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22年(1933年)前,每到招兵令下,县衙即到处张贴告示,并在县城和各大集镇设立招兵处,竖旗为记,办理招募事宜。当时,应招者多为谋生无计的贫苦农民,人数不详。民国22年至民国38年1月,在国民政府统治区征兵方法是先行调查,凡年满18至45岁的男子,均须登记造册榜示,然后抽签(抽丁)。凡年满18至34岁的中签者,征服现役备补兵;凡年满35至45岁的中签者,征服运输备补兵。政府职员、在校师生和家无次丁者免征。每年一般征集2次。仅民国33年一次就实征壮丁1718人。不少壮丁已是儿女成群,肩负养家糊口重任,无心进营。国民政府军队官佐贪污腐化,克扣伙食费用,对入伍士兵肆意虐待侮辱,甚至折磨致残致死。士兵不堪虐待,时有逃跑者,被抓打死、枪毙、活埋者有之。民国30年,国民党68军到胡楼征兵,团长在新兵大会上,当众枪毙2名因逃跑而被抓获的新兵。境内百姓视当兵为死路,曾流传“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民谣。越来越多的人逃避兵役,使征兵更加困难。到民国34年,抽壮丁已演变为摊派壮丁、买卖壮丁和抓壮丁。开始,国民政府将征兵人数按区、乡、保、甲层层摊派,最后到户到人,限期交人,到期不交人,罚大洋若干。否则,抓其父母或家人,严刑折磨,逼人逼钱。地方官吏一面乘机收受贿赂,敲榨勒索;一面四处抓丁抵数。所以大批青年为逃壮丁流落他乡,有的将自己致残。杨武乡康庄(今贺疃乡)青年农民郭小毛为逃避当兵,用菜刀剁去自己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与此同时,境内还盛行买卖壮丁。有些被摊派壮丁的户,为逃避当兵,便出钱买人顶替入伍。此外,壮丁抓不够数,便抓外地客商和过路行人当壮丁(称抓“飞丁”)。此时兵役制已名存实亡。民国29年7月至1949年,在县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内,广大青年志愿参军,保卫家乡。采取逐级输送的办法将新兵转送到主力部队。民国29年下半年至翌年春,县解放区内有300余名青年志愿参加县保安大队、区保安中队和部分乡队。民国30年初,从县大队和直属区队抽调两个排输送到八路军688团。民国36年11月下旬,县有1000余名青年参加县大队、区中队和乡小队。此间,从县、区武装中抽调600余人输送到豫皖苏六分区12团,一部分支援怀远县开辟工作。
解放后,兵员由县人民武装部统一组织征集。当兵成了光荣的事,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1950年11月初,抽调县大队3个连,分别编入阜阳军分区警备6营和警备7营。1951年至1953年,有1000余人参加志愿军。1954年,实行义务兵役制,由县兵员征集办公室负责征集工作。坚持政治、身体、年龄3个条件征集新兵。对自愿报名参军的青年,先进行摸底目测,检查健康状况,初步确定预征对象,然后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和体格检查,合格者方可应征入伍。广大群众有“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观念,每逢征兵季节,广大青年无不争先恐后报名,让祖国挑选。一经批准,合家欢喜。社会各界组织欢送新兵入伍的场面十分热烈。每年征兵都涌现出一大批父母送子、妻子送丈夫、兄姐送弟妹等光荣参军的动人事例。1963年冬季,由于兵员素质较低,缺征69名。
1966年、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没有征兵。
1978年,开始重视应征青年的文化素质。入伍新兵大部分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980年,要求应征青年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982年,要求城镇应征青年必须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农村应征青年必须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1961年开始,在我县招收飞行学员和选收滑翔员。县人武部军事(动员)科内设招收飞行学员和选收滑翔员办公室,分别办理招、选事宜。招、选的条件很高,要求极为严格。应征者必须具备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政治条件要求本人及三代家族历史清白;身体素质须经县初检,地(市)级复检合格。不定期在高中应届毕业生中招、选。1961年至1985年间,全县共招选11次,39人。其中飞行学员18人。滑翔员15人,机要员6人。另有空军地勤人员10人。
附:1955年—1985年县兵员征集统计表
1955—1985年县兵员征集统计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