调整为面向广大青年,同时指导团的工作,主张青年人写、写青年人的办报路子。1991年后,报纸拓展思想,成为以青年为主兼顾社会各界读者的报纸,坚持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前提,以“贴近青年、关注社会、引导人生”为办报宗旨,反映青年心声,辅导青年学习,指导青年生活,帮助青年成长。目前报纸形成正报、“晨风”周末版和新闻特刊的架构。正报主要报道综合新闻、经济报道、团的信息、中学生教育、文艺副刊;“晨风”周末版以社会大特写、文化体育、法制通讯以及生活服务和休闲为主要内容;新闻特刊以关注社会热点、突发性事件、背景分析、深度报道为主要内容。每周3张报纸各有侧重,特点鲜明、优势互补。
报社发挥青年团体的优势,长期坚持依托版面或跳出版面,组织一系列有影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受到社会各界读者的好评,报纸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青年十佳报刊”之一,被评为“安徽省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之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