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组织沿革
1949年10月13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根据团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公布在全国建立少年儿童队组织及其章程草案。根据团中央决议,安徽省皖北区团工委和皖南区团工委召开儿童工作会议和组织工作会议,作出建立少年儿童队的决定和方案。半年后,城市、农村、校内、校外,少年儿童队陆续建立起来。在各级组织的关怀和领导下,安徽少年儿童工作健康发展。
1953年8月2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为更明确少年儿童队的性质、任务,加强对少年儿童美好理想的引导,通过了“中国少年儿童队”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决议。安徽省的少年儿童队旋即更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遭到破坏,“中国少年先锋队”这一名称被取消。和全国一样,安徽省的少年先锋队组织改名为“红小兵”。红小兵组织没有统一的章程,因此,其佩饰、呼号、仪式、旗帜等也不曾统一。1974年出台过一个红小兵条例,但未得以贯彻执行。《安徽红小兵》作为全省少年儿童的指导性刊物。
1978年10月,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作出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名称的决定,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名称的通知》,结束了红小兵的历史。红小兵组织经整顿后转入少先队组织,正式恢复少先队名称,颁发了队章,统一了旗帜、呼号、誓词、佩饰等。同年,共青团安徽省委发出《关于认真做好红卫兵(红小兵)组织结束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首先对红小兵组织要有正确的认识,恢复少先队名称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加强领导,抓紧恢复少先队的工作。
二、主要会议〔庆祝“六·一”大会〕
1950年5月,皖南人民行政公署、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皖南区工作委员会、皖南区民主妇联筹备委员会联合召开庆祝“六·一”儿童节的会议。会后皖南民主妇联、总工会、青年团等14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通知。随后各地开展了庆祝“六·一”节的工作。青年团皖南区工委少年儿童部发出关于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给皖南少年儿童的一封信,协同《皖南时报》在“六·一”出儿童副刊,芜湖、屯溪、宣城等地举行庆祝活动。青年团皖北区少年儿童部,配合文教局、妇联等团体成立了“六·一”国际儿童节筹备委员会,进行了庆祝活动的准备工作,同时,发动青年团员每人赠送一件礼物,使每个儿童能得到一样东西。此外,有些地区还替儿童募捐,作为儿童福利基金。此次会议是安徽的少年儿童在各级组织特别是团组织的关怀下茁壮成长的崭新起点。
〔皖南区第一次少年儿童工作干部会议〕
为进一步贯彻团中央建队决议和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对皖南区建立少年儿童队以来8个月的工作经验加以推广,皖南区第一次少年儿童工作干部会议于1950年7月7日在芜湖召开。会议取得了成功,解决了干部培训及其它一些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第一次少年儿童工作会议〕
1954年8月,安徽省团工委为贯彻团中央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省少年儿童工作,召开全省第一次少年儿童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4年来安徽省少年儿童工作,并对全省少先队成立以来的最近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意见。
会议指出,4年来全省先后建立少年儿童队、少年先锋队组织,省辖市及各中、小城市中的中小学都已建队,农村除少数山区及个别县因文化教育基础差、居住分散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建队较少外,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建队率已达50%以上,完全小学已基本建队,并开展了各种少年儿童特点的活动。会议在肯定上述工作的同时,还指出了一些不足。一是少先队的活动开展还不够全面,只停留在一般文化娱乐和行政事务上。二是在工作方法上还不善于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启发和诱导学生,粗暴急躁、简单生硬的作法还很严重。
会议提出了全省少先队工作下一阶段的目标和方针:配合学校帮助儿童学好各门功课;加强劳动教育;全面关怀少年儿童;协助学校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儿童课外生活,关注儿童的健康;坚持长期正面教育。
〔安徽省第二次少年儿童工作会议〕
1955年5月3日,团安徽省委在合肥召开第二次全省少年儿童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第三次少年儿童工作会议精神,布置1955年安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对全省少先队的组织发展工作进行讨论。
会后,各地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党委汇报,并在团内进行传达,提出加强对少年儿童工作的领导的具体措施,很好地贯彻了会议精神。团芜湖地委决定训练全区大队辅导员。团定远县委决定8月份以前抓好三个方面工作:6月中旬召开一次常委会,研究总结一年来少年工作,进一步研究加强少年工作的措施;在县干部会议期间,向团区委干部进行传达;通过中心辅导区辅导员会、全县教师会,向基层传达会议精神。肥西、祁门等县与文教部门配合,要求新聘的辅导员熟悉业务,做好工作。屯溪、安庆、合肥等市,滁县、阜阳等地,通过家长、保教工作者及纪念会,运用黑板报、有线广播、大字报等宣传工作,对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团五河县委召开团委书记会议进行传达。
〔安徽省第三次少年儿童工作会议〕
1958年7月,共青团安徽省委在合肥召开第三次全省少年儿童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团地市、县委学校少年儿童部长或负责少年儿童工作的部长,各地少年儿童工作开展较好的乡团委书记或团支部书记。会议贯彻团中央三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布置全省少先儿童工作,交流少年儿童工作经验。
会后,全省各地加强了少年儿童的形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品德教育和少先队的组织教育。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开展“三面红旗万万岁”、“热爱毛主席”、“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学习延安作风”、“做红色少年”、“学习刘文学、施金山”、“热爱红领巾、做个好队员”等教育活动。同时本着理论联系实际、讲和做结合的原则,在少年儿童中组织了“三项”活动(种植、除四害、讲普通话),小工厂、小农场活动以及“为人民公社做事”、“做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小后勤兵”活动。
〔安徽省少先队工作学会会员大会及理事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省少年儿童工作陷于一片混乱。“文化大革命”后,随着少先队名称的重新恢复,安徽省少年儿童工作重入轨道。1981年,团省委成立少先队工作学会,加强对少先队的理论研究和探讨。10月,团省委召开安徽省少先队工作学会会员大会。会议选举以高红妹为会长,王世杰、佘文才为副会长的安徽省少先队工作学会理事会,通过《安徽省少先队工作学会章程》。1983年9月24日,安徽省少先队工作学会召开理事会。会议回顾总结全省少先队工作学会成立以来的工作,讨论今后工作。会议还就全国少年研究“六·五”规划和会员发展工作进行讨论。
