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肥皂
一、设备
〔洗衣皂设备〕1949年底筹建时仅从田家庵的一个制皂作坊接收到尚未安装的9立方米皂化锅、5立方米存皂锅、1立方米贮碱槽、0.5立方米调和器、1立方米船舶式锅炉各1只,齿轮泵、水泵、脚踏式打印机、木桌切块机各1台,木架子水塔1座,生产条件异常简陋。1953年初,从蚌埠植物油厂调进大溶油贮槽3只,增添了溶油槽、碱槽及部分附属配件设备。将皂化锅扩大为12立方米,改变以往一锅煮的操作工艺,洗衣皂年产量也提高到300吨。1954年又将12立方米皂化锅改扩为18立方米,增加8片冷板和3立方米溶油池1只。同时增加甘油生产设备,回收初制粗甘油。1956年因购置1台2吨兰克夏锅炉无处安装,淮南肥皂厂搬迁至淮南发电厂备用电厂扩建新厂。1973~1976年间,企业再次扩大更新设备,安装4吨快装锅炉2台;将原有4只19立方米皂化锅,改建为36立方米的8只;增加60片自动冷板车2台、真空冷却器2台、调和器2台;原1台单片切块机改为双片切块机2台;新增1部自动打印机。标志着洗衣皂生产从手工劳动向自动化生产过渡,年产量也从8000吨上升到12000吨。
1978年后,又先后对原有的厂房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更新改造。对溶油槽、皂化锅的容量进行扩大,改制8口56立方米的皂化锅,投料量为18吨/锅,冷板车由2台增至为3台,增加自动打印机1台,新增1部链条自动流水线。为了改进棉油脚皂化处理工艺,增加36立方米皂化锅8只,配套循环使用。至1985年,洗衣皂年产量达到2万吨。1989年企业完成10吨节能锅炉的安装调试,彻底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动力不足问题。1990年底,完成热力管网主体改造工程和洗衣皂的真空出条生产线的设备安装调试。利用闲置仓库投资90万元,改造洗衣皂新车间。主要设备有真空冷却干燥器2台,调和器2台,压条机2台,滚印切皂机2台,W5-1真空泵2台,冷水机组1套,存皂锅1只。该生产线的生产工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为全省唯一,年产量达到3万吨。
〔香皂设备〕1957年淮南肥皂厂迁厂伊始,即着手建香皂车间。增设1套3000公斤/小时皂片自动烘干机,附双辊碾磨机、风机及真空压条机2台,四辊冷却碾磨机2台,脚踏式打印机1台,8立方米溶油锅1只,2.5立方米脱色锅1台,6.5立方米存皂锅1台,齿轮泵和离心泵2台,具备了香皂生产的基本条件。1964年香皂车间增设15平方米皂片自动烘房1座,95块/分自动打印机1台。1969年为扩大香皂产量,新增香皂皂化锅2台。1978年香皂车间采用常压干燥工艺,同时增加大型S405型三辊碾磨机2台,自动打印机1台及真空出条设备1套。香皂的年产能力达到3000吨。
1980年,原有的香皂车间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淮南肥皂厂新建成香皂车间2019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直径3500毫米×2400毫米皂化锅4只,直径2800毫米×3000毫米存皂锅1只,不锈钢常压干燥机2只,XG-01打印机2台,W2真空泵2台。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
二、产品
〔洗衣皂〕淮南肥皂厂1950年10月正式生产肥皂,最初产品名为和平皂,后易名鸽子皂。由于生产设备简陋,生产工艺粗糙,生产出的肥皂质量稳定性不够,在洗涤过程中还存有冒霜、麻面现象。1952年增添了部分生产设备,改进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也正式更名为淮南皂,定为53型(指肥皂中有效成份脂肪酸的含量为53%)。企业在芜湖、合肥、徐州三地设立了营业所,自产自销。1953年10月起由商业部门包销。1954年淮南皂年产量达950吨,1958年产量达2371吨。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为确保53型淮南皂的质量和声誉,在油脂缺乏、原材料不配套的情况下,采取减产限产措施,同时又集中精力研制生产低档次的42型鸽子皂供应市场。1962年后为调剂市场,后工厂高价购进原料,产品按计划外自产自销,同时研制成功47型金菊、双燕两种牌号的肥皂供应市场,后因油脂原料供应不足,这两种牌号的肥皂不久即停止生产。淮南皂产量在1974年突破万吨,1985年突破2万吨。
