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解放以后,人口增长较快,密度也相应提高。1949年,每平方公里有249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3.06亩。1985年,每平方公里上升到437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下降到1.63亩。
地区人口分布全县各地人口分布不均,一向是南多北少。1985年,南临巢湖的撮镇区每平方公里有544.7人;处于中间地带的店埠、石塘、梁园3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465.9人;北边丘陵地带的八斗、白龙、古城3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336.3人。
城乡人口分布1953年,店埠、撮镇、梁园3镇人口为10844人,占总人口1.46%。在往后30年间,城镇人口增加缓慢,至1983年只有40817人,占总人口4.25%。从1984年开始,有2855农户9085人自理口粮迁入3镇经商、做工,同时店埠镇、撮镇镇附近的一部分农户并入镇上,导致城镇人口骤增,1985年,城镇人口达103372人,占总人口10.6%。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分布1949年,全县农业人口667456人,占总人口98.11%;非农业人口12878人,占1.89%。1960年,非农业人口增加到50156人,占总人口8%,农业人口占92%。1961年至1962年,大力精简职工,并动员职工家属回乡务农,非农业人口压缩至9578人,只占总人口1.42%,以后又逐年发展,至1985年达103561人,占总人口10.65%,农业人口占89.35%。这些非农业人口,居住在店埠镇27034人,撮镇镇7319人,梁园镇4694人,其余分散在全县各区、乡。
肥东县几个主要年份人口密度表
1985年各区(镇)人口分布及密度表
地区人口分布全县各地人口分布不均,一向是南多北少。1985年,南临巢湖的撮镇区每平方公里有544.7人;处于中间地带的店埠、石塘、梁园3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465.9人;北边丘陵地带的八斗、白龙、古城3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336.3人。
城乡人口分布1953年,店埠、撮镇、梁园3镇人口为10844人,占总人口1.46%。在往后30年间,城镇人口增加缓慢,至1983年只有40817人,占总人口4.25%。从1984年开始,有2855农户9085人自理口粮迁入3镇经商、做工,同时店埠镇、撮镇镇附近的一部分农户并入镇上,导致城镇人口骤增,1985年,城镇人口达103372人,占总人口10.6%。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分布1949年,全县农业人口667456人,占总人口98.11%;非农业人口12878人,占1.89%。1960年,非农业人口增加到50156人,占总人口8%,农业人口占92%。1961年至1962年,大力精简职工,并动员职工家属回乡务农,非农业人口压缩至9578人,只占总人口1.42%,以后又逐年发展,至1985年达103561人,占总人口10.65%,农业人口占89.35%。这些非农业人口,居住在店埠镇27034人,撮镇镇7319人,梁园镇4694人,其余分散在全县各区、乡。
肥东县几个主要年份人口密度表
1985年各区(镇)人口分布及密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