〔安徽省第一次“少年先锋队代表会议”〕
1985年5月29日至6月1日,全省第一次“少年先锋队代表会议”在合肥召开。这是安徽省少先队历史上一次盛会,出席会议的代表250名。团省委副书记李宏塔致开幕词,省委副书记史钧杰作《面向未来、立志创新、做富有开拓精神的一代新人》的讲话,团省委副书记高蔚青作题为《在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旗帜下,努力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的报告,省教育厅副厅长区江杰作题为《按照三个面向。培养未来人才》的报告,省顾问委员会主任袁振致闭幕词。会议通过了《致全省少先队员和全省少先队辅导员的一封信》。
〔安徽省少先队员和辅导员会议〕
为加强对安徽省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抓好这支“预备队”的思想教育工作,1984年11月22日,团省委召开全省少先队员和辅导员会议。会议筹备成立中国少年先锋队安徽省工作委员会。规定其性质为:安徽省少先队组织的领导机构,负责指导全省少先队工作,规定其职责和任务;1、领导全省少先队工作,根据党中央对少儿工作的指示,提出全省各个时期少先队工作的任务,负责指导、检查、督促各地少先队工作,负责筹备召开全省少先队代表会和全省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②负责全省适龄少年儿童入队及超龄队员离队工作,协助中学团组织做好建团工作,指导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③进行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反映少先队工作情况及少年儿童的思想生活状况,提出改进少年儿童工作的建议,加强对少先队的理论研究,办好《安徽省少先队工作学会通讯》。④加强对少先队辅导员配备、培训、表彰工作的指导,总结、交流、推广辅导员工作的典型和经验。⑤加强同全国各地少先队组织的联系,发展同国外少先儿童友好往来和团结协作。
根据会议决议,会后,中国少年先锋队安徽省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简称省少工委)。这是安徽省少先队组织机构日臻完善的标志,从此,全省少先队工作在它的组织领导下更规范、更健康、更有条不紊地开展了起来。
〔安徽省少年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87年元月7日,安徽省少工委主持召开全省少年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省少工委主任侯永主持了会议并讲了话,副主任王厚宏也作了发言。会议提出把加强全省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一代新人作为全省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会议指出,全省少年儿童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当前形势要求相比差距很大。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新形势下,怎样使下一代具备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和侵蚀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十分重要、紧迫、艰巨的任务。会议要求1987年的少年儿童工作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总体布局,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进行理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以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等。
〔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团队工作会议〕
1989年11月,安徽省召开了全省农村中小学团队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几年来全省农村中小学团队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农村中小学团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确会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村中小学团队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任务。团省委副书记郑宏杰作了题为《加强基础教育,注重自身建设,努力探索我省农村中小学团队工作的有效途径》的讲话。
〔安徽省少年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1990年4月4日,全省少年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省领导应宜权、杜宜瑾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重点研究、协商少年儿童工作“八五”规划的制定和“六·一”儿童节活动的安排。会议认为,1990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是90年代第一个儿童节,也是鸦片战争150周年纪念日。“六·一”活动要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为指导,继续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在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学雷锋、学赖宁”活动,要以“三优”为内容,提倡全社会“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作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公民意识,不断优化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会议要求在“六·一”期间开展十项活动:1、继续开展“学雷锋、学赖宁”活动,教育广大儿童爱祖国、爱人民、做奉献。2、开展鸦片战争150周年纪念日活动。3、开展“人人锻炼迎亚运”活动,增强少年儿童的体魄,增强民族自豪感。4、开展大唱革命歌曲歌咏活动,动员儿童唱革命歌,争做新时代的好儿童。5、开展“优生、优育、优教”的宣传、咨询、服务活动。6、组织拍摄《领导在小朋友中间》的电视系列报导活动,宣传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少年儿童办好事、办实事的先进典型。7、组织少儿文艺调演和儿童书画展。8、组织协调单位对25个贫困县的挂钩慰问活动。9、请省委或省政府的负责同志发表“六·一”广播电视讲话。10、向山区或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赠送图书。
〔向“赖宁学习,做党的好孩子”——纪念赖宁牺牲三周年座谈会〕
1991年3月12日,团省委、团合肥市委、团省直工委及铁四局团委在合肥市召开“向赖宁学习,做党的好孩子”纪念赖宁牺牲三周年座谈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沈培新、团省委副书记张学平到会并讲话。会后,各校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学赖宁活动日”活动。
〔安徽省少先队工作会议暨少先队规范化队室建设现场会〕
1994年1月10日至14日,省少先队工作会议暨少先队规范化队室建设现场会在马鞍山马钢总公司教委召开。团省委副书记、省少工委主任张学平作重要讲话。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