1986年企业在广泛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大量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决定研制生产复合皂,复合皂兼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两者的优点,抗硬水能力强,去污能力超过普通肥皂。复合皂投放市场初期销售势头良好,后因市场变化而被迫停产,但仍完成了6000吨的生产销售计划。
1988年,企业按照国际A型标准组织生产淮南皂,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信誉。同年与上海华建公司合作生产三星牌洗衣皂,产品外销。1990年建成淮南皂真空冷却压条生产线,不仅节能降耗,而且将淮南皂年生产能力提高到3万吨。1983年53型淮南皂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4年9月被评为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1988年再次获得省优和部优称号。
〔香皂〕1957年淮南肥皂厂开始研制开发香皂产品。1961年,80型淮河牌香皂研制成功并批量投放市场,产品由商业部门包销。后因原料供应不足改产72型长城牌药物香皂,新产品不仅具有洗涤洁肤作用,而且兼有杀菌功能,很受消费者欢迎。1962年为适应印染、丝绸、毛、棉、麻纺等纺织行业洗涤的需要,开始研制生产60型工业皂。同时,为配合农业棉花生产需要而生产棉药皂。1964年,试制生产72型玉兔牌半透明皂,皂体透明色泽光润,碱性低微,泡多耐用,去污力强。1965年开始研制生产全透明皂,但因所需的辅助材料糖和酒精供应十分紧张,部分材料尚须依靠进口,成本较高,未能投产。进入70年代,淮南肥皂厂的香皂产品主要是72型玉兔牌半透明皂,另外少量生产80型淮河牌香皂和72型万花牌香皂。1980~1982年间,为了搞活经济,调剂市场,增加生产72型洁玉牌增白皂、72型冰山牌清凉皂、72型硼酸药皂、72型加酶皂、72型硫磺香皂等品种。香皂生产步入了多品种系列化发展时期。
80年代中期,企业本着自愿结合,互惠互利的原则,利用闲置厂房设备与浙江东南化工厂联营生产香皂。主要加工生产船牌洗衣皂、增白皂、硫磺皂、药皂、透明皂和皂片。1987年又与上海华建公司和合肥舒尔曼日用化学品公司联营,生产罗士香皂、罗士高级檀香皂、舒尔曼香皂。1988年,企业开发生产了玉娇系列香皂、迎客松檀香皂,到1990年底,共生产玉娇系列产品达801.8吨。
〔洗衣皂设备〕1949年底筹建时仅从田家庵的一个制皂作坊接收到尚未安装的9立方米皂化锅、5立方米存皂锅、1立方米贮碱槽、0.5立方米调和器、1立方米船舶式锅炉各1只,齿轮泵、水泵、脚踏式打印机、木桌切块机各1台,木架子水塔1座,生产条件异常简陋。1953年初,从蚌埠植物油厂调进大溶油贮槽3只,增添了溶油槽、碱槽及部分附属配件设备。将皂化锅扩大为12立方米,改变以往一锅煮的操作工艺,洗衣皂年产量也提高到300吨。1954年又将12立方米皂化锅改扩为18立方米,增加8片冷板和3立方米溶油池1只。同时增加甘油生产设备,回收初制粗甘油。1956年因购置1台2吨兰克夏锅炉无处安装,淮南肥皂厂搬迁至淮南发电厂备用电厂扩建新厂。1973~1976年间,企业再次扩大更新设备,安装4吨快装锅炉2台;将原有4只19立方米皂化锅,改建为36立方米的8只;增加60片自动冷板车2台、真空冷却器2台、调和器2台;原1台单片切块机改为双片切块机2台;新增1部自动打印机。标志着洗衣皂生产从手工劳动向自动化生产过渡,年产量也从8000吨上升到12000吨。
1978年后,又先后对原有的厂房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更新改造。对溶油槽、皂化锅的容量进行扩大,改制8口56立方米的皂化锅,投料量为18吨/锅,冷板车由2台增至为3台,增加自动打印机1台,新增1部链条自动流水线。为了改进棉油脚皂化处理工艺,增加36立方米皂化锅8只,配套循环使用。至1985年,洗衣皂年产量达到2万吨。1989年企业完成10吨节能锅炉的安装调试,彻底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动力不足问题。1990年底,完成热力管网主体改造工程和洗衣皂的真空出条生产线的设备安装调试。利用闲置仓库投资90万元,改造洗衣皂新车间。主要设备有真空冷却干燥器2台,调和器2台,压条机2台,滚印切皂机2台,W5-1真空泵2台,冷水机组1套,存皂锅1只。该生产线的生产工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为全省唯一,年产量达到3万吨。
〔香皂设备〕1957年淮南肥皂厂迁厂伊始,即着手建香皂车间。增设1套3000公斤/小时皂片自动烘干机,附双辊碾磨机、风机及真空压条机2台,四辊冷却碾磨机2台,脚踏式打印机1台,8立方米溶油锅1只,2.5立方米脱色锅1台,6.5立方米存皂锅1台,齿轮泵和离心泵2台,具备了香皂生产的基本条件。1964年香皂车间增设15平方米皂片自动烘房1座,95块/分自动打印机1台。1969年为扩大香皂产量,新增香皂皂化锅2台。1978年香皂车间采用常压干燥工艺,同时增加大型S405型三辊碾磨机2台,自动打印机1台及真空出条设备1套。香皂的年产能力达到3000吨。
1980年,原有的香皂车间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淮南肥皂厂新建成香皂车间2019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直径3500毫米×2400毫米皂化锅4只,直径2800毫米×3000毫米存皂锅1只,不锈钢常压干燥机2只,XG-01打印机2台,W2真空泵2台。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
二、产品
〔洗衣皂〕淮南肥皂厂1950年10月正式生产肥皂,最初产品名为和平皂,后易名鸽子皂。由于生产设备简陋,生产工艺粗糙,生产出的肥皂质量稳定性不够,在洗涤过程中还存有冒霜、麻面现象。1952年增添了部分生产设备,改进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也正式更名为淮南皂,定为53型(指肥皂中有效成份脂肪酸的含量为53%)。企业在芜湖、合肥、徐州三地设立了营业所,自产自销。1953年10月起由商业部门包销。1954年淮南皂年产量达950吨,1958年产量达2371吨。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为确保53型淮南皂的质量和声誉,在油脂缺乏、原材料不配套的情况下,采取减产限产措施,同时又集中精力研制生产低档次的42型鸽子皂供应市场。1962年后为调剂市场,后工厂高价购进原料,产品按计划外自产自销,同时研制成功47型金菊、双燕两种牌号的肥皂供应市场,后因油脂原料供应不足,这两种牌号的肥皂不久即停止生产。淮南皂产量在1974年突破万吨,1985年突破2万吨。
1986年企业在广泛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大量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决定研制生产复合皂,复合皂兼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两者的优点,抗硬水能力强,去污能力超过普通肥皂。复合皂投放市场初期销售势头良好,后因市场变化而被迫停产,但仍完成了6000吨的生产销售计划。
1988年,企业按照国际A型标准组织生产淮南皂,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信誉。同年与上海华建公司合作生产三星牌洗衣皂,产品外销。1990年建成淮南皂真空冷却压条生产线,不仅节能降耗,而且将淮南皂年生产能力提高到3万吨。1983年53型淮南皂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4年9月被评为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1988年再次获得省优和部优称号。
〔香皂〕1957年淮南肥皂厂开始研制开发香皂产品。1961年,80型淮河牌香皂研制成功并批量投放市场,产品由商业部门包销。后因原料供应不足改产72型长城牌药物香皂,新产品不仅具有洗涤洁肤作用,而且兼有杀菌功能,很受消费者欢迎。1962年为适应印染、丝绸、毛、棉、麻纺等纺织行业洗涤的需要,开始研制生产60型工业皂。同时,为配合农业棉花生产需要而生产棉药皂。1964年,试制生产72型玉兔牌半透明皂,皂体透明色泽光润,碱性低微,泡多耐用,去污力强。1965年开始研制生产全透明皂,但因所需的辅助材料糖和酒精供应十分紧张,部分材料尚须依靠进口,成本较高,未能投产。进入70年代,淮南肥皂厂的香皂产品主要是72型玉兔牌半透明皂,另外少量生产80型淮河牌香皂和72型万花牌香皂。1980~1982年间,为了搞活经济,调剂市场,增加生产72型洁玉牌增白皂、72型冰山牌清凉皂、72型硼酸药皂、72型加酶皂、72型硫磺香皂等品种。香皂生产步入了多品种系列化发展时期。
80年代中期,企业本着自愿结合,互惠互利的原则,利用闲置厂房设备与浙江东南化工厂联营生产香皂。主要加工生产船牌洗衣皂、增白皂、硫磺皂、药皂、透明皂和皂片。1987年又与上海华建公司和合肥舒尔曼日用化学品公司联营,生产罗士香皂、罗士高级檀香皂、舒尔曼香皂。1988年,企业开发生产了玉娇系列香皂、迎客松檀香皂,到1990年底,共生产玉娇系列产品达801.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